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巢湖吟:巢湖地名溯源

巢湖吟:巢湖地名溯源原標題:巢湖有散兵鎮、楚歌嶺、項山村,民間還流傳著項羽兵潰巢湖散兵灣的傳說!

導讀:

地名是人們賦予特定空間位置上的專有名稱,反映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巢湖市散兵鎮、楚歌嶺及其項山村,即折射出兩千多年前,西楚霸王項羽軍潰兵散的歷史痕迹。

史載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漢戰爭中,楚漢兩軍在垓下(今靈璧縣沱河北岸)進行了一場戰略決戰。相傳垓下決戰,項羽不敵韓信的十面埋伏,帶了八百騎兵逃至烏江。巢湖民間久有傳說,項羽是途經巢湖散兵灣,軍潰兵散逃至烏江的。

話說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國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軍事家,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的代表人物,也是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清朝史學家李晚芳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而其英雄末路,途經巢湖。項羽由垓下帶了八百騎兵連夜突圍南逃進入巢湖南濱灣(今散兵灣)。項羽在踟躕山(今楚歌嶺)安營紮寨,築壘構城。

卻說韓信發覺項羽突圍逃脫.便領漢軍追趕。韓信追兵來到巢湖南濱灣,項羽領兵抵禦以一當十,漢兵一時無法取勝。韓信隨即改用「心戰」。他令一哨人馬,使用蜂蜜在諸多路面寫下「霸王無道,項羽必亡!」一行行大字,引來無數螞蟻爭相食蜜,粘聚成字。楚兵見之,認為是天意滅楚,頓時軍心煥散。項羽一見也大驚失色,連嘆:「天亡我也,非戰之罪!」當夜,韓信又領一哨人馬,帶著管簫隱身楚兵駐地踟躕山嶺上吹奏楚國民歌。一曲曲楚歌傳入楚營,令楚兵個個懷鄉,人人思親,瓦解了楚兵鬥志,項羽終於兵潰散兵灣。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在倉皇混戰中,隻身領著二十八騎親信,一路向東突圍,直至烏江自刎身亡。

據巢湖市亞父街道旗山之麓村民口耳相傳,世代承述:當年項羽行至必經之路的巢湖東郊旗山——鼓山峽口,座騎烏錐馬止步不前,仰天長嘯。項羽一打聽,原來是到了范增的家鄉,頓時若有所悟。項羽翻身下馬,三呼「亞父!」跪拜旗山:「失亞父者失天下,項羽悔矣晚矣!」於是,烏錐馬又奮蹄衝出旗山、鼓山峽口,沿著昭關古道,向烏江奔去。

如今,項羽兵潰地散兵灣已發展成巢南重鎮散兵鎮。踟躕山亦易名楚歌嶺,這也是四面楚歌成語的溯源地。傳說當年「項羽烏江自刎」的噩耗傳到楚歌嶺楚營,滯留的項家楚兵含悲而泣,遂隱姓埋名,在山中開荒種地,繁衍生息。如今這裡有一個項山村,村上的居民都姓項,據說他們都是項氏家族的後裔。楚歌嶺上還有霸王城等遺址。在楚歌嶺以北有韓崗、上韓、下韓、韓田沖等村莊多為韓姓,據說都是韓信的後代呢。這些項羽兵潰巢湖散兵灣的諸多民間佐證,無不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據清《巢湖志》載:「散兵灣在巢湖濱,相傳韓信追項羽,兵潰散於此。」。清康熙《巢縣誌》載:「楚歌嶺,在縣南散兵鎮,又雲踟躕山。」另載:「散兵嶺,在楚歌嶺下,通大山凹處。」該志載清代詩人吳鼎雲《七絕·散兵灣懷古》詩一首:

八千子弟起江東,猿鶴蟲沙一霎空。

試過湖濱尋故壘,濤聲猶帶楚歌雄。

其詩有小序:「地在巢湖濱,相傳韓信追項羽至此,羽兵潰散處。」吟詠的便是項羽兵潰巢湖散兵灣的故事。

司馬遷《史記》雲「項王軍壁垓下」。然而,從地名學角度看,巢湖南岸的散兵鎮和楚歌嶺,及其項、韓諸村莊,更具有「四面楚歌」於散兵的歷史記憶可信度。

值得贅述的是:2017年5月,美國項氏尋親團不遠萬里,來到散兵鎮項山村,參觀項氏祠堂,尋根探親。參觀團一行認為巢湖市的項氏祠堂在全國屈指可數,感到巢湖有很多有關項羽的歷史遺迹和傳說,建議將項羽文化和巢湖文化結合起來,發揚光大。

(方克逸先生搜集整理)

推薦閱讀:

有哪些反映了深刻歷史流變的歷史地理學意義上的地名遷移?
除了斯德哥爾摩症, 你還知道哪些病以地方命名?
朝鮮和韓國的哪些地名比較好聽,或者具有鮮明時代特徵,還能以漢字字面意思來解釋?

TAG:地名 | 溯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