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遜尼與什葉:為政治而戰

遜尼與什葉:為政治而戰作者:吳旻雁

伊斯蘭教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差異和矛盾是客觀存在的,但中東地區表面上看起來是宗教派別的衝突,往往掩蓋了地區大國以及美國等西方勢力在中東的霸權意圖。

近期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在敘利亞到伊拉克再到葉門問題上,以宗教派別分歧為工具進行地區爭奪的局勢引起各界的高度關注。有人將之視為以沙特為代表的遜尼派陣營和以伊朗為代表的什葉派陣營的宗教派別之爭;也有人認為,目前中東局勢縱然可以被貼上教派紛爭的標籤,但實則仍為政治爭奪。

上述兩種觀點均各有其理由。以不同形式參與地區爭奪的中東各國,分屬遜尼派和什葉派兩大陣營,其宗教派別爭鬥的色彩突出。例如敘利亞內戰始於推翻巴沙爾·阿薩德政權的運動,該政權屬於什葉派的一個分支——阿拉維派,並與伊朗保持長期的戰略同盟關係。沙特則支持大多為遜尼派的反對派。在葉門,沙特率包括海灣五國在內的10個遜尼派國家組成軍事聯盟,聯手對得到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展開軍事行動。

另一方面,從該地區國家關係來看,教派意識也因遜尼派國家和什葉派國家不斷升級的地區爭奪而得到強化。然而,將中東地區的矛盾和爭奪完全歸因於教派意識引起的衝突未免操之過急。回顧伊斯蘭教遜尼派和什葉派分野的歷史,不難發現其產生的原因同樣與政治問題息息相關。

公元632年先知穆罕默德歸真後,因為對合法繼承人問題存在分歧,伊斯蘭教內部形成了擁護四大哈里發的遜尼派、支持阿里及其後裔擔任伊瑪目的什葉派以及其他的較小派別。而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最大的分歧,在於艾布·伯克爾、歐麥爾和奧斯曼是否為最有資格擔任哈里發職位之人。對此,遜尼派人認為:三人在功德上的排序,猶如他們在繼任哈里發職位上的順序。遜尼派人並沒有對阿里不公,也沒有篡奪其哈里發職位。因為先知歸真時並未指定繼承人,當時的聖門弟子了解三人的情況和品行,故先後推選了艾布·伯克爾、歐麥爾和奧斯曼。他們認為這樣做更有利於穆斯林大眾。

什葉派則認為,阿里最應出任哈里發,因為先知穆罕穆德有明文指定,也因為阿里具有別人所不具備的品格。鑒於哈里發(或伊瑪目——什葉派的稱呼)問題是遜尼派和什葉派最重要的分歧,故什葉派將其視為基本信條之一,其最大的支派亦被稱為「伊瑪目派」(包括十二伊瑪目派和七伊瑪目派)。不妨說,遜尼派與什葉派的分野,是在伊斯蘭教早期上層領導集團內部為爭奪哈里發地位的政治鬥爭中形成的。而且在隨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什葉派都是作為一個政治派別出現在伊斯蘭帝國的政治舞台上。其伊瑪目教義和教法學的基礎,直到公元10世紀阿拔斯王朝時期,才由第六代伊瑪目賈法爾·薩迪格確立。

在一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中,除了在教義和教法學上的差異,遜尼派和什葉派在中東地區的對峙主要依然圍繞著政治權力爭奪而展開,如:法蒂瑪王朝和阿尤布王朝、穆瓦希德王朝和穆拉比特王朝以及近現代薩法維王朝與奧斯曼帝國的衝突,更多的是源於對土地和霸權的爭奪,而非出於教派矛盾。對此,埃及著名學者、《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史》的作者艾哈邁德·愛敏不無感慨道:「伊斯蘭國家的教派信仰往往伴隨著政權的更迭而發生變化。」

總而言之,伊斯蘭教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差異和矛盾是客觀存在的,但中東地區表面上看起來是宗教派別的衝突,往往掩蓋了地區大國以及美國等西方勢力在中東的霸權意圖。黎巴嫩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報告曾指出:「利用教派意識的各政治勢力面臨的將是如在伊拉克所發生的那樣恐怖蔓延、局面失控的危險。而對教派衝突的強調則為鼓動遜尼派或什葉派人為生存而戰提供了更充分的理由。」


推薦閱讀:

奧克肖特:論《現代政治思想的基礎》|城與邦
美國各大主要電視台與主要報刊的政治傾向是怎樣的?
《古文觀止-展喜犒師》是一篇什麼樣的外交文章?
本次俄羅斯危機會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嗎?
弗吉尼亞的「美國難題」是一種身份政治挑戰

TAG: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