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案的知識簡介
關於學案的知識簡介
-------校本研修參考資料(五)
有的教師對學案著手研究,開始探討其來源、作用、內涵及其運用,為提供些資料支撐,搜集了一些相關資料,倉促間編寫了這個知識簡介。有的稍加歸納,有的直接轉錄,對不同的觀點都略作介紹,供大家參考。
一. 學案、導學案的含義
1. 對學案有不同的解釋:
其一:「學案」是一種編纂和研究傳統學術思想史的著述方式。「學」,即學者、學術,主要指儒學人物之生平事迹、學術活動、學術貢獻;「案」即評論和考訂,即「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學案」之名,正式出現於明代中後期,耿定向撰《陸楊二先生學案》,劉元卿編《諸儒學案》,是以「學案」名書的早期著作。但「學案」這一著述形式的起源,至少可以上溯到佛家的《傳燈錄》和朱熹的《伊洛淵源錄》。這以後,此類著述逐漸增多。如黃宗羲《明儒學案》和由黃宗羲創始、經全祖望纂定的《宋元學案》。唐鑒的《清儒學案小識》,唐晏的《兩漢三國學案》,徐世昌的《清儒學案》等。
「學案」的體例,一般是每一學派設立一案(其中卓然成家的大師又別為立案),前有「序錄」,敘述學術淵源、學術特點,略當小序。其次是案主「小傳」,傳後是案主的「語錄」及重要學術觀點「摘要」。以下再根據與案主的關係,分列流派中人的傳記和語錄。這類圖書又稱為「學案」體著作。
其二:現代對學案的理解
觀點一:學案是在新課程標準下,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能力水準、學習方法特點和心理特徵等具體情況,在教師主導下,由師生共同設計的,供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完成學習任務使用的學習方案。(側重學生間交流和評價)
學案既反映學習結果,又體現學習過程。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專門給學生看和用的教案。其著眼點則在於學生學什麼和如何學。以學生為中心,強調的是「學」。
觀點二:學案就是學習方案,它可以由教師根據學生實際編製,也可以由學生根據個體的學習需要編製。當然,教師編製的學案主要是提出學習問題,讓學生解決,以訓練和發展學生設計學習方案、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編製的學案主要是合理地設計、規劃個體學習,創造性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學案是根據國家課程標準編製的適合本校實際的學習材料,或是把現有教材整合成適應本校、本班學生實際情況的第二版教材,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案屬於校本課程的範疇。因此,學案是根據課程標準或教材以及學習資源、學生實際(如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學法特點和心理特徵等)編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訓練和發展學生學習能力的校本課程。編製學案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
觀點三:「學案」是教師為學生每節課的學習設計的。學生根據「學案」設計充分預習,帶著問題到課堂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做準備。
觀點四:「學案」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計劃、有目標的主動學習,完善知識建構,為此而編製的可用於交流和評價的學習方案或學習檔案。學案既反映學習結果,又體現學習過程。
觀點五:「學案」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編寫的供學生課外預習和課內自學用的書面的學習方案。
觀點六:「學案」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是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製的學習方案,學案的實質是教師用來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樑,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
觀點七:學案是在教案的基礎上為發展學生學習能力而設計的一系列問題探索,它著眼於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培養學習能力,它側重使學生「會學」。
魯子問教授課題中學習方案指:在具有明確的學習策略意識的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建構起來的、適合自己的學習風格和學習條件的、學習效果顯著而且學習效率較高的、包括學習內容、學習策略、學習過程、學習活動、學習資源的方案。
編者註:由上可見「學案」的解釋不夠統一,各有側重。較一致的是(1).現指的「學案」是現代解釋中一種,不是古意的學案。(2)是一種學習方案。略有區別的是:(1)「學案」的制定者---教師或學生或師生協作(2)「學案」的作用—預習或自主學習、交流或自己知識建構…..
建議採用的概念解釋:「學案」是在新課程標準下,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學習風格和心理特徵等實際,為自主學習、知識建構和研究探討而編製的學習方案。
其編製可由(1)教師依據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研究制定,其類型有針對班級的學案、針對不同學習群體的「學案」和針對單獨個體學生的「學案」;(2)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編製的學案;(3)學生自己編製的學案
2.導學案
導學案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案。是學案導學教學法,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於學案導學的學案也稱為 導學案。
學案教學法是一種以學案為依託,極力倡導主體(學生)先行,並體現教師的主導性,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開發學生智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教學模式。學案是「學案教學法」得以實施的基礎,它的功能是: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確保學生學習中主體地位的落實,實現學生學習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為師生「互動——探究」提供課堂時空。
二. 編製學案的理論依據與程序
(一)問題的提出
1. 學生學習的需要
全球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讓人們清醒地認識到:未來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競爭成敗的關鍵在於今天創新人才培養情況如何。因此,培養具有開拓精神和主體意識的創新人才,是時代賦予教育的神聖使命。新課程恰恰順應了這一時代要求。在教學中如何發揮新課標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擺在全體教師面前的、亟待解決的重大研究課題和應用課題。「自主學習」這一教學模式,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勇於探究的良好習慣,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學能力、思維品質、創新意識和科學實驗等方面有較大發展,以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它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教師的科學指導是前提條件,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又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徑;實現自主性發展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目的和本質要求。
2、教學改革的需要
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改變過去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打破單一的、落後的教學方式。我們要充分認識學生是知識的積極構建者,擁有無窮的創造潛力,是期待點燃的「火把」,教師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更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學案教學就是「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的具體化,就是轉變教學觀念的具體體現。
教案與學案的區別:
目的:教案--為教師上好課做準備
學案--為學生自學提供指導
性質:教案--教師中心,單向性、封閉性
學案--學生中心,互動性、開放性
角色:教案--教師自導自演,學生是聽眾
學案--教師組織調節,學生是主角
表達:教案--界面規整,表述嚴整周密,多用書面語
學案--界面親切,表述生動活潑,多用口語
上課設計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傳統的教案教學普遍存在兩種傾向:一是教學的單向性,以「教師為本」,即以老師和課本為中心,更多是考慮教師如何把課本知識內容講得準確無誤,精彩完美,並重點突出,難點到位,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二是教案的封閉性,即教案是老師自備、自用,是專為教師的「教」而設計。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學」,缺少公開性和透明度。這樣學生在上課前對老師的教學意圖無從了解,學生上課只能是一種被動接受,這樣的教學與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是很難適應的。
"學案"建立在教案基礎上針對學生學習而開發的一種學習方案。它能讓學生知道老師的授課目標、意圖,讓學生學習能有備而來,給學生以知情權、參與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的不僅是組織者、引領者的角色,而且是整體活動進程的調節者和局部障礙的排除者角色。「學案」的作用:它可以指導預習,也可用於課堂教學,並且系統的學案還是一份很好的學習資料。
學案的特點:
1、問題探究是學案的關鍵,它能起到「以問拓思,因問造勢」的功效,並能幫助學生如何從理論闡述中掌握問題的關鍵。
2、知識整理是學案的重點,學案的初步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獨立地將課本上的知識進行分析綜合、整理歸納,形成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
3、閱讀思考是學案的特色,可根據課文內容進行閱讀思考,也可為開闊學生視野,激發興趣,設計一系列可讀性強、有教育意義的文章,包括與所教內容密切相關的發展史、著名專家的科研業績、現代科學的熱門話題等。
4、鞏固練習是學案的著力點,在探索整理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進行一些針對性強的鞏固練習,對探索性的題目進行分析解剖、討論探索,不僅能通過解題鞏固知識,掌握方法和培養技能,而且能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培養創新能力。
(二).學案設計的程序
1.研讀教材。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載體,也是教師授業解惑的媒介,教師必須熟讀深思,確立三維目標,確定教學重點、難點,明晰內涵與外延,就是一幅小小的插圖也不能放過,要搞懂它存在的意圖,它也是學案設計的素材。在整體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提出需要探究的問題,對知識進行拓展、創新,必要時還可提出策略和方法,供學生共同交流、共同討論,共同設計最佳學習方法,以求達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
2.分析學生。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學生最感興趣的問題。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也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和獲得能力的一種強烈慾望。教師在熟悉、把握教材時,要充分考慮到哪些問題是學生最感興趣的,用這些問題去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2)學生最易出現的問題。由於學生的年齡、生活閱歷等原因,他們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這些困難又是靠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對這些問題有所了解和掌握。(3)學生知識結構的臨近發展區,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就是學生通過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能夠自己理解的問題。(4)處理突發問題的對策。就是對在教學中學生可能提出的突然性問題或討論合作交流中可能使學生產生爭論的焦點問題等,教師採取什麼樣的解決方法。
3.優化資源。如今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很多,只要我們能結合學生特點、新課改的要求,加以甄別、篩選和加工,對我們的學案設計都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我們也可以在反思的基礎上,藉助於教學用書,參考名家設計,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學案設計。教師通過對教學資源的優化組合與探究,真正充分發揮課程資源的作用,把它落實到具體的課堂教學中,落實到每一個知識點上。
4.集體研討。同學科組教師,對各自設計的學案進行研討、交流、溝通,實現資源共享,充分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與優勢。具體做法是,每周確定一名主備人,同組確定同一課題,先由主備人寫出集體備課的說課稿,設計出學案的初稿。集體備課時,主備人進行說課,同學科的教師針對說課內容及學案初稿進行研討,發表各自的見解,確定教學的設計與突破重難點的方法,以及能力訓練題的量、面、難易度等,分析內容的選擇是否有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在此基礎上達成共識,進一步完善最終形成學案。
三.如何編製學案
(一)學案設計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
教師要把學生作為真正的教育主體,以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一切教育教學措施和條件都要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充分發揮而選擇和設計。堅持主體性原則,教師就要講民主,變講堂為學堂與講堂結合;變只傳授知識為既傳授知識又培養創新能力結合;讓學生從沉重的學習負擔中解放出來,從而能抬起頭來聽課,挺起腰板走路,有較充足的想像與創造的時間。
學案導學就是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動起來,從而構建多維互動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活動的過程中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做到主動參與、全員參與和全程參與,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學為主體」就是確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認識的主體,是發展的主體。因此,教師不是奉送真理給學生,而是要把「發現真理」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使學生得到智力、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全面發展;「教為主導」不是以教師為中心,它是以確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前提的「主導」;「學為主體」也不是以單一的「學生為中心」,它是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為前提的「主體」,所以要處理好二者之間的辯證關係;要以學案為載體,全方位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動腦思、動口說、動耳聽、動手做的活動中增長智慧,提高思維水平,其中創新思維的培養和訓練是核心。只有思維「訓練」到位,才能把學生由「學會」到「會學」落到實處,才能實現「導」與「學」的最佳結合。
2.創新性原則。
創新性原則就是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創新的教,學生要創新的學,營建一個有利於創新能力培養的良好的、民主的、和諧的環境。堅持創新性原則,在教學方面,教師就要採用啟發式、討論式、競賽式、辯論式、調研式等優化教法,不僅傳授知識,還要交給學生知識創造的規律,交給學生髮現、獲取知識的能力;在精神方面就要形成一種寬鬆的、民主的、和諧的氣氛。給學生一定的自由度,讓他們能主動自由地思索、想像、發問、選擇甚至行動。教師對學生的創造性要善於引導、鼓勵;對學生的異常思維方式、頑皮、任性要善於理解、寬容、獎抑;在物質方面,就要加大投入,為學生們的創造性活動提供時間、空間和材料。為學生安排集體活動之外的自由活動的時間,去探索和創造;為學生提供學習情景,讓學生去感悟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在環境方面,則有能引起創造思維的感觀刺激,如抽象畫及發明家、創造家的肖像與其成長發展史的介紹等等。
3.指導性原則
學法指導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核心因素,學習方法的知識是學生知識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能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學法指導是「教會學生學習」的前提和保證,第多斯惠曾深刻的提出:「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因此在學案編寫中,學法線貫穿始終,如學案中的學習目標設計、疑難問題提示、解題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導性內容和要素,構成一條明晰的學法線。隨著知識網路的形成,學法指導也構成科學完整的體系,為學生髮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提供和創造必要的條件。
4.層次性原則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規律,學案編寫應注意它的層次性和梯度性。體現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但是無論在哪個層面上,都要讓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去自主探究,獲取知識。設疑應首先考慮其知識的層次性和個性的差異性,導學導練要有適當的梯度。梯度導學包括基礎知識導學、基本技能導學和思維創新導學;梯度導練包括基礎知識導練、基本技能導練和思維創新導練。因此,「導學學案」在研究學情和知識內容的基礎上,要注意問題設計的梯度與層次,從學生好奇、好問、好動的心理特點出發,巧妙設置問題情境,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向未知領域探究,使對學生提出的新的學習要求、任務與現有的知識水平之間的矛盾不斷得到解決,又不斷出現,從而使學生在循環往複的學習中不斷增長知識、提高探索自學的能力。
另一方面,堅持共性與個性一起抓,既注意對共性的全體全面的培養,又要注意對個性的發展,特別是要重視對創造個性的培養。學生自小有許多個性表現,有的不怕困難,自信心足,獨立性強;有的堅持性強,情緒熱烈而穩定,有較強的探索動機。但這些品質往往被學生的頑皮、任性、內向、古怪等超越常規的現象所掩蓋,因而有時得不到教師的讚賞與肯定。因此,教師應充分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注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不能只是表揚那些順從、聽話、會來事的學生,而應經常關愛、鼓勵那些敢於提問、經常有新觀念、有堅持性的學生,使其創造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5.探究性原則
布魯納說:「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語言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得過程的積极參与者。」「導學學案」編寫離不開對問題的探究。應當看到,在教學活動中,如果沒有對問題的探究,就不可能有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不可能有學生的獨立思考與相互之間思維的激烈碰撞而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就得不到真正的磨礪與提高。葉聖陶說:「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於達到不復需教,而學生能自為研索,自求解決。故教師之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他認為,真正的學校應該是積極思考的王國。而學案的「問題教學」就是使學生在自行的探究過程中,在積極的思維中,進入思考和創造的王國。教學不應是簡單的灌輸,單一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教師的誘導,學生的自我探究,自我感悟。因此,探究性原則應當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提出獨到的見解,不唯書、不唯師,只唯實,敢於大膽質疑,敢於向權威挑戰。同時,注重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不僅擴充個人的知識視野,而且形成探究的興趣、創新性思考和自主探究學習的良好習慣。
6.開放性原則
課堂教學不應是封閉的系統,教學設計也不應當是固定不變的框框。模式是相對的模式。一個好的教學模式應具有開放博容的教學思想、科學新穎的教學設計、靈活創新的教學內容和務實高效的教學效果。為防止把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形式化,學案的編寫一定要有開放的思路,宏觀的視野,不斷更新、完善,以有利於創造性人才的培養。
「導學學案」編寫的開放性體現在:①編寫的主體,不只是教師個人,也有集體的智慧;不只是教師一方的精心設計,也有學生的積极參与,它是一種合力。②「導學學案」的設計要體現多種能力的綜合訓練。包括動眼觀察、動耳傾聽、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書寫,它突出的是實踐能力。③「導學學案」的開放性還體現在把自由發展的時空還給學生,使他們的能力得到提高,個性和特長得到充分發展,學生得以自由和諧的、生動活潑地成長。課堂教學注重激發學生多方面的思維,使其智力活動多樣化、豐富化。④教師在課堂上的誘思、提問、解決疑難反饋、解題思路、方法、技巧要注意超出狹隘的範圍,應涵蓋思維和認知加工的不同層次和水平。現代課堂教學不應只停留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層面上,除了讓學生知道「是什麼」之外,還要注意引導學生思考「能夠是什麼」,也就是說不能把學生的思維限制在「唯一」的框框內,而是努力去引導學生探索發散思維和輻合思維。在自然科學的題目設計上,力求務真求實的嚴密性、邏輯性。同時,放開思路,以原有知識作鋪墊,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在社會科學教學內容上,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不唯一,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唯一,思維的途徑不唯一,答案上不求唯一,貴在言之有理有據,不唯答題結果的對錯,重在思維過程。
7.民主性原則
心理學實驗證明:在寬鬆自由的時空內,一個人的思維更活躍。同時,人的創新性思維活動也體現的更為突出。堅持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讓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創新性「自主探究,學案導學」要求學生在自主探究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感到寬鬆、融洽、愉快、和諧、自由、坦然,沒有任何形式的壓抑和強制,在自由的學習環境中讓思維馳騁,提出疑難假設,毫無顧忌地在小組討論、集體研討中發表個人見解。也就是說,教學在於創設一種氛圍,提供一種條件。如果沒有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感到壓力,沒有安全感,時時處處小心翼翼、顧慮重重、如履薄冰,一味看老師的臉色行事,個人的聰明才智與學習激情的被窒息,只能表現出個體的被動性、從屬性和依賴性。另一方面,民主性不僅體現在師生之間的民主,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民主和諧。打破單一的班級授課學習模式,使個別學習、小組討論、集體研討成為教學組織形式的必要組成部分。在培養自主、多樣、探究、創新為特徵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的基礎上更學會進一步合作。合作性學習是學生自我探究學習過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民主性是「自主探究,學案導學」不可缺少的內在特徵。
8.實踐性原則。
實踐性原則就是堅持實踐第一,教、學、做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創新。堅持實踐性原則,就要走出課本、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貼近生活、貼近自然、貼近生產、貼近高科技。結合現實、結合實際教學做。既要學到真實創新本領,又必須服務於社會;堅持實踐性原則,就要開展豐富多彩的創造性的活動。讓學生自己設計、親自體驗、自我評價,體味創造的滋味,如開展調查活動、觀察活動,開展角色創造活動、編講故事活動、科技小製作活動等等。從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想像能力,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手創造的能力。
(二)學案編製的要求
從「教案」到「學案」的轉變,必須把教師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學習的目標,把學習目標設計成學習方案交給學生。根據學生現有知識,自學能力水平和教學要求,參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學生自學的「學案」。其特點是:教學重心由老師如何「教」轉變為學生如何「學」,要具有預先性和指導性。
學案設計和編寫的一般要求:
(1)理清教與學之間的關係,努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學、自問、自做、自練的方法和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增強對學習的興趣。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實現掌握知識(學會)與發展能力(會學)的統一,使學案成為學生掌握學科知識體系和學科學習方式的載體、教師教學的基本依據。
(3)實現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的統一。學案的編寫應該充分考慮和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知識水平,使學案具有較大的彈性和適應性。
大體上來說,學案的編製主要按課時進行,與教師上課基本同步,一個優秀的學案應該起到這些作用:(1)激起動機,激發想像;(2)緊扣課標,開闊眼界;(3)重視學法,培養能力;(4)面向全體,層次多樣;(5)結構合理,操作容易。
(三)學案的類型與編製原則
常見學案類型包括新授課導學方案、複習課導學方案和講評課導學方案。具體編製原則如下:
●新授課導學方案的編寫原則
1.學海導航。
⑴主要讓學生明確學什麼、學到什麼程度、知識的重難點是什麼、用什麼方法學等。
⑵主要項目:①研究課題;②學習目標;③學習重點;④學習方法。
⑶注意:①不提倡在學案中過於苛求什麼是難點,因為不同學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難點,過分強調某些難點,只能使學生對相關知識產生畏懼感。②就某一研究課題來說,重點是確定的,對每個學生來說也是比較一致的,目的是讓學生科學分配學習時間,把精力集中到重點上來,所以重點一定要明確。③學習方法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提出的,所以學法一定要具體、實用、具有可操作性。
2.誘思探究(學習探究)。
主要是為學生搭建思維橋樑,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的深層內涵,完成初步認識。總的原則是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充分體現教師的教學意圖,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問題設置主要從如下幾方面著手:⑴完成新課題的學習必須具備的預備知識。⑵新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條件。⑶新概念、新規律的本質內涵和全部外延。⑷新知識與舊知識的區別,新知識轉化為舊知識的關鍵點。⑸新的學科思想、新的研究方法、新的學科模型、新的思維模式。⑹學生可能產生的認知障礙。⑺典型例題精析。
注意:⑴杜絕對課本內容斷章取義的填空式學案。⑵杜絕讓學生摸不著頭腦的單純練習題式的學案。⑶問題設置一定要有明確的導向,難度和思維梯度必須符合學生實際。⑷注意問題的開放性,為教師的課堂教學開闢空間。
3.自我檢測。
主要是自我評價自己的學習效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避免知識的負積累,為更好地進行下一新課題的學習奠定基礎。主要以題目的形式呈現。
注意:⑴題型要全面,難度要適中。⑵緊緊圍繞教學目標。⑶當堂完成。
4.拓展提高。
主要是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展認知視野,適度提高認知層次。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⑴對規律、概念、方法的深層次概括、梳理和總結,形成符合自己思維特點的結構網路。⑵選編適量的、難度適中的綜合實踐與創新題,注意聯繫生活實際。
注意:⑴提高並不意味著加深,難度一定要符合學情。⑵聯繫實際不要牽強附會。⑶所謂拓展,主要是思維擴展,不是新課延伸或內容累加。
●複習課導學方案的編寫原則
1.複習導引。主要讓學生明確複習範圍,應強化哪些能力、深化哪些認識,複習的輕重環節是什麼,用什麼方法複習等。主要項目有:⑴複習範圍;⑵複習目標;⑶複習重點;⑷複習方法。
2.知識梳理。主要是理清知識主幹,建立知識間的縱橫聯繫,形成網路結構,實現對單元知識的整體把握。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⑴知識回顧與網路構建。⑵對主幹知識中的要點進行深度剖析,深化、完善學生的認知。
3.典型題析。主要是通過典型例題,從應用的角度深化對主幹知識內涵的理解,把握知識的外延,說明有關注意事項。
幾種主要的題型:⑴辨析型例題。主要是針對容易引起誤解的重要概念、規律的適用條件進行分析。⑵應用型例題。主要是針對知識內涵的深化理解,進行思路、方法和規範習慣的培養。⑶拓展型例題。主要是針對拓寬思維和聯繫實際的問題,培養學生理性思考和變通思維的意識,實現知識、方法和實際問題的互融。
注意:在編製學案時,每一個例題都必須有具體的知識背景和能力指向,即例題的排列緊跟知識梳理之後,以體現該題要達到的教學意圖。
4.跟蹤強化。每一個例題後面至少要對應一道跟蹤練習題,以鞏固教和學的效果,跟蹤練習題要與例題相近但不能完全相同,其難度要保證多數學生能做出來,避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講評課導學方案的編寫原則
1.考情透析。主要是讓學生透過考情明確自己的位置,思考自己存在的問題,調整學習方法,樹立新的目標。包括:⑴成績分布和走勢;⑵出錯比較集中的題目;⑶考試所暴露的班級存在的共性問題。
2.歸類例析。⑴將出錯比較集中的題目按錯誤性質或出錯原因進行分類。如:知識缺陷造成的錯誤,能力不足造成的錯誤,不良習慣造成的錯誤,心理素質不過硬造成的錯誤等。⑵在每類錯題中選一道有代表性的進行評析,從錯誤原因、審題技巧、相關知識的應用思路和原則、解題過程中所用到的主要方法、規範要求等方面進行。例析的主要目的是找准薄弱點,澄清認識,指導糾錯。
3.針對補償。在每一類錯題例析後面,至少要有一道針對補償題。學生通過完成針對補償題,使講評課的補弱糾錯得到落實。
4.完善自我。在個體糾錯和教師點撥下的集體糾錯後,要求學生在原卷的錯誤處進行修改,不要在旁邊重做,這樣有利於學生分析自己的錯誤,避免了抄參考答案。也就是說學生的試卷是學案的一部分。
(四).學案設計的基本要素
編寫學案是一個創新性活動,它需要教師有層次地安排所研究的內容。一份完備的學案,應包括問題、情境、教法、學法以及多媒體工具的使用等基本要素。
1.問題要素。學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導學生探索的自學提綱。設計問題是引導學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學案設計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依據學情,精心構建問題鏈。問題設置要科學、新穎、靈活、恰當,富有啟發性、針對性、趣味性等,有一定的層次和梯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情境要素。創設一定的情境,就能使學生身臨其境,激起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教師要依據學習內容,把握學習環節,適時、恰當地採用多種方式方法,或介紹背景知識,或使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表情、恰當的體態動作,或藉助各種多媒體工具等,創造出濃厚的情境氛圍,激發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共鳴,以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3.教法與學法要素。學案,不但要設計教師如何教,更要設計學生如何學,只有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最優化地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證整個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師應從教材和學情出發,在教法與學法的最優化方面動腦筋、下工夫,精心設計,發揮學案教學的導教、導學、導測功能。
4.多媒體工具使用要素。廣泛而正確地使用多媒體工具,特別是現代電教媒體,可以變枯燥的說教為生動形象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變「少、慢、差、費」的低效教學為「多、快、好、省」的高效教學。教師應依據為教學服務的目的,針對學生實際,正確加以使用,既注意多樣性、綜合性,又注意適度性、恰當性,克服盲目性和隨意性,充分發揮多媒體工具的效用。
(五)學案編製的內容
在編製「學案」時,應依據學習的內容、目標和學習者的情況而變,沒有千篇一律、固定不變的格式。但從「教為主導,學為主體,以學為本,因學論教」的原理出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有步驟、分層次地從知識、能力到理論的運用逐步加深。不同層次的同學可根據不同層次目標要求進行自主學習。教學中的「學案」設計一般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1、明確教學目標建立知識結構框架。學案中要體現出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知識結構包括學科知識結構、單元或章的知識結構、課時知識結構。通過知識結構分析,建立知識結構框架,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宏觀認識。
2、把握知識的重、難點找出最佳切入點。「學案」把重點、難點問題交給學生,給學生一定方法引導和思維啟示,讓學生自己動腦、分析解決問題,在探究中加深對知識的深化理解,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
3、設計問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設計恰當的問題是引導學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學案」設計的關鍵所在。教師要依據學習目標、學習內容,依據學生的情況,精心設計問題。問題的設置要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有一定的科學性、啟發性、趣味性和實用性。還要具有一定的層次。
4、通過練習及時自查和鞏固學習效果。在「學案」的最後還要有一部分,對學生自學探索後的自查鞏固。學生層次不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較大差異,自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許多各個層面的新問題,幫助學生及時從練習中發現這些問題並進行及時的正確的引導,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思維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即:學案的編製要以教案為依據,要體現出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它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部分。其內涵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問題思考」、「閱讀教材」、「學案導學」。
1、學習目標
2、知識構成
知識構成可以分成基本線索和基礎知識兩部分。線索是對一節課內容的高度概括,基礎知識是學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識結構框架、基本知識點、教師的點撥和設疑、印證的材料等。上述要素的編排要體現教師的授課意圖。對於重點內容要設計思考題。
3、學習方法
學案中所介紹的學習方法主要是針對所學內容設計的。一般包括記憶方法、理解角度、理論運用等。
4、技能訓練
技能訓練是對一節課學習的檢驗,它有選擇題、填空題、材料解析題和問答題等。訓練題的設計,要體現出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礎知識的檢驗,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訓練。提倡多種題型合理搭配,題目編排由易到難,控制習題數量,按容易題∶中等題∶高檔題為7∶2∶1的比例來編寫,為兼顧程度較高的學生,可適當編擬一些選做題,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習水平。
具體編寫時:第一部分:課前預習。有意義的課前預習,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使用學案,就可以利用學案加強對預習活動的設計、指導和評價,使課前預習真正成為學生先行探究的自主學習活動。學案中設計課前預習活動,可以包括兩個內容:
◇學習要點。依據教學目標,列出一課時的知識要點。教師示範性地列出一兩點,然後主要由學生在預習時自己歸納。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歸納出知識要點,也是一個學習、研究的過程,既促使學生認真自學,又有利於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
◇問題思考。指向學習目標,結合學習內容,設計1~2個思考題,引領學生結合預習的內容思考問題,要求學生寫出答題要點;也可以要求學生「預習本課內容後,提出3~4個問題」,引領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設計問題,有利於促進學生深入研讀教材,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
課前學習活動,也可以指向學習目標,適當開展一些做實驗、自製實驗器材、收集標本、社會調查、查找資料等實踐活動,以幫助學生豐富感性知識,增強實踐能力。
第二部分:課堂學習。這是學案的主體部分,著重指向學習目標,設計問題情境,引領學生開展問題探究、合作學習活動。
◇問題探究。根據教學目標,圍繞重點內容設計問題情境,組織開展問題探究活動。學案設計的問題情境,必須突出重點,在重點內容上組織學生深入思考、廣泛交流;必須聯繫現實生活,選用生活中的現象、實例作為問題的情境材料,這既有利於學生理解知識的精神實質,感受知識的實踐價值,又能幫助學生了解現實生活,拓展學習領域,增長感性認識。問題情境要少而精,使學生能夠圍繞重點內容在課堂上深入思考,充分交流,認真表達。一些變式訓練的問題、非重點知識的問題或練習,可以通過小黑板、投影儀等手段呈現。
◇相關鏈接。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領悟方法、發展能力,可以圍繞課題和學習重點,建立「相關鏈接」。「相關鏈接」主要是提供一些相關的知識,以及現實生活中的典型現象和實例。作為拓展學習的一種形式,必須精心選擇有價值的、有助於學生提高的材料,材料必須與課題內容相關。可以不單獨設置欄目,而是穿插在各個問題情境後面進行鏈接,作為問題探究活動的知識幫助或情境拓展。
◇總結反思。加強總結反思,及時確認所學知識,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這是學習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策略,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在設計學案時,必須留有一定的空白,在課堂上留出3~5分鐘時間,指導學生對本課時學習內容、學習活動進行總結反思。可提示學生:想一想,本課學習了哪些內容,主要探究了哪些問題?通過本課學習得到哪些啟示,還有哪些疑問?可將啟示、疑問在學案上寫下來,或者當堂交流,或者在課後請教老師、諮詢同學。長期堅持這樣做,能夠逐步引領學生形成反思性學習的良好習慣。
第三部分:課後學習。布置課後練習或課外實踐活動,並提出具體要求。課後學習活動可以是做學習資料上的相關練習,也可以設計1~2個指向本課學習內容的探究性問題,還可以設計一個把學習內容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的專題實踐活動。學案中設計的課後學習活動,不是取代課後作業練習,主要是布置任務、指點方法,以體現學習過程的完整性,促進課前、課中、課後學習活動的一體化
常見學案設計的模式
學案的設計,依教學內容、培養目標和學習者的情況而變,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但從「教為主導,學為主體,以學為本,因學定教」的原則出發,從一些成功案例中總結,似乎也可以尋求其一般的框架結構。學案的模式一般常包括學習目標、自學檢測、問題討論、思維訓練、學習小結等五個部分。
1.學習目標。依據課程標準擬定的學習目標,一般分為三個層次:了解、理解、綜合應用。讓學生自學時目標明確。
2.自學檢測。根據「學生自己能弄懂的知識,課堂上不教」的原則,將這一部分內容編製成基本檢測題,上課前,把它們發給學生,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和「自學檢測」的內容,自主鑽研教材,並回答「自學檢測」中提出的問題。當然,「自學檢測」中的問題都是學生通過對教材的學習就能夠完成的。這樣,學生在完成「自學檢測」問題後,在內心中會有一種收穫的喜悅,並對自己的自學能力表示認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性。
3.課堂探究。教師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點及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而擬定的討論題,是教師課堂上的主要話題,是誘發學生學習的關鍵部分。對於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個體發言、同位探討、小組討論、全班辯論等多種討論方式,充分調動優秀學生的帶動作用,多角度、多層次地辨析,儘可能互相啟發,消化個體疑點。引導學生討論時,教師要創設民主、和諧、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圍,要求學生大膽質疑,敢於爭論,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最佳的時機。
4.思維訓練。當問題討論漸進尾聲時,教師要精心設計或精選具有一定思考容量、短小精悍的題目——「思維訓練」題,讓學生訓練,鞏固知識和培養思維能力,把整節課推向高潮,同時又對個別知識點加強鞏固溫習,讓學生有更大的思維空間,多角度、發散性地組織已掌握的知識,達到最終解決問題的目的。
5.學習小結。讓學生歸納總結本節課所學的重點內容、規律和解題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識梳理成線,形成網路,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錯、易混、易漏的知識薄弱點,引起全體同學足夠的重視;教師要及時反饋、評價學生課堂的表現,起導向作用。。
(六)學案編製的一般欄目:
年級學科教材課題教師
學習要點(目標)
重、難點分析
學習思路
學法指導
同步練習
自我測評
小結
練習答案和提示
資源鏈接(課外拓展)
學生水平差異對教學影響之解決方法
四.學案的實際應用
科學的設計,並不等於理想的實現。精心設計的學案,能否充分發揮作用,關鍵看能否用足、用好,此外還必須有應用的技巧、實踐的智慧。
1.指導學生根據學案認真預習。將學案提前一天印發給學生,指導學生根據學案上提出的課前學習活動的任務和要求,利用課餘時間認真開展預習活動。在課前預習、課後作業少而精的前提下,必須要求學生認真完成規定的預習任務。在課堂上,首先要組織學生交流課前預習的情況,教師要予以簡要的總結、恰當的評價。通過交流、評價,一方面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督促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另一方面了解學生對新課學習的認知基礎和存在的主要問題,以便後續教學更具針對性,突出重點難點。學習時要及時進行總結和評價,通過評價進行督促、激勵和指導。
2.組織學生認真開展問題探究活動。學案上設計的問題,是指向學習重點的問題,是最具典型性的問題,是有保存價值的問題。教學過程中不能輕描淡寫地一帶而過,必須著重應用這些問題情境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問題探究活動。要有比較充分的時間,引領學生圍繞這些問題,結合教材認真閱讀、思考、討論、書面解答和發言交流,教師在學生自主探究過程中要予以歸納、指導和評價。課堂上未詳細解答的問題,必須要求學生結合同伴的交流、教師的指點,在課後補充完整。使用學案,不是簡單地分析解答一個個問題,而是要指導學生從閱讀材料、觀察生活、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悟出基本思想和提煉一般方法,這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策略。對悟出的道理、提煉的方法,可以指導學生記錄在學案上,便於他們總結和反思。
3.把學案與其他教學手段結合起來。學案是以紙質的形式印發給學生,便於學生對學習活動進行整體設計,便於引領學生閱讀、思考、交流、表達,便於學生總結反思,保存資料。但是,學案容量小,也缺乏形象、直觀、動態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必須與其他教學手段結合應用。在應用學案指向重點內容展開學習活動的同時,可以應用挂圖、投影、錄像、實物標本等呈現直觀形象的教學情景,可以應用小黑板、投影儀等開展一些變式訓練,可以應用實驗儀器等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可以應用實物投影等展示、交流學生的學習成果,從而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有利於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4.重視知識反饋和目標達成,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思維狀況,對課堂生成的新問題、新傾向及時調控和解決。注重精講精練環節,特別是開始應用學案教學時更要課堂的調控,以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效性。
5.指導學生重視學案的整理和保存。精心設計的學案,既有指向學習目標的知識要點、圍繞重點內容的問題探究,又有學生對學習過程與結果的總結反思,是很有價值的學習材料。要指導學生依次整理、保存好每堂課使用的學案,並作為重要學習資料,在後續學習、考試複習時充分利用,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學案的價值,重視學案的使用。
學案使用應注意的問題
1.問題設置要有一定的發散空間。學案在設置問題、提供素材時,要給學生留出探究問題的空間,能引導學生積極質疑問難,甚至鼓勵學生用重新組合的材料來思考新的問題,尋找出解題思路,領悟出題意圖,這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極大。
2.要積極促成學生主動探究。設計具有一定隱蔽性的思考題或情境(即「布雷」),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即「探雷」和「排雷」),使他們成為知識的「探究者」和「組建者」,使他們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增長獲取知識的技能。
3.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訓練要具有針對性。學案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引導每個同學積極主動參與,並獲得一定的成功體驗,這要求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精心編製三類訓練題,即:(1)導學思考題。就是將學習目標問題化、情境化。設計的思路:一是樹立「先學後教」的理念,要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去預設問題,讓學生根據導學思考題有目的地自學。因此,學案設計首先要解決學什麼、怎樣學的問題;二是教師在設計本部分內容時,要用學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學生的認識經驗去感知教材,用學生的思維去研究教材,充分考慮學生自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維問題;三是給學生充裕的學習時間,使學生通過自我學習、自我探究,感受知識的獲取過程,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2)能力訓練題。每個知識點學完後,要配以適當的題目進行訓練,這是必要的。但題目應少而精,要有利於學生鞏固基礎知識,突出易混淆的、附條件的、需注意的知識點,培養學生細心審題的習慣。(3)能力提高題。主要是針對掌握程度好的學生而設計的,這部分題目的設置要多鏈接學生的難點甚至學生平時最不願意做、考試時最容易失分的題型。提高題側重於能力訓練,要融合分析能力和歸納能力,利於學生髮散性思維的培養。該部分對一般的學生不做要求,但教師只要引導好,通過各種途徑來吸引學生,就沒有學生會對這部分內容主動放棄的。
好的學案能為提高課堂效益架設一座便捷的橋樑,但能不能內化為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素質,還要看學案的使用、落實情況。一句話,一定要在嚴、細、實上做文章,做到精選、精講、精練,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完成教和學的任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學案導學
「學案導學」實質是以「學案」為載體、「導學」為手段的一種教學模式。它以學生為主體,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我發現,自我解決,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發展的有效途徑。最終目的是進一步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優化課堂模式。概括起來說,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個構成要素,即:「學案、導學、探究、點撥、實踐」。
1.「學案」包括學習內容和學法指導,如觀察、聯想、對比、歸納、思考、討論等;還要擬定培養學生何種思維方法,訓練何種能力,指導何種解題方法等,使靜態的學習內容動態化。同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不同,認知水平的高低層次,通過啟發性,趣味性等問題設計和學案的情景設計,使學生進入角色,激起興趣,達到全體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
2.「導學」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導」,教師要立足於「主導」地位,即創設情境、明確任務;組織學習、適時點撥;合理評價,情感推動。二是「學」,其中包括掃除顯性障礙和找出疑難問題,也包括對教學法內容要點的梳理和重點目標的明確。應當注意的是,這裡的教師的「導」是為學生的自學服務的,學生的「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輔相成。
3.「探究」是學習的靈魂。通過實驗探究,學生可以弄清事物規律的來龍去脈,對疑難問題有所分辨,在知識上有所收穫,在思維上有所啟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探究的方式多種多樣,有分小組探究,個人探究、小組之間交流與合作等。不管哪種方式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4.「點撥」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教師依據小組反饋和自己收集的學習信息,解答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點、難點。當然,點撥並非代替,教師應從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出發,突出重點,抓住難點,當點則點,當撥則撥,因勢引導,致力於引導學生自求頓悟。
5.「實踐」可以是個人自練,小組互練,限時訓練或考試檢測。無論哪種訓練方式,都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實現鞏固「已學知識」,有所創新的目的。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具體操作
1.依據示案自學情況,進行以案導學。教師下發學案後,可設置精當的導語引出課題或直接入題,指導學生通過學案明確自學的知識目標,交代清楚自學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問題,讓學生了解學習的重點、難點,為探究做好心理準備,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的求索心態。
2.學生依案自學,教師巡視自學狀況。學生根據教師要求和學案設計的問題進行自學。通過對教材的學習思考,按照要求對知識進行整合加工,將其同化到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形成新的知識網路。
3.學生自研互研,教師採擷問題。學生對自學過程中不能完全解決的疑問,進行重點自研和討論互研。要求:有疑必質,自研互研,尋求解答。在質疑解釋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可採取三種形式:一是自我重點研讀;二是小組討論;三是向教師求教。在討論中,教師搜集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小組代表向教師反饋學習疑點,難點。
4.教師串講點撥,學生釋疑解惑。教師根據小組反饋和自己搜集的信息,進行總結性串講點撥,解答疑問,對有些問題進行規範性界定,也可以讓已掌握知識點的學生講評,教師補充。
5.當堂達標訓練,知識遷移拓展。緊扣目標,當堂訓練。教師巡視,搜集答題信息。練習結束後,學生可討論互對答案,也可由教師出示答案,但講評一定要有針對性。
6.反饋小結。根據教師課堂收集到的反饋情況,引導學生歸納概括,梳理知識,使知識系統化。通過對比、分析、綜合,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歸納學習方法,從「學會」到「會學」產生新的認識飛躍。
六 . 學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轉載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程一凡一篇文章
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學案教學越來越受到老師們的重視,其學案教學的優勢也越來越明顯。但是,在學案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學案價值的最大發揮。下面,就目前的學案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對策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學案開發缺乏科學性 為了提高學案教學的最大效益,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學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加以解決。 1.學案設計等同於同步練習。學案教學的有效實施,首先要有學案設計作憑藉。學案設計的理念直接關係著學案教學的質量。學案設計應有其自身的特點。但是,在學案教學的設計中,不少人將學案設計等同於同步練習,以為設計幾種不同類型題就體現了學案特點。這是一種誤解。在學案教學的設計中,進行一些針對性強的鞏固練習是必須的,但是,它不同於同步練習。在學案設計中,要注重知識結構的梳理,要重視問題的探究,同時,更要重視學生閱讀中問題的質疑釋疑。另外,還應針對所學內容指導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學案的體驗中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應該恰當地體現。 2.設計的問題缺乏思維的含金量。在學案教學中,問題的設計是重要的,但是不少學案設計的問題顯得過淺,過平淡,缺乏思考的力度,更缺乏思維的厚度和寬度,不能充分體現學案思維的導向價值。因此,要重視學案教學問題的設計,精心設計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加大思維的含金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主動探索。讓學生明確要解決問題不認真讀書不行,只讀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也不行,從而在此思維的引導下,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最大限度地發揮學案的導學價值。 3.學案教學沒能較好地體現層次感。不少學案忽略了學生的層次差異,缺少階梯性和遞進梯度,要求更多的體現的是整齊劃一,不利於不同層次的學生髮展。為了增強學案教學的有效性,學案應從所教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基本能力的實際出發,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設計成有層次的、階梯性的、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方案。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可根據不同層次目標要求進行自主學習,使優秀學生能從學案的提升中感到滿足,一般學生能從中受到激勵,學困生也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藉助學案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穫,從而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發揮學案應有的價值。 二、學案使用缺乏有效性。 有了學案並不等於有實效,還要看你怎樣使用。對學案的使用,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使用方法。但是下面的幾點不良做法要引起注意。 一是將學案發給學生,放任自流,缺少方法引導。把學案當成練習本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完成,缺少使用學案的具體方法指導,讓學案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正確的做法應該引導學生使用好學案。在學習新課前可將學案發給學生,讓學生知道學習目標和意圖,並指導學生按學案的目標要求進行自主的預習,帶著學案中的問題讀書,通過思考去發現問題,然後帶著問題走進課堂。通過這一步,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同時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堂上,藉助學案和學生預習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交流,進行思維的碰撞,優化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思維的能力。通過科學性的使用,提高學案教學的有效性。 二是教師學案角色的定位不準確。學案教學是指以學案為載體, 以導學為方法,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學生是學習的主角,教師重在組織和引領。但實際上,在學案的使用上,有的教師不敢放手,擔心過多,把自己當成主角,自導自講,學生則是聽眾。這樣,在學案教學中,教師的角色不能正確轉換,實際上,學案已經變了味,談不上學案應有的效果,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得不到培養。 進行學案教學,教師必須轉變角色觀念,定好自己的位置。在學案教學中扮演好組織者,引領者的角色,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分析解決問題,在探究中加深對知識的深化理解,在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中拓展思路,真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引導和思維啟示中,還要擔當起整個學習活動進程的調節者和學生學習障礙的排除者角色,以保證學生學習的實效性。 三是學案教學缺乏靈活性。學案也是一種預設,並非一層不變。作為鮮活的學生,自然有鮮活的思維,自然將使學案會有生成的變化。但是,對這一點,有的老師認識不夠。在學案的具體使用中,過分拘泥於學案的設計的要求和內容,固定、僵死的固守預設的學案,不能根據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具體情況而變化,缺乏一種智慧生成的意識,使一些可貴的生成內容得不到重視,影響了學案教學的實際效果。我們應對學案教學有正確的認識,學案教學並不排斥生成。如果學案教學中缺乏靈活性,排斥具體有效的生成內容,那學案就將成為束縛千差萬別的學生思維、限制學生創新靈性的迸發的僵死模式。這不是學案教學所希望的。因此,要樹立學案為課堂服務、為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服務的意識,根據課堂教學的具體情況和需要,靈活運用學案,補充和完善學案,讓學案在生成和完善中成為教師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媒介,而不是束縛師生髮展的桎錮。這樣,才能使學案更具針對性,更具有效性。 學案教學是一種發展趨向,會進一步引起教師的重視。要提高學案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同仁一起來探討。
七. 「學案課堂」評價標準
**學校評價標準----用「六看標準」評價「學案課堂」
我們把以學案為載體的課堂稱之為「學案課堂」,評價它的「六看標準」為:
一看課堂上的教與學用不用學案。學案是教師站在學生學習的角度,通過體悟而策劃設計的師生共同擁有的「學習節目表」。它能減少課堂運行的被動與盲目。它能養成教師的研究能力、學生主動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我們把在課堂教與學中用不用學案作為評價「學案課堂」的首要標準。
二看學生學得是否高興、主動、深刻。學案的每一個欄目都是師生學習過程中走向高興、主動、深刻的創造和創新天地。欄目條理清晰,活動一波三折,正例加反例,聯想加類比,考試加實踐的學案課堂會把學生的學習不斷引入勝景。
三看教師教得是否輕鬆。課堂教學是師生不斷「合」、「分」的動態過程。教師不能去搶學生的活,要善於把「皮球」踢給學生,教師要在課堂上實施「主動撤離」和「適時登場」,做好主持人。教師教得是否輕鬆是評價「學案課堂」成功與否的顯著標志。
四看師生關係是否和諧。強調教師教學發揚民主。要把學生學習活動方式的選擇,是否注意傾聽學生的想法,是否與學生商量著進行,是否根據學情靈活使用學案,作為評價「學案課堂」的關鍵指標。
五看教師是否關注對學生的積極評價。強調教師要尊重、理解、信任、欣賞、關愛、寬容學生,進行賞識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健全的人格。這是我們評價教師能否實現成功教育教學的重要標準。
六看教師是否有開拓創新意識。強調教師要知道使用的教材只是一種版本、一個範例,我們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拓展創新有明確的三個導向:一要直通考試,讓學生學有成績,體驗成功,增強自信;二要揭示通法,加強「雙基」,建構思想方法,形成遷移能力;三是考慮聯繫生活、實踐和育人,讓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實踐與創新能力。
附:高中思想政治課學案一篇
高一年級《經濟生活》第十課第二課時
社會主義市場調節
◇課前學習
一.學習要點
1.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2.我國必須加強宏觀調控的主要原因。
二、問題思考
1.如何理解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有市場經濟的共性,又有自己的鮮明特徵?(寫出要點)
2.請就本節內容提出2~3個問題。(可以是預習過程中產生的疑問,也可以就學習內容設計問答題)
◇課堂學習
一、問題探究
1.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把「完善宏觀調控體系、行政管理體制和經濟法律制度」作為我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任務之一。2007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把「堅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作為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
辨別分析:我國加強宏觀調控,既是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
2.為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近年來國家大幅度增加用於「三農」支出的財政預算。從2006年起,全面取消了農業稅。
為促進經濟平穩發展,從2006年4月到2007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先後5次提高存、貸款利率。國務院決定自2007年8月15日起,20%的儲蓄所得利息稅稅率減至5%徵收。
2007年5月份以來,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出現加速上漲的勢頭,7月份,比去年同月上漲5.6%,其中肉禽及其製品價格、鮮菜價格分別上漲了45.2%、18.7%。針對這一現象,國家採取了增加財政補貼扶持生豬生產、加強副食品市場監管、對困難群眾增發生活補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8月13日,國務院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進一步落實促進生豬等副食品生產供應的各項政策措施,保證市場供應,維護副食品價格穩定。
(1)簡要分析,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市場調節,還是國家宏觀調控?
(2)採取上述措施有何重要經濟意義和政治意義?
(3)提高存貸款利率、降低利息稅稅率,對經濟生活產生哪些直接的調控作用?
3.多年來,我國加快建立與發展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並不斷加強執法、司法力度。十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在2003年到2006年的4年間,共通過道路交通安全法、企業破產法等法律以及法律解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七十餘件,2007年3月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又審議通過了《物權法》和《企業所得稅法》。
結合全課內容,分析說明,我國在發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為什麼必須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
二、總結反思
梳理本堂課所學知識。想一想,就本堂課的學習領悟了哪些道理?還有哪些疑問?
◇課後學習
1.討論:結合當前我國經濟生活中的一些突出問題,進一步認識市場調節與宏觀調控的關係。
2.書面作業:完成相關練習(略)。
(本學案根據人教版教材設計。)
編者:學案案例在群郵件「全校學習方案」中有許多,可轉載
2010年3月
推薦閱讀:
※八字知識之九十六:財運簡論
※五行取名之漢字音律學知識
※這樣的知識營銷,你知乎?
※裝飾畫風水知識之家居裝飾畫擺放風水技巧有哪些
※古詩部分知識點必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