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蕾:王征是誰(時代周報 2010-3-17)
亞洲電視(簡稱「亞視」或「ATV」),從1957年建台至今,長期虧損。近日,在大股東查懋聲與台灣商人蔡衍明為股權紛爭鬧得甚囂塵上之時,神秘大陸富商王征突然高調宣布,或將以重金收購亞視。這個試圖打造亞洲CNN的王征究竟是何許人也?
香港電視圈,在上演「亞視爭奪之拉闊秀(Live Show)」。
亞視董事查懋聲與台灣商人蔡衍明正就亞視股權之爭鬧得不可開交、對簿公堂時,殺出了一位來自大陸的富商王征。
但截至記者發稿時,香港廣播事務管理局仍未收到關於亞視股權變動的申請。
傳奇身世
近期,王征在香港的見報率,也許比特首曾蔭權還要高。
在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的名錄介紹上,關於王征的介紹是:「王征,男,漢族。民革中央委員、北京市副主委,全國青聯常委,榮豐集團董事長。」
實際上,王征的身份遠非這麼簡單。
今年47歲的王征,祖籍江蘇常州,生於上海,現持香港身份證。據《盛宣懷家族》一書的作者、上海知名家族史研究專家宋路霞向時代周報證實,王征是近代上海第一豪門盛氏家族的第四代成員—「中國近代工業之父」盛宣懷的曾孫。王征的生父是盛毓南,母親是八路軍老戰士王雲飛。王征隨母姓,另有一個55歲的姐姐叫盛小寧。
然而,如果說盛氏血統賦予王征一種天然的商業基因,那麼母親的改嫁則又為王征貼上了「紅色資本家」的標籤。
據了解,解放初,王雲飛和盛毓南離婚,之後嫁給了舒同。王征的繼父舒同,曾官至中共山東省第一書記、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與毛澤東私交甚篤。因寫得一手好書法,舒同的字跡自成一派,被稱為「舒體」,其書法作品還被毛澤東收藏。
1981年,王征曾以高考總分上海第二的優異成績考入華東師範大學外語系,修讀俄語。1990年,尚未完成研究生課程的王征在計劃留學美國未遂後,毅然放棄學業,單身匹馬南下香港打工,從月薪5000港元的打工仔做起,終獲老闆賞識,憑在香港天水圍炒樓賺到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200萬港元。
1992年,王征回到上海發展,以200萬港元的資本從事「動遷房」業務,賺到了1.75億元,被稱為「動遷王」。而後,王征又到杭州、重慶、北京等地開拓業務。
1998年、2002年和2003年,王征在北京先後開發了首家奧運主題社區「榮豐2008國際公寓」、首家青年酒店公寓「非常男女」和「非常空間」,皆大獲成功。目前,王征名下的「榮豐控股」(000668)已於2008年借原來「S武石油」之殼,在深交所上市。而王征本人,大部分時間與現年已87歲的生父盛毓南居住在北京。
朋友眼中的王征,低調、謙厚、健談、愛交朋友,平時愛讀古書,通曉不少歷史掌故。「他的觀點比較新銳,有冒險精神,是一位長袖善舞的商界奇才。」王征的好朋友、中華全國青聯委員、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委員吳永強對時代周報如此評價,「對於他這次要收購亞視的舉動,我絲毫不覺得意外。」
而王征的另外一位好友、港區政協委員劉夢熊也對時代周報表示,王征在宣布收購亞視之前數月,曾在一次飯局上與他討論過相關事宜。「當時王征就說,覺得投資電視是屬於未來的,是可以嘗試的東西。他在地產方面做得很成功,現在想換一下跑道,迎接新的挑戰。其實他本身就是一個喜歡挑戰的人,比如他說以後想親自率隊到緬甸前線採訪,這很符合他的性格。」
身家幾許
在
據吳永強透露,這五位「大佬」與王征同屬全國政協的經濟組別,平日里私人關係也非同一般。
除了五家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企業的老總悉數到場外,王征還邀請到許多正在參加兩會的政商界大腕前來捧場。包括中國投資公司副總經理汪建熙、中金公司董事長李劍閣、聯想集團首席執行官楊元慶、伊利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潘剛等。近百名高官、商界名流助陣,王征能量可見一斑。
據王征的「忘年交」、中海集團董事長孫文傑透露,王征可能將以20億元代價,以個人名義收購亞視50%以上的股權。孫表示,倘若王徵收購亞視需要資金,對於王征在大陸及香港的地產業務,中海集團願「照單全收」,再給王征幾十億元的資金。但是,王征本人的身家,卻與其身世一樣神秘。
業內人士分析,榮豐控股的市值逾23億元人民幣。而根據王征自己的說法,2004年他曾以低價入股北京銀行,待北京銀行上市時,他成功套現60億元人民幣。
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王征名下的榮豐控股與一個名為「王承中」的人有著密切的關係。
根據榮豐控股公開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底,榮豐控股的控股股東是盛世達投資有限公司(49.98%),實際控制人則是上海宮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有控股股東比例:80%)。
據工商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盛世達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盛世達」)由上海宮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宮保」)和北京藍天星廣告有限公司(下稱「北京藍天星」)共同設立,目前的法人代表為盛小寧。而「王承中」則是上海宮保和北京藍天星的前一任法人代表。
資料顯示,
同一日,王承中又與盛毓南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將其所持北京藍天星80%股權轉予盛毓南持有。股權轉讓完成後,盛毓南持有北京藍天星90%的股權,盛小寧持有北京藍天星10%的股權。
然而,根據先前王承中在工商部門登記的信息,記者嘗試在公安部門「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中進行核查比對時,卻得到「身份證信息與系統不一致」的結果。
記者又在北京工商部門的網站上獲知,「王承中」名下的北京達士明貿易有限公司也於
更令人不解的是,記者在與以「王承中」為法人代表的北京華都旅行社有限公司的聯繫過程中,也被該旅行社的工作人員告知,王承中已於兩年多前辭職消失。
神秘的王承中為王征的財富檔案塗上了一層謎。
搭救傳媒「泰坦尼克」
神秘富商王征即將入主亞視的消息傳開後,負責項目推廣及公關的亞視副總裁葉家寶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亞視所有員工對於王征可能成為亞視新掌門十分期待。
「我們希望股東之間的紛爭能夠早日得以解決。如果有新股東、新資金的加入,將會對亞視未來發展十分有利。而
劉夢熊也對時代周報表示,王征入主亞視之後,憑藉身後有那麼多大企業的支持,應該可以形成一種競爭的局面。「有競爭才有進步,這對於香港市民甚至整個珠三角地區的觀眾都是一件好事。」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如此樂觀。更多的人對亞視未來仍感憂慮。
在香港,亞視被稱為傳媒的「泰坦尼克」。自1957年建台至今,亞視長期虧損,已數次易主,高層變動亦十分頻繁。
1981年3月,三大澳洲財團成功購入了61.2%「麗的電視」(亞視前身)股份,成為香港電視史上第一次電視股權大轉讓;此後,邱德根、林百欣、封小平、劉長樂、查懋聲均先後成為亞視最大股東;2008年底,上任不到5天的王維基請辭亞視行政總裁一職;去年底,上任僅一年的亞視主席張永霖也辭職離開。
「人來了一撥又一撥,都救不了亞視。有些商人看到虧了錢,干幾年就不幹了,然後就虎頭蛇尾,沒有一個能堅持下來。幾次下來,大家都對亞視沒什麼信心了。」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主任黃煜對時代周報分析,現在王征若能成功入主亞視,將為亞視未來發展帶來一定的希望,畢竟五間戰略合作企業的雄厚財力能為亞視提供資金保障。
「但是,亞視的問題是一個綜合問題,不僅僅是光缺錢。有品牌、光缺錢的情況和沒有品牌、卻有錢的情況是兩回事。」因此,黃煜對可能再度易幟的亞視前景僅持「謹慎的樂觀態度」。
黃煜的謹慎樂觀與香港目前的電視生態現實分不開。在香港,免費電視已成趨勢。儘管現在已有數家電視台(如寬頻、有線、NOW等)向香港當局申請第三張免費電視牌照,但目前來說,香港獲發免費電視牌照的僅有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即香港無線電視,簡稱「無線」或「TVB」)和亞視兩家。長期以來,由於種種原因,在各個方面,亞視始終不是無線的對手。
香港輿論普遍認為,受到慣性收視的影響,時至今日,亞視已是「積弱難返」。「就連本次亞視易帥風波,本來亞視難得奪了大家的眼球,無線那邊又傳出陳志雲等高層因涉案被ICAC逮捕,聲勢一下子又蓋過了王征要收購亞視的消息」。甚至有香港報章評論開玩笑說,由此可見,亞視始終難逃無線的陰影。
「所以,問題的關鍵是看王徵到底如何界定(define)這個『亞洲版的CNN』。如果只是擴大英語播音,實行24小時滾動新聞,很多人都不看好。但如果把這個CNN變成一個廣義的國際化訴求,那就可能不太一樣。而且亞視以後將如何處理與鳳凰衛視之間的競爭,也考量著王征的智慧。」黃煜認為,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短期內,至少頭兩三年內,無線一台獨大的格局將無法被打破,「除非他有什麼獨門秘方」。
據葉家寶介紹,關於王徵收購亞視一事,亞視董事局仍未向員工披露更多細節,「我們還不清楚目前收購程序進行到哪一步」。另據記者了解,目前香港廣播事務管理局已接獲亞視有關董事變動,但仍未收到關於亞視股權轉移的申請。
因此,在
由於王征複雜的內地政商背景,有不少香港輿論擔心,亞視是否將成為央視粵語版或成為傳媒領域「國進民退」的樣本。面對這種質疑,王征只是反覆強調,收購亞視的決定絕無政治因素,完全屬於個人意願。同時,王征又說,他希望往內地拓展,將努力爭取讓亞視增加一個普通話頻道,在內地有線電視落地。
儘管廉政公署表示事件仍在進一步調查中,但可以肯定的是,本次事件不只是對TVB,甚至對整個香港電視行業都將產生巨大影響。由於香港特區政府現正就當地的免費電視台牌照作中期檢討,無線近日出現高層涉貪風波後,已有意見指稱當局不應再讓無線壟斷香港免費電視行業。陳志雲事件背後所反映的香港免費電視台涉及的種種政治和經濟利益,也引起外界頗多關注。
壟斷「逼」公眾看指定節目
香港的電視廣播始於1957年,亞洲電視有限公司(亞視)的前身—「麗的映聲」是香港第一家電視廣播公司,其後首家無線電視台於1967年開播,之後佳藝電視有限公司(簡稱佳視)又加入競逐。不過,自從佳視在上世紀70年代中倒閉後,香港本地免費電視市場一直只有無線和亞視2個持牌者競爭。
經過30年的競逐,市場收視明顯向無線傾斜,「慣性收視」變得牢不可破。據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的一項研究,過去16年,無線和亞視各占本地粵語頻道的市場份額,由1994年的7:3,到1999的8:2,到2007年變成9:1。在長久以來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香港電視觀眾由最初選擇收看喜歡的免費電視節目,變成在沒選擇的情況下,被逼收看電視台的指定節目。
「由於亞視長期積弱,無線獨大,香港免費電視近年競爭不大,甚少突出表現。」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副研究主任陳振寧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過去港產電視劇風靡內地、東南亞乃至所有華人地區,但近年香港在這方面乏善可陳,無線、亞視反而爭相購入內地劇集、日劇和韓劇,由輸出變為購入,香港免費電視近年的水平可見一斑。
香港研究協會去年7月底訪問了超過1000名香港市民,47%的受訪者批評免費電視節目質量「一般」,21%表示「不滿」以及「非常不滿」。
較早前,香港廣播電視管理局(下稱廣管局)就本地免費電視節目牌照進行過3場公聽會。會上,市民對2家免費電視台的評價也是「彈多過贊」,批評範圍亦相當廣泛,如節目種類狹窄、強迫藝人簽約,要求全面檢討香港廣播政策,甚至要求免費電視台將屬於公眾的頻譜還給政府,作公開競投等。
無論是坊間還是公聽會,都有不少建議開放免費電視市場的聲音,希望借增加競爭者,改變亞視長期積弱、失去競爭力的事實。
因此,今年初以來,城市電訊、有線寬頻及電訊盈科3家公司紛紛表示,有意競逐免費電視牌照,勢要擠入免費電視市場分一杯羹,打破目前「兩家佔有、一台獨大」的局面,期待出現符合市民利益的格局改變。
冒險投資只為擴大影響力
然而讓人納悶的是,在香港,免費電視行業一直是一門高風險的生意,自從佳視倒閉後,一直沒人敢申請第三個免費電視牌照。在香港特區政府有意擴大免費電視牌照申請的決策下,這次竟有好幾家公司先後打算加入競爭,不由令人生疑。
據當地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分析,其中一個原因,是過去幾年收費電視台發展日益成熟,它們開始有意跨界進入免費電視市場分一杯羹。
不過,香港《明報》娛樂文化專欄作家郭繾澄
他認為,「做其他生意或許會更賺錢,但所受到的尊重,很難與做傳媒相比。而在一眾傳媒之中,又以電視台最受尊重。即便一家收視不佳的電視台,影響力也高過其他傳媒。做電視台老闆,名字很快便會街知巷聞,一舉一動也更易受社會各界關注,與官、商各界的關係也更為密切。」
的確,在香港,免費電視台始終是涵蓋面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傳媒平台,誰能在這裡分一杯羹,其地位便不可同日而語。數據顯示,1997年以來,綜觀全香港絕大部分主流媒體(17份中英文收費及免費報紙、6家免費及收費電視台、3家電台)的老闆或高層,均被委以國內公職、特區政府勛銜、抑或是在大陸經營大規模的生意。其中,有線電視母公司九龍倉集團主席吳光正是全國政協常委,1998年獲得特區政府頒發的金紫荊星章。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主席邵逸夫及前助理總經理黃應士,1998年獲頒銀紫荊星章。亞洲電視前行政總裁陳永祺,也是全國政協常委,2000年獲頒金紫荊星章。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向本報記者透露,「由於傳媒影響力大,不少香港富豪都處心積慮,想購買傳媒,以便贏取向政府叫板的本錢。」
牌照發放並非機會均等
免費電視市場大戰一觸即發,香港社會也開始關注特區政府目前發放免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的申請程序。
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發言人回應本報記者查詢時解釋,「根據現行的《廣播條例》,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經考慮廣管局(廣播事務管理局)作出的建議後,可發出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我們會考慮每宗申請,然後作出審批。」
發言人稱,根據廣管局就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所發出的申請指引,申請者須提交詳盡的資料,包括申請公司或機構的財政狀況、擬辦該廣播服務的投資和管理計劃、擬採納的技術,所提供節目的種類、數量和質量,開展服務所需時間等。
「廣管局會就前述所收到的數據作出評估,包括申請的廣播服務技術是否可行,以及能否符合相關法律的要求,並為本地廣播業和整體經濟帶來效益等。廣管局會按照《廣播條例》及既定程序審核申請,並向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作出建議。」
不過,較早前,中銀國際發表研究報告認為,新的免費電視牌照發放是一個敏感的政治問題,並非所有的競爭者機會均等。
市場人士也認為,城市電訊、有線寬頻及電訊盈科相繼提出申請免費電視服務牌照,由於涉及資料數據甚多,預計最快也要在半年後才會就有關申請作出討論,加上審議程序,估計最快要9個月後才可獲批。
陳振寧認為,現在雖然還不知道香港政府最終會批准幾個免費電視牌照,但在考慮申請時,政府會關注申請者的免費電視能否符合市民期望、能否帶來更多有質量的節目選擇,以及是否有能力提供覆蓋全港的服務。
香港特區政府這次表示對免費電視牌照申請持開放態度,但政策上是否會表裡如一,真的想讓免費電視市場百花齊放,也令人懷疑。
消息人士稱,香港特區政府其實並不想增發免費電視牌照,原因有二:一是無線電視控權股東邵逸夫和亞洲電視控權股東查懋聲,在北京和香港都有強大的政治遊說力,他們的反對力量不可低估;二是,香港政府數年前趁無線和亞視牌照到期續約,逼兩家免費電視台允諾投資巨額資金,實現數碼和高清廣播,兩台為履行承諾,無線賺的錢少了,亞視即便連年虧本也照樣投資,政府若在兩家電視台的牌照有效期內突然改變經營環境,引入新競爭者,對兩台有不公平之嫌。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規定,目前亞視和無線兩家免費電視台的牌照有效期為12年,現在持有的牌照將在
推薦閱讀:
※立羽:曹操墓發掘路線圖(南方周末 2010-1-7)
※2010年新年回貼三博收藏 - 周三博的日誌 - 網易博客
※印第安之聲2010新碟:Alborada Del Inka - Casa de los espiritus
※蘇珊米勒 2010 6月巨蟹座
※2010年黃道吉日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