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真實的東西,從來不會完美

電影隨筆:

看到一個朋友,把《你的名字》這部時下好評如潮日本動畫電影評論了一番,我問他:你的感受是什麼? 他給我滔滔不絕說了一百字多字的評價,大概是畫風如何,劇情邏輯合理與否。

我再次問他:你的感受是什麼,我沒問你評價。他貌似一下懵了,反問我,這些不是感受嗎?

我挺喜歡這部動畫電影的,本想交流下感受。但發現雖然大家都看過了電影,可是關注的點,看到的東西,思考的內容完全處在兩個世界。他關注的東西,是我一點都不在意的。

我更願意感受的是電影傳遞的情感聯結,人與人,人與自然說不清的那些千絲萬縷的元素,以及投射到自己內心深處的反思和審視。

上期回顧:

《欣慰的是成長,殘酷的是不斷告別》 點擊標題瀏覽

圖文作者:鄭波(@細草穿沙)

尼康中國NPS攝影師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5:44 你的名字 來自我看見

1.

一直喜歡日本動畫電影,從宮崎駿到現在的新海誠,對人性刻畫的真實和飽滿。

大概是受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中國人刻畫人物,更喜歡黑白分明,好人,就應該是一個超級英雄,或者一個完美正直形象。

但事實上,人性是多面且真實的。每一個舉動,都包含了許多面的動機。英雄有必然,也有偶然,一個平日里招搖撞騙的小混混,也可以在偶然的時候,跳水救人。

我一個朋友一直喜歡到偏遠鄉村去拍攝一些農民的貧苦艱辛形象,有一天,我忍不住問他,你為什麼總要表現別人的酸苦,而不能換個心態,拍出他們的苦中作樂的樂觀?

現實生活的艱辛,並不代表他們內心沒有快樂的一面。我一直不願意去所謂的鄉村拍攝,我相信,那些苦大仇深黑白紀實照的背後,同樣也會有溫暖,有家庭的幸福和快樂。

非黑即白的思維習慣,讓人陷入一種深深的我執不可自拔。我們潛意識會認為,這樣的環境,這樣的境況下,我會很痛苦,別人就一定覺得不快樂。

看到一個影友在公眾微信留言:我很喜歡你照片的意境,但你有沒有意識到色調偏暗,不夠明快,不夠活潑。

其實在生活中,很多時候在無意識的狀態下,我自己也會在不同的領域這樣去評判別人,「我執」會讓我們習慣性的,站在自己的視角去評判別人的標準,認為自己喜歡的,就應該是標準。

2.

我不喜歡干涉和評判別人的生活,但也會用」沉默「來捍衛自己的生活。朋友說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如果真的是那樣,倒也是我期待的。

宮崎駿的動畫片《幽靈公主》在美國發行時,遇到了一個特別愛干涉導演的剪輯,宮崎駿給這個剪輯寄了一把日本武士道,刀刃上赫然刻著:不得刪減。

因為動畫片本身,也就是宮崎駿本身。你把一個人用自己的主觀意志,剪輯的七零八落,也就不像了那個人。

哪怕有不完美,因為真實的有血有肉,人所以才像個人。

3.

前幾天,在上海地鐵上,看到一個衣著體面的街頭老藝人,在車廂里乞討。吸引我注意的首先他吹的「竽」,這種樂器很少見,聲音很柔和,雖然車廂很吵雜,但還是可以輕輕的入心。

等我看到他的時候,發現他並不會像,那些乞討的人一樣,去走到路人面前停滯要錢。他只是低頭吹著他的「竽」,慢慢向前走。有遇到路人主動施捨的,他也會用「吹竽」的方式,深深的鞠一個躬。

我喜歡這樣的個性與體面,於是,我掏光了自己的零錢。這個時候,他是不是騙子,動機如何已經不重要。哪怕是「騙」我也欣賞這樣可以讓自己「入戲」的騙。

就算是騙子,我也喜歡這樣的「騙子」,他給我帶來了一段有趣的人生體驗,他騙得,也體面的像個人。

相反,遇到那種弄得髒兮兮,可憐樣,拖家帶口,拿著麥克風唱著悲涼歌曲的「乞討者」,我從來一毛不拔。因為太完美了,就變得不真實,像演戲。即使有一天,要去乞討,也要有自尊的,體面的像個人。

4.

真實的東西,從來不會完美。

我們可以欣賞某個人的才藝,某個人一方面的品德,但如果看到一個人真實的全部,完美的期待,大概也會變得失落。

你總是在大片大片的,美好田園鄉村的照片上,聞不到陣陣飄來的馬糞味;也在雪山桃花的風光攝影里,感受不到那裡的高反和寒冷。人前光鮮的女神,或許也會在深夜裡哭泣;一線閃亮的明星,也會在台下迷茫和失意。

但這樣的不完美,才是真實的生活,在不完美中,感受到的溫情,尤其顯得可貴。

第一次在新海誠的電影里看到了超越《宮崎駿》的影子,在時光,科技,宇宙,的背後,連接這一切的還是溫情。

嗯,走得再遠,還是要回歸內心深處。

想起了電影里那句最美的句子:彼方為誰,無我有問。九月露濕,待君之前。

這裡是鄭波(@細草穿沙)個人公眾微信

內容涉及攝影與美,生活與文化的隨筆

歡迎分享傳播,(但保留著作權)


推薦閱讀:

告訴孩子十二生肖和星座排序的真實原因,大有學問!
婚姻其實就這麼真實
【李向東】判斷一個男人最真實的人品
屬馬人最好乾什麼?一碰就發財,看穿真實的你!
李開周 | 真實的陳近南什麼樣?信金庸你就上當了!

TAG:真實 | 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