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

如何快速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詩言志,文傳情」,任何人寫作總有一個目的,都是為宣傳某種思想,造成一種輿論,去影響別人的思想和行為,這種作者通過文學作品的具體內容表達出來的某一思想意見,就是作品的思想感情。而理解文學作品的思想感情,是閱讀文學作品的終極目的。所以高考把分析作者在詩歌中表現的思想傾向和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作為重點考查對象。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有哪些呢?  1、憂國傷時  ①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②反映離亂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居易《賣炭翁》。  ④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如杜甫《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雲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最後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  2、建功報國  ①建功立業的渴望。如曹操《龜雖壽》、陸遊《書憤》。  ②保家衛國的決心。如王昌齡《從軍行》。  ③報國無門的悲傷。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醜奴兒*年不識愁滋味》。  ④山河淪喪的痛苦。如陸遊《示兒》、文天祥《過零丁洋》。  ⑤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如蘇軾《水調歌頭*赤壁懷古》  ⑥揭露統治者窮兵黷武。 如杜甫《兵車行》。  ⑦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3、思鄉懷人  ①羈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又如溫庭筠《商山早行》。  ②思親念友。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③邊關思鄉。如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④閨中懷人。如王昌齡《閨怨》、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李白《樂府》(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4、生活雜感  ①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如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庄》。  ②昔勝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揚州慢》、劉禹錫《烏衣巷》。  ③借古諷今的情懷。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  ④青春易逝的傷感。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⑤仕途失意的苦悶。如白居易《琵琶行》、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⑥告慰平生的喜悅。如杜甫《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  5、長亭送別  ①依依不捨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鈴》、王維《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②情深意長的勉勵。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坦陳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那麼,在考場上,題量大,時間緊,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呢?筆者以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切入:一、從題目常言道,標題是文章的眼睛。許多古代詩歌,標題對文中的內容就有很明顯的提示總括作用。例如:陸遊的《書憤》。從標題上就可以推知作者抒發的是自己的感慨和憂憤之情。再聯繫詩歌內容,便知作者為國家無諸葛亮那樣出兵、恢復中原的帥才而憂傷,為自己壯志未酬鬢先衰而感憤。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從題目便知詩歌抒發的是對春雨的喜愛之情。二、從序言許多古代詩詞的前面都有一個不長的「序」,有的交代了創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創作的緣由,有的交代了創作的經過,有的交代了創作的背景,有的又為整個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調,它對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也是至關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視。如姜夔的《揚州慢》、白居易的《琵琶行》等。三、從詩人1、知人。了解作家的生平、主要的人生經歷,由人生經歷造成的思想經歷的轉變,有助於對其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政治上的得意失意之於李白,安史之亂之於杜甫,亡國經歷之於李煜,屢屢遭貶之於蘇軾,抗金之於陸游、辛棄疾,亡國破家之於李清照,每個人的思想感情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也與時代的變遷息息相關。就詩人風格而言,明白李白的浪漫飄逸、杜甫的沉鬱頓挫、蘇軾的達觀豪放、辛棄疾的慷慨悲涼、柳永的哀婉纏綿、對我們理解他們的詩作不無裨益。如果碰到不熟悉的詩人,而詩人所處的時代和思想經歷對全面了解該詩很重要的話,我們可以通過題干或詩歌末尾命題人所提供的註解對詩人和所處的時代進行了解。2、論世。就是要了解詩人所處的時代風貌和社會狀況。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適當了解某個時代的風貌,同樣有助於準確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比如,唐代國力強盛,投筆從戎的知識分子大多精神昂揚,情感豪邁,他們的詩,尤其是邊塞詩,雖有塞外環境的惡劣,也有對故鄉、親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敵愾的憤慨,保家衛國的決心,因而格調高亢,情緒激蕩。而宋代則大不相同,積貧積弱、國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沒有了大唐的氣象,在知識分子的筆下,豪邁之氣少了,悲涼之氣多了,雄偉氣魄少了,家國之愁多了。就社會狀況而言,離亂社會多發黍離之慨,離別之感;太平社會多歌百姓之樂,渴求建功立業之心。如: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這首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麼?從知人,辛棄疾是位愛國志士,一生堅持抗金救國;從論世,南宋統治者腐敗軟弱,偏安一隅,不思恢復。從中我們可以知道,他的詞中正反映了收復中原,統一國家的決心和壯志未酬,白髮一生的哀嘆。四、從意象例如2002年全國卷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解這道題的關鍵是弄清「折柳」這個意象的含義。「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相傳,長安東有一橋名有霸橋,漢人送客到此折柳贈別,因此後世就習慣用「折柳」來作為贈別或送別之詞。但從本詩「此夜曲中聞析柳」一句來看,此處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其實「折柳」即「折楊柳」曲的省稱,這首曲往往用來表示惜別懷遠之情。本詩描寫的是:春宵人靜之時,作者忽然聽到了一陣悠揚的笛聲,仔細一聽,這笛聲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時正是折柳的季節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卻還飄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鄉之情。可見,「折柳」在詩中寓有惜別懷遠之意。 答案:「折柳」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之情,而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又如鷓鴣天晏幾道十里樓台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麼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最後兩句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也是一個通過意象來解題的題目。我們知道:杜鵑,又名子規、杜宇、布穀等,歷代詩詞中有關杜鵑的吟詠甚多,而因其叫聲如同「不如歸去」,所以其中表現鄉思的作品尤多。也就是說,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杜鵑」可以說是鄉思的代名詞。這就是本詞為什麼要寫杜鵑啼叫聲的根本原因。其次從寫作上說,遊子在春色爛漫的優美環境中,本來是應該心情舒暢愉悅的,但是因為聽到杜鵑不停的叫聲,仍然勾起了強烈的思家情緒,這樣,美麗的景色又正好為杜鵑叫聲的感人做了反襯。 答案:古人認為杜鵑的啼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首詞的主題是遊子思鄉,最適宜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人手。最後兩句是說: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決定回去的日期。表達了遊子無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跡天涯有家難歸的感慨。 五、從形象江雪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蒞翁,獨釣寒江雪。問該詩表達的思想感情。分析這首詩的思想感情,我們就要從詩人在詩中所塑造的漁翁形象入手。詩歌描寫了一個寒冷寂靜的環境,在這個環境里老漁翁竟然不怕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的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這個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上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託和寫照。答案:作者借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託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鬱悶苦惱。六、從典故典故是指詩人詩中化用的前人詩文中的成語典故,包括歷史故事、神話故事、詩文詞句等。使用典故,既可使詩歌語言精鍊,又可以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例如:馬嵬袁枚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問詩歌的思想感情是什麼?這首詩涉及到三個典故。白居易的《長恨歌》,寫的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人間亦自有銀河」暗含牛郎織女被銀河阻隔的神話傳說;「石壕村裡夫妻別」,借用的是杜甫的《石壕吏》中年邁夫妻生離死別的故事。再由「莫唱」與「比-------多」,我們就可以看出詩人借典故寫出民間夫妻離別的悲慘,表達了詩人對民間疾苦的關注與同情。又如:2001年夏季上海卷 摸 魚兒 辛棄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下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①,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②。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闌,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注]①長門事:漢武帝時,陳皇后失寵,別居長門宮。陳皇后聞司馬相如文名,奉黃金百斤,請司馬相如寫《長門賦》代為陳情,武帝閱後深為感動,陳皇后復得寵幸。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擠。被放逐後,屈原在《離騷》中將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楊玉環、趙飛燕曾經以美貌受唐玄宗、漢武帝寵幸,但都死於非命,所以詞中「玉環飛燕皆塵土」的寓意是什麼? 答案:主和派(奸臣小人)沒有好下場。七、從詩眼現在一般提「詩眼」往往是用來指一首詩的眼目,即體現全詩主旨的精彩詩句,但過去更多是指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宋以後不少人認為,唐人五言詩工在一字,謂之「詩眼」,我們題目中講的「詩眼」,也就是指這樣的一個字。例如:送別王維下馬吟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近時。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麼?我們就可以結合本詩的詩眼來分析。詩歌中的「不得意」三字是本詩的詩眼,不僅交代了友人歸去的原因,表現他失意不滿的情緒;同時,也從側面表達了自己對現實憤懣不平的心情。這三個字是理解著首詩歌的關鍵。答案略。再如如夢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麼?這首詞通過對海棠「綠肥紅瘦『的描寫,抒發了暮春時節的感傷情緒。作者用」綠肥紅瘦「來形容海棠的葉多花少,歷來為詞評家所稱頌,是這首詩的「詞眼」。答案:海棠雖美,也要隨著逝去的春光逐漸凋零,作者藉此寫出了青春將逝的煩惱和苦悶。八、從議論性的句子。例如秋詞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詩人與古人對「秋日」的態度有什麼不同?從中可以看出他怎樣的生活態度和思想感情?回答這個題目就可以從議論性的句子入手。「我言秋日勝春朝」就點明了作者的態度。答案:古人悲秋寂寥,詩人卻反悲秋習俗,認為秋日勝過春朝。藉此表現詩人深處逆境也不灰心自棄,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表達出熱愛生活、昂揚奮發的思想感情。又如2002年夏季北京卷登鸛雀樓暢當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注]鸛雀樓:唐朝時建於今山西省永濟縣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層樓,是當時的登臨勝地,後廢毀。唐代詩人王之渙曾經寫下一首著名的同題詩作,與暢當的詩相比,王之渙的詩顯然更勝一籌。你認為王之渙的優勝之處主要表現在哪裡?這道題有一定的難度。1.考生必須知道王之渙的詩歌。2.這是詩歌比較題,必須對詩歌加以比較指出王之渙詩的優勝之處。我們從王之渙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個議論句就可以得出答案。參考答案:王之渙的詩不僅寫出了在鸛雀樓上所望見的壯麗景象,而且包含著「登高才能望遠」這一人生哲理,境界顯得更加高遠。九、從注釋。例如絕句石柔來時萬縷弄輕黃,去時飛球滿路旁。我比楊花更飄蕩,楊花只是一春忙。[注]石柔,宋朝人,他一生遠離故土,輾轉仕途,曾任密州教授。聯繫整首詩,談談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詩歌,詩人借楊花的隨風飄蕩,抒發了自己遠離故土,輾轉仕途的無奈和鄉思。這種思想感情從題目的注釋上就可以看出。 又如踏莎行 春暮寇準春色將闌,鶯聲漸老,紅英落盡青梅小。畫堂人靜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裊。密約沉沉,離情杳杳,菱花塵滿慵將照。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淡連芳草。[注]寇準:曾任宰相,也曾「罷知青州」。公元1004年,遼軍大舉南征,逼近京城。寇準堅決主張抵抗,並在澶淵大挫遼軍銳氣。遼軍有所懼怕,主動求和。第二年,雙方訂立和議,史稱「澶淵之盟」。這首詞題為「春暮」,通篇都寫女主人公的傷感。今人或認為「寇準是個決『澶淵之盟』的大政治家,觀其一生,似無緣為思婦抒情」。你對此怎麼看,為什麼?解題的切入點是什麼呢?我們只能分析注釋。注釋告訴我們兩點:1、寇準曾經被貶到青州。2、寇準在歷史上的偉大功績。這兩點哪一點與作者抒發女主人公的傷感有關呢?我們只能從第一點來分析。看作者被貶青州與作者抒發女主人公的傷感有什麼關係。答案:詞人在官場上雖然得意,但也有失意之時,如「罷知青州」。這種失意的感情很有可能在這首詞中有所反映。詞人把少婦比作自己,把那個「密約沉沉」的負心漢比作朝廷,抒發了不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的感情。這樣的題如果不是從注釋上分析真是無從下手。另外,大多數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單一的,其中可能交織著許許多多非常複雜的情感,這一點要特別注意。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既有昂揚的激情,也有人生如夢的悲嘆。另外,一個作家的整體創作趣向和風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個別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的懷古詩、蘇軾的《江城子·記夢》、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都是固有風格之外的創作。
推薦閱讀:

張漾和李珥最後在一起了么?
老公犯錯後已經一周沒回家了,我該怎麼做?
星雲大師:從感情的佔有到奉獻
如果你回到自己最留戀的那段戀愛時光,願不願意用智商和情商各降低百分之三十來換取戀愛和平?

TAG:詩歌 | 感情 | 思想 | 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