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演講】利他心對我們極有利益
其實,我們佛教的核心,就是希望天下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在其他宗教或學說中是沒有的。或許有人認為:「這根本做不到,所以這種精神不一定很偉大。」但實際上,且不論這能否做到,僅僅是生起這樣一顆菩提心,它的功德如果有形色,整個虛空也容納不下。如《寶積經》中云:「菩提心功德,若有色方分,周遍虛空界,無能容受者。」而且,有了菩提心的話,可以治癒眾生的一切心理疾病,施與他們最究竟的安樂,誠如《無畏授所問大乘經》所言:「菩提心功德,是勝妙良藥,一切病能治,施有情安樂。」
這些經典的字句,希望各位要細細體會。其實,研究佛經並不是那麼簡單的,表面上看來,《心經》、《金剛經》、《地藏經》的文字不是很多,但它裡面的甚深涵義,很多人窮盡一生絞盡腦汁也難以領悟。
也許有些人會問:「佛教如果真有這麼好,為什麼很多人都不信?」其實,任何一種高深的學問,不管是科學知識,還是佛教道理,能接受的人肯定只是少數,不可能人人都完全明白。就像懂得珍寶價值的人,在世間上也是如鳳毛麟角,一般人很難分清真偽——不過,如今信佛的人也為數不少,據統計,中國十三億人口中,信仰佛教的就有一億多,那麼若算上沒有統計的,應該會更多。
你們作為大學生,將來如果想研究一些古文化,了解佛教是不可缺少的,不然,寫出來的文章會沒有味道。因為佛教涉及宇宙、人生的方方面面,若不具足這種更深更廣的智慧,研究一些事物會非常膚淺、非常表面。
尤其是每個人在這一輩子中,都要面對死、面對病、面對各種苦難。在這個時候,若能掌握大乘佛教的一些調心方法,比如自他平等、自他交換、自輕他重,還有阿底峽尊者傳下來的知母、念恩、報恩等修法,不要說來世,今生的人生態度和觀念,也會有極大的改變。
有些人可能想:「不能學得太深入了,不然的話,最後會不會出家,跑到山裡去了?」這種想法在漢地比較常見,尤其是一些佛教徒的家人,非常擔心學佛會毀了他的前途。其實這完全是杞人憂天,每個人的緣分不同,學佛不一定都要出家。從佛教歷史來看,就算是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學佛的大多數也是在家人,出家人只佔少部分。正因為如此,佛陀為在家人所講的經典,數量是非常豐富的。
在西方國家,研究宗教和歷史的人,最能得到人們的尊敬,而學經濟貿易的,反而不一定很受重視。可在中國恰恰相反,再加上因為八九十年代的一些電影,誤導了人們對佛教的看法,大多數人都認為出家是走投無路下的逃避之舉,正常人不可能出家。
其實,一個人不管是否出家,至少也應具備一種信仰;即使沒有信仰,也應該了解一下利他的教義,這樣對人生、對社會才會有利。現在特別缺乏無條件利益別人的精神,而這一點,正是大乘佛教的精髓所在。
很多人都知道佛教中的「菩薩」一詞,其實菩薩又名菩提薩埵,意思就是勇敢的心。為什麼勇敢呢?就是他敢於放棄自己的一切,萬難無畏地投入利他事業中,這是一般人根本做不到的。有些人總以為,菩薩只是寺廟裡的塑像,實際上倒不一定,若能在生活中為了利他而不顧自己,這才是活生生的菩薩。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若有一顆利他心,就算暫時受到了各種不理解、侮辱、挖苦、蔑視,自己也問心無愧,每個人做事應該憑良心,這比擁有任何金錢都珍貴。青海那邊就有一位出家人,聽別人說,他是真正的菩薩。為什麼呢?因為他自己的生活特別簡單,平時只要是別人的事情,就願意去幫忙,哪怕被人冤枉了也無所謂,他一生中都是如此。我們的社會,特別需要這樣的人。現在的教育總是教我們怎樣成功,怎樣獲得地位、財產等,許多學校也從來不講利他心,假如長此以往,人類的未來會怎麼樣?真的不難想像。
當然,利他心的內容非常非常多,今天在短短的時間裡,讓大家完全明白它的重要性,也比較困難。但總的來講,利他心就像一顆珍寶,它隨時都可以散發光芒,遣除自他內心的愚痴黑暗,給我們指明人生的正確方向,故大家不可不重視!
摘自佛教的利他性——山東大學演講
本月藏曆
(向上滑動啟閱)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學會開始招生啦!佛學會開設佛學課程以來,經過多年的摸索和積累,如今已經建立了預科系和正科系並行的教學體系,滿足了眾多佛教徒學修佛法的需求。 讓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潤我們的心田,通過系統次第的學修,消弭心中的煩惱、痛苦和壓力,從改變自身開始,逐漸讓我們的生命更加充實、歡喜、實現自他二利。更通過佛法的視角,解決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問題。有意樂的朋友快來聯繫我們
推薦閱讀:
※《開講啦》有哪些精彩的演講?
※【圖文】感恩母親演講稿
※為了更美、更強、更聰明,你願意冒死修改自己的基因嗎?
※TEDx 演講教練:如何做到當眾講話不緊張?
※民眾的日常生活是最好的旅遊宣傳——在2011海峽旅遊營銷與品牌合作推廣交流研討會上的主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