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與家庭教育的關係

館友「月未圓書齋」: 您好!您的文章「孩子性格與家庭教育的關係」深受廣大館友的喜愛,於2011年12月19日進入「閱覽室」頻道的「教育/學習」下「子女教育」類別的精華區。360doc代表全體館友感謝您的辛勤勞動和慷慨分享!360doc個人圖書館孩子性格與家庭教育的關係 人的心理由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兩部分組成,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基本形式,也是人的心理表現的重要方面。性格屬於個性心理特徵,和能力、氣質一樣都是個性心理特徵的重要組成部分。

性格存在差別性,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所表現出來的對社會、集體、個人的態度都會有所區別,不可能找到兩個完全相同性格的人。所謂「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我們在文學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各種不同性格的典型人物,而文學家經常抓住這一心理形象來塑造人物形象,《水滸傳》中林沖、李逵、武松等,《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等,都成為了中國文學長廊中的經典人物、經典性格。

性格具有穩定性,這種穩定性主要表現在對現實的穩定態度,一般情況下,性格一旦習得,往往很難改變。比如,林沖這樣一個人物,他的性格的最基本態度是逆來順受,能忍則忍,因此,在誤入白虎堂後,被陷害充軍發配滄州,一路上他都忍了,聽到陸虞侯一夥密謀害他,他提了刀找了幾次,沒找到又忍了,最終火燒草料場,才忍無可忍,動手殺人,逼上梁山。

性格是一種習慣了的行為方式。人對一件事情的態度,往往是習慣了,不是朝三暮四的,而且從一而終的。比如,面對街頭的乞丐,有的人表現出同情,有的則表現出冷漠,這種行為態度或方式則是一種習慣化了的,與他積習的性格特點是密切相關的。

性格與教育歷來就被教育者所重視,早在2500前,我國著名教育家孔子就已經有了這方面的清醒認識,《論語》中有這樣的一段話: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感,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其實,這就是孔子按性格來施教的例子。文中,由就是子路,子路是孔門弟子中最血氣方剛、最有性格的一個,孔子是這樣評價他的,「野哉由也!」就是說由是一個好勇鬥狠的角色。孔子很了解他的性格,於是要他剋制,故說,要他做事多與父兄商量。求,即冉有,性格比較內向,膽小怕事,因此,孔子鼓勵他做事應當機立斷,敢作敢為。

中國有句古語說:「三歲看大」,兒童的性格大約在五歲就形成了。那麼,作為家長應如何認識性格和孩子教育的關係?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呢?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群體和基本單位,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場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孩子的最早的老師是父母,是最初的啟蒙教育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孩子許多的習慣、許多的性格、許多的品質都是從父母那兒習得的。這一點,許多家長都沒有深刻地認識清楚,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是一套,而在自身行為上又是一套,言行不一致,表裡不一,把在社會上習得的「人格面具」帶到孩子的教育之中,這些都會影響孩子良好性格的培養。

研究表明,不同家庭的教養方式,會導致孩子不同的性格。

1、如父母對子女過分照顧,不放手讓孩子獨立活動,怕孩子遇到危險或被小朋友欺辱,兒童就會形成膽小、依賴、缺乏主見、遇事優柔寡斷、孤僻、適應集體生活困難等。

2、如果父母對子女過分溺愛、嬌慣,孩子則被養成任性、撒嬌、驕傲、放肆、不分好壞、不懂禮貌、神經質、自我中心、缺乏責任感和耐心的性格。

3、若父母對孩子冷漠、漠不關心,兒童多願從他人處求愛護,想方設法吸引別人對自己的注意,有的表現為「人來瘋」,有的喜歡惹事生非或攻擊他人,有的也會表現情感淡漠,或內向性格。

4、當父母對孩子管教過分嚴厲、粗暴時,這種家庭教育方式則會使孩子形成膽法、軟弱自卑或粗暴、反抗、不誠實、以及為了保護自己而說謊的性格特點。

5、如果父母對子女的態度忽冷忽熱,反覆無常,兒童常常表現情緒不穩定、多疑多慮、缺乏主見或判斷力。

6、如父母對多子女之間有不公平的態度,往往是使孩子忌妒心理個性形成的起因。

以上所羅列的家庭教育問題,並非家長有意所致,而是在教育子女過程中不知不覺或一時感情衝動而表現出來的,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必引起高度重視,因為不同的教育方式可能直接導致孩子性格的形成。

有的家長肯定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性格中的缺陷,因此教育中許多問題都是在無意中造成的。我覺得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先要充分認清自己性格中的一些不足之處,這樣在教育過程中就可以盡量避免將自己的主觀情緒帶給孩子,減少孩子性格形成過程中的陰影。做到這一點很難,我們一直在提倡,教育孩子要有耐心,要成為孩子的朋友,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確實很難,因為現實生活中,我們家長在生活中的、工作中的、社會中的、情感中的負擔和壓力確實也很大,所謂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家長很難始終保持一種平和、穩定的情緒,有的家長則把這些情緒帶給孩子,拿孩子出氣,給孩子教育帶來許多負面影響,直接影響了孩子良好性格的培養。甚至有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失去了信心,認為孩子無藥可救了,於是不管不問,「有教無類」又成了一句空話。

良好的性格應該怎麼界定呢?其標準應是:活潑開朗、熱情直率、穩重端莊、勇敢堅強、認真細緻、有自信心、獨立性強、有協作精神、有活動能力、熱愛學習、善於與別人相處、社會適應良好等。

我認為,並不是要求家長都要把孩子培養成這樣類型的人,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社會就會千篇一律,毫無色彩了。不同的性格可能會適合不同的職業,中外許多文學家都是性格上有缺陷的,因為這樣缺陷可能更容易發揮他們在這一方面的才華。但是,我覺得,每個家長應該向這個方向努力,讓孩子在性格上更加健康,更加健全。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良好性格呢?我覺得,家長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氣氛

讓孩子在一個和諧,充滿愛心的家庭中成長,這對陶冶孩子的心境和情感十分重要。孩子在這個環境中成長,他們的心情自然會感到愉悅,沒有太大的壓力和不快樂的體驗,很容易養成他們活潑開朗、熱情直率、穩重端莊的性格。而充滿爭吵或離異家庭的孩子往往對孩子性格的負面影響較大。

二、家庭教育,父母應先受教育

父母必須首先樹立良好性格的典範,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父母是孩子的師範,父母是孩子模仿的榜樣。因此為人父母應努力做到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堅強毅力、樂觀開朗,這樣的話,孩子也會模仿父母成為一個具有良好性格的人。父母要盡量控制自己的脾氣,保持情緒穩定。不能喜怒無常,情緒多變,從而造成孩子無所適從,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

我們常聽到不少年青的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脾氣不好:任性、自私、嬌氣、神經質等,並常為此責難甚至打罵、懲罰孩子。其實是完全冤枉了孩子,因為孩子性格的好壞與父母的教養態度有著密切的關係。

三、選擇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和內容

現在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一個誤區,往往是只重視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孩子性格及品質的培養。能力培養固然很重要,但是培養孩子良好性格更為重要,因為性格一旦形成不易改變,並影響終生,而能力許多都是可以後天習得的。我們的家長切不可抱著「樹大自然直」、「性格是天生遺傳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思想,對孩子的不良性格採取聽之任之,放縱不管的態度,那樣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

教育方式應正面教育。孩子初涉人世,對人世間的很多問題都是初次認識、初次體驗,家長應儘可能地排除負面干擾,讓他們受到正面的、積極的影響,並且要盡量用孩子容易接受的語言,曉之以理、循循善誘,切忌空洞的說教和大道理。例如,如果家長帶著孩子在街頭遇到乞討者,許多家長可能都已司空見慣,但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家長切不可說這是假的,不要去幫助他們,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失去基本的同情心,從而產生一種冷漠的社會情緒,家長應盡量給孩子施捨的機會,並正面引導他們,靠自己的雙手自立自強。

教育的內容應是形式這樣的,有針對性的。比如,多開展一些親子活動,抽出時間來陪陪孩子,和他們一起讀書,和他們一起做遊戲,和他們一起講故事,多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知子女者莫若父母」,家長應針對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有的放矢地改變他們性格中一些缺陷,如對一些不合群,性格比較內心的,膽子比較小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參加夏令營,讓他們走入孩子們之中,培養他合作、合群的性格,讓他們在這些活動中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時期是良好個性塑造的最佳時期,抓住這個關鍵時期進行培養,對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至關重要。


推薦閱讀:

教育是解決災難的根本之道
做蒙氏幼兒園,關於教具必須要了解這幾點!
海城品讀七十八:《善哉,「既得式後悔」!》
教育、教師應該怎麼發展?新任教育部部長有建議!
教育 |《優秀的綿羊》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孩子 | 性格 | 家庭 | 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