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精選10句,讀懂世間真理
《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夕。此書以道家思想為主幹貫穿全書始終,融合陰陽、儒墨、名法、兵農諸家學說,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高誘說《呂氏春秋》:「此書所尚,以道德為標的,以無為為綱紀。」下面選取《呂氏春秋》中的十大名句,供大家參考學習!
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一、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季春紀·先己》)
大意:想要戰勝別人,必定要先使自身沒有缺陷,想要評論別人,必定要先使自身沒有缺點,要想知道別人,必定要先知道自己。
二、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季春紀·誠廉》)
大意:石頭可以擊碎,但不能改變它堅硬的性質;硃砂可以研成末,但不能改變它赤紅的顏色。
假人之長以補其短
三、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孟夏紀·用眾》)
大意:善於學習的人能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四、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孝行覽·義賞》)
大意:使河流乾涸而捕魚,難道會沒有收穫嗎?但第二年就沒有魚了。燒毀樹林來打獵,怎麼可能打不到?但是明年就沒有野獸了。
得地千里 不若得一聖人
五、以繩墨取木,則宮室不成矣。(《離俗覽·離俗》)
大意:如果木材要完全合乎繩墨才取以為材,那是極少的,真那樣,宮室就建不成了。
六、得十良馬,不若得一伯樂;得十良劍,不若得一歐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聖人。(《不苟論·贊能》)
大意:得到十匹好馬,不如得到一個善於相馬的伯樂;得到十把利劍,不如得到善於鑄劍的歐冶;得到土地千里,不如得到一個聖人。
察己可以知人
七、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不苟論·自知》)
大意:要知道平直,一定要依靠水準墨線;要知道方圓,一定要依靠圓規矩尺。
八、察己可以知人,察古可以知今。(《慎大覽·察今》)
大意:考察自己就可以知道別人,考察古代就可以知道現在。
流水不腐
九、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季春紀·盡數》)
大意:流動的水不會腐惡發臭,轉動的門軸不會生蟲朽爛,這是由於不斷運動的緣故。
十、尺之木必有節目,寸之玉必有瑕瓋。(《離俗覽·聚難》)
大意:一尺高的樹一定有樹節,一寸大的玉石必有瑕疵,比喻事物各有所短,不可能十全十美。
推薦閱讀:
※假如社會與真理方向背道而馳(或者偏離真理的方向),你選擇追求真理,還是放棄真理順應社會?
※在這存在無數主觀事物的世界上,真理該如何存在?
※關係的真相(萬物一體)
※歷史上有哪些「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事例?
※真理之言
TAG: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