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 出兵援朝的決策過程(摘錄自 茅民的《復興記》)
1950年9月21日,即美軍仁川登陸後的第六天,朝鮮勞動黨政治局召開會議,專門研究是否請中國出兵的問題。會上出現了兩種意見。朴憲永等認為:「情況危急,靠自身的力量已很難與美軍對抗,應當向中國政府提出部隊援助的請求。」但金日成認為:中國出兵也解決不了問題,應寄希望於人民軍自己。會議沒有結論。幾天後,戰場形勢進一步惡化,人民軍已被美軍關起來悶打。這時,金日成才致信斯大林,懇求給予「直接軍事援助」,如果不行就「請幫助我們在中國和其他人民民主國家建立國際志願部隊」。10月1日,斯大林致電毛澤東,建議中國軍隊以志願軍的方式入朝參戰。就在同一天,金日成發給毛澤東一封信,請求中國派兵入朝作戰。毛澤東一直密切注視著朝鮮戰局的發展。1950年8月9日,他曾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會議上說:「朝鮮人民對於中國革命是有很大幫助的。中國革命的幾個階段,都有他們的幫助。現在美軍已經增援了他的部隊,戰爭的持久性也就隨之增加了。……我們要準備戰爭打起來的時候,不是小打,而是大打;不是短打,而是長打;不是普通的打,而是打原子彈。我們中國人民是打慣了仗的,準備你打原子彈。我們是不要你打的。你一定要打,就讓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抓住弱點,跟著你,最後打敗你。……美帝是有許多困難的,內部爭吵,外部也不一致。美帝在軍事上只有一個長處,就是鐵多。另外,卻有三個弱點,合起來就是"一長三短』。三個弱點是:第一戰線太長,從柏林到朝鮮;第二運輸線太遠,要隔兩個大洋(大西洋、太平洋);第三戰鬥力太弱,不如德、日軍隊。美帝是不可怕的,但是美帝也可能亂來,對於這一點,我們也要充分估計到。」後來,毛澤東在中南海接見他的兩位老朋友 王季范、周世釗(註:兩位都是民主人士)時,針對他們心中的疑慮,毛澤東說:「不錯,我們急需和平建設,如果要我寫出和平建設的理由,可以寫出百條千條,但這百條千條的理由不能敵住六個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現在美帝的矛頭直指我國的東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鮮搞垮了,縱使不過鴨綠江,我們的東北也時常在它的威脅中過日子,要進行和平建設也會有困難。所以,我們對朝鮮問題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進尺,走日本侵略中國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還凶,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國的身上。從朝鮮一把刀插在我國的頭上,從台灣一把刀插在我國的腰上,從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們的腳上。天下有變,它就從三個方面向我們進攻,那我們就被動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不許它的如意算盤得逞,"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你們都知道,我是不打無把握之仗的。這次派志願軍出國,雖然是有人不同意的,他們認為沒有必勝的把握。但我和中央一些同志經過周詳的考慮研究,制定了持久戰的戰略,勝利是有把握的。我們估計,美帝的軍隊有一長三短。它的鋼鐵多、飛機大炮多,是它唯一的優勢。但它在世界上的軍事基地多,到處樹敵,到處設防,兵源不足,是一短;遠隔重洋,是它的第二短;為侵略而戰,師出無名,士氣十分低落是它的致命傷;雖有一長,不能敵這三短。我們要進行持久戰,一步一步消滅它的有生力量,使它每天都有傷亡,它一天不撤退,我們就打它一天,一年不撤退,就打它一年,十年不撤退,就打它十年。這樣一來,它就傷亡多,受不了,到那時,它就只好心甘情願地進行和平解決。只要它願意和平解決,我們就可以結束戰爭,我們原來是要和平的。」毛澤東想讓 林彪統兵入朝,但林彪擔心仗打不贏,因此態度曖昧。毛澤東也曾屬意粟裕統兵入朝,但粟裕身體情況的確很糟,毛澤東只得同意他養病。這樣,毛澤東決心找彭德懷,讓他立即從西北來北京。10月2日,毛澤東召集書記處擴大會議,討論出兵問題。會上,多數與會者認為 我們應該慎重。4日,政治局繼續開會時,彭德懷乘專機從西安趕到。彭德懷步入會議廳,毛澤東站起來和他握手,說:「彭老總,你辛苦了,你來得正好。美帝國主義的軍隊已開始越過三八線向北進攻了,現在政治局正在討論我國準備出兵援朝問題。大家正在發表意見,請你也準備談談你的看法。」彭德懷坐下後,靜聽大家發言。會場上發言並不熱烈,但多數人的意思是清楚的:不到萬不得已 最好不打這一仗。說到的理由包括:我們已經打了二十多年仗,國內有些地區尚未解放;我們建國不久,百廢待興,元氣還沒有恢復,迫切需要休養生息;建國才一年,困難重重,國力也弱,沒有能力再打大仗。也有人認為:我軍打蔣介石的軍隊是有把握的,但我們從來沒有同美軍較量過,美軍有龐大的陸、海、空軍,有空、海軍優勢,有原子彈,有雄厚的工業基礎,把它逼急了,它打兩顆原子彈或者用飛機對我國進行大規模的狂轟濫炸,那將夠我們受的;假如我們沒有把握把美軍頂住,仗打起來是沒有界限的,反而把戰火引到我國,那就糟了。當天會議快結束時,毛澤東說:「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但是別人處於國家危急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麼說,心裡也難過。」彭德懷那天沒有發言。他在第二天發言了,他說:「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最多就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就是了。否則,等美國佔領了整個朝鮮,將來的問題會更複雜。如果美軍擺在鴨綠江岸和台灣,擺在我們家門口,它想發動侵略,隨時都可以找到借口。與其晚打,不如早打,打完了再建設。」話音剛落,毛澤東立即接上去說:「這幾天,不少同志講了很多不能出兵的理由……有一百條理由、一千條理由 駁不倒一條理由,那就是我們應該有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友鄰有難,就要挺身支援。……我們橫下一條心,他打他的原子彈,我打我的手榴彈……」他喝一口茶,繼續說:假如帝國主義把朝鮮搞垮了,即使他們不過鴨綠江,東北在它的威脅下過日子,要建設也難;天下有變,我們就被動了。會議最後決議 出兵援朝,並同意毛澤東的提議 決定由彭德懷統兵入朝。10月8日,軍委主席毛澤東簽署命令:「彭高賀(註:即彭德懷、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參謀長賀晉年)、鄧洪解(註:即第13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鄧華、副司令員洪學智、參謀長解方)及中國人民志願軍各級領導同志們:(一)為了援助朝鮮人民解放戰爭,反對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們的進攻,藉以保衛朝鮮人民、中國人民及東方各國人民的利益,著將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迅即向朝鮮境內出動,協同朝鮮同志向侵略者作戰並爭取光榮的勝利。(二)中國人民志願軍轄13兵團及所屬之38軍、39軍、40軍、42軍,及邊防炮兵司令部與所屬之炮兵1師、2師、8師。上述各部須立即準備完畢,待令出動。(三)任命彭德懷同志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四)中國人民志願軍以東北行政區為總後方基地,所有一切後方工作供應事宜,以及有關援助朝鮮同志的事務,統由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同志調度指揮並負責保證之。……」10月19日傍晚,第13兵團的四個軍,徒步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彭德懷在江畔與前來送行的高崗等人握手告別。彭德懷身穿舊粗呢子黃軍裝,坐進吉普車內,吼了一聲:「開車!」汽車衝上鴨綠江大橋。車裡隨行的,是參謀楊鳳安,警衛員郭洪光、黃有煥。在吉普車後面,有一輛裝電台的卡車緊隨。汽車在雨雪中抵達朝鮮邊境城市新義州。市區一片黑暗,沒有行人。派來迎接他們的 朝鮮領導人朴憲永,把他們領到一間屋裡,焦急地說:「今天敵人佔了平壤,現在金首相已撤離德川,我正與金首相聯繫,請彭司令在此稍候。」約兩小時後,朴憲永請彭德懷去水豐發電站,說是要在那一帶的某個地方與金日成會面。在去那裡的路上,坐在車上的彭德懷面頰消瘦,兩眼紅腫,顯得十分疲勞。楊參謀勸他趁坐車的機會睡一會兒,但彭德懷說:「我帶兵打仗幾十年,還沒有遇到像今天這樣既不明敵情,又不明友情和地形的被動情況。」彭德懷的吉普車,迎面碰上北撤的朝鮮軍民、車輛、牲畜,道路十分擁擠。吉普車勉強逆向前行,但電台卡車卻掉了隊。經過一夜走走停停的艱難行程,彭德懷、朴憲永到達一個叫大洞的地方。朴憲永領著彭德懷下車步行,在一間草房裡見到了中國駐朝鮮臨時代辦柴軍武。彭德懷在一個破瓦盆里洗了洗臉 提提神後,向柴代辦詢問前線情況。兩人一直談到天亮。次日上午8點多,金日成派人來請彭德懷,柴軍武陪同前往。兩人來到一所整潔的朝鮮式房屋前,在室外等侯的金日成微笑著迎上前來,說:「我代表朝鮮黨和政府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民,熱烈真誠地歡迎彭德懷同志!」他隨即引導彭、柴脫鞋入室,開始了首次會談。
推薦閱讀:
※「性之臣服」說摘錄(一)
※摘錄佛言禪心的微博(34)
※亦舒摘錄——032《舊歡如夢》
※關於王昭君的古詩詞摘錄
※寶寶交往中的大事小情(訪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