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756期:歸真太極功

作者/吳永霖 ⊙ 編輯/張宏婉

導讀:太極拳不但有拳架子,還有秘傳太極功(即丹田內功),其練習方法有很多種。


歸真太極功

筆者先淡淡丹出的位置。丹田不是一個點,也不是一條線,更不是一個穴位,而足一個虛無的立體空間:丹田分上、中、下多處,現分述如下。

  

1.上丹田的部位包括百會、天門、印堂、泥丸、祖竅。2.中丹田的部位包括膻中(絳宮)、中脘、中焦、金鼎等。3.前丹田包括神闕、臍輪;4.關元即下丹田。5.後丹田即命門。6.前丹田在命門之前,神闕之後,此外還有尾閭、會陰、夾脊、玉枕等處。太極拳諺雲「牽動往來氣貼背,斂人脊骨,內固精神,外示安逸」,在脊骨上,夾脊在胸椎第三節,尾閭在脊骨根處,其名雖異,但其部位大致相同。

  

丹田的意守

  

太極拳諺雲「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用意不用力……純任自然」等,即要求用意靜守,安神於各丹田處。譬如意守會陰(兩便之間的腎根),意守命門(兩腰眼之間的脊縫中)、意守湧泉(足心)、意守關元(小腹中央,臍下三寸處)、意守前丹田(臍後,命門前的中間)、意守神闕(臍中),總之,凡是丹田處,均可選擇而輕輕用意靜守,但不可執著過重,要似有意似無意,不即小離地守,目的是幫助入靜和放鬆。練功時,全身肌肉要順勢放鬆,像衣裳(肌肉)掛在衣服架子(骨骼)上。意念內臟也是放鬆的,如太極拳譜雲「腹內松凈氣騰然,尾閭中正神貫頂」。前輩九賢傳太極拳,沒有不先練丹田功的,練習太極拳必須先練習太極功。而練習丹田功,意守的部位又是因人而異。由於每人身體素質、健康程度不同,練氣時,其內氣潛轉,在身體上的反映各不相同;又因為練功的要求、目的不同(有的是治療慢性病,有的是強身壯體,有的是學拳技),所以選擇練習的功法不盡相同,所以要在有實踐經驗的老帥指導下練功,其方法難以一概而論,必須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在練功時,配合內外呼吸和意念(意識)的引導,其內氣運行路線亦是因人不同、因功而異的。譬如保健養生功、氣沉丹田功、丹田內轉功、氣宜鼓盪功等。又如,練功時,內氣在運行中深淺程度不同,運行的速度不同,所以個人的練功生理反映情況也不完全相同,而且每個人的練功時間長短、環境不同,在呼吸鍛煉上要求也各不相同,不可能一致-故而古人強調,必須要有明師面傳口授,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修持者始可步入正途,各得其所。

  

學習太極拳、太極功雖然同門,同師,同拳種,閱學者的天資稟賦不同而進階不同,理解消化及修養程度不同,其最後的收穫也不盡相同,甚至差別很大:一是先生傳授的深度因人而異,二是學生領會的程度有差異,仁者見廣,智者見智,實難一概而論:學習太極拳、太極功是一項文化藝術及學術修養活動。太極拳術跨學科而豐富多彩,又是一種動靜雙修,性命雙修的拳術。有人總結說,太極拳是在動功中修鍊靜功,是養氣之功,是積氣之功,是武術技藝中強調文化,生理的高級修養功法,是一項能夠轉化人的氣質的「寓教於武」的拳術內功,有開智增慧、強身健體、防身禦侮的作用。

  

茲將丹田功幾種練習法分述於後:

  

1.無極靜功樁 先以太極拳預備式開始,面向正南,兩腳平行向正前方開立,與肩同寬,身體端正,兩手臂自然下垂,手心向內,於指向下,兩眼平視前方,神情安舒,全身放鬆,意念上肢全部放鬆,排除雜念,思想集中,全神貫註:此預備式必須貫串太極拳要領的各項要求,如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含胸拔背、松腰松胯、沉肩墜肘,坐腕舒指、尾閭中正、分清虛實、用意不用力(全身內外不用絲毫拙力),上下相隨、內外相合。相連不斷、動中求靜等,如此安靜地站好,慢慢入靜,意守小腹關元(丹田),呼吸自然,收視返聽,凝神入氣,靜守內養即是。

  

2.運氣導引功 站立如上法,身體下蹲,屈膝圓襠,隨之身體慢慢下降,降到兩膝略高於胯為度,用意引導內氣由會陰降到大腿,膝關節,小腿,直達足心(湧泉)。與此同時,用鼻呼氣,再用鼻吸氣。吸氣時,由足心(湧泉)再順原路返回會陰,周而復始,令氣運行,次數多少不拘一。

  

3.下丹田呼吸法 姿勢如「無極靜功樁」,身體下降同「運氣導引功」,即在吸氣時,由足心(湧泉)用意引導,經足踝、小腿、膝關節、大腿至會陰(腎根)時,停頓一下(不到一秒)。停頓時,意守會陰,再以意念引導呼氣,同時由會陰返至大腿、膝關節、小腿、足踝、足心(湧泉),同時配合於的劃圓開合、穀道內提動作,即吸氣廠提時,手內外向內在膝前劃圓為合,同時提肛,而在呼氣時肛門放鬆。

  

4.意守命門法 練功姿勢與前站式相同、吸氣時,以意領氣,從湧泉開始配合吸氣,引氣經足踝、小腿、膝關節、大腿劍會陰,合二線為一,再從會陰引氣到後丹田(命門)。引氣到命門後要停頓,意守命門的時間長短視體質、功夫深淺而定。隨即呼氣,呼氣時以意領氣,從命門開始返回,經會陰後,分兩條線經大腿、膝關節、小腿,足踝達到足心(湧泉)。如此周而復始地反覆進行,功久而命門可得充實。姿勢可選擇站樁或坐姿均可,注意氣的運用要緩慢,均勻、無聲無息,不可用力,安靜舒適。命門在兩腎之間,即中醫所說的「命門火」,以培補先天元氣。

  

5.意守關元法 此法練熟之後,可達到氣貫丹田,氣沖帶脈、方法是呼氣時以意領氣,從命門開始,分兩條線沖向關元。稍有停頓,即意守關元。吸氣時,再由關元返回命門,配合呼吸反覆進行。鍛煉日久,前後貫通,似有一條帶子縛住腰(即帶脈的部位),可達帶脈充實。在此基礎上,只需要稍用意引導,結合呼吸便可產生鼓盪氣,可提高技擊能力。

  

6.抓閉呼吸法(內呼吸法) 站立姿勢同「無極靜功樁」。呼氣時,把氣引導到足心(湧泉),呼氣稍停頓後,吸氣,引氣上行,經兩足踝、小腿、膝關節、大腿到會陰、尾閭、命門,隨吸氣的同時,兩手握拳,兩腳並則。扣地,舌尖輕貼了上齒與齒齦之間,緊縮穀道(肛門)並上提,吸氣到不能再吸為止,然後停頓(閉氣),停頓後,隨呼氣將氣慢慢順原路回到足心。手指、腳趾放鬆,隨後全身放鬆,如此周而復始進行。這種呼吸法比較猛烈,抓閉鍛煉時間不宜過長,要注意自然,不可強求速效。

  

7.陳式太極拳丹田內轉法 正身直立,雙足分開,寬與肩齊,屈膝圓襠,口唇輕閉,舌抵上顎,鼻孔自然呼吸,全身用意識引導鬆開,頭部虛領頂勁,胸背部的肋肌自然松沉,屈左肘,左掌心向上;屈右肘,松握右拳,中指輕貼於左掌心之上,左大指輕貼於右舉虎口處,餘四指輕貼於右腕之下,雙手停於肚臍前方,距離三四寸,肘不貼肋,沉肩墜肘,胸部寬舒,腹部而又微感充實,頭部虛領頂勁,脊柱節節松沉,胸背部自然松沉,足跟,足掌。足趾輕輕下沉,目光平視,排除雜念,安靜舒適,意守丹田(小腹),自覺心平氣和,姿勢穩當,體重在左腿,用意識引導腹部內臟從左腰隙起,輕輕以弧形向左上方旋轉而上,雙手隨著微向左下劃弧而上旋,仍停於肚臍前方,同時配合緩緩吸氣,意念配合內髒的動作,這時橫膈膜自然上升,腹部自然地微向內收,吸氣將盡,肛門微向里收,使氣聚於下丹田(臍下關元小腹),略停一停,這是一吸。

  

隨即繼續用意識使腹部內臟輕輕下沉(腹內松凈),雙手亦從腹前肚臍處下沉於小腹前,體重仍落於兩腿,同時肛門放鬆,緩緩以鼻呼氣,部分氣體從鼻孔乎出,意念部分氣體似乎下沉於下丹田,部分氣體似乎行於肚臍神闕穴,這時橫膈膜自然下降,小腹自然外凸,這是一呼。心要靜,眼神要照顧雙手的起落,身形要端正,呼吸要悠長、均勻、細緩,而且與動作協調。這是向左方內轉下沉的單練法。向右方內轉下沉的方法用同樣的姿勢,僅是方向相反。可以交叉反覆練習數十下這種「以意調息」的腹式深呼吸法,也稱「丹田內功」。

  

8.楊式太極拳氣沉丹田法 站立姿勢同「無極靜功樁」,即太極拳開始的預備勢,止身直立,雙足分開與肩同寬,屈膝圓襠,口輕閉,舌抵上齶,鼻孔自然呼吸,全身用意識引導鬆開,雙手自然下垂,中指尖輕貼大腿中部,頭部虛領頂勁,脊柁節節往下松沉,胸背部的肋肌也自然地松沉,足跟、足掌與足趾輕輕下沉,胸部寬舒,臍下腹部微覺充實。目光平視前方,排除雜念,意存丹田(臍下小腹關元部位),自然心平氣和,姿勢穩當舒適,然後用意識引導緩緩將雙手向前方舉起,肘腕微屈,肘尖下墜,手心向下,中指以領勁上提,提至手與肩平,同時在意識引導下,用鼻緩緩吸氣,使之有氣體下行的感覺,徐徐送人腹部臍下,這時橫膈膜自然上升,腹部自然地微向內收。吸氣將盡,肝門內收(提肝),使氣聚于丹田(小腹),略停一停,這是一吸。

  

隨即繼續用意識引導雙手以弧形屈肘內收,緩緩下按於腹前,也是中指以領勁往下輕按,同時肛門鬆開,緩緩以鼻呼氣。這時橫膈膜自然下降,小腹自然地外凸,這是一呼。

  

心要靜,目光要照顧雙手的起落,動作與呼吸要均勻協調,逐步做到呼吸悠長、均勻、細緩,動作輕鬆自然,速度均勻。這樣反覆練習數十次。

  

這種氣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法,也適用於許多慢性病患者,是保健養生效果很好的簡易運動。

[本文來自《精武》2006年4期,由太極禪話慧館(微信號taijihuahui)發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本平台所發表內容的版權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太極禪話慧館 丙申猴年九月二十六756期


推薦閱讀:

陳式太極拳的核心原來是這個!
太極拳經
淺談太極拳中的呼吸方法
楊式太極拳家手左顧右盼中定的練習方法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