中醫學之五行學說

中醫學之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是運用木、火、土、金、水五類物質的運動變化規律,闡述宇宙間事物的相互聯繫和運動變化的一種古代哲學理論,它屬於我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辯證法的範疇。

  古代自然哲學中的五行學說滲透到中醫學中,與醫學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則形成了中醫的五行學說。中醫學的五行學說是以五行的運動規律來闡述人體生理、病理及其外在環境的相互聯繫,指導臨床診斷與治療的一種中醫學的特殊理論。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類基本物質的運動變化。五行的「行」是指運動變化,即運動不息之義。

  五行是一個較抽象的哲學概念,它不再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本身,而是指這五種物質的性質和作用。

  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主要是五行的特性、事物的五行歸類及五行的生克乘侮關係。

  ㈠五行的特性

  1、木的特性

  「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即能屈能伸之義。樹木伸展的形態都是枝幹有曲有直,向上向外,自由舒展,因而引伸為具有生長、生髮、柔和、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與木。

  2、火的特性

  「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溫熱、上升的特性,火是自然界物質燃燒現象,火有溫熱、上升、照亮萬物的特性。因而引伸為具有溫熱、升騰、明亮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屬於火。

  3、土的特性

  「土爰{yuan}稼穡(se)」春種曰稼,秋收曰穡。「稼穡」從播種到收穫的全過程。意為土有播種和收穫農作物的作用。土為孕育、長養、承載萬物的基礎,因而引伸為具有升華、承載、受納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土。「萬物土中生,萬物土中滅」,「土為萬物之母」。

  4、金的特性

  「金曰從革」。從,順從,服從;革,革除,變革;意為金有堅韌、清肅、收殺的特性。因而引伸為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屬於金。

  5、水的特性

  水的特性:「水曰潤下」。濕,濕潤、滋潤;下,下行,向下。水有滋潤萬物,向下流行的特性。因而引伸為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的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水。

  ㈡事物的五行屬性推演和歸類

自然界是以四季(五季)、五方為中心展開的一個五形系統,人體是以五臟為中心展開的一個小五行系統。

  1、五方與五行

  日出東方,與木的開發特性相類,固歸屬於木;南方炎熱,與火的特性相類,固歸屬於火;日落於西,與金的肅降特性相類,固歸屬於金;北方寒冷,與水的特性相類,固歸屬於水。

  2、季節與五行

  春季溫暖,草木生長,與木的特性相類,固歸屬於木;夏季炎熱,與火的特性相類,固歸屬於火;秋季涼爽,草木搖落,與金的特性相類,固歸屬於金;東冬季寒冷,與水的特性相類,固歸屬於水。

  3、自然界與五行

  日出東方,春季多風,其風柔和溫煦,萬木容發,大地一片翠綠,東、春、風、生、青就自然的聯繫起來

  夏季酷熱,多南風,烈日炎炎,好似赤火,動植物均能得到很好的長養;南、夏、暑熱、赤、長就自然地聯繫起來。

秋季氣候涼而燥,西風掃落葉,猶如金戈揮舞,一派肅殺,田裡莊稼收割,大地脫下綠裝,給人以白空之感,西、秋、燥、涼、白、收,就很自然的聯繫起來。

  冬季嚴寒,北風凜冽,千里冰封,生物都閉藏起來,晝短夜長,陽光微弱,使人有暗昧之感,北、冬、寒、黑、藏就自然的聯繫起來

五行屬性推演和歸類表

自 然 界

人 體

五音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氣

五季

五方

五臟

六腑

五官

形體

五液

情志

五聲

長夏

西

大腸

皮毛

膀胱

  4、人體臟腑組織與五行

  肝主升而歸屬於木,肝主筋,開竅於目,固筋與目也歸屬於木。

  肺主肅清而歸屬於金,肺主皮毛,開竅於鼻,固皮毛與鼻也屬於金。

  腎主代謝而屬於水,腎主骨,而開竅於耳,固骨與耳也。屬於水。

  心陽屬溫而歸屬於火,心主血脈,開竅於舌,固脈與舌也屬於火。

㈢五行的生克乘侮關係

  1、五行的生克

  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剋關係。生,即資生、助長的意思,相生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有促進、助長和資生的作用。可。即克服、抑制、制約的意思,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的生長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約的作用。相生和相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現象,對人體來說也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正因為事物中存在著相生相剋的關係,才能在自然界維持著生態平衡,在人體維持生理平衡。

  ⑴相生 (順序 母子關係)木生活,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⑵相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⑶相生與相剋的關係

  ①生中有克 如水生木,木生火,水克火;火生土,土生金,火克金。

  ②克中有生 如水克火,火克金,金生水;金克木,木克土。土生金。

  可見相生相剋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生,就沒有事物的發生和成長;沒有克,就不能維持正常協調關係下的發展與變化。因此,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才能維持事物協調平衡的發展變化。

  在五行系統中,各個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相關的。每一部分的變化必然影響著其他所有部分,同時它也受五行整體的影響和制約。任何兩部分之間,由於總是相生的關係,所以是不平衡的,從而處於運動之中;然而就整體來看,生卻在總體中保持相對的平衡。五行中的每一行由於既生它,又被生,既克它,又被克,在總體上也呈現出動態的均勢。可見五行中所表現的不平衡不是絕對靜止,而是建立在不斷運動的基礎上。五行學說就這樣以相生相剋來說明任何一個事物都是受到整體調節,防止其太過及不及,以來維持事物間的相對動態平衡。

  2、五行的乘侮

  五行之間的生克關係遭到破壞時,就會出現異常的乘侮現象。

  ⑴相乘

  相乘,是指一行的過度克制,由於相剋太過,超過正常的制約程度。使事物失去了正常的平衡關係。五行之間的相乘關係與相剋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相乘現象的出現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過於強盛,對另一行克制太過,引起制化異常。二是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的虛弱,使原來克它的一行乘虛侵襲。

  相剋與相乘的區別是:相剋是正常情況下的制約關係;相乘是正常制約關係遭到破壞後的異常相剋現象。

  相侮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對於其「克我」的反克。某一行不僅不被「克我」克制和制約,反而對其「克我」進行克制和制約,從而導致事物正常協調平衡關係的破壞。所以相侮又稱「反克」和「反侮」。五行之間相侮之間的次序於相剋相反,即木侮金,金侮火,或侮水,水侮圖,土侮木。

  相侮的原因 一是五行中的某一行特彆強盛,對其「克我」進行反克;如水克火,火盛反克水,「火亢侮水」。二是五行中的某一行特別虛弱,由於水的特別虛弱,不僅不能克火,反而受到火的反克,「水虛火侮」。

  綜上所述,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維持著五行之間相對的協調平衡狀態。相生相剋的過程即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無論哪一行,只要是在一定限度內的增強和減弱,皆可由再一次的相生相剋加以調節,從而出現新的協調平衡,因此不斷推動著事物的發展與變化。但是,五行中的某一行的增強與減弱超過了一定程度,出現了太過與不及,就會引起相乘相侮的異常現象,此時相對的協調平衡就被破壞,在醫學上生克表現為生理現象,相乘相侮表現為病理現象。

三、五行學說在醫學上的應用

  ㈠說明五髒的生理功能

  肝屬木: 木性柔和,可曲可直,枝葉條達,有生髮的特性。肝在生理上喜調達,而惡抑鬱,有生髮疏泄的功能,固肝樹木。

  心屬火: 火性溫熱,明亮,其性炎上;心陽有溫馨作用,心主神明,心主行血,故以心屬火。

  脾屬土: 土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脾有運化水谷,輸布精微,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駭之功,為氣血生化之源,固以脾屬土。

  肺屬金: 金性肅降、收斂;肺有肅降功能,肺氣以肅降為順,固以肺屬金。

  腎屬水:水性潤下,有寒潤、下行、閉藏的特性;腎有藏精、主水等功能,固以腎屬水。

  ㈡說明五臟之間的相互關係

  1、用五行相生說明五臟相互資生:

  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臟藏血以濟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心之陽氣可以溫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脾運化水谷之精氣可以益肺;肺生腎就是金生水,肺氣清肅,則津氣下行以資腎;腎生肝就是水生木,腎藏精以滋養肝的陰血等等。

  2、用五行相剋說明五臟相互制約

  肺(金)的清肅下降,可抑制肝(木)陽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調達,可以疏泄脾(土)氣的壅滯,即木克土;脾(土)的運化可以防止腎(水)的泛濫;腎水陰的上濟可以制約心陽(或)亢烈,即水克火;心(火)陽熱,可以制約肺(金)的肅降太過,即火克金。

  必須指出⑴五行學說對人體生理功能和各臟腑組織器官相互之間的關係及其協調平衡所作出的說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肝屬木,說明肝主疏泄,喜調達的一個方面,但不能說明肝主藏血的另一個方面。腎屬水,說明了腎藏精主水的一個方面,不能說明腎陽的溫煦推動作用。⑵在五行相剋的次序中水是克火的,說明了腎水可以制約心火,但沒能說明心腎兩臟又相互資生,相互助長的一面。⑶在相生關係中,金生水表達了肺為上水之源,肺氣肅降下行,水液才能歸腎。但金生水不能說明腎臟精氣又有滋養肺臟的另一面。火生土按五行相生應是心火生脾土,但明清之後,一般是指命門之火溫煦脾土。很少指心火與脾胃的關係。

  由此可見臟腑的生理功能不能以五行屬性加以概括,而臟腑之間的相互關係實際上也超越了五行生剋制化的規律,因此在學習中絕不能生搬硬套。


推薦閱讀:

一、五行學說
從中醫理論中廢除五行學說
精油與五行學說
想像的種子之興衰五行
五行學說的產生又有著怎樣的意義,五行各自的屬性又是怎樣的?

TAG:醫學 | 中醫 | 五行學說 | 中醫學 | 五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