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外配資的救贖:有人20萬賺了上億 最後都賠進去了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從野蠻瘋長到偃旗息鼓,場外配資隨著股市起伏在短短一年間也經歷著大起大落。
實際上,場外配資在國內已經過近20年的低調發展,只不過在去年才迎來爆髮式增長。轉至6月,股市暴跌,場外配資這個原本「小而美」的行業被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7月12日,證監會發布的《關於清理整頓違法從事證券業務活動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表示:「部分機構和個人藉助信息系統為客戶開立虛擬證券賬戶,借用他人證券賬戶、出借本人證券賬戶等,代理客戶買賣證券,違反了《證券法》、《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關於證券賬戶實名制、未經許可從事證券業務的規定,損害了投資者合法權益,嚴重擾亂了股票市場秩序。」在同一天,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也向各地網信辦和網站下發通知,要求全面清理「配資炒股 」等違法網路宣傳廣告信息。
漲也配資,跌也配資。如果用資本的趨利性來看場外配資,它是一條再簡單不過的鏈條:從銀行、信託 、配資公司到配資客戶,不過就是資本流動的過程。配資公司充當著「資金中介」的角色,成為了銀行、信託和配資客戶之間的「資本搬運工」;配資客戶則是整個配資鏈條所有環節獲取利益的來源。
「場外配資,並非股市的暴跌根本。實際上,違規違法的融資融券業務才是,它既包括場外也包括場內的,兩股合流。我認為場外場內是同罪的。」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而在老牌P2P平台拍拍貸CEO張俊看來,「即使沒有此次監管層重擊的政策風險,P2P平台若依賴股票配資這種短期套利的業務,也不會走得長遠」。
在監管層發力整頓的情況下,場外配資的未來走向如何,多名業內人士均持觀望態度。
監管層多次出手
《意見》出台之前,監管層就已出手規範場外配資。
今年2月,證監會就禁止證券公司通過代銷傘形信託、P2P平台、自主開發相關融資融券服務系統等形式,為客戶與他人、客戶與客戶之間的融資融券活動提供任何便利和服務。 4月16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召開了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情況通報會。會上,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提出了七項要求,其中包含「不得為場外股票配資、傘形信託提供數據埠等服務或便利」。
在監管層兩次出手後,配資公司的實際業務依然未受到大的影響。6月14日,證券業協會下發評估認證規範,要求券商進一步管控券商信息系統外部接入,進一步收緊了場外配資行業的生存空間。
在股市暴跌前,監管層或將出手整頓國內最大配資交易系統恒生Homs的消息就已有傳播。7月13日,傳聞終於坐實——證監會發布信息,證實了其組織稽查力量赴恒生電子核查相關線索的消息。
證監會還在《意見》中提出,嚴禁賬戶持有人通過證券賬戶下設子賬戶、分賬戶、虛擬賬戶等方式違規進行證券交易,並對證券賬戶實名製作了進一步要求。而場外配資主要就通過證券賬戶下設的子賬戶和分賬戶進行交易,且這些子賬戶和分賬戶大部分都未實名。
《意見》發出後,際銀、申穆、米牛網、尋錢網等知名配資公司和平台均暫停配資業務。
「一個月前行業裡面就有風聲了,說國家收緊民間配資這一塊,甚至是徹底斬斷。」成都一家配資公司高層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6月份,江浙地區的大型配資公司曾在全國範圍內召集主要配資公司的老總進行商談,根據當時行業內接收到的信息對配資行業的出路進行討論。
「股市大跌,證監會又發文,大家只好趕緊停掉,就地卧倒。」尋錢網一名中層管理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尋錢網目前是國內最大的線上配資平台之一,在證監會發布《意見》當天,該平台即發公告暫停了配資業務。
在配資公司和線上配資平台紛紛暫停配資業務後,7月16日,Homs系統的運營商恒生電子發布公告稱,將關閉Homs系統任何賬戶開立功能,並通知所有客戶不得再對現有賬戶增資,同時將關閉Homs系統現有零資產賬戶的所有功能。
同一時間,上海銘創被監管層點名後在致用戶的公開信中表示,將進行清理整頓,規範相關業務活動;同花順也對外稱已暫停場外配資業務,停止新增賬戶,並逐步清理存量客戶。Homs、銘創及同花順是場外配資交易運用最廣泛的三大系統,場外配資主要通過這三大系統接入證券公司。以三家配資系統的業務暫停為信號,場外配資的發展在經歷了爆髮式增長後戛然而止。
資本趨利帶來的狂歡
對於場外配資左右了股市漲跌這一觀點。部分人士認為,這個觀點反過來說似乎更為成立,股市漲跌左右了配資行業的發展。
股票配資發跡於上世紀90年代,不過一直都鮮為人知。
轉折發生在2005年。當年12月,滬深兩市迎來牛市,股市掘金的渴望飆升。在漫長的萌芽期後,股票配資進入了穩定發展期。
2010年以前,股票配資大多採用抵押模式。由於股民手上的可支配現金有限,當時的配資公司以抵押的方式將炒股資金貸給配資客戶。不過抵押配資的模式手續繁多、辦理時間長,且不同的配資公司對抵押物的要求也不一致。
2010年開始,隨著可支配資金逐漸增多,配資公司以保證金模式取代了原有的抵押模式,即配資客戶繳納一定的風險準備金,配資公司根據風險準備金的額度按一定比例進行放大,在無需任何抵押的情況下將資金提供給配資客戶。這種模式沿用至今。
「其實配資行業在2013-2014年以前,我認為都是比較低調的。配資這個字眼,都是比較小眾的。」7月15日,線上配資平台658金融網的一名高管在參加國金證券的一次電話會議時表示。
配資公司的業務基本依靠Homs、銘創等系統實現分倉,這個局面從2013年前後開始形成。
「有了Homs系統,配資公司就充當了互聯網券商的角色,傳統券商反而成為可有可無的角色,整個行業面臨失控。」前述成都配資公司高層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牛市帶來了行業的火爆行情 ,同時也暴露了場外配資的系統性風險。
「就現在來講,配資是個非常難得的比較好風控的一個產品,尤其是在Homs、同花順等進行對接之後,能實現一個標準化的風控。」上述658金融網高管表示,「也正是因為風控的標準化,導致行業門檻低,整個行業的春天來了。」
今年4月24日,國內配資公司齊聚烏鎮舉行中國配資行業大會。會議主辦方提供的資料顯示,2014年國內配資公司近萬家,從業人員逾8萬人,向證券期貨配資的資金超過1000億元。並預測未來3年內,國內配資資金將超3000億元,從業人員有望達16萬人。
「在烏鎮開了配資行業的大會,現在想來是一件挺後悔的事。」上述658金融網高管表示,在2014年曝光增加之前,監管層對場外配資的態度曖昧,「也就是這樣的做法並不是不可以,我們去開戶 ,券商也會提供埠,也是默許的。行情不好的時候還有人主動過來開戶,能夠提供業務量和客戶量,這種事何樂而不為?」
在行業門檻降低、外部環境的推波助瀾下,配資行業迎來了短暫的狂歡。「P2P股票配資本質上是一門賺快錢、且缺乏技術含量的生意。」拍拍貸CEO張俊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配資利益鏈
「我知道的客戶裡面,有人用20萬元賺了上億元,但最後也都賠進去了。」前述成都配資公司高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上述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說,場外配資的利益鏈可簡單看做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本流往配資客戶的過程,整個過程中涉及的信託、配資公司、軟體提供商以及券商賺取的利潤均來自於配資客戶繳納的利益。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大部分配資公司的資金來源,均為通過結構化信託獲得來自銀行的優先順序資金。「這個過程中,信託會向配資公司收取渠道費。」前述尋錢網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信託收取渠道費的標準一般根據自己的槓桿定,「一般是1:2到1:3這個區間,槓桿高,所收的費用也就更高一些」。
「2013年之前,做正常的結構化配資,就是我們信託的結構化配資一般也是通過銀行做的優先,劣後是投顧還是誰拿錢也好,一般來說就是1:1到1:4的槓桿。在去年大家認為行情比較好的時候,銀行主動放寬了這個槓桿比例,市場上一般是1:1.1到1:1.4之間,所以導致次級槓桿就變得有五六倍。」7月15日,在國金證券舉行的電話會議上,中融信託的一名專家介紹說。
配資公司在整個配資利益鏈中充當了資金掮客的角色,配資公司從信託拿到資金後,再利用Homs、銘創等系統的分倉功能將資金配資給客戶,並向客戶收取利益。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配資公司給出的槓桿一度達1:10,在業務暫停之前一般維持在1:3至1:4。目前,配資公司收取的月息多在1.6%-2%之間。配資公司收取的利息也不一,月息多在1.2%到2%之間浮動。
在配資公司分配資金的過程中,Homs、銘創等系統提供商會向配資公司收取平台費,也有部分系統會同時向配資客戶收取費用。
「整個配資走下來大概是這樣,整個鏈條涉及的各個主體利益來源都是配資客戶交的利息,都是在賺利息差。」前述成都配資公司高層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假設配資公司的自有資金為1億元,以1:3的槓桿通過信託的結構化配資向銀行融入3億元,開設一個總值為4億元的股票賬戶,即母賬戶。然後,配資公司藉助Homs等系統的分倉功能,將母賬戶拆分為若干個二級子賬戶,給相應的配資客戶,每個子賬戶對應一個客戶。
客戶在向配資公司配資時會繳納一定的風險準備金,也可以看做是配資的本金。假設配資公司的4億元母賬戶拆分成了10個市值為4000萬元的子賬戶,按照1:3的槓桿比例配給客戶,那麼每個客戶需要繳納1000萬元的風險準備金,10個客戶繳納的風險準備金總額為1億元。
由於上述母賬戶一經設立不可以隨意增減資,因而10名客戶繳納的1億元風險準備金直接打入了配資公司的賬戶。也就是說,當初配資公司拿出來向銀行融資的1億元本金換了種方式又回到了自己的賬戶上。而配資公司可以利用這筆由客戶繳納的風險準備金再向銀行進行融資,如此循環往複。在不斷的再融資過程中,配資公司原本以1億元融的3億元的槓桿比,以疊加的方式不斷增加,原本1:3的槓桿,再經過N次融資後變成1:3N.
配資公司通過信託的機構化配資向銀行融資時,利率加上渠道費,一般在8%左右。以配資客戶繳納利息為18%為例,配資公司賺取的利息差為10%。即按照1:3的融資槓桿算,在本金1億元的情況下,配資公司可以賺得3000萬元的利息。隨著融資的次數不斷疊加,配資公司賺取的利息也呈倍數增長。
失控的場外配資
在配資公司爆髮式增長的情況,券商的角色被弱化,配資公司及線上的配資平台充當了互聯網券商的角色。
在「兩融」業務推出之初,證監會為該項業務設置了「資金50萬元、18個月開戶時長」的上限。雖然此後經過多次調整,開戶時長和資金門檻都有所降低,但仍將一大批投資者擋在門外。
除了如雨後春筍般增長的配資公司,此前諸多上市公司也暗地發展配資業務。「上市公司做股權質押,然後拿現金或者直接買一個分倉系統,股價下跌就配資。很多上市公司為什麼停牌,就是因為它的股價暴跌之後影響市值,質押的就要補保證金。」前述尋錢網人士表示。
市場門檻低、參與主體眾多以及操作標準不一,原本對場外配資態度曖昧的監管層,在場外配資集中爆發後首次出台實質性的措施,這在業內人士看來是可以預見的。
「高槓桿的風險很大,很容易被平倉,對投資人來說風險過大,股市被放大的比例太高了。」網貸之家行業研究員張葉霞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但她認為場外配資並不會就此消失。「證監會公告也說了8月會做一個評估認證工作,做好評估認證工作後符合它監管要求的平台還是會繼續進行業務的,先是清理整頓,然後進行評估認證,到時候可能會發牌照。」張葉霞表示。
事實上,從有風聲傳出到證監會發布《意見》,不少配資公司和線上配資平台都已著手準備轉型及業務創新。「從證監會上一次發文開始,我們就開始做主動勸退的工作,而且一直在調低槓桿比例,在這次停止配資之前,我們的槓桿比是1:2。目前這塊業務占公司業務比重很大,對公司有非常大的影響,甚至需要引入新的業務來補充這一塊。」線上配資平台米牛網CEO柳陽表示。該公司公關總監何曉春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在暫停配資業務之前,該公司已經著手研發新的投資產品。
上述658金融網高管在國金證券的電話會議上透露,該公司也在針對配資業務做一些創新。「今年前期我們就準備在下半年進行一個業務創新,但也非常意外這個風潮會來得如此之快。」該高管表示,「我們也想了一些辦法,比如通過滬港通進行繞道,這是一個設想。比如我們想考慮模仿私募的做法,這也是一個思路設想,需要一個產品開發推廣的過程。」對於場外配資的未來,該高管則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來形容。
【相關報道】
去槓桿升級 場外配資公司正限期清理現有股票持倉
場外配資清理還在繼續深入。這次是部分配資公司開始主動清理既有存量配資。
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配資公司對於存量清理做了兩方面安排:一是限期清理客戶現有持倉,二是對停牌個股做出專門處理方案。
部分配資公司清存量
證券時報記者獲悉,日前已有多位使用配資的投資者收到配資公司電話或簡訊通知,要求客戶限期清理配資買入持倉,逾期不清理的持倉,配資公司將強制平倉,目前涉及配資公司已有多家。
一位投資者轉發的配資公司提示簡訊內容顯示,「為積極響應相關監管要求,我司將對所有交易賬戶進行有序處理,收到簡訊提示的客戶賬戶請於7月21日前全部清倉」。
「21日沒有賣出的股票,我司會進行強制平倉。」該簡訊還做出這樣的明確提示,該配資公司對於持有停牌個股的賬戶則另有安排,需要客戶以自有資金覆蓋停牌市值,配資公司將對停牌個股賬戶進行保留。
有的配資公司發出的提示簡訊則相對委婉,僅僅是建議客戶儘快結束借款,簡訊中還提及,提前結束導致已支付未使用的利息,配資公司將做相應補償。
對持倉賬戶持有停牌股,這家配資公司在簡訊中也提供了兩種選擇,一是自有資金持有;二是提供50%的保證金後繼續持有,並在復牌後一周內視情況賣出。「如確有難處,我們可安排接盤方按50%停牌市值收購。」這家配資公司負責人向記者透露。
目前來看,清理存量配資還未蔓延至全行業,也有很多配資炒股的投資者並未接到配資公司的簡訊或電話。
存量清理最好時點
7月14日,金斧子在官網上發布公告稱,日前證監會針對場外配資等業務做出了新的規範,該規範有利於穩定二級市場發展、推動資本市場長期繁榮,對股票市場各方兼具重要意義。
受此意見影響,金斧子擬做出以下決定:
一是自7月13日起,金斧子配資將遵守證監會7月12日發布《關於清理整頓違法從事證券業務活動的意見》要求,停止向新客戶提供股票配資服務;二是對於現有用戶,金斧子也按照《意見》精神,妥善做好後續服務工作,並根據客戶的合約內容,針對性制定贖回計劃。
記者從深圳另一家類似公司——融金寶處也獲悉,該公司目前已暫停了股票配資業務,原來通過該公司「股票貸」配資炒股的存量客戶目前也已全部清理結束。
「我們的存量還在繼續,目前還沒接到清理通知。」深圳一家配資公司負責人表示,但對於部分配資公司清理存量的舉動也並不意外,「清理也是正常的。」
就在上周證監會進駐恒生電子核查之際,恒生電子多位業務員表示尚未對存量配資進行清理,存量配資後續如何處理還在進一步與監管部門協商。
不過,市場人士預測認為,在當前點位正是清理場外配資的最好時點,存量配資的清理應該僅是時間問題,嗅覺敏銳的配資公司提前結束配資,對存量提前進行清理屬於明智之舉。
融金寶首席運營官唐偉文就表示,從安全性角度而言,配資平台應該停止這類業務,政策導向已經比較明顯,監管層維護證券市場穩定的決心非常明確。(來源:證券時報)
銀行資金轉戰增持配資
「現在主要做夾層配資,相對於大行,我們的資金成本比較高,一般在10%至12%之間,低於10%的都不做。配資比例是1:2,期限為一年。」某城商行的業務經理表示,只要上一年公司未虧損,不管主板還是創業板,一般情況下都可以做。此前,監管層表態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回購本企業股票的上市公司提供質押融資。監管部門發聲後,原來低調做配資業務的各家銀行開始大張旗鼓地做起了該業務。
中小行主攻夾層配資
「在暫停IPO後,銀行部分進入打新基金的資金需要新的去處,原來的場外配資業務已經大範圍收縮,這部分資金也不能趴在銀行自己的賬上。上市公司大股東、高管增持業務是由監管部門主動推進的,銀行沒有理由不做。」某商業銀行人士表示,一般銀行資金都是充當優先順序,只要股市穩定不出現持續的跌停和資金踩踏等極端行情,資金安全且收益高,銀行何樂而不為。
近日,關於各種「護盤」的銀行配資廣告頻刷微信朋友圈。「為協助上市公司大股東及董、監、高增持本公司股票,XX銀行推出配資業務」、「為滿足上市公司大股東回購本公司股票的業務需求,XX銀行對此類券商資管計劃提供綠色通道」。在監管部門發文後,各家商業銀行的上市公司增持配資業務開始興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包括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寧波銀行、包商銀行、浙商銀行、江蘇銀行等多家銀行已開展了相關業務。
據了解,原來配資業務中股份制銀行是主力軍,現在各中小銀行紛紛加入其中,包括一些城商行。某城商行業務經理表示,由於資金成本上中小銀行不存在優勢,所以他們主要做夾層配資業務,融資成本一概不低於10%,主板創業板的業務通做。不過,相對穩重的銀行則將上市公司所屬板塊和行業加以考慮,一般銀行優先考慮優質上市公司,特別是主板股票,中小板擇優考慮,對創業板公司相對謹慎。據了解,目前增持配資銀行一般提供的資金槓桿比例多為1:1至1:1.5,部分銀行將槓桿放至1:2,而融資成本大約在8%左右。
場外配資大幅收緊
在銀行資金開始轉向場內配資的情況下,場外配資早已開始收緊。「銀行在場外配資方面,已經大幅度地收緊了。一些銀行正在重新調整合作條款和規則,除了警戒線、平倉線提高外,在投資標的上也更加嚴格了。」某信託人士表示,場外配資包括給私募機構、信託公司以及一些大戶的配資。業內人士表示,場外配資的資金約七成來自信託公司,而信託公司主要是從銀行處獲得該部分資金,其餘三成來自其他渠道。
線上P2P配資平台則在這輪爆跌之後被喊停。「前期的業務開展得非常好,我們以為找到了一個很好的方向,但沒有想到在市場劇烈波動後面臨如此嚴酷的環境。我們的業務遭到了嚴重打擊,線上業務全部停頓,保證金全部退還,逐步清倉。」某知名配資平台前CEO表示。
7月16日,恒生電子發布公告稱,將關閉HOMS系統任何賬戶開立功能;關閉HOMS系統現有零資產賬戶的所有功能;通知所有客戶,不得再對現有賬戶增資。這意味著HOMS系統將不再有新資金進入,場外配資平台與券商的紐帶被割斷。
「原來流入場外配資市場的銀行資金或轉移到場內配資上,包括增持配資。除了股票配資業務外,我們還大力拓展股權投資、新三板定增等多種創新業務。」上述城商行業務經理表示。(來源:中國證券報)
配資成本壓力山大 部分打新基金幾近贖光
新股發行(IPO)暫緩之後,數以百計的打新基金受到波及,尤其是純打新策略的基金產品,遭遇機構無情贖回,「無情」背後則是機構槓桿資金的運用。
在IPO運作期間,各家基金紛紛上報以及成立混合型基金,部分基金公司甚至成立多隻打新基金。
民生證券的數據顯示,1.3萬億打新基金中,純打新基金規模將近7000億元;以「打新」為主要投資策略之一的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規模3000億元;以「打新」為主要投資策略之一的偏債混合型基金規模在2450億元左右。
火熱的IPO催生的行情下,不少基金公司紛紛成立的打新小組,在無新可打的背景下,打新小組各成員又重新回到原來各干各的軌道。如南方基金宣布,旗下打新基金短期內將轉變為債券型基金,長期則轉變成保本基金運作。泰達宏利表示,旗下相關基金將把重點轉向相對穩健的利率債和信用債等為主的固定收益類投資機會。
在沒有新股可打的背景下,應用高槓桿的機構迅速撤出。「機構基本上全部贖回了,絕大多數打新基金快被贖光了。」北京某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在談及打新基金時表示。
打新基金的客戶很大一部分是機構客戶,很多機構客戶用的是銀行資金,借到銀行的這部分配資利息為年化7%,因此,在無新可打的局面下,劣後級每天都要承受銀行資金的利息。
打新資金在業內的槓桿普遍在1:4,因為打新收益是無風險收益,槓桿越大越好,最高可達到1:10.
打新的收益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打新股拿到的收益,另一部分是配置一部分短債、兩融或者回購等低風險、流動性好的短期品種獲得的收益。根據數據,今年以來,部分打新基金半年即獲得了兩位數以上的收益。而整體打新基金收益半年基本維持在4.5%左右,這一收益僅比貨幣基金的收益高出1個百分點左右。
對於機構而言,打新基金的收益雖然不高,但是通過銀行槓桿配資,獲得的收益則非常可觀。在IPO打開之時,打新基金的年化收益最高的時候是12%,後來打新資金蜂擁,收益率降至10%,再後來降至8%。之後,IPO一個月發行頻率變高,收益率又重回年化12%的水平。機構可以輕鬆應對銀行配資7%的利息。(來源:中國基金報)
(責任編輯:DF146)
推薦閱讀:
※場外配資的民事法律問題(上)
※場外配資的民事法律問題(下)
※場外配資的行政與刑事法律關係
※場外配資的發展、模式與法律性質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