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呂大臨家族墓出土的珍貴瓷器
北宋菊瓣形雙龍紋白石盤
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花口瓜棱腹瓶
北宋青釉花口盞及盞托
北宋耀州窯青瓷刻花渣斗
北宋鑲銀青釉龍流執壺
北宋景德鎮青白釉香熏
北宋青釉金扣花口碗
北宋青釉銀扣花口碗
北宋青釉銀扣淺腹碗
北宋鑲銀花口青釉刻花缽
北宋青釉刻花牡丹紋吐嚕瓶陝西西安杜文2006年元月,位於陝西藍田縣三里鎮鄉五裡頭村的北宋名臣呂氏四兄弟(呂大忠、呂大防、呂大鈞和呂大臨)家族墓群中的一座遭盜擾。盜掘案發生於2006年元月,是近年陝西破獲最大的一起盜掘古墓案。邱兆軍、呂富平等案犯結夥進行了夜間盜掘,自藍田縣三里鎮鄉五頭村東北方的古墓中盜得珍貴文物一批。被盜古墓在當地俗稱「呂氏四賢墓」,所屬墓群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北宋著名學者呂大忠、呂大防、呂大鈞、呂大臨及家族成員的墓葬,原有呂氏四兄弟及呂通等人墓冢15座,現封土均夷為平地,地上已無任何標誌。藍田呂氏先祖為汲郡(今河南汲縣)人,北宋時定居藍田。呂大忠、呂大防、呂大鈞、呂大臨四兄弟「一門四進士」,被後世人稱為「呂門四賢」,是北宋哲宗、徽宗年間活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宋史·卷三四O·列傳第九九》有專門記述。呂大防官至尚書右丞,進中書侍郎,號稱「賢相」,主持刻繪了《長安圖》、《興慶宮圖》。任陝西轉運副使的呂大忠移《石台孝經》於府學之北塘,為聞名遐邇的西安碑林的創始者。呂大鈞是北宋關中學派的代表人物,所著《呂氏鄉約》是關中儒學道德禮教的代表作。呂大臨為金石學家,曾撰有《考古圖》十卷,這是留存下來中國最早的文物圖錄,顯示了藍田呂氏的深厚文物鑒藏功底。五裡頭村目前仍居住不少呂姓村民,他們自詡為「呂氏四賢」後裔,而勾結外人前來盜掘古墓的呂富平即是其中的不肖者。案發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派員查看現場,向西安市公安局報告了該古墓被盜情況,據媒體報道,「墓葬南北向,墓室在北,墓道在南,為土洞式墓。墓室南北長3.5米,東西寬1.8米,底距現地表14米,墓室頂端前半部下塌,所以墓室前端塌土堆積較厚,後端較薄。現墓室頂端至塌土堆積下空約1米,盜墓者所挖盜洞位於墓室口,為從地表下挖深1.3米、直徑1.2米的坑後,再用炸藥炸出直徑0.6米的盜洞,直通墓室。」萬幸的是,該盜墓案很快被群眾舉報並提供線索,西安市公安局刑偵部門迅速行動破獲此案,完好起獲了全數為119件的被盜文物。該案於2006年8月28日由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邱兆軍、呂富平犯盜掘古墓葬罪,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另兩名案犯熊義方、丁新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並處罰金。由於涉案文物數量之大、級別之高均屬罕見,此案一經媒體報道即引起轟動,在查獲的119件文物中,據《2006年陝西省文物年鑒》和其他媒體報道,經鑒定包括國家一級文物3件,二級文物11件,三級文物47件,一般文物58件。一級文物有:北宋「政和元年」(1111)銘三足歙硯、北宋銀扣花口青釉刻花缽、北宋鑲銀青釉執壺;二級文物有:西周乳釘紋銅簋、銅蓋鼎、鏨花銅匜、北宋菊瓣形雙龍紋白石盤、北宋耀州窯鑲金青釉花口碗、耀州窯鑲銀青釉花口碗、墨書「呂」字款刻花青釉盂、青釉刻花盂、蚌雕圍棋子,其他重要文物還包括漢代朱雀銅熏爐、盤、燈、三國重列式神獸紋銅鏡、螺杯盞、石單耳杯、執壺、「湖州照子」銘銅鏡、鎏金銅箸、匙及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牡丹紋吐嚕瓶等器物。這批文物中西周乳釘紋銅簋、漢部分宋代以前的銅器有宋刻銘文和墨書題記。文物年代跨度很長,從西周到北宋,其中的西周乳釘紋銅簋為年代最早的文物,瓷器則全部為宋代精美青瓷,其中包鑲金銀、刻花、花口青瓷都是精彩者,耀州窯鑲銀花口青釉刻花缽、包金包銀青釉瓷等均為首次發現。北宋關中藍田呂氏屬名門望族,呂氏四兄弟在北宋朝廷均擔任要職,不但在政治上具有較大的影響,而且在文化、學術領域也頗有建樹和貢獻。該墓已面世的文物中既有北宋文物,也有不少漢唐和西周銅器,既證實了宋代收藏之風的盛行,也為研究宋代歷史文化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其學術價值和珍貴程度不言而喻。2006年以來,陝西歷史博物館獲得公安機關分批移交的該案涉案文物,2007年以來該館投資數千萬元對基本陳列進行改造,新陳列定名為《陝西古代文明》,藍田呂氏家族墓追繳文物也部分展出,展出的呂氏家族墓文物為14件,包括了銅器、石雕和瓷器三個品種:2件銅器為戰國龍紋三足銅蓋鼎和漢代朱雀銅熏爐;2件石雕類文物分別為北宋「政和元年」銘三足大歙硯和北宋菊瓣形雙龍紋白石盤;10件青瓷展品是該墓出土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選取了代表器展示,包括有一級文物2件,即北宋鑲銀青釉龍流執壺、北宋銀扣花口青釉刻花缽,其他8件青瓷展品包括北宋青釉金扣花口碗、北宋青釉銀扣花口碗、北宋青釉銀扣深腹碗、北宋青釉銀扣淺腹碗、北宋青釉花口盞及盞托、北宋耀州窯青瓷刻花渣斗、北宋青釉刻花牡丹紋吐嚕瓶、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花口瓜棱腹瓶。同批出土的北宋三足大歙硯還放置了專用台座,以方便觀看硯底題刻的北宋楷書銘文。展出的青瓷文物中,多數瓷器可判定為耀州窯青瓷產品,個別青瓷可能為北宋初期的越窯秘色瓷產品。被鑒定為二級文物的耀州窯鑲金青釉花口碗和耀州窯鑲銀青釉花口碗,代表了該時代耀州瓷的風格和水平。這批瓷器採用的金銀扣工藝也提供了金銀包鑲瓷器工藝的豐富實物。這座被盜古墓中出土文物年代跨度很大,既有北宋文物,也有不少漢唐及西周銅器,表明墓主人是一位極喜收藏且收藏宏富的收藏家。根據出土文物上的銘文及墨書題記,被盜墓葬的下葬年代應在政和年間(1111-1117),撰寫《考古圖》的呂大臨在元祐七年(1092)已去世,2006年被盜墓葬的主人並非呂大臨,而應為其家族成員。追繳的出土文物已移交給陝西歷史博物館,並在2008年展出了北宋包鑲金銀青瓷等部分出土文物。2009年1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年度考古成果彙報會上,發掘負責人介紹了2007年以來對該墓群的調查和勘探及搶救性發掘的階段收穫。經勘探,該墓群共有宋代墓葬16座,呈南北兩排分布。2008年6月開始,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對該墓地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經半年田野工作,發掘了墓群西部的7座墓葬。這7座墓葬分南北兩排幕布,基本呈坐北向南,豎井墓道開於墓室南部,墓室均為土洞式,造型接近河南出土宋墓的形制。墓葬深度達9.5-15.5米。隨葬器物種類有瓷、陶、石、鐵、銅、銀、金及珠貝等,出土有銅凈瓶、銅鏨花帶具、鳳紋銅鏡、素麵銅池等銅器,刻雙鳳紋骨盤紋飾極其精美華麗,已出土的隨葬品中以瓷器數量最多,品相極佳。隨葬石器皿採用當地俗稱的「驪山石」打造,做工精細,極其罕見。從已發掘的1、2、7號墓分別出土有石刻墓誌,還出土有自名「石敦」的石雕器和自名「林鍾」的石雕樂器(唐、宋、遼及後代文獻對林鍾均有記載,《宋史·樂六》載宋代皇室音樂演奏時有「黃鐘奏而聲或林鐘,林鐘奏而聲或太簇」)。從出土墓誌和器物銘文證明它們分屬呂大臨從兄、從弟、從弟媳、侄女所有,也證明了該北宋墓群確屬呂氏家族墓塋。這批先期發掘的7座墓葬中,隨葬品以瓷器最為豐富,並以北宋耀州窯刻花和素麵青瓷產品為主流,出土獸形蓋帶溫缽執壺、青釉蓋盒、青釉素麵梅瓶等青釉素麵器物,更出土了大量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瓷器,包括青釉刻花梅瓶、青釉刻花碗、青釉刻花渣斗,並有仿建窯黑釉兔毫盞、黑釉梅瓶等其他色釉品種,還出土有多種精美的景德鎮湖田窯北宋青白瓷,有北宋青白釉球路紋蓋盒、鏤空蓋香熏、帶蓋執壺,還有定窯白瓷等其他窯口產品。藍田呂氏家族墓先期被盜追繳文物和目前已發掘的7座墓葬中出土耀州窯瓷在隨葬品中最為豐富,實屬墓葬出土耀瓷的一次重大發現,近年陝西彬縣五代後周衛王馮暉墓出土有隨葬青瓷溫碗和執壺(僅存壺蓋)、兩套托盞,被研究界鑒識為五代耀州窯青瓷產品,而這次藍田呂氏家族墓出土的青瓷堪稱國內墓葬新出土宋代瓷器最重要的發現,對這些青瓷產品的窯口、使用對象、組合關係、瓷器金銀包鑲工藝對器型的影響等方面必然帶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尤其對耀州窯的研究必將帶來極大推動。目前,藍田呂氏家族墓第二期發掘已在進行,隨著考古發掘的深入,有中國「考古鼻祖」之譽的呂大臨和其家族墓出土的文物,將揭示北宋上層社會的日常器用和葬俗,並有望釐清古瓷窯口判別和斷代上的若干疑問。
推薦閱讀:
※非物質文化遺產 瓷器中的黑珍珠
※景德鎮出產的陶土不會用盡嗎?
※問鼎汝窯和東道汝窯,到底哪個品質更好!
※民國之後的瓷器「民仿官」
※有傳聞說家裡的瓷器餐具如果嗑出了口就不能用了,因為釉壞了就會有有害物質,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