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岑參和創造慷慨奇偉之美的詩人

高適、岑參和創造慷慨奇偉之美的詩人  高適、岑參、王之渙等人的創作

  以邊塞為題材的詩在唐代極為流行,盛唐時蔚為壯觀。作為盛唐邊塞詩的傑出代表,高適的詩歌在反映現實的深度方面超過同時的許多詩人,應時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氣,與冷峻直面現實的悲慨相結合,使他的詩有一種慷慨悲壯的美。

  高適(700~765),字達夫,郡望渤海蓚(今河北景縣),早年生活困頓,隨父旅居嶺南。開元中他曾入長安求仕,並於開元十八年(730)至開元二十一年(733)間,北上薊門,漫遊燕趙,希望能從軍立功邊塞,但卻毫無結果。後寓居宋中近十年,貧困落拓。天寶八載(749),他因有人舉薦,試舉有道科中舉,授封丘尉。三年後棄官入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幕府,掌書記。安史亂起後,他從玄宗至蜀,拜諫議大夫。自此官運亨通,做過淮南節度使和蜀、彭二州刺史。代宗即位後,他入朝為刑部侍郎、轉左散騎常侍,進封渤海縣侯。

  在動輒自比王侯的盛唐詩人中,高適是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舊唐書》本傳說:「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但他仕途暢達的最後十年作詩並不多,大部分作品是安史之亂以前寫的。在高適早年的詩作里,頗多不遇的悲慨,其《宋中別周梁李三子》說:「曾是不得意,適來兼別離。如何一尊酒,翻作滿堂悲。」在《宋中十首》其一中,他對歷史上樑孝王廣攬人才之事的不再有感慨不已,吟唱道:「梁王昔全盛,賓客復多才。悠悠一千年,陳跡唯高台。寂寞向秋草,悲風千里來。」高適詩中,頗多這種寓壯氣於蒼涼之中的慷慨悲歌,如《古大梁行》:「暮天搖落傷懷抱,倚劍悲歌對秋草。」又《送蔡山人》: 「斗酒相留醉復醒,悲歌數年淚如雨。」悲歌聲里,跳動著一顆不甘寂寞、急於用世的雄心。

  高適是個非常自負、功名心極強的詩人,性情狂放不羈,好交結遊俠。想通過立功邊塞而封侯的理想和熱情,促使他不畏艱險,兩次北上薊門,所謂「北上登薊門,茫茫見沙漠。倚劍對風塵,慨然思衛霍」(《淇上酬薛三據兼寄郭少府微》)。想像漢代大將衛青、霍去病那樣在邊塞立功封侯。儘管這種願望當時落了空,但對邊塞生活的實地體驗和冷靜觀察,使他能在第一次北上歸來後,於開元二十六年(738)創作出了極負盛名的邊塞詩力作《燕歌行》: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生死,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當恩遇恆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邊庭飄颻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極為複雜的,既有對男兒自當橫行天下的英雄氣概的表彰,也有對戰爭給徵人家庭帶來痛苦的深切同情;一方面是對戰士浴血奮戰而忘我的崇高精神的頌揚,另一方面則是對將領帳前歌舞作樂的不滿。作者對當時邊塞用兵而將非其人的情形是有看法的,亦不諱言征戰的艱苦,但不失奮發激昂的高亢基調;苦難與崇高的對照,更增添了出塞征戰的慷慨悲壯。故此詩雖多用偶對,卻不以文采華麗見長,而是縱橫頓宕,以沉雄質氣和渾厚骨力取勝。

  高適的邊塞詩,多數寫於薊北之行和入河西幕府期間,是據詩人親臨邊塞的實際生活體驗寫成的。除七言歌行外,在表現形式上多採用長篇吟懷式的五言古詩,將作者個人的邊塞見聞、觀察思考和功名志向揉為一體,蒼涼悲慨中帶有理智的冷靜,但基調是慷慨昂揚的。特別是他被哥舒翰聘用,入河西幕府後,精神很振奮,其《送李侍御赴安西》詩云:「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壯志滿懷,雄心勃發,寫得極粗獷豪放。在《塞下曲》中,他描繪了從戎征戰時「萬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風」的壯觀場面後,直言道:

  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這種熱烈嚮往邊功的慷慨豪情,往往使他的詩顯得壯大雄渾、骨氣端翔。不過,戰爭的艱苦往往超出想像,也是詩人能冷靜感受到的,故慷慨激昂中亦時見悲涼,如《武威作二首》其一:「匈奴終不滅,塞下徒草草。唯見鴻雁飛,令人傷懷抱!」

  殷璠在《河嶽英靈集》里稱讚高適,說他「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故高適作詩以質實的古體見長,律詩好的不多,但他寫的一些與從軍邊塞相關的絕句,亦有氣質沉雄、境界壯闊的特點。如《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再如《塞上聽笛》:「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這樣的詩,若沒有親臨邊塞的生活體驗,也是不容易寫出來的。

  以邊塞詩著稱的盛唐詩人中,與高適一樣有入幕經歷而詩風相近的是岑參。杜甫在《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中說:「高岑殊緩步,沈鮑得同行。意愜關飛動,篇終接混茫。」高、岑並稱始於此。後來嚴羽在《滄浪詩話》中也說:「高、岑之詩悲壯,讀之使人感慨。」

  岑參(約715~770),祖籍南陽,出生於江陵(今湖北江陵)。他的曾祖父、伯祖父和堂伯父都曾做過宰相,父親做過兩任州刺史,但這些都是往日的光榮了。他幼年喪父,家道中衰,全靠自己刻苦學習,於天寶三載(744)登進士第,授右內率兵曹參軍。天寶八載(749),他棄官從戎,首次出塞,赴龜茲(今新疆庫車),入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兩年後返回長安,與高適、杜甫等結交唱和。天寶十三載(754),他又再度出塞,赴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縣),入北庭都護府封常清幕中任職約三年。後來他到靈武,經杜甫等推薦,任右補闕;又歷起居舍人、虢州長史等職。永泰元年(765)出為嘉州刺史,因蜀中兵亂,他兩年後方赴任。次年秩滿罷官,流寓成都,卒於客舍。

  兩次出塞深入西北邊陲,是岑參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壯舉。與高適一樣,他是個熱衷於進取功名的詩人,有著強烈的入世精神。時逢朝廷大事邊功,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等,都是以守邊博得爵賞的著名將領,這為當時的士人展示了一條封侯的捷徑。岑參在《送郭乂雜言》中說:「功名須及早,歲月莫虛擲。」 《銀山磧西館》又說:「丈夫三十未富貴,安能終日守筆硯。」追求功業而羨慕富貴,是盛唐士人的普遍心理,也是岑參不滿於在內在的卑官任上虛度時日而慷慨從軍的主要思想動機。

  岑參第一次出塞就寫了不少邊塞詩,如《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中作》、《早發焉耆懷終南別業》、《敦煌太守後庭歌》、《磧中作》、《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等,但不知由於何種原因,在當時未引起注意。

  再次出塞,給岑參提供了成為邊塞詩大師的又一次機會。這次入幕的幕主封常清,是他每一次出塞時的幕友,上下和同僚的關係都很融洽。儘管邊塞生活比較艱苦,自然環境惡劣,岑參的心情卻樂觀開朗,充滿了昂揚進取精神。昔日幕友的成功,對他也是一種激勵。他這一時期所寫的詩,多為獻給封常清的頌揚之作,以及幕友間的道別之作,思想性並不強,但卻都是其邊塞詩的代表作。因這些作品充分體現了岑參長於寫感覺印象的藝術才能和好奇的個性,將西北荒漠的奇異風光與風物人情,用慷慨豪邁的語調和奇特的藝術手法,生動地表現出來,別具一種奇偉壯麗之美。如《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雪夜風吼、飛沙走石,這些邊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惡劣氣候環境,在詩人印象中卻成了襯托英雄氣概的壯觀景色,是一種值得欣賞的奇偉美景。如沒有積極進取精神和克服困難的勇氣,是很難產生這種感覺的,只有盛唐詩人,才能有此開朗胸襟和此種藝術感受。再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幕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此詩寫得大氣磅礴,奇情逸發,最令人稱絕的是「梨花開」的意象。此意象在作者第一次出塞時寫的詩里就出現過,但均為寫實,如《登涼州尹台寺》: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開。」而此次所寫純屬雪花似梨花的誇張感覺。此一感覺印象,不僅體現了戍邊將士不畏嚴寒的樂觀精神,也使邊地風光更顯神奇壯麗。

  在這一時期,岑參還寫了《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火山雲歌送別》、《田使君美人舞如蓮花北旋歌》等一系列優秀作品。在立功邊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詩人印象中的軍旅生活、邊塞風物、異域風情,全都變得神奇瑰麗起來,並熱情地加以歌頌。突破了以往征戍詩寫邊地苦寒和士卒勞苦的傳統格局,極大地豐富拓寬了邊塞詩的描寫題材和內容範圍。藝術表現上,借鑒了高適等人七言歌行縱橫跌宕、舒捲自如的體勢而加以創新,形式接近樂府,但完全不用樂府古題而自立新題。用韻十分靈活,有基本上一韻到底的(《白雪歌》),也有兩句換韻(《輪台歌》)或三句換韻的(《走馬川》),視所寫內容而定。聲韻或輕快平穩或急促勁折,音節宏亮而意調高遠。岑參的這些作品,不僅意奇、語奇,還兼有調奇之美。殷璠《河嶽英靈集》論岑參詩說:「參詩語奇體俊,意亦奇造。」其時岑參第二次赴邊塞的詩作尚未問世,他就看出了岑詩的這些特點。而這些特點在岑參後來寫的邊塞詩里,得到了更為充分的表現。

  岑參擅長的體裁是七言歌行和七言絕句,他以邊塞生活為題的七絕也多佳作,如《適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表達赴邊塞時對家鄉和親友的思念,情真意切。雖只是用家常話寫眼前景緻,卻道出人人胸臆中語,反映了詩人感情生活及詩風深沉細膩的一面,遂成為客中絕唱。

  在以寫邊塞題材著稱的盛唐詩人里,岑參是留存作品最多的。他前、後兩次出塞創作的邊塞詩多達七十餘首。尤其是後一次出塞,他寫出了同類題材中最優秀的作品,其藝術成就在某些方面已超過了高適,無愧高、岑並稱的榮譽。

  與高適、岑參詩風相近的詩人有王之渙、陶翰等。

  王之渙(688~742),字季凌,絳州(今山西絳縣)人,曾寓居薊門,故被稱為薊門人。他少有俠氣,常擊劍悲歌,後折節攻文,以門蔭調補冀州衡水主簿。遭誣構成拂衣去官,遍游大河南北,交謁名公。開元末復出仕,補文安郡文安縣尉。他為人「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開元中,他與高適、王昌齡交往唱和,三人齊名。王之渙僅存六首詩,有兩首極為著名。一首是《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詩境壯闊雄渾,反映出盛唐士人高遠開朗的胸襟,比王灣《次北固山下》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更顯氣勢昂揚。另一首為《涼州詞二首》其一: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於壯觀中寓蒼涼,慷慨雄放而氣骨內斂,深情蘊藉,意沉調響。其沉雄渾厚處與高適詩相近。此詩當時即被配樂傳唱,流傳甚廣。但黃河距涼州甚遠,似無關涉,故有的傳本第一句為「黃沙遠上白雲間」,由此引起後人的無數爭論。

  陶翰是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縣)人,生卒年不詳,於開元十八年(730)登進士第,次年又登博學宏詞科,授華陰丞。天寶中入朝任大理評事等,官至禮部員外郎。他作詩以五言為主,寫有一些邊塞詩,多古意蒼勁的悲壯風格。如《出蕭關懷古》中的「孤城當瀚海,落日照祁連。愴矣苦寒奏,懷哉式微篇。更悲秦樓月,夜夜出胡天。」再如《古塞下曲》:

  進軍飛狐北,窮寇勢將變。日落沙塵昏,背河更一戰。騂馬黃金勒,雕弓白羽箭,射殺左賢王,歸奏未央殿。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見。東出咸陽門,哀哀淚如霰。

  用古調抒寫身經百戰的將士不獲封賞的悲慨,明顯帶有受傳統征戍詩影響的痕迹。未入幕到過邊塞的詩人寫作邊塞題材時常常如此。其作品的現實內涵和藝術創意,自然不能與高適、岑參等親臨沙場的詩人的作品相比,但在慷慨悲壯的詩歌風格方面,確有一些相近的地方。


推薦閱讀:

女詩人之死
唐代十大詩人都是誰?如果選唐代三大詩人,哪三位能入選?
清初詩人宋琬作品選
古代詩人愛騎驢,因為它與高官對立
「詩魔」是指哪位著名的詩人?他為何被稱為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TAG:詩人 | 創造 | 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