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觀察 | 沙特俄羅斯走近 中東變局進行時

亞太日報評論員 谷寧

10月4日至7日,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薩勒曼訪問俄羅斯,與俄總統普京舉行正式會談並簽署多項合作大單。在中東變局愈加錯綜複雜的當下,此訪不僅給沙俄雙邊關係回暖定調,也折射出區域力量的暗中博弈走勢,十分耐人尋味。

國王首訪 成果頗豐

眾所周知,沙特1932年建國後與俄羅斯(前蘇聯)關係高開低走,初期的短暫友好迅速冷淡、緊張甚至敵對。冷戰時期,倒向西方陣營的沙特曾長時間支持阿富汗「聖戰者」進行抗蘇鬥爭;冷戰結束後,兩國關係不溫不火,還在沙特「資助部分車臣叛亂分子」等問題上齟齬不斷。所以,81歲高齡的薩勒曼實為兩國建交以來第一位訪問莫斯科的沙特國王。儘管鑲金自動舷梯的突然故障讓行程以略帶尷尬的方式開場,但此訪的後續成果,無疑還是給雙邊關係的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訪問期間,兩國簽署了涵蓋能源、經貿、安全等多個領域的合作文件以及旨在進一步深挖合作潛力的諒解備忘錄,還商定在核能、航天、基礎設施等領域展開合作。當然,最引人矚目的應屬雙方達成了至少30億美元的軍購協定。俄據此將向沙特提供以S-400防空導彈為代表的五種武器,並通過技術轉讓,在沙特國內進行相關裝備的生產與維護。有意思的是,這邊訂單剛簽完,那邊美國即宣布批准向沙特出售價值150億美元的薩德導彈防禦系統,隔空喊話意味可謂濃厚。

多元外交 意脫窘境

沙特國王此番訪俄並非一時心血來潮,而是因應困局的必然選擇。近年來,沙特景況不振,雖在2011年後的中東動蕩中保持住了國內穩定,但依舊面臨不少挑戰,正在持續「失血」:

其一,隨著美國頁岩油生產率改善、盈虧均衡點不斷下降,以及「伊核協議」後伊朗原油出口的走強,國際原油交易將維持買方市場格局,賣方競爭日益激烈而價格持續低位徘徊。這使得沙特財政收入大幅降低、赤字嚴重,外儲流出不止而國力日漸損耗。

其二,能源獨立後的美國對中東依賴程度減弱,地緣戰略重心東移而「輕忽」傳統盟友,更對沙特「支恐」多有指責,並與其地區對手伊朗達成「伊核協議」,令後者實力鬆綁。這些都讓沙特倍感壓力,急欲擺脫地緣劣勢。

其三,困境中,沙特外交、軍事手段多面出擊,卻效果不彰、失分連連。在敘利亞,沙特只能接受俄控局現實,不再堅持巴沙爾必須下台的立場;在葉門,軍事介入深陷泥潭,所造成的人道主義危機更損害其國際形象;而與阿聯酋等國聯合斷交卡達的施壓舉措,也未能取得預期效果,反可能推卡達與伊朗走近。

由此,就不難理解沙特向俄靠攏的苦衷了。在與普京的會談中,石油市場局勢、敘利亞問題和阻滯伊朗勢力的擴張是幾大關鍵;而訪俄的多元外交姿態,從整體上看更是做給美國看——畢竟1100億美元的「保護費」已交,而特朗普政府能否「口惠且實至」,則還要走著瞧。從美在卡達危機搖擺不定的立場看,沙特恐怕也沒有多少信心。

博弈加碼 平衡微妙

其實,沙特這種「多面押注」的外交早已施行。今年年初薩勒曼國王長達一個月的亞洲之行就是其重要一環;而訪問俄羅斯,則不僅有借力平衡意味,更是對當前俄在中東影響力的某種承認。當然,俄無法取代美在中東地位及對沙特的安全保障作用——這一點任誰都心知肚明,所以沙俄靠近也就有一個微妙的分寸。此前,沙特接連宣布國王訪俄及明年早些時候的訪美日程,就是這種分寸的具體拿捏。

至於俄羅斯,自然樂得多拉攏一個美國盟友,多抓一個地緣戰略支點,同時為國內虛弱的經濟找些利好。今年已有埃及、約旦、以色列等多位中東地區國家領導人先後到訪莫斯科,這是對普京在敘利亞秀肌肉、暫坐局勢「駕駛位」的直接反饋。而縱橫間擺正親疏遠近、錨定核心利益,自然難不住棋局老手俄羅斯。由此看,沙特想要疏遠俄伊(郎)關係,在敘局勢中拿些利益,也並不容易。

中東的亂局還在繼續,未來的趨勢尚難明晰。唯一可知的是,如暗夜競走一般,各國都在可見的範圍與可控的形勢中,不斷發力、相互追逐,謀求著有利位次。


作者谷寧,亞太智庫研究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發展中國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為資深新聞從業人員和國際問題專家,長期從事國際報道,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

(來源:亞太日報)

推薦閱讀:

張楚楚:伊核協議如何影響中東?
「複襍」都已不能表達當前敘利亞局勢的複雜了
【交叉點道·26】美俄中東較量 俄羅斯何以完勝?|看看新聞Knews
微看台丨普京中東再出手,美俄「軍事競賽」進入白熱化!
中東騙局的防範寶典

TAG:俄羅斯 | 中東 | 亞太 | 日報 | 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