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劇背後的國人婚戀觀
這部劇傳遞的,是至今為止中國主流人群的一個婚姻觀念:談感情,大家可以風花雪月;但談婚姻,卻一定要有物質基礎。同時,由於「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就是耍流氓」,所以大家在本該談感情的戀愛階段,直接跳過了風花雪月,開始大談物質基礎。 在《裸婚時代》這部劇中,很多矛盾、家庭爭吵都源於物質資源的匱乏,沒房是個硬傷。小夫妻與老一輩的理念差別也集中在房子問題上。換言之,似乎有了房和充足的物質基礎,家庭生活矛盾就少了一大半,大家就步入幸福了——至少在劇中看到的就是這樣。
然後到了《歡樂頌》,突然畫風一改。雖然劇中也有為房子問題糾結不已的樊勝美和王柏川,但這只是五條感情線索中的一條,不再是劇的主線。更多的時候,大家在討論男人女人最後走在一起,到底是因為什麼——顯然不單單是房子——小曲告訴你喜歡就要大膽愛,說出來;小關告訴你,乖乖女糾結到最後也是想釋放自己對自由的真愛;小邱告訴你,一個人真的對你好,需要一起克服重重困難;安迪告訴你,物質上的門當戶對雖然不可或缺,但思想境界上能匹配的靈魂伴侶才是能夠陪自己長久走下去的人…… 從第一部《歡樂頌》到《裸婚時代》,剛好一個代溝的時間。這三年多里,人們返回思考——終於發現房子雖然重要,卻不是兩個人幸福的理由和源泉。在房子之外,我們還有感情,還有自由,還有共同理想,還有內心最深處柔軟部位的包容與貼合…… 而《我的前半生》這部劇傳遞的婚姻觀念,又與之前兩部截然不同——劇中婚姻這個形式突然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普通勞動者,物質並不豐裕的家庭(比如白光和羅子群)為了追求愛情,不顧物質基礎走到一起,最後也是不合適不幸福;中產家庭(比如離婚前的羅子君和陳俊生),物質基礎堅實,家庭結構完整,但也以離婚告終;各方面條件都優於常人的精英(比如賀涵和唐晶),他們早就過了要去擔心房子的階段,內心足夠豐富,從才華到見識也都很配,可以說有軟有硬,有內有外——可是,他們家庭生活也不幸福,甚至就沒有家庭,一直在矯情的面子情結和驕傲矜持里打太極,打來打去,一直錯過,一路錯過……連早已看淡紅塵,瀟洒開個小店的卓老闆,也是離了婚才有現在的瀟洒。而反觀,如果拋開婚姻這個形式不談,離了婚的家庭,小孩反而得到了更多的關愛,被照顧得挺好。一直不結婚的賀涵呢?可以自由玩耍,想在上海就上海,想去香港就香港,晚上想喝到幾點就幾點,想幾萬塊錢買條魚就買條魚——要是有老婆,你再試試看呢…… 在《我的前半生》里,我們根本就沒看到婚姻觀念。這裡傳遞的聲音是:你要遵循你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找到真正合適的那個人,要是沒找到,其實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 從六年前的有房子婚姻才幸福;到兩三年前的婚姻幸福不光要房子,更要靈魂契合;終於有一天,賀涵和唐晶們告訴你,你自己的幸福和婚姻關係不大,你離過婚?Who cares,我都不一定要結婚! 眼睜睜地看著國人對待婚姻的觀念也從馬斯洛金字塔的第一層,三步並作兩步攀上了第五層。自,我,實,現!這才最重要。難怪今天我再去看《裸婚時代》這部劇的時候,感到很多細節非常乏味,不得不在電腦上拖著快進,走完了很多當年可能會被看得津津有味的情節;而我也敢說,如果在六年前,你拿出今天這個版本的《我的前半生》,估計一多半觀眾會跳出來喊:好假呀! 中國社會其實並沒有走出馬斯洛金字塔的第二層,資源匱乏的陰影還籠罩著大多數家庭。只不過匱乏的項目從衣食住行過渡到了教育、養老、醫療……所以細看中國近年來的都市生活劇,很少探究人性深層的善惡,而多是在圍繞孩子的監護、教育和住房問題大做文章。 如果反觀同時期的日本影視,你會發現與我們截然不同的敘事風格,日本社會已經過了那個糾纏在住房和子女教育的時代,買不起房的人也已經坦然接受了一輩子租房這樣的事實。因此日本的影視作品可以騰出手來,細緻地去刻畫人性內心底層的善惡。而我們不行,在社會基本還處於馬斯洛二進三過程中的現狀,決定了我們討論婚姻家庭觀念的時候仍然離不開資源為載體。人性深處的善惡,靈魂深處的契合與否,只好先放一放。 單身貴族不易做 我是個相對傳統的人,雖然沒有古板到堅持人到了啥歲數就一定要結婚,但仍然贊成什麼年紀就做什麼年紀該做的事。青春年少的時候你就好好玩耍,放縱自由;到了該收斂荷爾蒙,談感情談責任的年紀,就認真一點。雖然「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是一種令人嚮往的狀態,但在更多人心目中「兒女雙全膝下繞」恐怕才是「半生」以後應該有的姿態。因此,當《我的前半生》已經向觀眾傳遞出我們上面所說的這種婚姻、家庭觀念的時候,不由得說還是有一些令人擔憂的。 相信看過《我的前半生》這個劇的人,無不對唐晶、賀涵們的單身生活有著無限的嚮往。而反觀陳俊生們的婚姻生活,卻有這麼多的不如人意。在這種鮮明的對比下,會有更多人選擇去向賀、唐的那種生活方式靠攏,而對婚姻心生畏懼。
選擇婚與不婚,是個人的自由,但如果你是因為唐晶、賀涵的光鮮而對單身貴族的生活無比嚮往,那在你打定主意走上這條路之前,不妨先考慮一下自己到底是單身貴族,還是單身狗。 像賀涵、唐晶這樣的人,各方面條件都很優異,他們會更加玻璃心——這也是劇中這兩個人無比矯情矜持的原因。因為自身的優越,所以他們對待另一半也會用更加挑剔的眼光,不僅軟硬條件匹配,更不能在任何一個細微的心理狀態下不爽。這的確是很難的,而更重要的是這樣的人有堅持,不妥協,不將就,於是很多人會主動選擇單身。因為他們權衡過,在既有的心理和物質條件下,單身可以獲得更大的滿足感和自由空間。 與之相對的很多人,他們想找另一半,他們願意為了另一半而修改、降低自己的要求,他們也願意去求同存異地磨合,但仍然沒有找到那一半,這樣的人我們稱為「被動單」。 今天的大城市中,喊著「自由空間!」「不拘泥於一紙文書!」而選擇單身的人越來越多,但我希望讀者讀到這裡的時候,可以捫心自問,有多少人是真的喜歡且選擇主動單,又有多少人是被動單地久了,老被人問煩了,突然看到有些人打出一面旗叫「主動單」,不由分說地扯過來,立在自己身後,給自己先壯個膽。後來發現這個旗子在身後插得久了,自己的記憶已經迷糊了,原來還願意去改變,去磨合,這面旗子往後一立,馬上腰一叉,「我為什麼要改變?如果婚姻是讓我將就,那我寧可不要……」撐得這麼累,又何必呢。而那些主動選擇孤獨的人,你都主動選了孤獨,何必寫那些勸人不要結婚的「深度好文」去影響還在猶豫動搖的人呢?我始終堅信一個道理,一個人反覆解釋一件事,必然心虛;一個人堅持做正確的事,是沒工夫也不屑多解釋的。 男人看男人 《歡樂頌》和《我的前半生》,多以女性生活線索為導向,因此劇中出現的男人多半是以女性視角中的男性出現。一時間,小包總和趙醫生哪個更好;應勤是不是個渣男;陳俊生、老金和賀涵的比較等等,一大批女性視角下評價男人的文章屢屢刷屏。我覺得有必要站在男性角度,說說對男人的客觀評價。 例如,這幾天朋友圈的熱點是對比陳俊生、老金和賀涵三種類型的男人,而最後的結論往往是陳俊生看似老實實則功利,老金表面憨厚實際格局狹隘,只有賀涵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一般遇到類似文章,建議大家直接看結尾,如果結尾說賀涵或者《歡樂頌》中的小包總才是男人的表率,是男人就該如此,男人的格局決定了一切……這就是一篇沒有意義的廢話——我們都知道最優選擇是什麼,問題在於,最優達不到或不現實的時候,次優選擇該如何選。我們都知道又帥又體貼的霸道總裁是大家的最愛,問題在於沒有這樣人出現時,小資、中產、經濟適用男,又該如何選擇。
我一直不覺得陳俊生很功利見異思遷,老金格局不夠心地狹隘……因為我相信一個道理:人性都會在潛意識中追求平衡,但同時人性又都是經不住考驗的。 就羅子君離婚前的作態,沒有這個小三也會有那個小三。你已經把一個男人作得待在家裡很煩了,那外面當然隨處都有更溫柔的港灣。雖然冰冷,但說起來男女關係也是投入產出分析,男人賺錢給你花,給你低聲下四,容忍你的作,如果這些算是一種付出或成本的話,他總想產出點東西,比如你的美貌、體貼、支持、鼓勵,在外人面前給他的面子,對家裡老小的照顧等等。而如果換來的只是你像查賊一樣查他晚下班兩小時去了哪裡,他自然在你這裡滿足感極差。一個潛意識中找平衡的人,總是需要在滿足感失衡的時候,從別的地方找回一些平衡。或者他在外脾氣暴烈,或者,任何一個港灣他都願意停靠。 而老金在追求不得的情況下惱羞成怒,真的只是狹隘么?在他的世界裡,這個人是全部,他在乎,失去的時候當然會失態;賀涵什麼情況下都不失態,那是因為他的世界比較大,很少有人能讓他如此在乎。如果真的有,失去那個人的時候,賀涵還不是一樣會失態。你沒見他為了陪小孩過生日,趕到杭州,放棄挽留公司重要員工,從而給公司造成巨大麻煩,這比老金的惱羞成怒如何?表現雖不同,性質更惡劣吧,還犧牲了公司其他員工的利益。所以不要用人性被考驗時的表現去對比另一個人沒被考驗時的泰然自若,這不公平!當然,你可以說,那我就要找那個內心世界比較大,不容易被考驗到的人。當然可以。但提醒你,反過來想,無論這個人的內心世界多麼寬廣,也不要有意去考驗他。 我們無法告訴女性朋友,什麼樣的男人最好。相信也沒這個標準答案。我們只是想提醒一下那些前幾天老公還是小包總,這幾天就變成賀涵的女生朋友,當你要評價或選擇身邊的男人,或者決定如何對待已經在一起的男人時——首先,不要去試探人性;其次,換位思考,想想你的付出與獲得是否平衡,想想他們的付出與獲得是否對等。
推薦閱讀:
※戀上日本女星,卻成同性戀,62歲不婚的費玉清背後隱情讓人心疼哭了!
※舞台背後:照片展示芭蕾舞蹈家幕後「殘酷」訓練
※婚姻故事/鐵漢背後的溫暖力量 | 李家羚
※比爾蓋茨成功背後
※歪解西遊(四十三)西天路上八十一難背後的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