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總被腸胃不適困擾?艾灸療法方便又實用,總有一款適合你!

腸胃最怕涼,灸療能溫通保健時報記者 燕聲

很多人在春夏季會被胃腸部的不適困擾。胃腸不適的原因有很多,如隨著現代人生活習慣的改變,貪食冷飲、嗜食肥甘厚味、熬夜等在大多數人身上都時有發生,久而久之就會引發腸胃病。治療腸胃病不妨試試方便實用的艾灸。

辯清病症

要想治療腸胃病,首先要明確什麼是腸胃病。北京按摩醫院針灸科主治醫師李虹介紹說,腸胃病分幾大類,有炎症類,如急慢性胃炎、結腸炎、十二指腸炎等;潰瘍類,包括胃潰瘍、腸潰瘍等;息肉類,如胃息肉、腸息肉等;結核類,如腸結核;免疫類,如結腸黑變病等。這些病都由相關的癥狀來體現。

消化系統疾病常見的癥狀有胃痛、腹痛、腹瀉、便秘、納呆、噁心、嘔吐等。醫生在臨床診療中更看重患者提供的癥狀信息,通過癥狀信息加之查體、配合相關的實驗室檢查,能夠準確判斷出具體屬於哪一類疾病,從而給出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同樣,癥狀的改善是衡量治療效果的一個重要信息。

灸療溫通

腸胃病產生很重要的病因是飲食結構的改變,運動量減少,導致人體氣機運行減弱,內生寒濕。李虹說,艾灸最主要的作用是溫通。

那麼,什麼是艾灸呢?清代吳亦鼎在《神灸經綸》中說:「夫灸取於火,以火性熱而至速,體柔而用剛,能消陰翳,走而不守,善入臟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經、入三陰、理氣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其簡要地說明了灸法治病的特性和效果。

李虹說,艾灸是利用菊科植物艾葉作原料,製成艾絨、艾柱或艾條,在一定的穴位上用各種不同的方法燃燒,直接或間接地施以適當的溫熱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作用而達到防病治病和養生保健目的的一種方法。

在古代,不光只有艾草能做灸療,有很多植物都可以用。後來經過長期的發展,人們發現艾火在治療過程中的穿透力更好,所以現在的灸療主要用艾草。另外,艾草結合藥物的灸療在臨床上的應用也比較多。艾灸有很多種方法,如

1. 溫針灸。這是一種針和艾絨結合起來刺激穴位的灸療方法,即用針刺激相應穴位後,於這些穴位上做艾灸。溫針灸因為需要準確找到穴位,且對艾絨的要求較高,否則容易燙傷患者,因此並不適合在家中進行。

2. 直接灸。其是將艾絨捏成小粒,置於穴位上點燃做灸療。這種灸法在臨床上很少使用,因為容易燙傷皮膚留下疤痕,而由其演變而來的隔姜灸卻很受歡迎,方法是在艾柱下墊一片扎滿洞的薑片進行治療。這個方法安全方便,適合在家裡進行。

3. 手持點燃的艾條與皮膚保持一定安全距離做灸療。這種方法應用比較廣泛,方便安全。

4. 器具灸。如艾盒灸,其是將艾條點燃置於盒中,再將盒子放到相應的穴位上進行治療。此方法安全有效,應用較多。

艾灸選穴

艾灸的保健作用在古代就已被重視,《醫說針灸》中說:「若要安,三里莫要干。」艾灸足三里對身體有保健作用。《扁鵲心書》中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也。」意思是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四穴能保身體康健。但也要講究度,而且艾灸並不適合所有人。

李虹特別提醒,現代人比較注重保健,甚至做保健超過了一定限度。建議還是要從健康飲食和合理運動著手,不可迷信市面上的保健方法。

艾灸防治腸胃病的穴位和時間該如何選擇呢?李虹說,灸療腸胃病常用的穴位有:中脘穴、足三里穴、關元穴、氣海穴。具體操作:

1.對於胃部怕涼及飲食瓜果寒涼即覺不適的患者,可選用艾盒灸中脘穴,手持艾條灸足三里,每周2~3次,每次每穴15~20分鐘為宜。

2.對於著涼即腹瀉和腹部怕涼的患者,選用艾盒灸關元、氣海,每周1~2次,每次20~30分鐘。

另外,還有一種節氣灸適合腸胃病的調理,即在秋分時節用一周的時間,每天艾灸神闕穴一次,每次兩小時,可預防腸胃病的發生。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用灸療,如舌頭沒有苔且較紅者慎做艾灸,因為這類人體質整體偏熱,但是否可以做,需要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決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日常保健

夏季人們喜食冷飲,甚至有些人冬天還會吃雪糕;再如現代人攝入的肥甘厚味較多,給腸胃帶來了極大的負擔,最終形成疾病。李虹說,寒涼的食物會消耗人體陽氣,脾胃為消化冷食會大量消耗人體陽氣。長此以往脾就會虛,進而生濕化痰。

建議下午三點半以後盡量少吃涼食。肝與脾胃的關係也非常密切,肝主情志,長期情緒不佳也會影響脾胃功能。肝會給脾胃提供動力,長期吃肥甘厚味,脾胃高負荷工作,久之臟器會發生疲勞,產生痰濁,患上脂肪肝、糖尿病等代謝疾病。

長期上夜班消耗人體陽氣也較多,影響腸胃的代謝節律。因此,飲食方面要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少吃肥甘厚味,減輕腸胃負擔,不偏食,食物種類盡量雜;運動方面,保持適量的運動,可以有助代謝多餘的能量,一般來講,一天的基本運動量是五公里左右(10000步左右)。情緒方面,要盡量自我調節,保持心情舒暢。起居方面,要注意盡量避免熬夜。

自己動手做艾灸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雷輝志

針療與灸療歷史久遠,早在《黃帝內經》就已有提及「針所不為,灸之所宜」;中國古代醫書《醫學入門》也有說及:「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針」是治療作用,必須認識所有相關經絡穴位、經過修讀並拿到執照,成為合格的中醫師才能替人施針;「灸」則是以艾絨點燃後熏熨或溫灼穴位或患處,藉助藥物溫熱的刺激,以達到治病或保健養生的目的,自己也可以操作。

艾灸對疼痛、祛風、溫經散寒很有療效,例如胃痛、腰扭傷、頸椎病、落枕及風濕病等。另外,艾灸也有助於不孕症。一般女性不孕症的原因是「宮寒」,在肚臍的神闕穴進行艾灸,有溫補作用。在家自行艾灸,主要是治未病,即預防保健為主。

艾灸用於保健,一般可在3個穴位上進行,第一個是在手部的合谷穴(位置在虎口),能通達手部六條經絡,有助醒腦、開竅及安神等。第二個是足三里穴(位置在小腿),有助調理胃部,並能行氣活血等。第三個是湧泉穴(位置在腳底),能通達腦神經,有助耳聰目明、精力充沛等。一星期只需灸兩三次,一次3~5分鐘即可。

若是針對性的治療,例如腰酸骨痛或風濕痛,就針對疼痛部位,不必依照穴位。很多老人患有風濕骨痛,家人可以幫他們進行艾灸,每天灸一次,最好在臨睡前一個小時進行。

在家自行艾灸最好採用艾條,方法是點燃了艾條,溫熏在同一地方,默數10下或感覺到熱了就要移開,或皮膚有微紅就要停止,以免讓皮膚受傷。每次灸療進行三五分鐘或不超過10分鐘即可,「得氣」就夠了。得氣的感覺會有酸、麻、脹、痛或癢的反應,但每個人感覺不一樣,功效也因人而異。用過的灸條可用水蘸濕燃處讓它熄滅,下次再繼續使用。不要收藏在潮濕的地方。其可存放十多年,越久越好,療效不會消失。

艾灸時有幾點要注意:

第一,要注意空氣流通,不使煙霧滯留在室內。

第二,要注意手勢,握拿艾條時,要用尾指頂著病患肌膚,使艾條不易下滑,並且要離開患處一寸左右,以免燙傷。灸後一個小時內不能碰水。

第三,呼吸系統有問題,如鼻敏感、哮喘病及氣管炎者慎用,艾灸熏出的煙霧有可能會造成患者不適;孕婦也要慎用。

另外,皮膚敏感或糖尿病患者要小心燙傷,避免造成傷口發炎難愈。

編輯 || 燕聲

推薦閱讀:

不愛老公,非常困擾,應該怎麼辦?
心中有煩悶,奇門解困擾
解決初老族困擾 5招巧妙抗初老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腰椎健身操」來啦!讓你擺脫腰椎困擾!
解決糖尿病困擾 中醫食療配方

TAG:腸胃 | 困擾 | 實用 | 艾灸 | 方便 | 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