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針灸治療頸椎病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方藍字「世界脊柱健康聯盟」快速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關注公眾微信號worldspine

【更多資訊】打開世脊聯公眾平台,點右上角查看歷史記錄

中醫認為頸椎病是有人體經脈氣血引起的,經脈不通就會導致了疼痛癥狀的出現。中醫外用的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的功能,使病變部位自然恢復到健康狀態,徹徹底底的治癒,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原理。是目前治療頸椎病的最好的外用藥物!

中醫針灸療法也是比較普遍的治療方法,採用治療加上針灸療法對於治療頸椎病效果更好。下面就為大家詳細講解中醫針灸療法。

針灸療法是中醫學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包括針法與灸法兩個部分。針法就是用精製的金屬針刺入人體的一定部位中 ,用適當的手法進行刺激 ,而灸法則是用艾條或艾炷點燃後熏烤穴位進行剌激 ,通過剌激來達到調整人體經絡臟腑氣血的功能和防治疾病的目的。現代針灸治療頸椎病更是日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 ,多種穴位刺激法被用於此病中。

針灸治療頸椎病以局部取穴為主 ,隨證( 症 )循經遠近配穴 ,針刺頸部夾脊穴時 ,要掌握好針刺的角度和深度 ,行提插捻轉手法誘導經氣感測是取效的關鍵。配合電針可增強止痛效果 ,病久質寒可加灸法協同增效。久病入絡可刺絡拔罐祛瘀止痛。耳針按壓可起防治作用 ,配合頸部活動可松解肌肉 ,解鎖關節 ,緩解疼痛。頭針、拔罐、針刀、穴位注射在治療上各有長處。

針灸治療頸椎病療效顯著且無副作用。其中以神經根型療效為最佳 ,交感型、椎動脈型次之 ,脊髓型較差。在各種療法中以穴位綜合療法效果最佳。針灸治療主要適用於退變過程中的頸椎失穩期和骨贅刺激期 ,而對於骨贅壓迫期 ,則需採用綜合治療措施包括外科手術。針灸治療該病主要是通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解除粘連和痙攣而起作用。實驗表明 ,針刺可使血管痙攣得以緩解 ,使頸椎動脈血流增加;可使患者的主觀疼痛感覺緩解 ,頸部肌電明顯改善。頸椎病是退行性病變 ,針灸可緩解疼痛、改善癥狀 ,但不能根除 ,常易複發。因此 ,如何提高療效、減少複發有待進一步研究。同時 ,在治療期間應當注意防護 ,避免長期低頭工作 ,工作 1~2小時後適度活動 ,平時採取正確的睡眠姿勢 ,枕頭高低適中 ,注意頸部保暖 ,避風寒、寒濕之邪。

分型治療:

(1)頸型頸椎病:主症以頸強為主者 ,可針風池、合谷、列缺、懸鐘、外關;以頸痛咽痛為主者可選針大椎、曲池、合谷、外關、後溪;俯仰受限者 ,配崑崙、列缺;旋轉受限者配支正。

(2)神經根型頸椎病:主症以痛為主者 ,針風池、合谷、足三里、懸鐘、後溪;有肩痛者配肩髎、肩外俞;肘臂痛者配曲池、天井、外關、尺澤;腕部者配陽池、陽溪、腕骨、大陵;以麻為主者可選合谷、外關、足三里、三陰交、腎俞、懸鐘;以肌萎縮為主者 ,可針曲池、手三里、脾俞、八邪八風。

(3)脊髓型頸椎病:①以痙為主症 ,虛痙針中脘、足三里、懸鐘、太溪、三陰交、陰陵泉、氣海、關元、命門;實證針環跳、秩邊、陽陵泉、委中、崑崙、脾俞、大椎、後溪;便秘可加天樞、支溝、上巨虛;小便不利針三陰交、陰陵泉、中極;②痿症:補腎益精:關元、氣海、腎俞、三陰交、太溪;補養脾胃:脾俞、足三里。

(4)椎動脈型頸椎病:①偏痰濕者針中脘、內關、豐隆、 解溪、懸鐘、陰陵泉;②偏血瘀者針太陽、風池、陽陵泉、支溝、合谷、太沖、足三里、束骨、中渚、足臨泣、後溪;③偏濕熱者針大椎、合谷、曲池、三陰交、陰陵泉、足三里、太沖;④偏氣虛者針百會、氣海、關元、腎俞、脾俞、足三里、懸鐘、勞宮。

(5)交感型頸椎病:①肝陽偏亢針風池、曲池、足三里、太沖、行間、陽陵泉、太陽 ,前頭痛加合谷。枕痛加後溪 ,頭頂痛加太沖 ,顳痛加中渚;②血虛精虧針神門、太溪、三陰交、足三里、氣海、關元、脾俞、腎俞;③胸痹針支溝、陽陵泉、郄門、內關、神門;④胃痛針內關、足三里、中脘、懸鐘;⑤便秘針天樞、支溝、上巨虛、中脘、行間。

針刺注意事項:①飢餓、疲勞、精神高度緊張者 ,不行針刺以免出現暈針與滯針;體質虛弱者 , 儘可能選擇卧位 ,刺激不宜過強以免暈針;②懷孕婦女 ,針刺須謹慎。懷孕3月以內者 ,下腹禁針 ,三月以上者 ,腹部與腰骶部及一些易引起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交、崑崙等 ,不宜針刺以免流產;月經期間如非調經需要不宜針刺;③針刺應避開血管 ,有出血傾向與凝血功能障礙者,不宜針刺 ,以防出血或出血不止;④面項及軀幹部穴位必須嚴格按照每個穴位要求的角度與深度進針 ,以免造成氣胸或重要臟器損傷。

3.電針法

電針是在針刺基礎上結合通電的一種新療法。當針刺穴位得氣後 ,在留針過程中針體上通入特定的電流 ,用電刺激結合留針刺激 ,以達到適合的剌激量 ,使刺激的效應有所提高。電針能使留針時的刺激量增強 ,具有類似持續運針的刺激效應 ,還能客觀地記錄剌激參數 ,便於分析研究。

(1)取穴:選穴可參照體針法。

(2)方法 :根據病情 ,每次取4~6 穴。以頸項部、神經幹上段為主穴。根據病痛擴散部位 ,循經選取遠部穴位為配穴。以負極接主穴 ,正極接配穴。選疏密波 ,電流頻率為每分鐘 120~300次 ,強度以病人忍受為度。每次15~20 分鐘 ,隔日一次 ,10 次為1療程 ,療程間隔4~5 日。

(3)注意事項:同體針部分。

4.灸法

灸法是用艾絨為主要材料製成艾炷或艾條 ,點燃以後在體表的一定穴位熏灼 ,以熱力刺激人體 , 是防治疾病的方法。治療頸椎病的常用灸法有艾條灸與溫針灸 ,均有良好的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濕散寒、解痙止痛與溫陽補中、益氣固表的作用。

(1)艾條灸:取艾絨 24g ,平鋪在26cm長、2Ocm寬、質地柔軟疏鬆而又堅韌的桑皮紙上 ,將其捲成直徑1.5cm的圓柱形 ,用膠水或漿糊封晒成。也有在艾絨中摻入其他藥物粉末的 ,這種艾條又稱葯條。中藥房一般都有成品出售。艾條灸使用時一般分溫和灸與雀啄灸。溫和灸是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 施灸部位 ,距1.7~3.3cm左右進行熏烤 ,使患者局部有溫熱而元灼痛。一般每處灸3~5 分鐘 ,至皮膚稍起紅暈為度。雀啄灸是艾條點燃的一端像烏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 ,也可以均勻的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覆旋轉施灸。頸椎病可常灸大椎、關元、氣海、足三里 ,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2)溫針灸:指在針刺得氣後留針過程中 ,將艾絨捏在針柄上 ,點燃或裝上 1~2cm長艾條點燃 , 使艾絨點燃後的熱力與針刺同時起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3)注意事項:艾條灸與溫針灸時要防止燃燒的艾絨或燃盡的熱灰脫落 ,引起燙傷或燒壞衣物。顏面部、血管肌腱表淺的部位與孕婦腰骶部 ,應慎用灸法。

5.拔罐

拔罐法又名吸筒法 ,古稱角法。這是以一種杯罐作工具 ,借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 ,使吸著於皮膚 ,造成瘀血現象的一種方法。

(1)取穴:阿是穴、大杼、風門、天宗、肩井、肩貞。

(2)方法:用玻璃罐或竹罐 ,採用閃罐法 ,將罐吸於穴位上7~10 分鐘後取下 ,以出瘀斑或出血為度。每日或隔日一次 ,10 次為1療程 ,療程間隔3~5 日。

(3)竹罐藥水置備:艾葉、杜仲、防風、麻黃、木瓜、川椒、穿山甲、土鱉蟲、羌活、蒼朮、獨活、蘇木、紅花、桃仁、千年健、海桐皮各1Og ,乳香、沒藥各5g ,布包加水煎煮而成 ,使用時將大小不同的竹罐在煮沸藥水中煮2~3 分鐘 ,拔罐前甩盡藥水 ,並冷卻到50 ℃左右。

(4)注意事項 :拔罐時注意時間 ,以防燙傷。

6.耳針

耳針 ,是在耳廓部一些特定穴位上用針刺等方法來防止疾病的一種療法。從耳與經絡臟腑的聯繫表明 ,耳是人體整體的一部分。分布耳廓上的穴位 ,既是各部病症的反應點 ,又可作為針灸治療的刺激點 ,出現在耳廓的陽性反應點 ,可以作為臨床診斷的參考。

(1)取穴:頸、頸椎、神門、枕、皮質下、肝、腎。

(2)方法:每次選3~4 穴 ,嚴格消毒後 ,以30號3.3cm長的毫針刺入0.7~lcm ,每穴得氣後留針 20分鐘 ,留針過程中行針2~3 次 ,並配合頸部活動 ,幅度由小變大 ,每周2~3 次 ,10 次為一療程。或以撳針行皮內針或王不留行籽貼壓耳穴 ,每穴按壓3~5 次/日 ,使產生酸、麻、脹、痛。每周治療1~2 次 ,10次為一療程。

(3)注意事項:注意消毒 ,嚴防感染。

7.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又稱水針療法 ,是通過針刺和藥物的雙重作用以達到改善機體病理狀態的目的。

(1)取穴:頸夾脊穴、大椎穴、阿是穴等 ,神經根型加天鼎 ,椎動脈型及交感型加風池。

(2)藥物:維生素B1 50~100mg , 維生素B12 250~500ug,有營養神經作用 ,麻術者適宜。維生素 E:油劑50mg ,有改善局部組織氧供 ,消除局部炎症水腫及止痛作用 ,可緩解根性癥狀。丹參注射液:2ml加10%葡萄糖5~10ml時 ,有活血疏通經絡的作用 ,對頸椎病的眩暈、頭痛等癥狀較重者適宜。當歸寄生注射液:2ml或當歸注射液 2ml ,可緩解根性癥狀。野木瓜注射液:可緩解疼痛。

(3)方法:每次選 2 個穴位 ,常規消毒後刺入穴位 ,略作提插 ,使得氣明顯 ,天鼎穴應使針感達到病臂及手指為佳 ,回抽無血後 ,緩緩注入上述藥液一種 ,每穴 1ml,隔日1次 ,10 次為一療程。

(4)注意事項 : 選穴取穴注意、安全 , 避開重要神經、血

管 , 進針後避免大幅提插捻轉 , 以免傷及鄰近組織。

8.頭針

頭針又稱「頭皮針」,是在頭皮上的一些特定穴區針刺治病的一種方法。頭部與人體各臟腑器官有密切的關係。歷代關於頭部經穴的記載 ,就有用以治療全身性病證。

(1)取穴:神經根型取對側感覺區上1/5 的下段 ,對側上肢感覺區。脊髓型取對側運動區、雙足運感區。

(2)方法:快速進針 ,刺入一定深度後快速捻轉 ,不提插。持續捻針2~3 分鐘 ,留針10 分鐘 , 然後再重複捻轉行針 ,反覆行針2~3 分鐘 ,此後即可出針。急性期 ,每日1次 ,緩解期隔日一次 ,10 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4~5 日 o

9.刺血療法

(1)取穴:頸部夾脊穴、大椎、阿是穴。

(2)方法:在頸項部穴位上用皮膚針中等刺激叩刺 ,或在頸項病變部位循經叩刺 ,待輕微出血後加拔火罐5 分鐘左右 ,使局部出血少許。每周1~2 次 ,10 次為一療程。

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予以刪除

投稿及合作請聯繫:1585826456@qq.com

{歡迎關註:世界脊柱健康聯盟}


推薦閱讀:

男性避免不育須做到四點 治療不育有五種方法
【轉載】治療灰指甲的鳳仙花
治療腳氣需除根 中藥偏方幫到你
【五官保健】咽炎的食療方法及最好的治療方法
古方是如何治療銀屑病的

TAG:中醫 | 頸椎 | 頸椎病 | 針灸 | 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