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用將致癌的物品(二)
多年數據顯示中國出口食品比內銷食品合格率高,暴露出中國食品安全標準「內外有別」的尷尬,頻繁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背後也暴露出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存在標準質量不高、滯後的問題,中國標準向國際標準看齊、標準的制定去掉企業的聲音成當務之急。(漫畫/吳結) 在外就餐須繞開3大陷阱
2011年06月13日 17:18來源:鳳凰網論壇 作者:海小皮 http://fashion.ifeng.com/travel/food/detail_2011_06/13/6980920_0.shtml
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食物都有加添加劑,為了讓食物看上去更可口誘人,更為了把廉價食物變成優質食物,很多食品製造商和非法的小作坊大量的使用增白劑、嬰粟籽、牛肉膏、羊肉膏、芝麻油精等等一系列危害人們健康的非法添加劑。由於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在家做飯,近期的食品安全隱患越來越大,真不知道有什麼是安全能吃的,在外就餐圖個省事、開心,常常會被商家「忽悠」,最好的辦法就是了解真相、聰明應對。
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重申非法添加劑名單,包括47種可能在食品中「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22種「易濫用食品添加劑」等涉及農產品的名單。對此,東莞市有關部門認為,「部分非法添加劑欠缺統一的檢測標準,導致相關部門檢測不出來,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部分非法添加劑檢測無統一標準
食品和飼料使用非法添加劑的事件層出不窮,東莞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指出:「部分非法添加劑欠缺統一的檢測標準,導致相關部門檢測不出來。」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有些非法添加劑連統一的國家標準都沒有,更不用說地方標準,從而容易讓不法分子鑽空子,「不得不說,目前我國在檢測添加劑標準以及技術方面還不夠完善,眼下違法違規添加非法添加劑的行為發生在前,我們也只能隨後儘快跟上去」。他表示,此次國家公布的151種食品和飼料非法添加名單中,仍有一到兩成尚無統一的標準,「不過目前上至國家,下至地方,各相關部門都在加緊制定監管標準,對食品安全的把關肯定會越來越嚴」。
「目前我們已經收到了省里關於嚴厲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濫用食品添加劑的執行通知,接下來我們將理順前階段農產品安全存在的問題,並制定具體的專項方案進一步明確禁用物質的名單以及相關部門的職責及生產主體等。」東莞市農業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科長蘇傑湘告訴記者,目前全市農產品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的現象,主要發生在生豬養殖領域。「
由於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在家做飯,近期的食品安全隱患越來越大,真不知道有什麼是安全能吃的,在外就餐圖個省事、開心,常常會被商家「忽悠」,最好的辦法就是了解真相、聰明應對。
熱推菜材料快過期
餐館門口掛出的「熱推菜」招牌恐怕大家都不陌生,它們大多是為了招攬顧客推出的「賠錢菜」,但也有飯店推薦一些用快過期材料做的菜,甚至可能已經稍有腐壞、變味。餐館處理不新鮮原料的辦法主要有兩個:一是加重口味,用紅燒、醬燜等做法,掩蓋不新鮮的口感和氣味;二是和其他原料放在一起,甚至把主菜變成配菜。比如炒肉絲一般要用新鮮的肉,但肉末豆腐里的肉就未必了。還有海鮮煲、素什錦等原料複雜的菜,裡面也可能隱藏著某種不新鮮的原料,吃的時候不易察覺。
專家支招:如果你心儀的「熱推菜」做工複雜,可能就要考慮一下了。不妨選擇「簡單」的菜。如果原料只有一兩種,不超過三種,那麼其中就很難混入不新鮮的了。活魚蝦小心被調包
不少餐館都聲稱魚蝦「全場活殺,現吃現做」,為了證明其新鮮度,還會將活蹦亂跳的魚蝦拿給顧客看。其實,貓膩可能在廚房裡,以水煮魚為例,一些中小餐館為降低成本,往往撈起歡蹦亂跳的活魚給顧客看,回到廚房後,卻找一條與活魚大小相近的死魚進行加工。經過各種配料烹煮一番後,消費者已無法分辨出魚的死活。除了「調包計」外,端上桌的魚蝦也有可能被「瘦身」。如果你發現魚頭只有一半、螃蟹缺胳膊少腿,很可能是商家在烹飪時做了手腳。
專家支招:一般來說,魚眼突出、表皮完整的大多是鮮魚。水煮魚若用活魚烹調,魚肉片會微微捲起,肉質有彈性。如果挑選蝦、蟹等海鮮產品的話,可以在服務員將海鮮撈出來查看時,用小刀或其他器具在蟹殼上做個記號。
到底是食品還是農產品? 小小豆芽身份尷尬2011-05-2109:13 來源: 大眾網--生活日報 【 大 中 小 】 網友評論 進入論壇 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1105/20110521/news_20110521_1317870.shtml關鍵詞:毒豆芽 豆芽 備案 [提要]豆芽這種再普通不過的百姓餐桌菜品,是食品還是農產品?到底歸哪個部門管?這些問題相關職能部門仍然說不清楚,我省的豆芽生產也仍然缺少一個讓人放心的統一標準。
[/c][c]已經有超市重新銷售無公害豆芽,銷量還不錯。
[/c][c]市民選購豆芽。 無公害豆芽銷售難題基本解決,但豆芽到底是食品還是農產品?它的身份仍然成謎。 □本報記者 李萌博 有關部門不再要求進超市的每批豆芽都出質檢報告,「佐樂香」無公害豆芽受毒豆芽牽連的問題算是解決了,然而,記者在採訪中卻發現,豆芽這種再普通不過的百姓餐桌菜品,是食品還是農產品?到底歸哪個部門管?這些問題相關職能部門仍然說不清楚,我省的豆芽生產也仍然缺少一個讓人放心的統一標準。 問題 豆芽不在衛生部門備案 意味著企業標準得不到承認 受「毒豆芽」事件影響,本來主要供應超市的「佐樂香」牌無公害豆芽受到嚴重牽連,工商部門要求超市出示每批次豆芽的質檢報告,但檢測一次豆芽須3天時間,而3天過後,這一批次豆芽就全爛了,因此,省城多家超市都不再銷售豆芽,造成「佐樂香」豆芽一天就要爛六七千斤。 如何讓無公害豆芽重新回到超市銷售?這些天,「佐樂香」牌無公害豆芽負責人魏成實費盡周折。5月9日,魏成實先是來到省衛生廳衛生監督所,希望能將豆芽的企業生產標準在省衛生部門進行備案,因為按照規定,食品如果沒有地方性標準,可先將企業標準在省衛生部門進行備案。 然而,省衛生部門相關負責人在查閱了相關資料後,很無奈地表示,豆芽不在備案的食品範圍之內,所以不能進行備案。豆芽不能在衛生部門備案,也就意味著豆芽的企業標準得不到承認。「豆芽這麼平常的百姓食品咋就不在備案的範圍內呢?」魏成實感到很納悶。 迷惑 到底是食品還是農產品? 小小豆芽身份尷尬 實際上,豆芽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不僅讓魏成實感到納悶,濟南市相關職能部門的負責人也同樣感到很困惑。19日,濟南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專門牽頭組織了一次會議,農業局、工商局、質監局、食品藥品監督局、商務局等多個相關職能部門的負責人都參加了會議,會議的議題之一,就是不應該讓質量過硬的好豆芽受少數「毒豆芽」的牽連,不能因此讓市民吃不上好豆芽。 但具體到「豆芽是什麼」這個問題,各部門之間卻仍達不成一致意見,如果把豆芽定為「農產品」,那麼豆芽應遵守《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歸農業部門負責;如果定為「食品」,則適應《食品安全法》的規定,歸質監部門負責。但問題的焦點是,目前全國範圍內對豆芽到底是食品還是農產品,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所以豆芽也就無法明確適應什麼法規,到底歸哪個部門管理。 經相關部門查閱,發現國家衛生部在2008年曾制定過《豆芽衛生標準》,於2009年6月1日開始實施,但中間有些規定卻與同時開始實施的國家《食品安全法》有所衝突,比如後者要求對食品每批次都要出質檢報告,而前者並沒有類似的規定。 解困 誰「護綠」誰「打黑」 亟待明確 至此,「佐樂香牌」無公害豆芽遭遇的銷售難題基本解決,魏成實告訴記者,預計他們生產的無公害豆芽將陸續在省城各大超市恢復銷售。但是,對於豆芽的身份歸屬問題,魏成實仍然感到很困惑。 據了解,目前我省尚沒有豆芽生產標準,那麼濟南市是否能制定此類標準?濟南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有關人士告訴記者,食品標準分為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三類,其中地方標準必須由省里統一制定,濟南市沒有制定食品地方標準的職責。 「現在需要明確的是,豆芽到底是食品,還是農產品?到底歸哪個部門來管?」魏成實表示,在他看來,豆芽的身份不應該成為各個部門誰也說不清楚的難題。在確定豆芽的身份後,我省應抓緊制定統一的豆芽地方生產標準,來規範全省豆芽企業的生產,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讓老百姓吃到真正放心的豆芽。 ◎相關鏈接 由農委全權牽頭處理 瀋陽毒豆芽基本絕跡 瀋陽市食品安全辦公室日前表態,本地市場上的毒豆芽已經基本絕跡,打擊毒豆芽行動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瀋陽在全國監管領域首次明確規定,豆芽由農委監管,稱得上是破冰之舉;其次,又計划出台芽菜類製品生產管理標準,在全國也很少見。這兩項含金量很高的剛性舉措,都有理由讓瀋陽人對豆芽質量重燃信心。 據報道,在4月19日瀋陽市研究處理毒豆芽的專題會議上,監管職責也一時無法明確。工商部門表示,對食品生產領域的監管,應由質監局而非工商部門負責;質監部門表示,豆芽菜屬於初級農產品,歸農業主管部門監管合適;農委部門則表示,豆芽菜不是初級農產品,是初級農產品的加工品,不應由農業行政部門負責監管。 由於目前法律法規沒有詳細規定,什麼樣的豆芽算是有害乃至有毒,瀋陽警方在查處時也面臨法律法規的空白。瀋陽市公安局副局長、市打假辦領導小組副組長安錦榮介紹,他們認定黑加工點、非法加工點,有三個依據:一是不具備基本衛生條件;二是無必備的工商營業執照、食品生產許可;三是添加了有害製劑。 對於部門職責的爭議,4月24日,瀋陽市副市長、公安局長許文有對記者說,事情絕非像網路上說的那樣「不抓不管」,而是要找出依據,依法、嚴格管理。瀋陽市委、市政府對食品安全高度重視。市長陳海波已明確指示,涉及農產品安全的事情,在國家、省、市有關部門沒有做出明確規定之前,由市農委全權牽頭處理。 據《人民日報》 ◎他山之石 看看浙江的無公害豆芽省級標準 據《錢江晚報》報道,早在2007年3月,由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制定的無公害豆芽的省級地方標準在全省範圍內實施。該標準規定,生產豆芽的場地應建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遠離粉塵、煙霧、有害氣體及污染源的地區;生產區應與生活區分開,配有單獨專用的原材料倉庫;生產區應具有良好的通風、排水條件,配有加溫、降溫、排污以及紫外線殺菌燈等設施和防蠅、防蟲、防鼠等設施。 豆芽採收後,在清洗過程中不得使用保險粉(連二亞硫酸鈉)等增白保鮮劑。在0℃—10℃貯藏環境下,保質期為3天。上市的豆芽,有關部門將進行抽檢。從感官上看,有霉爛和不良異味的豆芽,就被定為不合格產品。 青島涉"塑"食品已封存 首批檢驗品未流入市場2011-06-0505:15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 大 中 小 】 網友評論 進入論壇 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1106/20110605/news_20110605_1352975.shtml
位於城陽的青島美中天然生物製品有限公司。台灣「塑化劑」引起的食品、保健品安全問題,再次波及島城。城陽區一家企業生產的美中清素牌多種氨基酸片,因含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緊急叫停。記者6月 4日採訪獲悉,該企業生產的首批涉「塑」保健品,目前尚在送檢階段。本市有關部門已經介入,並將該公司的全部產品及原料就地封存,不會流入市場。 通報 「護肝保健品」涉「塑」被叫停6月3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暫停生產銷售含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的兩種保健食品,其中一種名為美中清素牌多種氨基酸片(國食健字G20100217),市場上正在銷售的產品也要立即下架。 6月4日,本報記者多方查證獲悉,美中清素牌多種氨基酸片系青島美中天然生物製品有限公司生產,該產品對應的保健食品文號也屬該公司所有。該公司官方網站上的宣傳資料顯示,公司成立於2006年5月,「天然生物工程藥物美中清素」項目同年被列為本市生物工程重點科技計劃,並進行了成果發布。2010年5月,「美中清素」獲得了國家批複的保健食品文號。 根據該公司發布的招商信息,美中清素牌多種氨基酸片的成分有甘氨酸、精氨酸、鄰苯二甲酸二乙酯等,「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功能」。 回應 產品尚處於送檢階段4日下午,記者來到城陽區雙元路218號,只見該公司的大門緊閉,辦公區域有幾個工作人員在上班。門衛室的來訪人員登記表上顯示,該公司最近正在招聘員工,前來面試者多數涉及科研和生產崗位。「今天本來是放假,但由於公司的產品含有『塑化劑』被通報,負責人連夜趕回來配合監管部門查處。」該公司的門衛說,從3日晚上開始,市、區兩級葯監部門已經有人員趕到廠區。 該公司陳姓副總經理告訴記者 ,涉「塑」的美中清素牌多種氨基酸片,是由該公司創始人——一位美國留學回來的博士,聯合國內部分科研單位研發的,廠區內只是研發團隊的科研場所,目前尚未引進生產設備和車間,僅有一條中試生產線。「產品獲得國家批複的保健食品文號後,目前只是試生產了一批產品,用來到省市各科研機構和主管部門檢驗。」陳副總說,目前檢驗結果尚未出來。 「原本計划下一步就開始量產,與島城一家大型製藥企業進行了接洽,準備委託生產。」陳副總表示,公司正招聘員工計劃展開營銷,不料卻被緊急叫停。「連我們自己都在疑惑,產品尚未生產,怎麼就被叫停了。」陳副總說。 說法 塑化劑能讓藥片光滑據陳副總介紹 ,該公司正準備量產的美中清素牌多種氨基酸片,在向國家申請批號時,產品成分中確實列入了「鄰苯二甲酸酯」。為了能使藥片的表面光滑一些,就需要在藥片的表面進行「包衣」,塑化劑就存在於「包衣」中。「『包衣』不是藥品的主要成分,只是一種輔料,含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陳副總說,如今被有關部門叫停,該公司只能配合。 青島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柏建超表示,得知國家的緊急通知後,他們立即組織工作人員連夜進駐青島美中天然生物製品有限公司的廠區,同時向各區市通報情況,對涉「塑」保健食品拉網清查。截至4日下午,他們確認,涉「塑」保健食品並未進入量產階段。「該企業首批生產的1004瓶產品,除15瓶送至科研機構檢驗外,其他產品以及剩餘的原材料等全部已經封存,未發現有產品流入市場。」柏建超說,目前查處的情況已經向上級部門做了彙報,等接到有關部門的通知後,再對此事做進一步處理。 文/圖記者 馬正拓 提醒 保鮮膜塑料盒遇高溫放毒「冰箱用PVC保鮮膜,因含有大量的塑化劑,變得非常柔軟和有黏度。但裝油食的話,食品容易受染塑化劑……」中國國際包裝協會會長董金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是說。廣州食品添加劑相關專家也建議,最好不要用塑料器皿盛裝油脂食品,且最好不要把耐高溫塑料盒放入微波爐里加熱,或放入冰箱冰凍,因為這樣都容易導致塑化劑滲透到食品當中。 保鮮膜塑料盒均易滲塑化劑 據介紹 ,塑化劑是一種常見的軟化劑,塑化劑不溶於水溶於油,因此與油脂類食品或容器接觸時,只要一接觸就會滲出,但滲入或轉移的量與接觸的時間及溫度有關 。而塑化劑在與非脂肪性食品的容器或食物接觸時,基本不發生轉移。 董金獅表示:「聚氯乙烯(PVC)的保鮮膜使用比較普遍,其一定不能用來包裝含油脂的食品,因為這類塑化劑一旦接觸油脂,就會釋放有毒物,污染食物;放到微波爐加熱,更會導致塑化劑融化 ,滲入食物中」。 來自廣州食品添加劑研究行業的專家也稱,耐高溫微波爐塑料盒,一旦盛著油食去加熱,塑料盒中的塑化劑很容易污染食物。建議市民最好用高溫瓷皿裝油食後,再加熱。 那麼,塑料製品中是否含有塑化劑?普通百姓要如何識別呢?董金獅介紹 ,塑料包裝一般出現一個箭頭的三角形標誌,裡面標有1至7的數字,不同的數字代表不同的材料。聚氯乙烯(PVC)製品最易釋放塑化劑,消費者要認清「03」的字樣,因為該數字編號代表PVC ,看見該數字標識的塑製品,最好不要購買來裝食品。 醬料或含塑化劑致速食麵受染 對於速食麵遭塑化劑污染之爭,董金獅認為,這未必是包裝含有塑化劑,而是塑化劑添加到醬料包造成的。醬料包里如檢出塑化劑,在醬料本身沒問題的前提下,人們可能會想,是從塑料包裝上轉移至醬料內。不過,速食麵含塑化劑也存在人為添加的可能,因為速食麵醬料包裝一般是PE(聚乙烯)料,不含塑化劑,因此沒必要用塑化劑。而把塑化劑添加到醬料之中的話,則可起到增加油脂均勻度的作用。 低碳環保生活可遠離塑化劑 「如果你真的害怕塑化劑,那就遠離塑料製品,從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做起。」中國第一批環保專家、中國能源環境專門委員會委員張天立建議,避免用塑料袋裝熱食物;避免用微波爐加熱食品;居家生活減少使用塑膠製品等,「這些都是盡量避開塑化劑的好方法,也和近年來我們主張的環保生活不謀而合。」據《新快報》 相關新聞 台灣又有46種產品被大陸暫停進口 國家質檢總局4日更新了受塑化劑污染的問題企業及其相關產品名單,與3日相比,又有46種產品因受塑化劑污染而被大陸暫停進口。 根據台灣地區公布的情況,國家質檢總局通報的企業截至4日晚已達到255家,相關產品也上升到858種,當天新增的產品主要為果汁飲料和膠囊錠狀粉狀食品。在此前的3日,被通報的企業已上升至245家,相關產品增加到了812種。 當天被大陸暫停進口的產品包括松暉食品有限公司的蘆筍汁、橙子汁C,源室國際有限公司委託順賈森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工的Menuwise蜂膠膠囊,富懋全球科技(股)公司的三寶燕麥奶,中一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的黃金植物酵素膠囊等。 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郭新舉]
推薦閱讀:
※家中化煞物品的擺放竅門
※風水化煞物品解釋
※風水化煞有技巧,多種物品解決風水問題
※這3樣物品白給都別帶回家 不然的話橫禍不斷
※?九種不祥物品千萬不能放家裡,你家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