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群P不接受祭孔的中國式自由主義

接受群P不接受祭孔的中國式自由主義

2012-08-23 23:35:31

作者:李鐵

著名學者秋風最近又被「圍毆」了。事情緣於8月14日,秋風在山東曲阜參加「儒家文化修身營」,期間他率領一班年輕人一起拜謁了孔廟、孔林。這張跪拜的照片上傳網路之後,引發了熱議,多數人對此持批評態度,其中不乏粗鄙的謾罵和羞辱。不少平日熱衷談論民主、自由的人士也對秋風進行了言辭激烈的抨擊。

這些對秋風的抨擊著實有些可笑。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不同風格的禮儀,如果拜謁自己本民族的聖賢都要挨罵,那麼我們該怎樣看待那些在廟裡拜佛、在清明時祭拜先人的行為?有人將秋風等人的跪拜行為解讀為「奴性」、「對封建專制叩首」,擔心「只怕這一跪就從此站不起來了」。那麼試問,天主教里樞機主教下跪並親吻教皇的戒指,是否也是人格的矮化?

值得玩味的是,這些可笑的抨擊並不孤單,也正因為此,近年公開倡導「儒家憲政主義」的學者秋風,屢遭圍毆。百年以來,中國追尋現代政治文明的知識份子,多數都是以反儒學的面目出現的,在他們看來,儒學是中國邁向現代政治文明的一大絆腳石。這種局面延續至今,「能接受群交而不能接受祭孔」,成為當下中國一些自由派人士的一大特色。

這樣的觀點背後,其實是一種唯理主義的意識形態在作怪,這種意識形態秉承了18世紀法國啟蒙哲學。那就是將文化做整體性的、單線條化的理解,不斷比較各種文化的高低優劣,然後挑選和設計出一種先進的文化模式,讓整個社會朝他們設計的「先進」的方向前進。這樣一種哲學方法論,所帶來的,必然是以理性和進步的名義,全面反對和摧毀中國傳統的價值。

在世界近代史上,這種以意識形態為指導的建構式的改造,是一個普遍性的思潮,並非中國所獨有。在歐洲,這種法國啟蒙哲學的弊端很快顯現了出來,盧梭式的「強迫自由」最終沒能帶來真正的自由和解放,收穫的反而是雅各賓暴政、納粹暴政。人們看到,現代意識形態式的改造,只能驅動社會革命,但卻無法建立起穩定的、可持續的治理秩序。與法國啟蒙哲學相反,英國和美國的以保守傳統的方式完成了穩健的立憲,他們沒有打倒傳統的宗教和價值體系,而是將各種宗教和價值體系寬容地安頓在治理架構之中。

一百多年的世界歷史和學術研究證明了這種寬容傳統的價值,也證明了反傳統的啟蒙自由主義的謬誤。但遺憾的是,時至今日,中國的很多知識份子依然用這種已經被現代政治所拋棄的哲學來想像著現代政治。

在我看來,一個成熟穩健的治理方式是以經驗主義哲學為指導的,必須基於中國人的生活現實。當下的現實就是,在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社會正在回復常態,各種傳統價值正在經歷宏大的復興。我們看到,無論是佛教、基督教,還是儒家等價值體系,都已在民間呈現出強勁的復興態勢。而儒家,作為中國人幾千年的主流價值,作為中國人最熟悉的傳統生活形態和信念,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當代中國人的主要選擇之一。

當代政治哲學的研究表明,現代政治不能將道德和價值判斷排除在外,現代政治離不開各種價值體系的支撐。如果整個社會只有幾條法律框框是共同的規範,這樣的社會的治理基礎將極其不穩定。法律和政治自由只是簡單的骨架,並不能賦予自由社會以鮮活的生命。社會中的小共同體的一些共同的道德和價值判斷,對於保持自由社會的活力與方向,至關重要。

我們可以預見,對於越來越開放的中國而言,未來必然呈現出各種哲學和價值體系多元化的特徵。任何人也不應期望在可預見的將來,它們中的某一種學說、或某些別的合理學說將會得到全體公民或差不多所有公民的認肯。一個成熟的中國治理方式,將會對這些多元的價值體系予以寬容對待,讓他們共同發揮作用,就像我們在其他成熟的現代國家中所看到的那樣。

我們不必擔心這樣會缺乏文化的競爭和更新,不必擔心儒家傳統的腐朽元素得不到揚棄。任何偉大的文明傳統,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福山說得很好:「當杭廷頓武斷地說﹐現代自由民主產生於天主教文化時﹐形形色色的天主教在現代民主出現以前卻懷著敵意極力壓制自由,壓制寬容和民主的辯論。所謂民主絆腳石的儒家在這方面不會比其他文明更加反動。」

我們別忘了,自在晚清以來的很長一個時期,最急於引進現代政治文明的人正是儒家人士。別忘了,英格蘭至今保留著國教,一直到1987年,女性才獲得牧師資格。一個更能容忍,有耐心、善待傳統的民族,反而是最具文化創新活力的民族。

原載本期《南方周末》有修改

推薦閱讀:

西方馬克思主義
該超越的是威權政治,而非激進主義
「社會主義法治」進教材 進課堂 進腦袋
高全喜:儒家和自由主義應攜手面對共同的變革問題(2)
專制主義和中央集權並非出於中國

TAG:中國 | 中國式 | 自由 | 自由主義 | 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