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人的「乾卦」與易家的「乾卦」
周人的「乾卦」與易家的「乾卦」
一、乾字的奧妙
「乾卦」是《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由上下兩個乾卦重疊組成一個六爻的卦畫,習慣上稱為上乾下乾。乾字的解釋有兩種以上的意思,現傳的《周易》文本對乾字的解釋,往往提到「天」字就不再探究,說乾=天,然後圍繞這「天」盡情發揮。
但今人提出文字訓詁要從字源開始探究,乾字的另一種含意便出現了。原來在《經典譯文》中,「乾」與「健」語源相同,在上古時代是同義詞。「健」是從「建」變化過來的,取的就是「建」的意思,因此,「乾」、「健」都是從「建」的意義上加以發揮。
「建」的字源又來自「聿」,「聿」在甲骨文是從手從木,意思是樹立一根木柱,申引開來就是「建立」。這樣,「乾」的本意是「建」,可申引為開創。
弄清楚「乾」的本義,這就很好理解周人的《周易》為什麼要選擇「乾卦」為首卦了,因為周人要記述自己族群創立、發展的情況,第一卦當然是要講清楚這個族群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傳說孔子喜「易」,最大的可能是《周易》已經搭建起了框架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傳播、解釋模式,只要按照這個框架塞進自己的理論,易家的東西就可以借瓶裝酒傳播開去。基於這樣的設想,易家很自然將《周易》本來清楚的意思模糊起來,然後按照文本的文字進行重新詮釋。所以,他們為什麼不再考究「乾」的本源,只停留在「天」這個層面上,就很好理解了。
二、元亨利貞在解釋上的南轅北轍
說到這裡,有必要稍稍回顧周人這個族群的歷史。按現有的史料介紹,周人在進入山西之前,作為游牧族群,很長時間是生活山東至甘肅一帶地區游牧。公元前一千年前,甘肅地區出現了異於往常的寒冷氣候,這樣周人族群中一個首領的兒子叫古公亶,便帶領一部分族人往山西汾水一帶遷徙,「建」卦就是這段歷史的記錄。那麼周人是怎樣記錄這段歷史的呢?我們按照周人的《周易》「乾」卦,悄悄地窺探這段早已消逝的情景:
「乾,元亨利貞。」
這是乾卦的卦辭,按照《周易》的慣例,文本第一句的文字是對本卦的總體判斷。以《周易》的本意,元亨利貞這四個字出現在卦辭的開端,必須連在一起讀,不可分開;如果出現在文句之間,就是兩字一組分開來讀,而且意思完全不同,只是一般的占、驗辭,如果四個字連在一起的,就是提綱挈領的導語。那麼,乾卦這開場的文字翻譯為現代語言是什麼意思呢?應該是「建立族群領地,舉行創立儀式,昭告四方。」
知道了易家的用意,便清楚《周易》自春秋以後就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解讀,周人的解讀絕對不同於易家的解讀。這樣圍繞著「乾,元亨利貞」,易家的解釋也就完全不同。
在易家看來,「乾」者,就是天道,與坤對應著,坤是代表大地。
乾坤便成為了天地的別稱。接著下來首先將「元亨利貞」四個字分拆開來,完全按照春秋時期的習慣用法一字一解,變成:元——初始;亨——通順;利——適宜;貞——正固。易家還有一種解釋,元是眾善之首,亨是美的回合,利是義的體現,貞是做事的根本。進而提出君子履行仁義則足以為人君長,會合眾美則足以符合禮制,施利於萬物則足以體現了義,堅守正道則足以治事。
由此可見易家的這樣解釋完全不同於周人的意思,周人的影子沒有了。後人因《周易》成了儒家的經典,也就接受了易家的解釋,代代相傳,而周人的《周易》自然湮滅在歷史的浩瀚之中,長期沉寂。
三、卦象的奧秘原來如此
乾卦的卦象是乾上乾下,由兩個乾卦重組而成。這個卦象是全陽卦,六個卦爻都是陽爻,沒有變化如何解讀?按照習慣,這卦象是需要與坤卦對照著觀看,坤卦是全陰卦。這樣一來便有點意思,習慣上乾卦代表白天,坤卦代表晚上,兩個卦象對應著觀看,不正是看看白天如何通過六個階段向晚上逐步過渡?按照這樣的思路,乾卦解象就是白天與黑夜變化的一次重組。
卦象的解讀可能從出現到規範,都是沿著這樣的路子進行解讀的,沒有根本的變化,否則,易家要借《周易》來販賣自己的理論也就成了不可能,也因此為今人保留了古人如何看卦象的資料。
初九,潛龍,勿用。
這時候的爻象如果與坤卦對應著看,就是黑夜過去,黎明與曙光初現的清晨景象,一切都是靜悄悄的。
按周人的《周易》看,這爻象代表著他們抵達一處準備建立營地的地方,可這個地方是鱷魚的聚居地,必須將鱷魚驅趕了才能實現建營設想。於是,這一爻辭是說鱷魚們潛伏著,大家不能有動作。
易家則完全按照八卦運行的原理對此卦進行解讀。首先將乾卦的六爻進行解讀上的操作細分,每兩爻編為一組,六爻分了三組。然後用上中下再進行定義,上者為天,中者為人,下者為地。再來對一組內的排列進行細分,如地便分為地表、地面。人按陰爻陽爻劃分,陰爻為小人,陽爻為君子。天也是兩重,第一重為天空,第二重為極空,到了極空要出現變化。之後還要對六爻分回兩卦,即乾上乾下兩個卦,再進行一次解讀。如果還不能解釋清楚爻辭,還要對六爻按照發展階段進行重新組卦,根據不同的爻位進行變卦,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用爻象解釋清楚爻辭。這樣繞來繞去不斷變化,很多時候就把人繞進去了。
易家對《周易》最大的變化,就是將《周易》為王室服務變成為普通人服務,用易家的觀點就是將自然現象與人的活動掛起鉤來,建構起人與自然的同化,按照自然運動規則建立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和諧關係。
圍繞這這個宗旨,易家從來不對爻辭進行太多的考究。比如:龍是什麼?易家是故意將其模糊起來,當做吉祥物看待。偏偏古文字研究學派就抓住這個做文章,狠狠考究一番,得出「龍」是蛇的考證。由此對爻象、爻辭進行了另一番的解釋。說是人們在勞動中發現蛇活動的情景,並將這種情景進行了深入的描述。當然,也有的學派經過考證,認為龍是曾經生活在中華大地的一種動物,是大鱷的一種,在黃河以北一帶活動。
回到易家對這爻象與爻辭的解釋上。
易家對這爻的解釋,主要是圍繞著爻辭的判語「勿用」展開。就是說這「龍」現在還潛伏在淵底,不可施用於世。進而比喻為人在少年求學時期,要潛下心來好好學習技能,強調學習對人的發展的重要性,人處在這樣的階段是不能施用於世的。
孔子的解釋則更加與眾不同,認為這是君子有美好的才德,而不得不暫且隱斂。不為世俗所改變操守,不汲汲於成就功名,自甘隱遁,不被世人稱許亦不苦悶,世道公正而使人心樂,則入世有為,世道不公而使人心憂,則離世隱匿,這種堅定不移的志節便是潛龍的品格。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這個爻象與坤卦對應著看,是旭日初升,萬物出現的景象。
按照周人的《周易》看,是負責監測的人發現鱷魚出來活動了,馬上向首領報告,讓首領對建立族群營地工作進行部署,是一種例行的檢測報告。
易家的解釋又是另一種見地。首先從字面上解釋:龍出現在地上,將得到貴人相助。進而認為這一爻是代表著人的學習階段完成了,出來工作的階段。「利見」的見,分作「現」、「顯」字解,說法有二,意識說有吉祥物出現,代表著出現貴人而使天下獲利。二是說要人出來工作的時候,時時處處表現出如「大人」般的成熟、縝密、睿智,又要有大人的仁愛、包容。一句話,工作時必須用心、用腦,不要冒失,否則,就無法達到「大人」的境界,這樣發展的潛力就不大。
孔子的解釋則是人有美好的才德而又能行中正之道,始終能做到言必信行必謹慎,防範邪僻而保持誠信,為善於世而不自誇,德澤廣施以感化天下。《周易》所說龍現於地上而出現可使天下獲利的大人,這正是指君主的德行而言。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剔若厲,無咎。
爻象這時反映的是上午的景象,這是人們精力最充沛的時候。爻辭描述的是周人按照首領的布置,白天在緊張快速地建立營地,晚上還安排警戒,大家休息的時候也要提高警惕,防止鱷魚來犯。這樣即使出現問題,也不會造成危害。
易家的解釋則是教導人們如何做一個有為的君子:白天勤勤懇懇工作,到了晚上休息的時候也不能放鬆自己,要好好反思自己白天的工作有否違背聖人教誨,有否違反自然規律,如果能夠做到這點,工作中就不會出現問題,這樣做人做事就沒有危害。
孔子的解釋是:這講的是君子如何增進美德和修養功業。追求忠信可以增進美德,修治言論而立足誠摯可以積蓄功業,能預知事物如何進展而採取相應的行動,這樣的人才可以討論機微之理,能預知事物發展的終極結果而採取相應的措施,這樣的人才能保有適宜之行。所以說能居高位而不驕橫,在下位而不憂愁,勤勉於事而隨時警惕,雖有危險亦可無害。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這爻象表現的是一天中午過後的時間,這時的太陽最充盈。
在周人的《周易》里,爻辭講述的是周人勞動場面火熱,聲勢浩大,盤踞此地的鱷魚受驚,紛紛跳進水裡,這種情形對人沒有危害。
易家的解釋相當有想像力,首先從卦象說,是下乾卦已經完成,正式進入上乾卦的時候,氣勢如虹,情況處於上升階段。
從坤卦變乾卦對應看,陽爻到了第四位,與九五的天位只差一步之遙。與九三相比,九四的位置相當有利,可進可退。進可以上天位,退也沒有什麼可怕,因為龍入深淵也是得其所位。所以是進是退都無大害。但兩者相比,入淵當然沒有飛天好。
進而指出九四處在一個上下有據的時勢當中,人到了這樣一個階段可以躍身一試。不過,從爻辭看,躍與不躍都沒有害處。如果放手一搏,繼續往上走去,便可到達事業的頂峰;如果不想拼搏,也是龍入深水,依然可以繼續做好自己的事業,沒有害處。
孔子解釋道:或上或下無常則,這並非有違正道,或進或退無定規,這並非隨波逐流,君子增進美德修養功業,應該抓住時機,所以就沒有什麼過失。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這爻象表現的是下午的光景,一天的工作到這時應該是看到成績的時候了。
「飛龍在天」是倒裝句,也就是說龍飛在天。
周人的《周易》爻辭講述的是周人勞動到這個時候,成效顯現。大家歇息時,首領過來看看情況。說到鱷魚問題,大家都說龍飛到天上去了。爻辭中表現了周人一種進取樂觀的精神狀態。
易家的解釋從爻位說起,乾為天,五位於三才中又屬天位,龍到了天上,興雲布雨,大顯身手。如同人當上皇帝,縱橫捭闔,一展抱負。成語「九五之尊」比喻帝王尊位,就是出自乾卦九五這一爻。九五之位處在龍飛上天可以縱橫捭闔的時勢中,條件極為優越,可以任意施展自己的才能。運用到人的處境比喻,是君子登上大位,成為大人,權勢在握,能夠替天行道。又比喻有志於成就功業的人,此時宜於晉見大人去施展自己的抱負。
孔子解釋:這講的是同類的聲音相互應和,同類的氣息彼此聚合的道理。水相低濕處流,火往乾燥處燒,雲隨龍吟而興,風隨虎嘯而起,聖人興起而萬眾仰觀,立足於天的趨附於上,立足於地的趨附於下,其去就皆依其類別而定。
上九,亢龍有悔。
這是本卦最後一爻,是白天將近消逝的爻象,白天消逝黑夜就有來臨。
周人的《周易》爻辭,講述周人在即將完工的時候發現還有不願離去的鱷魚,這樣,鱷魚的命運就有難,要後悔了。周人在營地建好之際,遇到鱷魚就不會手軟了。
易家對這爻的解釋:龍飛過高,將有悔恨之事。重點在宣揚其「物極必反」的理念,提出人必須要居安思危,自我戒懼,不能自我膨脹,過分追求自我滿足。提倡有為的君子要善於克制自己的慾望,收斂節制,不然就悔之不及。
孔子解釋:這是講身居尊位卻沒有居於尊位的美德,高高在上卻得不到民眾擁戴,賢人居於下位而得不到他們的輔佐,因此他的行為必然招致悔恨之事。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六十四卦只有乾卦與坤卦多出「用九」「用六」兩句,這兩句既不是爻辭,也不是卦辭,而是說明《周易》占筮的體例,也就是本文開篇時提到乾卦為什麼要與坤卦對應著看的問題。用九的意思是說,用《周易》占筮的時候,遇到乾卦,六爻的筮數都是九。按爻變的筮法,奇數九要變為偶數六,六爻都是偶數六,即坤卦。這就是解釋乾卦為什麼要用坤卦對著看的緣由。
接著上九,周人的《周易》里講述周人將盤踞不走的鱷魚解決了,餘下的也就不足為慮,這是好事,圓滿成功。
易家的解釋更多是表達一種哲學觀念,就是事物發展到最高階段,便轉化為另一種形態繼續運動,比如,白天過去,黑夜到來,黑夜過去,白天到來一樣。事物就是如此周而復始,循環無端。人能效法天道,窮則變,變則通,就會實現吉祥。
四、兩種讀法的現代意見
周人的《周易》對於我們現代來說,更多的是一種對消失了的文明拾遺補缺,從中了解上古的先賢們是如何生活的,他們的精神狀態又如何,並且知道上古的一些民俗風情、意識觀念。明白到生活對任何時期的人們來說都不存在桃花源般的歡快,幸福生活只有通過艱苦奮鬥才有實現的可能。
易家的《周易》相比之下內涵豐富多了。首先,讓人們知道中國的先賢們認識世界的理論框架是什麼,這些理論的核心是什麼,人與社會的倫理關係應該如何定位,人生的發展階段如何定位。這些東西似乎沒有時間的隔離,有時間學習一些,對人的成長還是很有好處的。尤其對於處在立志、認識社會與人生階段的人來說,掌握這些基本理念,對培養成為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是大有裨益的。
當然,有人對於《周易》定位為占筮書籍不以為然,簡單使用反對迷信便輕輕加以打發。殊不知占筮也並非儘是有害無益的,關鍵是程度的把握。
對於這個觀點,只要使用心理學的原理稍稍探究,完全可以釋疑。人生很複雜,人的心理也很複雜,如何解決這些複雜的問題呢?現在人們習慣向西方看,以為那裡一切都是先進、科學的。
不錯,西方是出現了心理學這門學科,可以用「科學」的方式處理人的複雜心理困惑。但是對這深奧的問題,我們的先賢早就創造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心理學——占筮,它是根據人們的接受程度,用神靈、生活經驗、人生理論有機糅合一體,來解決人們心中的各種各樣疑難問題。如果我們撇開大量塵封在《周易》上的歷史灰塵,還原它的基本功能,我們就能以寬容的心態看待它,畢竟這是我們民族幾千年的一種文化結晶。當然對待占筮,我們只能作為一種心情的調劑,或者是思路的另一種選擇,不能全信照搬,否則就陷入幾千年來的陷阱——迷信。
推薦閱讀:
TAG: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