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物 ▏王文達:「以刀代筆」繪年畫

2016-01-14通合傳媒能工巧匠

攝by羅曉光

楊柳青木版年畫產生於明末,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緒初期最為風行。當時的畫樣(粉本)多達幾千種,鎮上的戴廉增畫店一年的成品產量就有2000件(每件500張),超過100萬幅。全鎮周邊的32個村子「家家會點染,戶戶擅丹青」,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年畫集散地。楊柳青年畫多以仕女、娃娃、神話傳說為題材,採用寓意寫實等手法,構思巧妙別緻,線條流暢清新,敷彩古樸曲雅,富於濃郁的生活氣息。

近七十的王文達是楊柳青木版年畫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他做楊柳青年畫已經超過了半個世紀。1953年,在天津市文化部門的組織下,幾位老藝人成立了「楊柳青年畫生產互助組」,恢復了楊柳青年畫的固定生產。1960年,楊柳青畫社到周邊省份招錄學員,16歲的王文達憑藉孩提時代臨摹連環畫的基礎考進畫社「年畫訓練班」。當年春節,他背著行囊從河北省青縣坐火車來到楊柳青鎮,師從武強年畫名師肖福榮、李長江,得到傳統木版水印刻版技術的真傳。那時,王文達是半天工作,半天學習,一邊跟著師傅學手藝,一邊整理舊畫版,幹了5年的學徒工,幫師傅整理出不少珍貴的傳統年畫。

攝bv袁祺

王老作品《富貴天香》

楊柳青年畫最突出的技法在於「半印半繪」,先用木版雕出畫麵線紋,然後用墨印在紙上,再用彩筆填繪。在勾、刻、印、繪四道工序中,刻的難度最大,機器無法替代。王老說,木板選材要選擇木質厚實、無橫豎絲的梨木,因為這種木種纖維細密,軟硬適中,勾勒出的線條潤朗大氣。版子選好後,要刨平、拼縫、打光,經五六年風乾定型才能使用。年畫中的所有線條,大至外部輪廓、小至人物皺紋,都要事先用刀刻在梨木版上,再經拓印和彩繪成為成品。比較特別的是,楊柳青年畫的彩繪流程,不是放在桌子上,而是掛在一塊塊門板上由畫師站著完成的。這是因為,在過去,楊柳青年畫一般是貼在牆上畫的。畫得多了,牆上貼不下,就只好貼到了門上。有時候畫紙太寬,超過了門的寬幅,就要把橫著的畫豎起來貼。這習慣流傳下來,也就形成了楊柳青年畫「豎著畫」的特色。

攝by李雙喜

「以刀代筆」是楊柳青年畫的精髓所在,需要技術,更需要修養。除了深厚的美術功底外,還必須鑽研著名畫作,特別是以線條為基礎的中國畫。50多年來,經王老手刻的每一塊版上,都注滿了學習和二度創作的心得。一塊雜誌大小的木版刻製成型需要一個月左右,一位木刻工藝的學徒至少經過3年訓練才能出師。但半個多世紀都在用刀在木頭上行走的王老說,雖然累,卻是樂在其中,從沒覺得這種對文化的堅守有多麼枯燥。


推薦閱讀:

趙白石的扮演者任重感情經歷有哪些?
兒子去哪兒了——記摩羯座的朋友小飛飛
人物科普——獨闢蹊徑,盛衰跌宕之才女,班婕妤
人物:周恩來
懷素—那個李白口中的草書天下稱獨步自由草書書法家

TAG:人物 | 代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