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外城七門之(三)
廣渠門老照片縮略圖:
(縮略圖中的老照片在文後依年代列出) 廣渠門是北京外城東垣的城門,外城東、西垣僅各闢一座城門。廣渠門是外城城門中規制居中的三個城門之一,即規制低於永定門和廣寧門(廣安門),高於東、西便門,與左安、右安相似。連瓮城建成於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與外城西垣的廣寧門(廣安門)遙遙相對。明末崇禎時孫承澤的《春明夢餘錄》中有記載,廣渠門在剛建成時被叫過「大通橋門」。這應該和蕭太后河有關,蕭太后河在廣渠門外不遠處,由北向南流過,在對著廣渠門的地方有一橋樑,即大通橋(應是遼金時所建),這是北京外城未建立之前的大通橋。廣渠門當時就是對著這個橋建的。待外城建成,東便門外通惠河上新建一個三孔閘橋,河道重新疏浚,則「大通橋」之名就挪給了新橋。所以廣渠門也就沒人再叫「大通橋門」了。
廣渠門城樓顯得低矮,在近處觀看,被城牆雉堞和女牆遮擋,尤顯低矮。廊面闊五間,單層單檐歇山頂,與兩便門不同的是四周有迴廊,迴廊檐柱16根,檐下有一鋪作斗拱。瓮城呈弧形,但比兩便門要寬大得多。箭樓為清乾隆三十一年補建,單檐歇山頂堡壘式建築,形制同廣寧、永定二門。東面及南、北兩側面各闢箭窗2層,東面(正面)每層7個,兩側面每層各3個,共26個箭窗,箭窗外側為長方形,裏側收分較大(喇叭口狀)。城樓與箭樓均為灰筒瓦頂,脊、鴟吻、走獸也都是不施釉的澄(dèng)漿黑(灰)活,戧脊小跑為5個。箭樓下辟拱形門洞,與城樓門洞一樣,都是五伏五券式券洞門。廣渠門箭樓於1930年代末的日偽時期被拆除,城樓於1952年被拆除,城樓、箭樓城台及瓮城於1953年被拆除。
廣渠門是「官名」,在民間卻是俗稱「沙窩門」。可為什麼叫「沙窩」呢,黃城根下的博文說得很準確:「以前廣渠門內外寺廟很多,但這些寺廟大多香火不盛,漸漸演變成為客死京城的外省人的停靈之處,寺廟就更顯得冷清,寺廟周圍除了菜地,便是墳地。一些無力將死者運回原籍的人就都埋在這裡。形成為「亂葬崗子」,雜草叢生、墳墓無序,極其荒涼。從事喪葬行業的總要在「亂葬崗子」裏預先挖一些「半大的坑」(不夠長,也不夠深),如同今日之「佔地兒」,待靈柩抬到再繼續深挖到合乎要求。這半大坑在行業內叫「等坑」,俗稱「沙窩子」。由於廣渠門外亂葬崗子里有眾多的沙窩子,廣渠門也就因此得了「沙窩子門」的別稱。漸漸的廣渠門的別名「沙窩門」也叫起來了」(《廣渠門為何又叫「沙窩門」?》——黃城根下)。聽老輩人講,就是這麼個來歷。廣渠門所在的外城東垣內外,昔時除廣渠門大街(其實是一條很短的向南斜的小街)和關廂附近外,大都是荒地,少有人家,遍布著「義地」、「義園」和不少的廟宇(現在還很有名的應該就是夕照寺了),在1950年代初基本上還是這個樣子。庚子事變後修到前門的進京鐵路就是穿過這片地方在外城東北角折向內城根的。
廣渠門雖處京師不甚重要的位置,這也註定了它是北京防禦的薄弱環節。崇禎二年(1629)冬,皇太極率領清八旗軍進攻大明,於崇禎三年兵臨北京城下,八旗軍幾萬人,進攻廣渠門,督師袁崇煥率部馳援,與清軍大戰於廣渠門外,袁崇煥衝鋒在前,身中數箭,大戰盈日,擊退了八旗軍。可皇太極進取中原勢在必得,覺袁崇煥是其最大障礙,於是施反間計,誣袁通敵。焦灼困窘的崇禎帝中計,處死了袁崇煥,使疲於應付內憂外患的大明痛失臂膀,最後無奈在闖王的威逼下崇禎帝自縊煤山,完結了276年的大明國祚,可最終還是讓滿清趁虛而入。
到了清末的庚子年,八國聯軍進佔天津後,直逼北京。內城難攻,便從守備較弱的廣渠門打開了缺口。守城清兵技不如人,也是有心禦敵而力不從心,在洋槍洋炮面前潰敗沒商量,就這樣洋鬼子就進了京了。從此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近五十年的悲慘歷程,大清朝緊跟著就壽終正寢了。對於滿清來說,這也是一個天道輪迴吧。
說到廣渠門,就不得不說說北京城門的叫法,北京城「內九外七皇城四」,這些個城門可都是「敕封」,叫起來也不能含糊,都得是字正腔圓的正稱,也就是不能隨便的兒化。老北京喜歡兒化音,可是叫到城門可不能隨便,大多數城門都不說成兒化。您想想,天安門您要是說成「天安門兒」,那將成何體統。可是也有例外,就是廣渠門,可以叫「廣渠門兒」,其它門您兒化一個試試,說著都拗口。當然,「便門」是可以兒化的,好像必須得兒化,你要是呼「西便門兒」為「西便門」,那聽著都彆扭。其實這也有個規律,北京話裏什麼字眼兒「兒話」,什麼字眼兒不「兒化」,還是有章可循的。就名稱而言,大的、正式的、莊嚴的、神聖的都不兒化,像前述廣渠門、便門以外的城門,如前門(正陽門),決不能叫「前門兒」,再如「長安街」,絕不能說成「長安街兒」,但是 「煤市街」就可以說成「煤市街兒」;「大柵欄」一定要說成「大柵欄兒(dā shan làner)」 。清乾隆十五年(1750)《京城全圖》上的廣渠門圖
1900s,廣渠門箭樓東面(城外)。
1900s,廣渠門箭樓外,護城河橋。
1903,廣渠門-洋人的狩獵俱樂部在城外(廣渠門外迤南護城河河床)玩跑馬打獵遊戲。原注釋:Hunt Club paper chasePeking 1903.
1905年前後,廣渠門瓮城外東北側,在河床下行進的八國聯軍馬隊。
1915年前後,廣渠門外關廂(東向) [(日)山本讃七郎].
1915年前後,廣渠門外關廂(西向) [(日)山本讃七郎]。
1920s,廣渠門城樓西面(城裏)。
1921,廣渠門城樓門洞東望瓮城內及箭樓西面 [奧斯伍爾德·喜仁龍 Osvald Siren]。
1921,廣渠門箭樓東面-城門洞 [奧斯伍爾德·喜仁龍 Osvald Siren]。
1921,廣渠門全貌(南面) [奧斯伍爾德·喜仁龍 Osvald Siren]。
1921,廣渠門外 [奧斯伍爾德·喜仁龍 Osvald Siren]。
1921,廣渠門迤北外城東垣外側及護城河 [奧斯伍爾德·喜仁龍 Osvald Siren]。
1930年前後,廣渠門箭樓東面。箭樓經過修繕,可見斜脊,挑檐周圍新修的痕迹。
1938年前後,廣渠門箭樓門洞西側(瓮城內),由箭樓門洞進城的場景(此時應該是箭樓已被拆除,僅餘箭樓城台和門洞了)。
1953年初,廣渠門城樓已拆(箭樓於1930年代已拆除),僅剩城台和門洞。由城裏向東拍攝。
1953年初,廣渠門內大街。城樓、箭樓已拆除,僅剩城台和門洞,是年城台與瓮城也全被拆除。
1960s,廣渠門外大街俯瞰。
1972,廣渠門迤北的外城東護城河,河道較老北京已有所改變,先向北後西折,在內城東南角樓東側再北折,在原東便門西水關的位置併入通惠河,東水關廢,內城東、南、西護城河廢。
(完成本篇博文還參閱了馮大寧先生2006年的文章《廣渠門大街昔日風情》和1940年代前後的北京老地圖)
推薦閱讀:
※東四衚衕,原來這麼有故事
※細數老北京孩子的那些窮玩事兒
※北京那些賣冰棍的老太太
※北京爺們兒就是「玩兒」
※對不起,我要跟吃香椿的人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