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雲帆群友談創作】第17輯·英子:淺談「虛實相生」法在詩詞中的妙用

南國英子

淺談「虛實相生」法在詩詞中的妙用

無 憂

夜風微涼,淺秋靜好!又是美麗的周末時光,撒歡一天坐下來享受詩意大餐,人生原來可以如此美好!初秋的陽光依然灼熱,有清風繞過落花的窗檯,有流雲輕吻鳥兒的夢境。紅塵柔軟生香。流年陌上,我們潑墨賭茶,寫詩作畫 。任季節交替,時光變換,心自安閑!挽一袖沉香在腕,攬一簾月光於懷;雲帆詩友談創作讓我們一起聆聽花開雨落 。感恩遇見,感恩分享!掌聲有請今晚嘉賓英子老師!

南國英子

各位師友:大家晚上好!很高興在這美好的夜晚,與各位再次相聚雲帆,暢談詩詞。首先,我代表雲帆編委會向曾經為雲帆授課的老師們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謝,並祝願各位師友在雲帆能夠快樂、充實。

記得在2011年8月,我曾經給一位福建詩友的七絕《寄懷》寫過賞析,這首詩是這樣的:

寄懷

歐陽冬青

寒煙漠漠籠林梢,一段憂思未可拋。

何處夜鶯啼碎月,聲聲帶恨出荒郊。

在賞析中,我很欣賞此絕的轉句,因而在此處點評著墨較多。當時把賞析發至中華詩詞論壇,有一位詩友覺得轉句不可思議,為此爭論了一番。其實,我們爭論的焦點就在於他沒有理解詩歌中的「虛寫」之藝術手法,沒有明白詩歌中有些看似無理,實則奇妙的藝術境界,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無理而妙」。在平時的觀察中,我也發現有的詩友的作品沒有給讀者留下回味的餘地,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我想,寫得過實是其中一個原因。今天,我就虛實相生這一藝術手法與大家交流交流。

虛實相生也叫虛實結合,「實」就是眼前的景物,是對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作具體的、真實的描繪,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如觸其物。「虛」就是想像的景物,一般是指精神世界裡的意念情思,是無形無態難以捉摸的心理狀態或想像的事物,是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裡行間體味得出的那種虛象或空靈境界。虛寫就是超越生活的本來樣式,藉助於想像、聯想、幻覺、錯覺、誇張、變形等手法,以達到離形而似、達意傳神之妙。虛寫與實寫互相聯繫、互相滲透、互相轉化,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化實為虛,或化虛為實,這就是虛實相生。虛實相生的運用,大大豐富了詩中的意象,開拓了詩中的意境,提供了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了人們的審美情趣,達到含蓄蘊藉的境界。虛實相生是我們古代美學的範疇之一,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手法,被廣泛地運用於詩歌創作中。如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詩中前兩句是實寫時間和事件,後兩句則是詩人托明月以寄愁心,即心隨故友一起飛到遙遠的古夜郎去了。詩人通過虛寫想像中的情景,寄託他對故人的一往情深,前實後虛,相映成趣。

又如高適的《塞上聽吹笛》:

塞上聽吹笛

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汪中《述學·內篇》說詩文里數目字有「實數」和「虛數」之分,近世學者進而談到詩中顏色字亦有「實色」與「虛色」之分。高適在這首詩中寫景就有「虛景」與「實景」之分,他用明快、秀麗的基調,豐富奇妙的想像,實現了詩、畫、音樂的完美結合,描繪了一幅優美動人的塞外春光圖,使這首邊塞詩有著幾分田園詩的風味。在如此蒼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樓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調啊。「梅花何處落」是將「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處」二字,意謂:何處吹奏《梅花落》?「梅花落」本為羌笛聲,但彷彿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處飄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灑滿關山。詩的三四句與「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意近,是說風傳笛曲,一夜之間聲滿關山,其境界很動人。

三四句之妙不僅如此。將「梅花落」拆用,又構成梅花開滿關山的虛景,呼應雪凈月明的實景,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內心思念家鄉的強烈感情。這固然是寫聲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設問出之,虛之又虛。而這虛景又恰與雪凈月明的實景配搭和諧,虛實交錯,構成美妙闊遠的意境,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畫手也難以畫出的。這首七言絕句,由雪凈月明的實景寫到梅花紛飛的虛景,虛實相生,搭配和諧,共同營構出一種美妙闊遠的意境。詩中的思鄉之情含蓄雋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盡。

寫景詩中,運用虛實相生法可以使筆下的景物更加鮮活,從而營造出優美的意境。最近,我讀了清代詩人曹龍樹的一些作品,發現他的廬山詩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如:

六朝松

曹龍樹

鬅鬙拳結畫難成,風雨名山幾代更。

已化龍形不飛去,常從澗口起濤聲。

英子簡評:

六朝松在廬山東嶽觀前,十數株,傳為晉陸修靜手植,偃蓋下垂,古干如虯龍相孥攫然。起句以白描的手法,僅以「鬅鬙拳結」寥寥幾筆,不加烘托,則刻畫出六朝松鮮明生動的形象。承句則以議論之筆道出六朝松久經風雨,見證了歷史的滄桑巨變。轉為妙筆,想像六朝松已化作龍形,但不會飛走,固守在廬山,於澗口處發出松濤聲,此結餘韻悠長。轉為靜態,結為動態,動靜結合,相得益彰。此絕起承寫實,轉結虛景,以虛襯實,將龍形的六朝松刻畫得栩栩如生,給人極大的遐想空間。

又如他的七律《雙劍峰》

雙劍峰

曹龍樹

不去人間敵萬夫,青虹兩道上重湖。

飛來仍挈雌雄侶,躍出應從造化爐。

偶爾鋒藏雲作匣,憑誰夜按月為珠。

當年雷煥豐城近,曾向名山識得無?

英子簡評:

雙劍峰在漢陽峰東南。雙插雲端,峭奇如畫,勝於山北之雙劍。此律以議論起筆,想像「雙劍」「不去人間敵萬夫」,而落戶廬山,對句「青虹」當指代雙劍峰,形象生動,鍊字精微。中二聯想像奇特,頷聯想像雙劍峰的來由,極富浪漫色彩,詩人巧以「雌雄侶」狀雙劍峰的初來形態,再以「造化爐」說明雙劍峰的生成原因。頸聯採用比喻之手法,不僅生動形象,而且意境極其優美。雙劍峰高聳入雲,峰尖藏於雲中,就如將劍峰藏於雲做的劍匣子一般;夜晚,山月很低很低,就像壓在山峰的明珠一樣。此種新奇的想像,非同凡響。尾聯自然由雙劍峰之名聯想到「雷煥留劍」之典:晉代雷煥在豫章豐城監獄屋基挖得幹將、莫邪兩柄寶劍。一送張華﹐一留自佩。因豐城與廬山相近,故詩人問出「曾向名山識得無?」之語。全詩有想像,有典實,虛實結合,用語精準生動,難得佳律也。

如何在詩詞中運用虛實相生的手法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點去著筆:

一、調用奇特思維,大膽想像

我們知道,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作品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受到無數讀者的喜愛,很大一個原因在於他的作品常常運用瑰麗的想像,使人深受感染,心靈為之震撼。一句「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以奇妙的誇張道出無限的愁絲,說得簡直不近情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一筆揮灑,想落天外,驚人魂魄,瀑布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這種誇張手法,即為虛寫。

江蘇詩人花香一扇風的《華山上》以新奇的想像而別出心裁,給人以意想不到的效果。

華山上

花香一扇風

我上華山又一峰,群峰色變動天風。

漢江龍躍浮光里,秦嶺雲橫落日中。

英子賞析:

這首詩大氣豪邁,想像綺麗,將身心置於華山之巔的感受表現得淋漓盡致。給人帶來一股清新之氣,令人快意盎然,豪氣縈懷。

起筆高邁,華山之上我為峰的豪情為全詩定下了基調。作者直奔主題,開篇即寫出登上華山的昂揚屹立之態:戰勝了險峻的華山,成為高於華山的山峰,那種由內而外釋放出來的豪情連自己都被打動了!征服了華山,也就超越了自我,完全可以站在華山頂上俯視群峰,所以承句展開了新奇大膽的想像:群峰色變動天風。詩人著力表現在華山之巔的所見,「群峰色變」具有無窮的想像張力,巧妙的擬人化手法更是將群峰見「我」這座高峰的懼怕心理描摹得惟妙惟肖,無限威嚴!從而反襯出「我」這座高峰的偉岸與強大。不僅「群峰」的臉色變了,還驚動了天風,似乎要挑戰九天霄。作者將所見之景賦予了炫麗的想像,用誇張的手法將自身的感受表達出來,一個勝利的挑戰者如在眼前。這樣的想像,給讀者的思維以馳騁的天地,增強了讀者對詩人豪邁之情的形象化感悟。

轉結對仗工穩,景象萬千盡在此中。作者以華山之巔為立足點,高高在上,俯視華山之下,將其所見用形象化的描寫展現出來。發源於陝西省境秦嶺南麓的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蜿蜒曲折,宛如巨龍一般。轉句想像奇特,虛實結合,給人遐想無限,「龍躍」形象生動,寫出漢江奔騰的氣勢。漢江里,浮光點點,猶如巨龍身上的鱗片,閃閃發光。一條呼嘯飛躍的水龍呼之欲出,這都緣於作者富麗的想像所帶來的閱讀效果。結句自然收尾,景中寓情。華夏文明的龍脈——秦嶺氣勢磅礴,雲霧繚繞,落日倚嶺,煙雲籠罩著掛在山腰間的落日,「橫」這一動詞的使用將整個畫面凝成一幅蒼勁的寫意圖,將此刻美景定格。從華山上俯瞰,雲橫落日之境盡收眼底,更加襯托出華山之高峻,襯托出征服華山的王者之氣派。奔騰的漢江水、雄偉的秦嶺山脈、縹緲的雲霧、壯美的落日,一切都在王者的胸懷裡!而這,依然是運用想像將所見加以虛幻,亦給讀者帶來無限的想像張力,從而達到較好的表達效果。

整首詩氣順曉暢,想像大膽豐富,皆在寫實的基礎上加以幻化,幻化自我,將自身的價值取向以美的角度傳達給讀者。此詩發在中華詩詞論壇,和之者眾,形成一股創作熱潮。雖然「峰」字重了,但兩字意思不同,是作者有意為之。

在今年的雲帆「三八」女神詩會中,我發現很多女詩人的作品空靈耐品,想像奇妙,韻味無窮。如李靜的七絕《春階》:

春階

李靜

傘放新花隨雨開,風掀衣袂腳沾苔。

春階千疊如琴鍵,又把流光彈一回。

英子點評:

這首小絕自然清新,巧敘事,善抒情,含理趣,尤為輕靈可愛。詩人運筆靈動,不直接描寫春雨之景,而是以傘花開放間接表現綿綿春雨的情意,是春雨催開了傘花,亦巧妙帶出雨中尋春的主人公。承句直接敘寫春風掀衣袂、腳沾綠苔之狀,平緩的筆調流露出詩人的淡淡喜悅。此絕的妙筆在於轉結的豐富想像:春階千疊如琴鍵,又把流光彈一回。千疊的春階形如琴鍵,我們似乎聽到春雨「滴答滴答」地落在「琴鍵」上,在靜好的流光中彈奏出生命的曲子。當我們在人生的道路拾階而上之時,春色已經悄悄地留在身後,正可謂「春光美妙,好景難留。」也。全詩結構渾然一體,很好地完成了「尋春」「踏春」「嘆春」的流程。

又如月白的《卜運算元·雲起》:

卜運算元·雲起

月白

忽向海之南,忽在江之左。驀地輕柔一轉身,泛起花千朵。

一朵遺予卿,一朵捎予我。一朵天涯寄故知,可許三生么?

英子點評:

雲,飄逸不定,令人難以捉摸。如何狀寫「雲起」這一瞬間的景象,此詞是一個很好的範本。上片起筆即刻畫出雲的飄浮不定與變化速度之快,「驀地輕柔一轉身,泛起花千朵。」用語輕靈可愛,很是符合雲朵輕柔飄逸的特點,其擬人、比喻之手法更增情趣。下片借物抒情,想像奇巧,含情縷縷,再以「可許三生么?」作結,韻味全出。宋朝詩人梅堯臣認為:「作詩無古今,惟造平淡難。」「平淡」在創作中是很高的境界,是一種在追求藝術效果中剔除雜質、直抵本質的玄妙手法。此詞用語平淡,但狀物形象,情感豐富,意境深邃,給人回味,是梅堯臣之論的一個詮釋。

2014年5月,《九州詩詞》給我約一組點評,我發現姚泉名老師的這首七絕《黃陂山行》很有味道:

黃陂山行

姚泉名

鄉音漫逗飲牛孩,蹊路何人劈石開?

坐看村頭流水去,青山簇簇抱雲來。

英子點評:

此詩的生活氣息極其濃郁,語言生動活潑。全詩先以鄉村孩童入畫,「漫逗」一詞增添了趣味性;承句想像新奇,「劈石開」巧妙地寫出了山路極其狹小,如劈石而出的縫隙。轉結句很是悠然,「流水去」和「抱雲來」形成一幅動感極強的畫面,這一「去」一「來」的迴旋式景象,景中寓情,物我相融,美到極致。

「麻城三劍客」之一的楚留光作品也有很多獨到之處,如他的《金寨玉蘭谷》:

金寨玉蘭谷

楚留光

繾綣風中氣蘊蘭,繽紛季里夢成歡。

東君欽點芳香谷,好在春天路上看。

英子簡評:

金寨玉蘭谷是個奇妙的世界!玉蘭花香沁人心脾,放眼山野,滿目素白,甚是壯觀,讓人嘆為觀止。神奇的花的海洋,美得驚艷了時光。如何把這方美景再現出來,詩人以簡約的七絕即將金寨玉蘭谷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起句以無形的「風」「氣」帶出有形可感的玉蘭花,給人以想像的空間。這風,是什麼風?詩人狀「繾綣」二字,賦予「風」不盡的情意,擬人形象,讓讀者不禁回味:哦,是春風!這樣也巧妙地點明了玉蘭花開放的時節。和煦的春風飄來裊裊的香氣,香氣瀰漫了整個山谷,蘊涵的是那潔白無瑕、不染紅塵的玉蘭花。這一簇簇玉蘭花兒競相開放,將春天裝扮得五彩繽紛,夢兒也是如此地歡快。詩人的筆觸進一步深入:繽紛季里夢成歡。轉結進一步想像,「欽點」二字最為傳神,表現了芳香的玉蘭谷是春天最美的地帶!這是天然所賜,無可替代!行走在春天的路上,賞之不盡的就是金寨玉蘭谷,從而間接地讚美了金寨玉蘭谷。此絕緊扣金寨玉蘭谷的特點,句句寫景敘事,虛實相生。詩人如實再現的手法實為巧妙,沒有直接狀寫玉蘭花的美態,而是將所見冠以奇特的再造想像,形象地展現了金寨玉蘭谷的美。

又如他的七律《鳳凰湖》:

鳳凰湖

楚留光

勝地誰驅范蠡舟?但攜嘉友樂同游。

山呼雲氣花林緲,水泊星辰日月流。

白鷺御風疑鶴影,青魚躍浪拽澄秋。

一方寶鑒收晴雨,雁字排空香拂樓。

英子簡評:

此律結構緊湊,遣詞造句自然而考究。開篇以典入題,巧設問題,詩味頓生,且給人聯想,對句敘事自然。中二聯鋪展狀景,詩語空靈美妙,富於想像,動靜相宜,虛實結合。頷聯之「山呼雲氣」盡展動態之美,呈現一幅縹緲意境。「呼」這一擬人化手法將山的形象激活了,漫山的雲氣裊裊,猶如仙境一般。「花林緲」將這種幽遠空靈之境繼續延伸。對句「水泊星辰」化動為靜,「泊」用得精妙,含義甚豐,不僅將星辰倒影之靜美表現了出來,而且把湖水胸懷之廣闊生動地再現出來:日月星辰全在湖水中了!這是一種明澈澄凈的境界,在禪靜的時空里,歲月依然在流淌。「日月流」化無形為有形,語意雙關,意蘊生動,內涵豐富:我們可以看見日月的倒影在湖水裡流動,這是實在客觀的景象,亦是光陰的流逝,給人回味。頸聯由頷聯的山水之大景觀轉入細微的刻畫,抓住「白鷺」「青魚」等景物進行動態描寫,一「青」一「白」,展現色彩之美。「白鷺御風疑鶴影」很是有趣,雖未見白鶴,但欣賞到了白鷺,看那白鷺御風,翩躚的舞姿亦如白鶴亮翅一般美妙,不禁讓人神往。此聯尤以「拽澄秋」出彩,間接表現了鳳凰湖秋天的澄凈美好,「拽」字激活了秋天的氣象。尾聯以「寶鑒」高度概括鳳凰湖的清澈之特點,末句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雁字排空」與「澄秋」聯繫甚密,「香拂樓」留有餘味,全詩意境空靈,展現出鳳凰湖的美好景緻。

新奇豐富的想像帶給讀者別樣的體驗,由此可知想像在創作中的作用非同一般。想像是人對頭腦中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是以感知過的事物形象為基礎,即以記憶表象(儲存在腦中的已有的表象)為原材料進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作為文學創作的主要手段,它為作者的情感提供了載體和展現形式,使作者處於物我同化的境界;還可以把抽象的感情和哲理變成具體的藝術形象表現出來,是對審美對象的生命化。作為詩詞這一文學範疇,想像更是不可或缺。德國黑格爾說:「真正的創造就是藝術想像的活動」;俄羅斯著名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說:「在詩中,想像是主要的活動力量,創作過程只有通過想像才能夠得到完成。」我國著名詩人艾青也說過:「沒有想像就沒有詩」,「詩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運用想像。」古典詩詞言簡意豐,具有凝練和跳躍的特點,用極為有限的詩句表達儘可能多的意思,所以,想像在古典詩詞中的運用更能增加詩詞無限的張力,拓展讀者的思維空間,延伸讀者的思緒,使讀者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將想像力定義為「神思」,對「神思」曾作了形象的描述:「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神思之謂也。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清人方東樹說李白的詩歌是「發想超曠」,陸時雍說李白是「想落天外」。所以,詩詞創作要有獨創性,就必須有在人意中又出人意表的想像。詩人的想像力範圍可以「精鶩八極,心游萬仞」,「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於海」,過去、現在、未來,任意遨遊;天上、人間、地獄,無處不在。「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金陵五題》),這是過去和現在的對接;「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是今日對未來的期待!李白想像自己在天上的情形是「天上白玉京,五城十二樓。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經離亂後天恩流夜郎》);他想像中的現實是「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塗草野,豺狼盡冠纓」(《古風》十九),他想像中的黃泉是「紀叟黃泉里,亦應釀老春。夜台無李白,沽酒與何人」?

平時在閱讀師友們的作品時,能打動人心的大都因為詩中的想像成分,這些想像或大膽,或奇偉,或新穎......總而言之,想像,是詩意創新的一個很好的手段。

二、由此及彼,巧妙聯想

聯想與想像是有區別的。聯想,是一種心理活動的方式,是從某一事物想到與之聯繫的另一事物。主要有「相關聯想」「因果聯想」「相似聯想」「對比聯想」「相近聯想」等。如白秀萍的《入夜聞蛐蛐鳴於窗前》一詩,既有想像,又有聯想。

入夜聞蛐蛐鳴於窗前(新韻)

白秀萍

誰彈夜曲到窗前,醉了樓頭月半彎。

莫是卿卿吟興起,清音喚我和詩篇。

英子點評:

能抓住一剎那的閃現進行創作,往往容易流出佳句或好作。此絕讀來順暢自然,感覺是一氣呵成的。起句以擬人手法巧妙設疑,引起懸念,激發讀者興趣;承句形象生動,以物之感烘托出自身的視聽感受。轉句以「卿卿」代指蛐蛐,並想像「卿卿起了吟興」,喜愛之情躍然紙上。結句則由蛐蛐「吟興」大發,聯想到蛐蛐邀「我」和詩篇。蛐蛐與「我」一唱一和,進一步表現了自己愉悅的心情,寫到此處,一首與蛐蛐的和詩已經出爐,構思可謂巧妙。整首詩重在虛筆,但沒有憑空捏造,實景乃為蛐蛐之鳴聲也。詩人以虛寫實,這種表現手法含蓄而不落俗套,值得借鑒。

懷古詩中,聯想的成分比較多。懷古詩往往要做到「點」的相對統一,詩人抒懷的情感必須有一個觸發點,也就是說,懷古詩中一般都會出現一處(件)讓詩人產生聯想的「點」。這些「點」既可以是某處遺迹,也可以是遺迹旁的景或物,還可以是由遺迹聯想起的歷史事件,還可以是某個歷史人物。從懷古形式的角度看,一般懷古詩都會選擇「物是人非」或「物的盛衰變遷」這兩種對比的模式。從物的盛衰變遷的角度看,詩人往往將著眼點關注在遺迹本身,由遺迹這一實景聯想到與之相關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眼前之景為實景,由此引發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則為虛景,如此虛實結合,既懷古,又有現實意義。如林峰老師的《破陣子·芒碭山懷古》:

破陣子·芒碭山懷古

林峰

碧落光磨一劍,乾坤基奠三章。白刃鋒寒秦地月,猛士威爭紫堞霜。大風動未央。

隱約天邊鶴舞,扶搖臂上鷹揚。豐水朝宗天澤遠,芒碭浮青霸業長。襟飛雲氣狂。

英子簡評:

芒碭山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代表,自古為華夏名山,和中國歷史上的許多名人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猶如一幅歷史的畫卷展現在世人面前,處處鑲嵌著美麗動人的故事。芒碭山因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而聞名於世,中國第一位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亦埋葬於此;孔夫子在此避雨講學留下了夫子崖、夫子山等景觀;中國最大的漢墓群漢梁王墓群星羅棋布。因此,要以一首詞囊括豐富的內涵實屬不易,然林峰老師這首詞採用「虛實相生」的手法,既使人感受到歷史風雲的變幻,又隨之生髮出無限感慨。該詞上片以概括性之語道出此地的歷史故事。開拍「碧落光磨一劍,乾坤基奠三章」對仗工穩,內涵豐富,以虛襯實。過片句「隱約天邊鶴舞,扶搖臂上鷹揚。」亦是對仗穩健而靈動,乃為聯想之筆,以虛寫實,回味無窮。這首詞沒有停留在瑣碎的歷史事件的敘事之中,而是採用了「虛實相生」之法,留有許多空白,任人遐想。

又如江嵐老師的《汴河懷古》:

汴河懷古

江嵐

汴水無言空自流,斯人功罪各千秋。

逡巡不覺長堤晚,怕對垂楊動古愁。

英子點評:

此絕由「汴水無言空自流」這一所見之景生髮開去,聯想到「斯人功罪各千秋」,虛實結合,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轉結巧以「古愁」融入「垂楊」這一實景之中,借物抒懷,耐人尋味。

江嵐老師的另一首懷古詩也極有意味:

丁酉夏日過靈璧謁虞姬墓其三

江嵐

大王已逐美人死,霸業任由江水東。

聞道烏騅傷舊主,不時長嘯月明中。

英子點評:

此絕起句敘述典實,餘下三句皆為聯想,思緒漸次拉長拉遠,尤其轉結最是耐人尋味。詩人以「虞姬墓」這一實景出發,由此生髮出與之相關聯的故事,虛實結合,以虛寫實,以景結情,讓人感受到歷史的蒼涼意味,不由得感慨一番。一首詩,首先調動自己的情緒,再傳達給讀者,使讀者受到感染。那麼,這首詩就算是成功的。此詩是也。

再如楚留光的《黃崖關長城懷古》:

黃崖關長城懷古

楚留光

放眼群山綠更榮,薰風拂面笑如旌。

烽煙曾炙今朝月,鼙鼓猶醒後世兵。

祈願人間無寡婦,但將心上擱長城。

此來幸有同仁伍,一嘯關頭萬古縈。

英子簡評:

此律視線開闊,入筆明快,營造黃崖關長城之背景,展現一派生機勃勃之景。頷聯由此景聯想到當年戰爭的景象,時空對接,內涵豐富:今朝月曾經遭受過當年烽煙的炙烤,鼙鼓依然警醒後世之兵,鼓聲依然在耳。頸聯表達美好願望,道出了「擱長城」的情懷,「擱」用得極其巧妙。戚繼光指揮修長城時,12名河南籍士兵妻結伴尋夫,卻獲知他們犧牲,她們抑制悲痛獻出撫恤金並留下來繼承夫志。為紀念這12位深明大義的女子,人們便把這座敵樓稱作「寡婦樓」,現更名為「巾幗樓」。尾聯抒發自身情志,升華情感,「一嘯關頭萬古縈。」極有氣魄。

三、幻覺出心境(新境),意猶未盡

我曾經在2013年3月賞評過海南詩人慕白的一首七絕《春曉》,這首詩這樣的:

春曉

慕白

月灑清輝浸被寒,雲攜雨夢駕紅鸞。

曉來窗外花枝動,疑是佳人對鏡看。

英子賞析:

這是春天早晨的「夢醒之作」,描繪了詩中主人公春夜難眠,恍然入夢乃至春曉夢醒,疑花是人的思緒流程。全詩用語輕靈,內蘊豐富,不管是詩之結構還是詩之意境,都可圈可點;不管是字詞錘鍊還是表達手法,亦給人啟迪。

(一)、以時間為經,情感作緯,雙線貫穿,營造清幽詩境。

起句「月灑清輝浸被寒」描寫了寒意襲人的春夜,月亮的清輝灑向大地,透過小窗,照射在衾被上。月光之清寒浸透了被褥,亦讓人覺得清寒幾許。此句的妙處在於「灑」和「浸」兩個動詞,同是描寫月光,所用動詞卻不同,作者之匠心可見一斑:「灑」字顯出月光覆蓋面積之廣大,見其開闊;而「浸」字則顯出月光籠罩之深透,見其密度。月光由廣而深,自上而下,由遠及近,呈現出流動狀態,最終流出一個「寒」字!早春的寒意敲小窗、浸被褥、沁心間,因月寒而人寒,還是人寒而覺月寒,我想兼而有之吧!「灑」、「浸」、「寒」三字連用,意蘊頓豐,使人感受到凄清孤單的春夜,讓詩中主人公難以入眠,抑或心事無以寄託空對月吟,方覺「月光寒」,寒至衾被,寒透心間。

春寒空對月,月可知人意?不覺中已恍然入夢,內心的渴望亦悄然入夢。承句「雲攜雨夢駕紅鸞」帶著超乎塵世的氣息,委婉地描繪了詩中主人公的夢境。王建詩曰「瑞草唯承天上露,紅鸞不受世間塵」尤見紅鸞非凡塵世俗之物,實是一種紅色的仙鳥,為仙人之坐騎。杜光庭有句「三仙一一駕紅鸞,仙去雲間繞古壇。」更見紅鸞之為仙人的伴侶。「紅鸞」乃吉祥之仙鳥也,詩云:「紅鸞多情無悲鳴,猶得天喜嫣然姿。不向瑤池鳳閣居,偏向世間一良人。」所以,「蓋紅鸞出,天喜必隨,是故鸞喜成對,有何不吉?」夢境里,「雲攜雨夢」,兩情相悅,雲雨駕紅鸞,天降連理之喜也!紅鸞自得天貴之姿,而不居鳳閣,偏向世間,何不讓人歡喜異常?整個夢境充滿著神秘的暖色調,充斥著起句月光之「寒」,形成反差,更覺夢境之美好。此句寫夢境,亦空靈得富有夢幻色彩,大有泠泠出塵之味。作者想像出奇,但合乎邏輯。細品之,此句很有李商隱《無題》詩「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的意味,相思情懷可見。由起句的思人倍感衾寒,到承句的夢圓相思,情意綿綿,念伊人之悠悠,始終未斷,創設了一個纏綿悱惻的閨情夢境。

好夢向來易醒,清晨來臨,半夢半醒的詩中主人公看到窗外隱約花枝搖動,不禁疑惑迷離:難道是夢中佳人如期而至?正對鏡梳妝?由於夢境之美好,恍惚之間覺得夢境依然,逐有「曉來窗外花枝動,疑是佳人對鏡看」之感。此處巧妙化用《西廂記》中「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之句。「窗外花枝動」這一實實在在的景物動態,卻讓詩中主人公產生「佳人對鏡看」的幻覺。「疑是」一詞似真如夢,表現了詩中主人公春曉之際恍惚迷離的一種感覺,是情痴至深產生的幻覺。此「疑」問出了內心的希冀,含蓄蘊藉,令人回味。情到深處,思到痴時疑物為人的心理具有一定的共性,以此細節入詩最能打動人心——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是陸遊看到了「橋下春波綠」一如往日,感到似見故人。只是此景引起的不是喜悅而是「傷心」的回憶,「曾是驚鴻照影來」,足見陸遊對唐婉的至情;北宋晏幾道的詞《鷓鴣天》中「今宵剩把銀缸照,猶恐相逢是夢中」錯把相逢當夢境則表現了時常相思入夢之情深,與此詩主人公錯把情夢當相逢有殊途同歸之妙,同樣是現實與夢幻的交錯,同樣是相思刻骨之幻覺;盧仝《有所思》中的「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將相思之情寫得有形有色,連香氣也隱然鼻端了,還有那點揣測和欣喜,因為太思念一個人而出現的眼錯幻覺:「忽到窗前疑是君」......凡此種種,讀來無不扣人心弦,只因情深,故感人至深矣。

(二)、虛實手法的靈活變化

虛實手法的靈活運用是此詩的一大特色。短短四句,首句實寫春夜景寒,這是下文之起因;承句夢中怡情乃虛寫,與首句形成反差,更見內心渴望;三、四句實虛交匯,「花枝動」之實寫引發的幻覺「佳人來」之虛寫,相互交融,乃現實與虛幻的交錯。由於「相思」這一源頭導致的虛實難分,給人一種迷離之美感。

另外,此詩章法是以時間的推移來寫景渲情,而不是傳統的起承轉合式。作者層層遞進,將相思之情推向高潮。這,也正是全詩的主旨!

陸機認為藝術構思至少包括如下三點重要內容,即緣情、想像和虛構,此詩在這方面可說是一次很好的嘗試。《文賦》言:「瞻萬物而思紛」,有了深情和摯感,才有創作的慾念和衝動,此詩正是在相思情懷的驅動下而作;陸機言「課虛無以責有,叩寂寞而求音」,從虛無處生有,在空寂中得音,此詩對幻覺的描寫何嘗不是「從虛無處而生有」呢?

四、巧用錯覺,抒發情懷

在詩詞中巧用錯覺,能更好地抒發自身的情懷,如紫雲優尚的《眼兒媚·寄人》:

眼兒媚·寄人

紫雲優尚

睡起方知夜還昏,遠黛暗無痕。循聲望處,拍窗落葉,儂戲何人?

折來幾尺相思夢,十字綉良辰。針縫心事,風乾清淚,月送溫存。

英子簡評:

這是一首表達相思之情的作品,切入角度較為新穎,關鍵在於作者巧妙地以錯覺去表達內心的情懷,顯得含蓄蘊藉,相思之味更為濃郁。起拍直接入題,已然讓人感覺到由於思人,故睡得很淺很淺,容易醒來。一心想著意中人,以至於神思恍惚,聽見一點聲音,便以為是心上人來了。當回過神來,方知是落葉拍窗的聲音,詩人不由得苦笑一聲:「儂戲何人?」。拍窗落葉為實景,然作者由此產生了錯覺,恍然間以為是心上人到來的足音。如此以實襯虛,突出虛幻之景,正是為了突出所思之人,相思之情自然流露出來,尤為感人。下片繼續深入,化無形之相思為有形可感之物,尤為真切,從而道盡相思之苦。

五、巧妙變形,蘊藉豐富

所謂變形,指的是詩人在創作過程中,出於一定的審美理想和表達的需要,對所要反映的客觀事物和社會生活,有意地改變它的性質、形式、色彩等,使它們的表現力增強,以誘發讀者產生獨特的審美感受。

變形的方式多種多樣,下面簡單介紹幾種:

1.感覺變形

這是一種有意歪曲和改變人對客觀事物的正常感覺所造成的變形。

感覺,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於感官(眼、耳、鼻、舌、身)時,人的大腦對事物的個別屬性(顏色、形態、氣味、溫度、輕重、軟硬等)的反映。感覺,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即所謂的五官生五覺。此外,還有第六感覺的說法,有人認為是一種心靈感應,有點唯心主義,其實類似於直覺,即作者通過感官直接迅速地感受、捕捉和反映客觀對象時,越過邏輯推理,剎那間領悟到某種事物的內在本質,分科學直覺和藝術直覺。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正常感覺是有什麼樣的客觀事物就有什麼樣的反映,如松樹是綠的,太陽是圓的等等。而詩的感覺變形則是有意歪曲和改變了人對客觀事物的正常感覺,以一種新的感覺,創造出一種新的形象、新的世界,如:「早晨起來/這世界便有點異常/太陽是方的」;「星星閃著冷眼」等等。

感覺變形,可藉助「通感」的藝術手法來變。通感,就是要開放五官,將各種感覺相互溝通、形成錯位與轉換,創造出有聲有色、可觸可感的新奇世界。

感覺變形,還可藉助「幻變」的藝術手法來變。幻變,就是讓事物的形態在情感的作用下,擺脫自然規律的束縛,發生自由的變幻,一種形象變為另一種形象,抽象的事物變為形象的事物。我們來看看以下幾首詩:

秋塘小立

高昌

老荷撐起老時光,多少鄉愁已泛黃。

枯葉橫斜寒瓣仄,當年蝴蝶去何方?

英子簡評:

作者於秋塘小立,所見之實景為「老荷」,此「老荷」勾起了無限鄉愁。「鄉愁」應是對故鄉的一種愁思,作者巧以感覺變形,將這種愁思著上了色彩,「已泛黃」讓人感覺到「鄉愁」的可視性,感覺到鄉愁的具象特徵,進而感嘆鄉愁的流遠,與起句的「老時光」相吻合。轉結亦是虛實相生,轉為實筆,結為由此引發的聯想,巧問當年與荷相伴的蝴蝶去了何方,實是耐人尋味。

丁酉初夏夜遊珠江

抱朴書生

羊城初夏夜,畫舫任逍遙。

拂面江風細,黏人月色嬌。

一聲新粵曲,七彩小蠻腰。

未及回神思,聞過海印橋。

英子簡評:

風是無形的事物,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對風的正常感覺應是冷或熱等等,然此詩頷聯則寫道「拂面江風細」,此處亦是採用了感覺變形的藝術手法,改變了風的性質,「細」賦予風以形狀之特點,寫出了拂面而來的涼風徐徐,從而襯托出詩人夏夜遊珠江的愉悅心情,足見其逍遙之態。對句的「月色嬌」亦是感覺變形的手法,月色,給人的感覺應是明或暗,然作者賦予其「嬌」的特點,更見月色之美好,亦含有擬人的成分。運用感覺變形,虛實巧妙結合,給人美好感受。

龜山夏夜

楚留光

遠望瑤台初啟扉,航班星際出重圍。

一窗燈火谷中瀉,半嶺蟲聲泉上飛。

螢點輕盈若仙逸,蒼山雄峻似神威。

若能此景長相守,靜蓄詩心終不違。

英子簡評:

此律結構嚴謹,開合有致。首聯以站在龜山上遠望「瑤台」起筆。中二聯描摹細膩,詩語空靈入味。頷聯描景生動傳神,給人遐想:幽谷流瀉了一窗燈火,幽清的夜晚涼風徐徐。對句以通感手法狀寫蟲聲,「泉上飛」突出蟲聲之流動狀態,更覺夏夜之縹緲。頸聯富於想像,且對比鮮明,極富生趣。螢火蟲在夜空中飄飛,猶如仙女翩躚起舞,突出其飄忽之特點,更增夏夜之迷離;蒼山高峻,貌似威武的巨靈。此句動靜相宜,狀貌傳神,生動之極。尾聯自然抒情,表達對龜山夏夜的喜愛之情,尤以「蓄」用得精妙。全詩立足龜山,由遠及近,視覺獨特,描景細膩,想像合理豐富,這是詩人早期的作品,藝術手法尚不如後期作品,但頷聯為全詩增色不少。

2.虛擬變形

客觀事物本來不具有某種形態、性質和特徵,詩人通過想像性虛擬,可以使之變得具有。如:

麥秸垛

高昌

一夢天涯萬里回,風吹蒼髮漫相催。

鄉情暖似麥秸垛,老柵欄邊堆幾堆。

英子點評:

鄉情存於心間,是無形的,然詩人將其虛擬變形為麥秸垛,染上了溫度,賦予了形態,變得具體可感,就像麥秸垛一樣可以堆放在老柵欄邊。如此這般,很好地借麥秸垛表達了思鄉之情,手法高妙。

月夜偶占

劉夢芙

謝了梨花後,春歸夏漸長。

蘅皋留夢綠,蘭佩伴衣香。

乘鷖雲千里,懷人水一方。

月光舒玉臂,抱我倚欄涼。

英子簡評:

此詩空明澄澈,虛實相生之手法運用得尤為獨到。由於「春歸夏漸長」,連夢也染上了綠的色彩,此句賦予夢這一無形物象以可感知的顏色,讓人感覺夏的美好。尾聯妙筆,「月光舒玉臂」亦是採用虛擬變形之手法,將月光虛擬為舒展玉臂的人兒,情意滿滿,再著一「抱」字,盡得風流,將月光籠罩自身的美好感覺寫得溫馨浪漫,物我完全相融。與其說是自然擁抱著詩人,不如說是詩人的心擁抱著自然,那種無欲於塵世的高潔情懷盡顯其中。

臨江仙·鳳凰城

林峰

岸曲江樓浮翠,參差水閣疏明。嵐光遙落鳳凰城。夢隨漁火遠,思逐暮雲生。

鳥宿數枝花小,帆低一葉風輕。笙歌夜笛滿煙汀。今宵人去後,誰送月西行。

英子簡評:

詞中的「嵐光遙落鳳凰城。」著一「落」字,美景頓出。那山間的裊裊煙雲經過陽光照射,反射出點點光彩,遙遙地落在鳳凰城身上,給這座美麗的小城披上一件光彩華麗的衣裳。「遙落」似輕描淡寫,卻傳神地表現了傍晚的霞光映照在城市的美景,「落」字煉得出味,化無形為有形,將光彩這一無形的事物轉化為有形可感,我們似乎可以抓住這一美麗的瞬間。

作者巧用動詞,化無形為有形。我們知道,動詞在詩詞作品中的作用舉足輕重,用得巧妙,可讓作品熠熠生輝。這首詞的動詞初看無什麼特別之處,細品則出味矣。「浮翠」之「浮」使得翠色有了層次感;「遙落」之「落」讓嵐光有了「歸宿」;「滿」使得笙歌與夜笛有了空間感;「隨」和「遠」,「逐」和「生」則使「夢」與「思」這些無形意念得以寄托在有形可感的事物上。總之,化無形為有形,可使事物特徵更加鮮明,語言也更具柔韌性與形象性。

倒影初秋

楊春傑

窗前光影句中煙,一霎涼生驚噪蟬。

我與秋風初執手,無端握痛是流年。

英子簡評:

秋風是無形的事物,然作者卻能與之「執手」,實際上已經將其虛擬為有形的具象了。如此虛擬變形,目的是為了感嘆時光的流逝:無端握痛是流年。與秋風相握,感知到的是痛感,痛惜時光的無情,一種傷懷即上心頭,很好地表達了自我情懷。

現實中有許多無形的事物,我們難以捕捉,這種無形的事物既有自然的,也有人為的。諸如自然界的「風」來無影去無蹤,如何表現?人之悲歡離合等思緒,藏於心底,如何知曉?一些抽象的事理,如何讓人感知理解? 這就需要發揮想像,將無形的事物轉化為有形可感的事物。我們彷彿可以觸摸,可以視聽,可以直接感受!這樣才能觸動讀者心弦,感知也會隨之明朗,並隨作者的寫作脈搏一起跳動。

李嶠的《風》這首詩能讓人看到風的力量。如果把詩題蓋住,這首詩就是一則謎語,這是此詩的一大妙處:「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風是無形的,風又是實在的,我們看不到風,卻能感受到風。秋風能掃盡落葉,春風能催開鮮花,風能激起千層浪,風能吹得萬竹斜。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的「風」在作者筆下,變得形象生動,讀後彷彿滿紙是颯颯的風聲,似乎手可以捧、鼻可以聞、耳可以聽。這是作者通過平時的觀察,加上豐富的想像,將「風」這一無形卻又存在的事物賦予鮮活的生命力,通過對其他事物的動態描繪,給「風」做了形象化的詮釋。如果沒有想像,不可能將「風」描寫得如此傳神。將無形化為有形,這首詩可說是一個範本。

人之喜怒哀樂在詩詞中如何表現呢?這些無形的情感因人而異,如何將無形化為有形呢?如「愁」這種思緒在古典詩詞中多有表現。中國古典詩人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李煜有時將「愁」想像成一團亂麻,「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相見歡》),有時又想像成隨地而生的春草,「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還想像成滾滾東去的江水,「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李清照則想像「愁」也有重量:「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賀鑄更把「愁」想像成一幅組合圖像:「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相思」這種情懷也很抽象,亦是無形的情感,王維將這種抽象的情感化為具體的紅豆:「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借物寓理是古詩詞常用的手法,其實也是將抽象的事理轉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賦予其生命力 。蘇軾為了說明「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這一事理,巧妙地將事理蘊於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之中:「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他更是把自己超然達觀的思想賦予陰晴圓缺的月亮:「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

音樂語彙也是抽象的。如何將抽象的音樂語彙變成具體可感的形象,詩人們也各自調動自己的想像力。清人方扶南將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

3.比喻變形

運用比喻手法,對客觀事物的原態進行變形,包括明喻、暗喻、借喻等。關鍵是要找准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一定要貼切、新奇、傳情、達意。這種方法離不開聯想和想像。如:

卜運算元·那愛

高昌

總是在奔波,總是求溫飽。總是風霜雨雪多,總是真情少。

那夢美如花,那愛青如草。那朵卿雲渡彩虹,那點陽光好。

英子簡評:

這首詞語意順暢,很有味道,過片句採用了比喻的形式將虛幻的夢比作實實在在的花兒,讓人感覺到夢境像花兒一樣美好;將愛比作青草,表現了愛的活力。詩人通過比喻,將無形的夢與愛變形為花和草,讓人感覺到希望的美好。如此虛實相生,給人想像空間,令人回味。

高昌老師有好些絕句輕靈可愛,運用比喻變形的手法是其作品顯得空靈的原因之一,以下兩首亦是如此:

和葉嘉瑩老師

恭王府海棠雅集絕句(其一)

高昌

美在海棠花醒時,茜紅胭粉絕塵姿。

憐春心事飛如蝶,一顫蒼枝有所思。

英子點評:

起承寫實,轉為虛筆,頓生憐春之感,此種傷春情懷,作者以「飛如蝶」這一比喻變形,道出春天的美好短暫,道出憐春心事的美麗。

笨槐

高昌

故鄉翻覺在他鄉,不見當年老院牆。

只有笨槐知舊我,花開猶似鬢絲蒼。

英子點評:

「笨槐」語意雙關,既是實景,又是心中對故鄉深深的眷戀。轉結妙筆,結句採用比喻變形的手法,將笨槐之花變形為蒼白的鬢絲,巧妙地表達了思鄉之情,給人回味。

4.誇張變形

運用誇張手法,有意對客觀事物的某些特點進行誇大(縮小),造成變形。

如李白的詩句:「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誇大)

毛澤東的詩句:「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縮小)

含鄱口

曹龍樹

高空誰劈紫金芙,遠水長天手可揄。

擬似巨鯨張海口,西江不吸吸鄱湖。

英子簡評:

含鄱口是廬山景區的一個景點,它勢如奔馬,又宛如游龍,神氣活現地橫亘在九奇峰和五老峰之間,張著大口似乎要鯨吞鄱陽湖水,因此得名。 含鄱口的奇妙就在於一個「函」字,造成「千里鄱湖一嶺函」的氣勢。曹龍樹的《含鄱口》最能真切地寫出含鄱口的險要之特點,讓人如臨其境,從而成為曹龍樹廬山詩的代表作之一。

開篇巧設問句,想像奇特,由含鄱口的形態想像其來由:是誰在高空將它劈開的,留下了這張「大口」,即便是長天遠水,一樣隨手可揄。起承以誇張、擬人手法寫出了含鄱口的巨大、高聳,足可包容萬象。轉結繼續生髮想像,以形象的比喻、大膽的誇張手法進一步突出含鄱口的深刻含義,說明其名的來由,再次表現含鄱口的宏偉氣勢。作者將含鄱口比作巨鯨,此「巨鯨」張開海口將鄱陽湖吸入體內。如此化靜為動,突出了含鄱口險要的特點。比擬與誇張手法的運用,增添了想像的色彩,使得全詩張力十足。

在一首詩歌里有時運用其中一種變形手法,有時則運用多種手法,甚至糅合在一起不分彼此,目的就是為了把詩人的情感表現得更充分,能給人以更豐美的享受。

南國英子

總之,在詩詞創作中有效使用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可以開闊詩的境界,使我們的作品更有詩味。以上所說是我在詩詞創作與詩詞鑒賞中的一點心得體會,與大家共同交流。耽誤了大家的時間,謝謝師友們的聆聽與陪伴!

微信編輯器 構思編輯器

無 憂

時光安靜的流淌,詩韻飄香的此刻,淡忘悲喜,於溫婉的秋夜裡靜聽葳蕤的香草與夜風私語,那些喧囂繁雜、觥籌交錯的場景已遠離心境。在一朵落花的靜美中,溫酒煮青梅,與一首詩對話,等一場雨敲窗。感恩這樣的夜晚,隔著千里萬里可以一起,享詩意的芬芳,品歲月的綿長。感謝英子老師的精彩分享!感謝詩友的溫馨陪伴!九月安好,願所有詩友,生命的每一天都擁有鳥語花香,明媚暖陽!讓我們相約每一個周末,一起在詩的世界裡把心放空,在溫暖的文字中,讓一切回到最初的模樣!

張金英,網名南國英子,筆名英子。女,70後,粵人居瓊,校報副主編。好寫作,愛詩詞,尤喜古詩詞鑒賞,獲國內詩詞賽一二等獎若干,著有各種評論四百餘篇。

劉佳慧,北國春城小女子,百花叢中一園丁。初涉格律。微信名無憂,所以一直以無憂之名徜徉於詩詞天地。北國的冰雪骨肉難掩南國的煙雨柔情。喜歡簡單的生活,喜歡溫暖的文字。願以一顆詩心,書寫多彩的平仄人生!但願生命的每一天都能開出詩意的花朵,遍灑墨韻的清芳。


推薦閱讀:

(7)談談「孤雁出群格」與"孤雁入群格"的運用(創作談之四)
格律詩創作淺談
試論辭賦創作
招納賢士
玫瑰原創作品 優雅迷人短款外套

TAG:詩詞 | 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