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略談金匱的胸痹證治 (講得很系統,有見地) (轉載)

略談金匱的胸痹證治

江蘇省中醫學校教研組 臧載陽

  金匱所論「胸痹」,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所謂「痹」,是閉塞不通的意思,因此胸痹這一個病名,也就意味著胸中有鬱悶不舒的現象,由於閉塞不通,所以往往伴隨著疼痛和呼吸不暢等癥狀,故金匱把胸痹和心痛短氣放在一起討論,正是說明胸痹的癥狀,實際上就包括了心痛和短氣等幾方面,一般認為心痛和短氣是另外兩種疾病,其實,他們只是作為一種癥狀,出現於各種有關的病變中,而不能自成一證。所以我們在討論胸痹的時候就不能把它們分割起來看。

  胸痹的成因,是由於上焦陽氣不足,陰寒內盛所致,金匱上說:「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仲景之書,往往經脈象來說明病理病因,所以這裡所說的「當取太過不及」,也就是指辨別脈搏的陽微陰弦,以診知胸痹心痛的原因,是由於陽虛而在上焦,也就是通過脈象和癥狀的表現,察知病因的方法。所謂陽微陰弦,正是陽氣不足,陰寒內盛的脈象。因為胸中位居上焦,內包心肺,諸陽皆受氣於胸中,而轉行於背,所以上焦陰盛陽微,陽氣不得煦化,以致氣痹不行,就產生了痹痛短氣等證。但在這裡,必須說明二個問題,第一,胸痹的成因,雖說是陽虛,但主要是由於陰盛,金匱所說的陽虛,只是上焦陽虛,是局部的,這種陽虛,只能理解為寒邪竊踞上焦的導源,或者是寒邪內盛的影響;從整個病機來看,陽虛卻並不處於主要的地位,這正與內經「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的意義相同,從金匱所出的治法上看,就可知道胸痹並不都屬於虛證,相反的大多屬於實症。第二,所謂「陽微陰弦」,很多注家,認為是上焦陽虛,下焦陰實,把陽和陰,作為上下二焦,相互對待;如金鑒上說:「陽微,寸口脈微也,陽得陰脈,為陽不及,上焦陽虛也,陰弦,尺中脈弦也,陰得陰脈,為陰太過,下焦陰實也……。」依我主觀的看法,認為這是不夠妥當的,因為胸痹一證,主要表現在胸部,由於陰邪竊踞上焦,胸中陽氣不足,從而發生胸痛短氣等證,這是很易於理解的。如果說是下焦陰實,則理應病變先見於下焦,現在下焦卻沒有出現任何癥狀,而僅見於上焦,把它說為下焦陰實,未免令人難以索解,雖說上下可以相互影響,但根據胸痹的實際情況,卻並不如此,況金匱原文,明明說:「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也僅指為胸中寒盛作痛而已。所以,我認為陰和陽。只是診脈的方法,浮取為陽,陽微是舉按不足的現象;沉取為陰,陰弦是重按如弦,弦即為寒為痛,若拘泥於上焦陽虛,下焦陰實,就不免有些機械之感。

上面所說的陰盛陽虛,是造成胸痹的基本原因,若再把它分析的話,則又包括了寒邪壅結,中氣虛弱,痰飲阻滯,陽氣不通等類型,但無論是何種類型,其本質上還是屬於陰盛陽虛的範疇,因此,它們又必然是相互連繫,相互影響的,譬如寒邪壅結,便可導致陽氣不通,或痰飲阻滯,或中氣虛弱等等,在臨床上既不能把它們孤立對待,又必須彼此比觀,才能掌握病機,靈活處理。

  胸痹的證候,上面已經說過,是包括心痛短氣而言,但由於體質有強弱,受邪有輕重,因此所表現的癥狀,也有差別,治療的方法,也隨之變化;總的說:胸痹常見的癥狀,除了心痛短氣之外,又可伴發咳嗽喘息胸痞等證。所謂心痛,是泛指胸部和胃部而說的,並不是指心藏,真正的心痛,古人稱為真心痛,是不治之症、必須予以區別,這裡所說的痛,是說明胸痹的範圍,可由上焦影響到中焦。在巢氏病源上,敘述胸痹的癥候,很是詳細,它說:「胸痹之候,胸中愊愊如滿,噎塞不利,習習如癢,喉里澀,唾燥,甚者心裡強否急痛,肌肉苦痹,絞急如刺、不得俯仰,胸前肉皆痛,手不能犯,胸滿短氣,咳唾引痛,煩悶白汗出,或撤背膂,其脈浮而微者是也。」這裡面,就包括了胸痹的各種輕重不同的證候。茲根據金匱的原文內容,把它分成主證、輕證、重證、虛證等四種類型,來討論它的證治。所謂主證,也就是基本的證候;癥狀較輕的,列為輕證,較重的,列為重證,屬虛的列為虛證。

  (一)主證

  金匱:「胸痹之病,喘息欬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括蔞薤白白酒湯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撤背者,括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以上兩節,說明了胸痹的主證主脈,並作出了治療的方法。喘息欬唾,胸背痛短氣等證狀,是由於上焦陽氣不通,痰涎窒滯的關係,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是由於寒客上焦所致,但這裡所謂遲和數,是脈的動態,而不是快慢,其實質上,也就是陽微陰弦的脈象;用括蔞薤白白酒湯的作用,是以括蔞實的滑利,開胸中痰結而下氣,薤白的辛溫,通上焦陽氣而祛寒、白酒輔助藥力,行氣通滯,如果痰飲上逆、喘咳比較嚴重.因而不能平卧,並有「心痛 徹背」這種牽引性疼痛的時候,便加半夏除痰飲,和胃降氣而成為括蔞薤白半夏湯。

  在臨床上,這是治療胸痹很有效的方劑,也是胸痹證最基本的方劑。類聚方廣義稱:「胸痹心痛徹背者,非此二方,不能治。」對這二方,推崇備至,證諸個人臨床運用,廣義所稱,實非誇大之詞。

  (二)輕證

  金匱:「胸痹,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薑湯亦主之。」「心中痞,諸逆,心懸痛,桂枝生薑枳實湯主之。」

  這是說明雖有胸痹之證,但並不嚴重,主要表現在氣塞不利,短氣不舒,或僅見痞滿、痰氣上逆,心下微痛等症,因此不須用括蔞薤白的滑利通陽,而另出治法,分別處理。

  從上述的原文里,可知同一氣塞短氣,其病理機轉又有不同,茯苓杏仁甘草湯所治的氣塞短氣,是由於上焦水濕不化,痰飲阻肺,肺氣失降所致。當以短氣為主證。所以茯苓杏仁甘草湯的作用,在於利水行氣逐飲。橘枳薑湯所治的氣塞短氣,是中焦陽氣不通,痰飲阻胃,胃氣痞塞,當以氣塞為主證,所以橘枳薑湯的作用,在於溫中下氣化飲。若桂枝生薑枳實湯證,則是中焦痰飲上逆胸中,上焦陽氣不能施化,所以不用橘皮而易桂枝,以通陽降逆。

  (三)重證

  金匱:「胸痹,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心痛徹背,背痛撤心,烏頭赤石脂丸主之。」

  上述癥狀,都是陰寒內盛所致的胸脘劇痛,但前者是陣發性的劇痛,痛勢時緩時急,或輕或重,用薏苡附子散的意義,可能本證因陰寒內盛而水濕不化,所以配薏苡以行氣化濕,或是痛劇而發生拘急,故用薏苡以舒解;但總的說,主要是借附於的大溫,以助陽祛寒止痛。後者的癥狀,則陰寒瀰漫於中上二焦,而發生牽引性的劇痛,並且痛勢連綿不已,正是說明病情的嚴重狀態;在臨床上,也往往可以看到這種病人會發生冷汗肢厥等癥狀,當此陰寒盛極,陽微欲絕的情況下,非用烏附椒姜等大辛大熱的藥物,不足以破陰扶陽,溫中散寒;烏頭赤石脂丸的作用,便是用以驅散寒邪,使上焦陽氣來複,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四)虛證

  金匱:「胸痹,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蔘湯亦主之。」

  本節舉一證而出二方,這是說明同一證狀,有二種治法,所謂「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這就顯示病勢不但在胸中,而且已擴大至胃脘和兩脅之間了;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般是由於水飲停蓄,挾寒氣上逆,這便是枳實薤白桂枝湯證,除用括蔞薤白外,又加枳實消痞,厚朴除滿,更用桂枝通陽下氣,以平水氣之上逆。這個方法,基本上仍是括蔞薤白白酒湯的範圍。但後者的人蔘湯,雖證狀似乎相同,在病理機轉上,則有著很大的區別,我們從二方的內容來看,便知道枳實薤白桂枝湯所治療的是實證,人蔘湯所治的是虛證。二者的分別,屬實的,多挾有形的飲邪,屬虛的多為無形的痞氣,所以人蔘湯用參術乾薑甘草,是補氣溫中化痞的方法,從而可知二方主治,各有特點,一是以寒盛為主,一則以陽虛為主,在臨床上除了以上的共同癥狀外,也必有其他的情況,可資參考,例如虛證,其病必久,或體質素稟虛弱,或可兼見少氣倦怠、語怯音低,甚則四肢逆冷等證,實證則當相反。古籍文字簡奧,在實際運用中不能不觸類旁通,以分別異同,而決定用藥。由於一般胸痹,以實證為主,所以這裡特提出虛證,作為辨別,同時說明胸痹滿痛,亦有用補法治療的。

  

  胸痹證在臨床上雖並不十分複雜,但由於胸痞胸痛,以及喘咳等證,在很多疾病中,都能發生,因此,臨病之際,也必須明辨異同,鑒別疑似,才不致混淆,茲將臨床上易見的小結胸、支飲、肺、肝著等證,與胸痹比較於後。

  (一)胸痹與小結胸證的辨別

  胸痹的癥狀,和傷寒大陽病誤下後的小結胸證,很相類似,傷寒論上說:「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因知小結胸證,所表現的癥狀,同樣在胸部,而且同樣有疼痛的感覺,但他們之間的病因畢竟不同,在病理機轉和治法上,也有出入;小結胸證是邪熱因誤下而內陷,與心下的痰飲搏結而成,其證必出現於傷寒或熱病之後。胸痹則是寒邪竊踞上焦,陽氣不通,寒飲阻滯所致。從表現的癥狀來看,小結胸的疼痛,部位只在心下,不但按之而始痛,並且絕無像胸痹那樣牽引性的疼痛。且因小結胸邪熱結於心下,痰飲無上逆之勢,所以又不若胸痹之有喘息欬吐等證。總之,兩者不同的關鍵,就在於胸痹屬寒,結胸屬熱(寒實結胸例外),治療小結胸證的小陷胸湯,正是括簍薤白半夏湯去白酒,以黃連易薤白;雖同樣用括蔞實開結氣,牛夏除痰飲,但一則以黃連之苦寒,泄胸中之熱邪,一則以薤白之辛溫,通胸中之陽氣,這是必須加以區別的。

  (二)與支飲肺的辨別

  支飲和肺,在臨床上都有欬唾、喘息、短氣等證,金匱痰飲咳嗽篇上說:「咳逆倚息,氣短不得卧,其形如腫謂之支飲。」肺痿肺咳嗽上氣篇說:「口中闢辟燥,欬即胸中隱隱作痛,脈反滑數,此為肺,欬唾膿血。」「肺,喘 不得卧……。」以上是支飲和肺的一般癥狀,他們所表現的喘息、咳逆、胸痛、不得卧,和胸痹的括蔞薤白半夏湯證,似乎相同,但實際上有很大的差別,特別是肺,是由於風熱郁肺而成,而有口中乾燥,欬即胸中隱痛,脈反滑數等特點,其所以發生喘不得卧,是肺中邪熱壅塞,肺氣上逆的緣故。至於支飲的欬逆倚息不得卧,是單為水飲上僭,肺失肅降所致,並因水氣盛,外走皮膚,故可發生腫狀,這和胸痹的陽虛陰乘,氣痹不通,胸背作痛,各有明顯的不同。

  (三)與肝著的辨別

  肝著的癥狀,與胸痹亦有相似之處,造成肝著的原因,原是由於肝鬱失條,氣血澀滯,在臨床上,就是所謂氣痹絡凝的證候:其癥狀主要表現於胸脅部,有胸悶氣塞,胸脅脹痛等癥狀,金匱所說的:「其人常欲蹈其胸上」,正是形容胸脅不舒服的苦悶現象,這和胸痹的枳實薤白桂枝湯證,似乎相同。但枳實薤白桂枝湯證,是寒氣挾痰飲上逆,所以有胸滿脅下逆搶心的證狀,肝著雖然也有胸滿和脅下氣逆,但不挾痰飲,故決無「搶心」的情況,因為在本質上,胸痹但屬於氣分,肝著卻在於血絡,在病勢的發展上,前者可發生劇烈的胸痛,後者可出現嘔吐、吐血等癥狀。所以肝著的治法,主要是調氣通絡,所主的旋復花湯,是用旋復花、蔥白、通利胸中氣滯、新絳疎通絡脈的痹著,這和括蔞薤白等證的僅以通陽散結,豁痰下氣是不同的。

  

四、

  以上略談了胸痹的病因、證治和辨證,主要說明了胸痹的成因,是由於上焦陽虛,寒鬱氣凝所致,但因病人的體質不同,病邪的輕重不一,所以便可表現出種種不同的癥狀,例如痰飲上逆,就可於胸痹心痛中兼見不得卧或胸滿脅下逆搶心等證狀,若寒邪內盛,則可發生劇烈的陣發性或牽引性的胸脘疼痛,如陽氣本虛,則可以發生虛痞、虛滿等現象,在這些不同的癥狀中,必須辨別輕重虛實,隨證施治,偏於痰飲的,重於祛痰,偏於氣結的,主於行氣,劇痛作陣或綿延不已的,用辛熱祛寒。在這些證治中,我們更可看到仲景的處方用藥,有一定的法度,如本證但見胸痹而痛,則用括蔞薤白白酒湯,若增加了不得卧,便知痰飲較盛,便添用牛夏以除痰飲;若加胸痞、胸滿、脅下逆搶心,便知寒邪更甚,胸痹的範圍,已擴大到脅部,所以添用枳實厚朴桂枝等消痞除滿通陽下氣,諸如此類,正說明有是症,則用是葯,不容含糊混雜,這種精緻的辨證論治,正是仲景學說的主要精神,在我們臨床實踐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學習金匱,不單單局限於一證一方的搬用。而是要學習它有條不紊的辨證方法,才能把古人的經驗,靈活的運用到臨床中去。

(本文發表在1957年11期第569頁上)

略談金匱的胸痹證治

江蘇省中醫學校教研組 臧載陽

  金匱所論「胸痹」,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所謂「痹」,是閉塞不通的意思,因此胸痹這一個病名,也就意味著胸中有鬱悶不舒的現象,由於閉塞不通,所以往往伴隨著疼痛和呼吸不暢等癥狀,故金匱把胸痹和心痛短氣放在一起討論,正是說明胸痹的癥狀,實際上就包括了心痛和短氣等幾方面,一般認為心痛和短氣是另外兩種疾病,其實,他們只是作為一種癥狀,出現於各種有關的病變中,而不能自成一證。所以我們在討論胸痹的時候就不能把它們分割起來看。

  胸痹的成因,是由於上焦陽氣不足,陰寒內盛所致,金匱上說:「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仲景之書,往往經脈象來說明病理病因,所以這裡所說的「當取太過不及」,也就是指辨別脈搏的陽微陰弦,以診知胸痹心痛的原因,是由於陽虛而在上焦,也就是通過脈象和癥狀的表現,察知病因的方法。所謂陽微陰弦,正是陽氣不足,陰寒內盛的脈象。因為胸中位居上焦,內包心肺,諸陽皆受氣於胸中,而轉行於背,所以上焦陰盛陽微,陽氣不得煦化,以致氣痹不行,就產生了痹痛短氣等證。但在這裡,必須說明二個問題,第一,胸痹的成因,雖說是陽虛,但主要是由於陰盛,金匱所說的陽虛,只是上焦陽虛,是局部的,這種陽虛,只能理解為寒邪竊踞上焦的導源,或者是寒邪內盛的影響;從整個病機來看,陽虛卻並不處於主要的地位,這正與內經「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的意義相同,從金匱所出的治法上看,就可知道胸痹並不都屬於虛證,相反的大多屬於實症。第二,所謂「陽微陰弦」,很多注家,認為是上焦陽虛,下焦陰實,把陽和陰,作為上下二焦,相互對待;如金鑒上說:「陽微,寸口脈微也,陽得陰脈,為陽不及,上焦陽虛也,陰弦,尺中脈弦也,陰得陰脈,為陰太過,下焦陰實也……。」依我主觀的看法,認為這是不夠妥當的,因為胸痹一證,主要表現在胸部,由於陰邪竊踞上焦,胸中陽氣不足,從而發生胸痛短氣等證,這是很易於理解的。如果說是下焦陰實,則理應病變先見於下焦,現在下焦卻沒有出現任何癥狀,而僅見於上焦,把它說為下焦陰實,未免令人難以索解,雖說上下可以相互影響,但根據胸痹的實際情況,卻並不如此,況金匱原文,明明說:「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也僅指為胸中寒盛作痛而已。所以,我認為陰和陽。只是診脈的方法,浮取為陽,陽微是舉按不足的現象;沉取為陰,陰弦是重按如弦,弦即為寒為痛,若拘泥於上焦陽虛,下焦陰實,就不免有些機械之感。

上面所說的陰盛陽虛,是造成胸痹的基本原因,若再把它分析的話,則又包括了寒邪壅結,中氣虛弱,痰飲阻滯,陽氣不通等類型,但無論是何種類型,其本質上還是屬於陰盛陽虛的範疇,因此,它們又必然是相互連繫,相互影響的,譬如寒邪壅結,便可導致陽氣不通,或痰飲阻滯,或中氣虛弱等等,在臨床上既不能把它們孤立對待,又必須彼此比觀,才能掌握病機,靈活處理。

  胸痹的證候,上面已經說過,是包括心痛短氣而言,但由於體質有強弱,受邪有輕重,因此所表現的癥狀,也有差別,治療的方法,也隨之變化;總的說:胸痹常見的癥狀,除了心痛短氣之外,又可伴發咳嗽喘息胸痞等證。所謂心痛,是泛指胸部和胃部而說的,並不是指心藏,真正的心痛,古人稱為真心痛,是不治之症、必須予以區別,這裡所說的痛,是說明胸痹的範圍,可由上焦影響到中焦。在巢氏病源上,敘述胸痹的癥候,很是詳細,它說:「胸痹之候,胸中愊愊如滿,噎塞不利,習習如癢,喉里澀,唾燥,甚者心裡強否急痛,肌肉苦痹,絞急如刺、不得俯仰,胸前肉皆痛,手不能犯,胸滿短氣,咳唾引痛,煩悶白汗出,或撤背膂,其脈浮而微者是也。」這裡面,就包括了胸痹的各種輕重不同的證候。茲根據金匱的原文內容,把它分成主證、輕證、重證、虛證等四種類型,來討論它的證治。所謂主證,也就是基本的證候;癥狀較輕的,列為輕證,較重的,列為重證,屬虛的列為虛證。

  (一)主證

  金匱:「胸痹之病,喘息欬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括蔞薤白白酒湯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撤背者,括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以上兩節,說明了胸痹的主證主脈,並作出了治療的方法。喘息欬唾,胸背痛短氣等證狀,是由於上焦陽氣不通,痰涎窒滯的關係,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是由於寒客上焦所致,但這裡所謂遲和數,是脈的動態,而不是快慢,其實質上,也就是陽微陰弦的脈象;用括蔞薤白白酒湯的作用,是以括蔞實的滑利,開胸中痰結而下氣,薤白的辛溫,通上焦陽氣而祛寒、白酒輔助藥力,行氣通滯,如果痰飲上逆、喘咳比較嚴重.因而不能平卧,並有「心痛 徹背」這種牽引性疼痛的時候,便加半夏除痰飲,和胃降氣而成為括蔞薤白半夏湯。

  在臨床上,這是治療胸痹很有效的方劑,也是胸痹證最基本的方劑。類聚方廣義稱:「胸痹心痛徹背者,非此二方,不能治。」對這二方,推崇備至,證諸個人臨床運用,廣義所稱,實非誇大之詞。

  (二)輕證

  金匱:「胸痹,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薑湯亦主之。」「心中痞,諸逆,心懸痛,桂枝生薑枳實湯主之。」

  這是說明雖有胸痹之證,但並不嚴重,主要表現在氣塞不利,短氣不舒,或僅見痞滿、痰氣上逆,心下微痛等症,因此不須用括蔞薤白的滑利通陽,而另出治法,分別處理。

  從上述的原文里,可知同一氣塞短氣,其病理機轉又有不同,茯苓杏仁甘草湯所治的氣塞短氣,是由於上焦水濕不化,痰飲阻肺,肺氣失降所致。當以短氣為主證。所以茯苓杏仁甘草湯的作用,在於利水行氣逐飲。橘枳薑湯所治的氣塞短氣,是中焦陽氣不通,痰飲阻胃,胃氣痞塞,當以氣塞為主證,所以橘枳薑湯的作用,在於溫中下氣化飲。若桂枝生薑枳實湯證,則是中焦痰飲上逆胸中,上焦陽氣不能施化,所以不用橘皮而易桂枝,以通陽降逆。

  (三)重證

  金匱:「胸痹,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心痛徹背,背痛撤心,烏頭赤石脂丸主之。」

  上述癥狀,都是陰寒內盛所致的胸脘劇痛,但前者是陣發性的劇痛,痛勢時緩時急,或輕或重,用薏苡附子散的意義,可能本證因陰寒內盛而水濕不化,所以配薏苡以行氣化濕,或是痛劇而發生拘急,故用薏苡以舒解;但總的說,主要是借附於的大溫,以助陽祛寒止痛。後者的癥狀,則陰寒瀰漫於中上二焦,而發生牽引性的劇痛,並且痛勢連綿不已,正是說明病情的嚴重狀態;在臨床上,也往往可以看到這種病人會發生冷汗肢厥等癥狀,當此陰寒盛極,陽微欲絕的情況下,非用烏附椒姜等大辛大熱的藥物,不足以破陰扶陽,溫中散寒;烏頭赤石脂丸的作用,便是用以驅散寒邪,使上焦陽氣來複,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四)虛證

  金匱:「胸痹,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蔘湯亦主之。」

  本節舉一證而出二方,這是說明同一證狀,有二種治法,所謂「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這就顯示病勢不但在胸中,而且已擴大至胃脘和兩脅之間了;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般是由於水飲停蓄,挾寒氣上逆,這便是枳實薤白桂枝湯證,除用括蔞薤白外,又加枳實消痞,厚朴除滿,更用桂枝通陽下氣,以平水氣之上逆。這個方法,基本上仍是括蔞薤白白酒湯的範圍。但後者的人蔘湯,雖證狀似乎相同,在病理機轉上,則有著很大的區別,我們從二方的內容來看,便知道枳實薤白桂枝湯所治療的是實證,人蔘湯所治的是虛證。二者的分別,屬實的,多挾有形的飲邪,屬虛的多為無形的痞氣,所以人蔘湯用參術乾薑甘草,是補氣溫中化痞的方法,從而可知二方主治,各有特點,一是以寒盛為主,一則以陽虛為主,在臨床上除了以上的共同癥狀外,也必有其他的情況,可資參考,例如虛證,其病必久,或體質素稟虛弱,或可兼見少氣倦怠、語怯音低,甚則四肢逆冷等證,實證則當相反。古籍文字簡奧,在實際運用中不能不觸類旁通,以分別異同,而決定用藥。由於一般胸痹,以實證為主,所以這裡特提出虛證,作為辨別,同時說明胸痹滿痛,亦有用補法治療的。

  

  胸痹證在臨床上雖並不十分複雜,但由於胸痞胸痛,以及喘咳等證,在很多疾病中,都能發生,因此,臨病之際,也必須明辨異同,鑒別疑似,才不致混淆,茲將臨床上易見的小結胸、支飲、肺、肝著等證,與胸痹比較於後。

  (一)胸痹與小結胸證的辨別

  胸痹的癥狀,和傷寒大陽病誤下後的小結胸證,很相類似,傷寒論上說:「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因知小結胸證,所表現的癥狀,同樣在胸部,而且同樣有疼痛的感覺,但他們之間的病因畢竟不同,在病理機轉和治法上,也有出入;小結胸證是邪熱因誤下而內陷,與心下的痰飲搏結而成,其證必出現於傷寒或熱病之後。胸痹則是寒邪竊踞上焦,陽氣不通,寒飲阻滯所致。從表現的癥狀來看,小結胸的疼痛,部位只在心下,不但按之而始痛,並且絕無像胸痹那樣牽引性的疼痛。且因小結胸邪熱結於心下,痰飲無上逆之勢,所以又不若胸痹之有喘息欬吐等證。總之,兩者不同的關鍵,就在於胸痹屬寒,結胸屬熱(寒實結胸例外),治療小結胸證的小陷胸湯,正是括簍薤白半夏湯去白酒,以黃連易薤白;雖同樣用括蔞實開結氣,牛夏除痰飲,但一則以黃連之苦寒,泄胸中之熱邪,一則以薤白之辛溫,通胸中之陽氣,這是必須加以區別的。

  (二)與支飲肺的辨別

  支飲和肺,在臨床上都有欬唾、喘息、短氣等證,金匱痰飲咳嗽篇上說:「咳逆倚息,氣短不得卧,其形如腫謂之支飲。」肺痿肺咳嗽上氣篇說:「口中闢辟燥,欬即胸中隱隱作痛,脈反滑數,此為肺,欬唾膿血。」「肺,喘 不得卧……。」以上是支飲和肺的一般癥狀,他們所表現的喘息、咳逆、胸痛、不得卧,和胸痹的括蔞薤白半夏湯證,似乎相同,但實際上有很大的差別,特別是肺,是由於風熱郁肺而成,而有口中乾燥,欬即胸中隱痛,脈反滑數等特點,其所以發生喘不得卧,是肺中邪熱壅塞,肺氣上逆的緣故。至於支飲的欬逆倚息不得卧,是單為水飲上僭,肺失肅降所致,並因水氣盛,外走皮膚,故可發生腫狀,這和胸痹的陽虛陰乘,氣痹不通,胸背作痛,各有明顯的不同。

  (三)與肝著的辨別

  肝著的癥狀,與胸痹亦有相似之處,造成肝著的原因,原是由於肝鬱失條,氣血澀滯,在臨床上,就是所謂氣痹絡凝的證候:其癥狀主要表現於胸脅部,有胸悶氣塞,胸脅脹痛等癥狀,金匱所說的:「其人常欲蹈其胸上」,正是形容胸脅不舒服的苦悶現象,這和胸痹的枳實薤白桂枝湯證,似乎相同。但枳實薤白桂枝湯證,是寒氣挾痰飲上逆,所以有胸滿脅下逆搶心的證狀,肝著雖然也有胸滿和脅下氣逆,但不挾痰飲,故決無「搶心」的情況,因為在本質上,胸痹但屬於氣分,肝著卻在於血絡,在病勢的發展上,前者可發生劇烈的胸痛,後者可出現嘔吐、吐血等癥狀。所以肝著的治法,主要是調氣通絡,所主的旋復花湯,是用旋復花、蔥白、通利胸中氣滯、新絳疎通絡脈的痹著,這和括蔞薤白等證的僅以通陽散結,豁痰下氣是不同的。

  

四、

  以上略談了胸痹的病因、證治和辨證,主要說明了胸痹的成因,是由於上焦陽虛,寒鬱氣凝所致,但因病人的體質不同,病邪的輕重不一,所以便可表現出種種不同的癥狀,例如痰飲上逆,就可於胸痹心痛中兼見不得卧或胸滿脅下逆搶心等證狀,若寒邪內盛,則可發生劇烈的陣發性或牽引性的胸脘疼痛,如陽氣本虛,則可以發生虛痞、虛滿等現象,在這些不同的癥狀中,必須辨別輕重虛實,隨證施治,偏於痰飲的,重於祛痰,偏於氣結的,主於行氣,劇痛作陣或綿延不已的,用辛熱祛寒。在這些證治中,我們更可看到仲景的處方用藥,有一定的法度,如本證但見胸痹而痛,則用括蔞薤白白酒湯,若增加了不得卧,便知痰飲較盛,便添用牛夏以除痰飲;若加胸痞、胸滿、脅下逆搶心,便知寒邪更甚,胸痹的範圍,已擴大到脅部,所以添用枳實厚朴桂枝等消痞除滿通陽下氣,諸如此類,正說明有是症,則用是葯,不容含糊混雜,這種精緻的辨證論治,正是仲景學說的主要精神,在我們臨床實踐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學習金匱,不單單局限於一證一方的搬用。而是要學習它有條不紊的辨證方法,才能把古人的經驗,靈活的運用到臨床中去。

(本文發表在1957年11期第569頁上)

推薦閱讀:

人體弓弦力學解剖系統(針刀人必學)
【正語談星】如何建立打破十二宮的立體邏輯(紫微斗數宮垣系統研究)
羅盤東定之生辰八字五行查詢系統
過度足內旋與脊椎的關係---對神經系統影響
六氣:日地系統氣候、五行場運行規律模型

TAG:轉載 | 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