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向標 | 《攻殼機動隊》從神作到爆米花

《攻殼機動隊》

5.9分

1. 劉起:7分

電影學博士,電影雜誌編輯。

原作的哲學思考以及押井守作品所具備的人性深度,對於好萊塢商業片受眾來說,是很難理解和接受的。作為一部以視覺效果為賣點的好萊塢大片,捨棄這些簡直是一定的。主要的戲劇衝突被設置為傳統的個人英雄與大公司的對抗,這樣,也就將少佐的個體迷思具象化為被灌輸的虛假記憶和被丟失的身份,科技倫理和存在主義哲學命題於是被轉化為簡單的正邪二元對立。少佐母親這一情節的設置,也體現了好萊塢類型電影最重視的家庭價值觀,最後與母親的擁抱是英雄回歸家庭的典型書寫方式。

未來城市空間的賽博朋克感實在太迷人,機械冷冰的都市與陰暗雜亂的底層空間的異質感也很棒。動作場面的節奏感把控一般,畢竟導演魯伯特·桑德斯拍過超級大爛片《白雪公主與獵人》,選擇他來導《攻殼》簡直是莫名其妙,還好原作足夠強大到沒有被他徹底毀掉。

2. 秦婉:7分

鳳凰電影策劃。

從非日漫粉的眼光來看,前作的著名場景還原得還不錯,在香港取景的空間造型感也很有風味,不愧是賽博朋克的概念聖地。片尾改編後的配樂音效也是個亮點。這個版本說到底包裹了西方科幻片的外殼,又雜耍式地夾雜了東方元素,點到即止,卻又平衡拿捏,比如北野武的存在總是有著影迷才懂的樂趣,又比如比諾什的文藝性質也令影片顯得更柔和。至於是Shell在先還是Ghost在先,就是導演的境界問題了。

3. 大奇特:7分

歐美老電影愛好者,DVD收藏發燒友。

精氣神兒忠於95劇場版,利用真人演出的優勢,設法增添情感維度。除了維繫視覺高保真外,有幾場戲與95版如出一轍。也在探討人與機器之間的關係和差異,但為了迎合西方觀眾做了減法,一些東方哲思也是偏西方思維了,這是商業上的妥協。但在好萊塢的日本改編作品中,仍是一個值得鼓勵的驚喜之作。

4. 韓松落:7分

作家,影評人。

在我的感覺里,《攻殼機動隊》里的那個世界,是一個陰森可怖的世界,每一個念頭,每一個人都活在鋼絲繩上和刀尖上,都活在花馬上要離枝的那一個瞬間。而斯嘉麗·約翰遜版里的那個世界卻過於積極,過於有依傍。電影是結實的,經得起推敲的,但是就少那麼一點心慌慌、曖昧不明的脆弱。

5. 西帕克:7分

影評人,電影網站主編。

非常好萊塢式的改編,和漫畫宇宙完全不同,而是一種自成一格的華麗視覺風格。原版的哲學思辨被改為陰謀論懸疑風,適配了更多數觀眾。亞洲元素非常亮眼,對於素子變白人也有了合理的解釋。

6. 開寅:6分

法國巴黎索邦大學電影學博士,電影理論學者。

合格的商業科幻作品,不庸俗也沒有太多美國電影中尷尬流俗的拗情時刻。很多人對少佐憑空多了個媽感到泄氣,但其實這段處理得生活化而有節制,又給了她不多的機會展示相對平和內斂的一面。不過和95版神作比依然有三大缺陷。

首先,美國人理解不了少佐堅硬外殼下其實有著某種柔軟的內心情緒,它和影片中由身份認知錯位而產生的困惑、失落、迷惘和憤怒都不一樣,是一種性格特徵設置(在95版中這一點才是傀儡王意圖在少佐身上獲取的)。正因為抓不住這一核心,真人版少佐才會一味強硬冷酷導致人物層次感盡失。而也正是要突出這種反差,95版才會在影片中塑造一個外在肢體無比強悍的女性形象,無堅不摧,而最後坦克決戰中她的肉體崩潰才會如此悲劇性動人心魄。真人版完全打亂了95版這種靈魂與肉體的內外反差關係設計,在影片中讓少佐不斷被擊倒控制,使得結尾的肉體斷裂失去了意義。

其次,95版中對手的網路無形化是對少佐渴望克服內心柔弱而獲得強大心理支撐的啟示,讓她意識到無形的靈魂強大遠比有形的肢體堅硬更加堅不可摧,這正是ghost in the shell的原意。真人版拆掉了這實質上原作的心理基石,賦予少佐對手一個有形外殼,其思想深度立即下調了幾個檔次不止,無法同日而語。

最後,真人版動作場面節奏韻律感實在太差,一味子彈橫飛拳腳相加的亂打,與95版原作動靜結合、以靜制動的動作設計思路完全背道而馳,是外在觀感上最大的敗筆。

7. 王昕:6分

電影研究者。

劇情被改成了典型的好萊塢模式(前半段講出當代世界的殘酷真相,結尾通過槍殺懲戒一個絕對的惡人、大boss將這種批判與揭露安全回收)。控制著武裝力量的科技巨頭,所處的正是他們為受害者創造的虛假記憶里恐怖分子的位置。殺害/抹除對人機結合持有異議的人的肉身,篡改記憶讓他們為公司/政府獵殺「恐怖分子」——這種創造記憶的行徑正是今天無處不在的媒體操控,也是全球反恐戰爭越反越恐的癥結。打破霧障、澄清記憶,讓複雜的真實湧現,本是嘗試尋找新出路的開端,然而影片僅通過殺死一個概念化的惡人,便讓主人公重回開頭的階段,繼續充當暴力機器的打手。揭露而不反思、記憶不被調用,自由選擇又從何而來,空洞的人性正是好萊塢改編版的遮羞布。然而此片的價值也與大多數好萊塢科幻相同,它畢竟提供了技術主義才能達成的眾多奇觀場景,在那裡我們可以拋開劇情安放自己的烏托邦與惡托邦。

8. 迷影蘭波:6分

電影從業人員。

這個片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骨子裡對人類義體化和人體加強的大趨勢是懷疑的、排斥的,這跟動漫原作持開放態度背道而馳,且有意無意故意疏忽電子腦(AI)的真正強大作用,只把它當作一個界面介面使用。這主要是東方文明向來有輪迴轉世的傳統,所以,對「唯靈論」不像以基督教倫理為根基的西方文明那麼看重和禁忌吧,所以敘事重心也隨之騰挪,對AI覺醒、人機交互、人機一體,及什麼是靈魂、什麼是進化的哲思價值也含含糊糊,隨之下降了一個檔位。傀儡師和素子合體對於人類最終由有機界跨入無機界的深刻涵義,這片是缺失的,開場夠驚艷,如果只看視覺效果,及穿著「內衣褲」的斯嘉麗打架還是值回票價的。

9. 汽車大師:6分

電影撰稿人。

還是意想中的好萊塢移植,人物、主題全盤庸俗化,素子形而上的存在困惑變成了找媽媽的回歸之旅。編劇一邊夾入各種原作枝葉討好粉絲,一邊要為白人演少佐安置緣由,未免太累;邪惡公司的反派設置更是落入科幻片最大濫斛。但視覺上的亮點真不少,比《極限特工》、《美女與野獸》之類的庸常大片養眼多了。尤其色彩上幾乎每個鏡頭都有冷暖調性融合,夜燈一起就有了銀翼式的妖嬈霓虹感,能維持這樣的視覺一致性,美術指導幹了樁了不起的活。潛水後上船這場戲挺有總結性,前面實景里素子和巴特在做些聊些什麼我完全不關心,卻饒有興緻想把後景虛焦的未來尖沙咀看個究竟。

10. 胤祥:6分

電影學者。

不明白賽博朋克是嘛玩意兒看這個就行了,妥妥這個類型的視聽新標杆。藝術指導和特效都是奧斯卡提名級別的。北野武有點違和(本來期待聽他說英語的,哈哈哈哈),所以十分希望再看個日語吹替版。就動漫感而言其實不如《環太平洋》做的好(《環太平洋》那是妥妥兒EVA的既視感啊)。講真,原作算是邪道漫,改成這麼一個標準的美式超級英雄片(選了寡婦姐還有跑兒嗎?)那真是走錯了路,所以硬往《諜影重重》上面拐……哲學思辨搞丟了還不是最糟心的,意識形態之保守簡直令人細思恐極——這才是糟蹋原作的地方。

11. 胡續冬:6分

詩人,譯者,隨筆作家,執教於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無罪》個人認為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是根本無法超越的,無論是它觸及話題的深度還是它令人震顫的畫面、音樂,都提前在任何打著「攻殼」旗號的後來者身上狠狠打上「平庸」二字的烙印。這一版好萊塢真人版在《無罪》面前就好比一幫洋混混在中國地方電視台的次要晚會上唱了個《茉莉花》。哲學問題、文學引用就不說了,就是未來都市的畫面也遠不如押井守的精細且宏闊。

沒錯,我愛寡姐,然而她壯美敦實的身軀更適合啪啪啪,而不是用來演繹少佐。

12. 徐元:6分

電影媒體人,曾任《電影世界》主編、時光網及《大眾電影》副主編,現為《人間電影大炮》製作人。

在這個被美國殖民的未來日本,警察們有擊斃罪犯的特殊執法權,到處都瀰漫著無法無天的狂歡氣氛。此刻,一個擁有完美肉體的女警察發現了自己的身世之謎,她像傑森·伯恩一樣,隻身對抗體制之惡……劇情梗概非常拉風,但拍得異常稀鬆,全片除了下工夫的美術置景,其他真是乏善可陳。不過,要是沒看過押井守的動畫版,還算是標準的、能看的二流好萊塢科幻動作片吧。

13. 電子騎士:6分

影評人,在《科幻世界》開有科幻電影專欄。

原作確實是神作,改編很難企及。不過總體感覺還不錯,沒有毀掉經典,只是神韻上差了。影片風格性很強,畫面頗有賽博朋克風格,延續了《銀翼殺手》等作品質感,對原作的畫面還原度能有8分了吧。寡姐在片子里美極了,特別是那雙眼睛!最遺憾的是傀儡師這條線,改動有點大,使得結尾沒有震撼的感覺。喜歡科幻電影的影迷還是值得一看的。

14. 悉尼卡通:6分

影視劇編劇,影評人。

不差,對押井守的第一部劇場版做了不少有效還原,視覺風格上可能還是《銀翼殺手》的影響更深。至於深度與廣度,確實有相對收縮,除了鐵杆攻殼粉之外,也是意料之中的修改。離神作很遠,尚可一看。

友情提醒:全片色調偏暗,又是3D,一定要找一家銀幕亮度足夠的影院觀賞。

15. 桃桃林林:6分


推薦閱讀:

影單來了|5部結局震撼到讓人五體投地的燒腦神作
動漫,大家心目中的神作是哪一部呢?
被神指引的命運交響曲——暗黑神作《惡魔人》創作秘辛
為什麼看完一部優秀的小說、電影或動漫後,總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求分析《寒蟬鳴泣之時》和《命運石之門》的區別?

TAG:攻殼機動隊 | 神作 | 爆米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