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相親背後,是中國式孤獨
我一直覺得長安街上最震撼的景觀不是故宮,也不是天安門,而是中山公園裡面的相親角。
看鳳凰weekly這兩天發的那篇中國式相親的文章,講到中山公園相親角的奇景,真是好像又回到了現場。
沒錯,這就是我認識的中山公園相親角,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不知道人還是不是幾年前那一波,反正時代再變,這一代人也難改變了。
我和老笨有一年下午興之所致想去故宮,公交倒地鐵的,到了發現已停止售票。不願就此打道回府,走著走著就轉到了旁邊的中山公園。
當時我還並不知道有相親角這樣的存在,直到看見林間路那密密麻麻的一整排人海,從公園的一頭到另一頭,幾乎密不透風。
走過去,發現竟然是相親角。相親角這個說法並不符實,真正來相親的男女極少,大部分都是他們的父母在那裡談條件,有些已經年屆八十。偶爾有幾個小夥子經過,立刻就會被一群大媽哄搶。
我記得當時有一個穿黑衣T恤,相貌平平,身高約有1.78,二十幾歲的男生現身相親角,五六個老太太,一點不誇張,就像搶超市的大白菜一樣圍了上來,「小夥子你多大」「小夥子你在哪兒上班」……
男生一張嘴,一口外地口音,老太太們瞬間就消散了一大半,一個老太太還沒放棄:小夥子你哪個學校畢業的?男生答:北京聯合大學。老太太立馬沉默了,默默轉身回去,我看了一眼她的紙牌,女方學歷是985研究生。
相親角是最現實的地方,你有什麼條件,我有什麼條件,全都要擺到公平秤上稱一稱,分兩不能差。
常見的一景是幾個老頭老太太扎堆群聊,明著是聊天,暗著是拼搶未來的女婿/兒媳婦,最後聊到只剩一對一的狀態,就差不多可以安排子女見面了。
當然也有一方痴纏,另一方就是看不上的。我就見過一個老頭既憤怒又不屑地對旁邊的老太太說:跟你說了多少遍了?不合適就是不合適!
相親角像一個巨大的子女買賣交易市場,總讓我想起幾百年前非洲黑奴交易的畫面。
鳳凰weekly的報道里寫了北京人對外地人的歧視,要京戶不要京籍,北京姑娘殘疾點也要。
印象最深的就是有個老人說:我兒子才33歲,只要北京姑娘。一個「才」字,凸顯了相親市場的男女不平等,女生27、8就被歸到了「大齡剩女」一列。不過更讓讀者憤怒的,是那句「只要北京姑娘」。
不吹不黑地說,骨子裡有強烈北京人意識的,大部分是皇城根下的土著,衚衕老炮兒,說「胸市炒雞蛋」的那一批。
他們的經濟條件並不優渥,老北京身份是他們所持的最後一張底牌,歧視外地人是從老祖宗八旗時代就傳下來的的傳統。
論買房,他們的實力可能還比不過外地人。
皇城根下的房子,地段確實金貴,但是大部分都拆遷無望,二環里怎麼可能起高樓?
論收入,他們普遍都不高,還記得老炮兒里六爺為了給兒子湊10萬塊錢一籌莫展的事兒吧?我看完不相信,跟一個衚衕長大的北京哥們交流了一下,他說你還真別說,好多老北京,存款真是連十萬都沒有。
所以也不是老北京單方面瞧不起外地人,兩者更像是相互瞧不起的關係。
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北京人,大多是建國後進京工作的那批二代,或者是恢復高考後考到北京留下工作的,也是所謂家家都有幾套房子的那一批。
大學時我們班上的北京同學大多是這一批的後代,他們的地域意識並沒有那麼強烈,不會動輒把「我們北京人」掛在嘴邊。
他們相親也會優先考慮北京人,但是這份考慮是純站在功利角度的:北京人有房,父母不用接來同住,幫忙帶孩子方便……而外地人喜歡找北京人,也無外看上的是這些優點。
一旦哪個外地人經濟條件好,家庭背景牛,雙方還是非常容易一拍即合的。
當然,那些條件非常不錯的孩子,願不願意接受父母這樣的安排,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大部分「黃金剩鬥士」,肯單身到現在,就是不願意將就,怎麼可能輕易選擇爸媽隨便從相親時從撿回來的對象共度餘生。
所以比較令我不解的不是這群狂熱的大爺大媽,而是報道里那個26歲的北京姑娘彭順利,京籍京戶,三環有房,985碩士,就因為屬羊被淘汰,「你什麼條件都好,要是不屬羊我肯定選你當兒媳」。
我覺得姑娘不是屬相不好,是腦子不好。姑娘你是被家裡洗腦洗成了什麼樣,才會跑到這種完全不適合你的地方,去受一群大爺大媽的折辱,聽一堆關於屬相的歪理邪說。
不知道中國式相親什麼時候才能從大爺大媽挑兒媳/女婿,變成兩個年輕人自己的事情。
用食古不化來形容這群中國家長,一點毛病沒有。
就連旁邊的故宮,這些年都不動聲色地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開設了網上售票,增加了電子講解,打起了賣萌人設,一切都充滿了鮮活的時代色彩。然而相親角,真的是讓你穿越回了八十年代。
不過這群大爺大媽如此鍾情於相親角,又不止是干涉子女婚姻那麼簡單。
我曾在相親角聽到一個老頭說,他在這兒八年了。駐守相親角,早就成了一種習慣。習慣背後,未必是怕子女一輩子孤單,而是自己的孤單使然。這裡起碼熱鬧,有這麼多同齡人陪自己聊天,比廣場舞還適合聯誼。
他們風雨無阻地在這裡擺攤,更像是給自己的後半生找了一份事業,當然要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挑剔背後,有這樣的潛意識在作怪:如果真的迅速找到合適人選鳴金收兵,反而要失落了。
相親角蹲久了,這些老頭老太太們也混成了熟人,互相嫻熟地打招呼。「又來了?」「你也是啊。」
我當時就醞釀著寫部老年人生活的小說,子女的對象沒搞定,倒是給自己找到了老伴。我深信,相親角每天都會上演這樣的劇情。
年輕人們苛責老人干涉自己終身大事之外,不如抽出時間陪陪他們,緩解一下他們的老年焦慮。
當年從中山公園走出來,我們長長舒了一口氣,太壓抑了。
我跟老笨說,一代人不管兩代人的事。希望我們這代人歲數大了之後,可以去週遊世界,上老年大學,讀讀書,養養花,再不濟跳跳廣場舞,打打麻將,而不是跑到中山公園給子女相親。
推薦閱讀:
※北洋水師為何戰敗,中國晚清統治文化的產物,慈禧有不可推卸責任
※中國有一個偏遠山村,村民家中有本家譜,打開一看先祖竟是李自成
※古代中國,為何分久必合?原因其實很簡單
※盤點海外館藏以及拍賣的中國古玉——夏代玉器篇
※中國茶葉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