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雜談之四十五 清靜經

唐代皇家姓李,認李耳即老子為祖宗,尊崇道教為國教。有人就假託老子寫了清靜經,與玄裝翻譯的心經大意相同,相互競爭信徒。信徒們各誦其經,其實無論得佛得道,名義不同,殊途同歸。無論成佛成仙都能滿足人們的精神追求,達到輕視外物、減少慾望、發現真心本神,能夠進入空無境界,進入清靜境界,進入因坐禪修道而獲得頭腦清醒、身心康寧,能夠通過反思善於認識宇宙人生與自身的秘密,進入他們各自追求的所謂自由幸福長壽圓滿的境界。 儒家講誠意格物致知修身治家平天下,將誠意放在最前面,其實與佛道強調的心經]清靜經源頭是相同的。只是儒家總體上是入世追求功德言業,佛道二家都有出世修行的口號。其實所謂出世者仍然在世上混,仍然藉助政治權力,食人間煙火,企圖影響世人大眾。甚至於佛也談救世,道也講大道為公。儒釋道在中國歷史上表面相安無事,實際上充滿鬥爭,都企圖干涉政治,成為統治階級的指導思想,奴役被統治階級。在剝削階級存在的社會,此消彼長,各顯其能。各自都形成了自己的宗派,各自都出現了一些頂尖人物,各自都發現了一些達到人生真善美健的道路,也都呈現出自身假惡丑病的一些特色。 說來也怪,無論儒釋道,都認周易為本教的經典,充分說明了周易是中國思想文化的源頭,是哲學經典。 新中國成立,要實現人民當家的社會主義,對歷史上的三教都要批判,都要改造,取其合理成份,屏棄其不合理成份,豐富新時代的國教,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 清靜經分為六段。 第一段講大道產生宇宙萬物和人生。實際上是承認宇宙中有規律有秩序。有男女有清濁有動靜,才有生生 不息。 第二段將人的精神靈魂分為人神與人心兩部分。認為每個人都有人神,指引著人追求真善美健,又都有人心,雖然好清靜,卻常常被六欲、人生的各種慾望牽著鼻子走,遠離了人神。被混淆被蒙蔽。因此,要想澄其心,必須減少慾望和外物吸引,減少到極致,就會進入空無境界,清靜澄明的真心就會復歸。就會悟出大道為公。 第三段提倡不爭不德不執,去除妄心貪念,就不會煩惱、墜入苦海。就會得真悟道學清靜。 第四五六段引用了葛洪仙翁與基玄真人、正一真人的話,講老子上述三段話的重要性。告訴信徒,誦此經萬遍,可長年可升金門,可形神俱妙,與道合真。可災障不幹,升騰此舉、升騰紫雲。 總之,清靜經講少私慾貪心就會少煩惱,就會少病,就會少精神負擔,就能夠身強健,與本神合一,成為大道為公的化身,活得自由幸福光榮偉大。 讀清靜經,澄清一下自己的心境,能夠少一些私心、多一些公正心,是很有好處的。
推薦閱讀:

雜談今年八方開門
流水賬:MY
人間是一場孤旅,歡迎來到我的旅店——(1)關於歌曲《冬夜》
長升金融:實體經濟回升的起點上,要抓住這個機遇
【人生雜談】友不在多,投緣為佳;人不在眾,志同為好

TAG:道德 | 道德經 | 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