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的古詩詞219首
第219首[唐補66]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寫作背景] 婚假過後,李白走出蜜室,腳步匆匆,重蹈雲遊求薦之路。 成家的男人就是一風箏,不飄不行,飄遠了也不行,必須按時回家,線端的那一頭,一般都握得手緊。 這期間的出遊,就是以安州為中心,每次回來,還是兩手空空,對不住自己的媳婦啊! 安州正是都督府的治所,有權勢更高的人物,李白是否捨近求遠? 這一段歷史有些撲朔迷離,史料不足,大概如下: 都督馬正會沒有幫上忙,可能是認為李白的性格不宜入仕,也可能是調走了,具體不知。 與都督府的二把手長史,卻有故事。 李白離不開酒,往美了說是酒仙,往丑了說就是酒徒。一次李白酒後騎馬,在大街上歪歪斜斜,正巧衝撞了長史李京之的車駕。望著李長史滿臉的怒氣,李白感覺不妙,寫了《上安州李長史書》,賠禮道歉。但仍於事無補,本來就不「規矩」的他,在別人的印象中雪上加霜。 如果不是老丈人家的面子,估計李白得拘幾天。 通過這件事,收斂了沒? 沒有。 李京之調走之後,繼任者姓裴。 臭豆腐李白繼續我行我素,貶低的人越來越多。這期間,可能又犯事,裴長史想來真的,要治罪。李白不得已繼續《上安州裴長史書》。 這次上書的內容有些特別,前面一部分是自我介紹,當中部分誇讚裴長史,最後一部分是順便干謁,最令人想不到的是,在末尾,來了這麼幾句: 「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許門下,逐之長途,白即膝行於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觀國風,永辭君侯,黃鵠舉矣。何王公大人之門,不可以彈長劍乎?」 翻譯: 赫然:發怒的樣子。 秦海:指長安。 「如果真的對我動粗,不提攜,我馬上恭敬地離開,如黃鵠高飛,西入長安,王侯將相中必有伯樂!」 這次上書,充分展現了李白的機巧與豪放。 你不是要治我罪嗎?我就假裝不知道,把自己表揚一番,然後誇你,讓你不好意思動手,最後再向你干謁,你如果不提攜,就會感到有點理虧,這樣,我就先佔了上風,讓你感到我委屈。 更主要的是,好像偷換了概念,裴長史的「作威」和「大怒」,李白故意理解為「不許門下」,「不許」就「不許」唄,有什麼了不起,此處不養爺,自有養爺處,我去長安發展。 言外之意,你如果現在治我,等俺以後發了,夠你喝幾壺的。 另一個言外之意,你別治我了,我現在就走,永遠地離開這兒,絕不給你再添麻煩,井水不犯河水。 李白的思維的確天馬行空。 如果我是裴長史,也不會行動,這樣的超才,誰知道他啥時候火?況且他犯的未必是大事兒。 裴的不出手,成全了李白的第1次長安之行。此時,公元730年秋,李白30歲。 李白入長安還有別的原因嗎?我覺得有,至少還有3個。 1.成家後事業感加重,有些急。 2.經過外圍的干謁準備,可能認為入長安的時機已到。 3.安州的環境對自己越來越不利,不如早點離開。 京中無人,向誰求薦? 本來打算拜訪以提攜後人為樂的前宰相張說,到了京城才知道張說已逝,遂結識了其子張垍(jì),當時的張垍是玉真公主的侄婿,李白看到了希望,寫了一首《玉真仙人詞》上呈頌讚。 玉真公主一直是道教的狂熱追隨者,也許有戲。 再一次失望,沒得到玉真公主的及時反饋,但總算給點面子,讓李白在她的終南山別館中等待。 「等到啥時候啊?」,心急加無聊的李白坐不住了,某個黃昏,走下終南山散心,寫下這首詩。 [本詩簡析] 解釋題目《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終南山:山名,在陝西省關中地區南部,西起眉縣,東至藍田縣,綿延800里,主峰在長安南面,士人多隱居於此。 過:路過。 斛斯山人:斛斯是複姓,山人指隱士,就是姓斛斯的隱士。 宿酒:擺上酒,在這裡是喝酒的意思。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從:伴隨。 碧山:青山,指終南山。下:指下山,這裡是動詞。 我下山的時候,夜幕已經降臨。月亮升起來,伴隨著人們外出歸來。 喜歡這首詩的原因,是因為喜歡前2句,尤其是第1句。記得初讀這首詩的時候,這2句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心裡一顫。 好在哪? 如果不是特別有事,一般人不會夜幕降臨的時候下山,上山容易下山難,黑燈瞎火的,摔著了咋辦?唐朝時又沒有路燈,沒準還能碰上豺狼虎豹。 李白有什麼特別的事嗎?沒有,他就是心裡憋得慌,在屋呆不住,玉真公主那邊一點消息也沒有,著急鬱悶。 「山月隨人歸」,表面寫路上景色,實寫詩人心情。 天快黑了,外出的人們回家了,而我卻跑出來,相比之下,就是詩人心裡酸。 同時還暗示了此時比較靜,如果熙熙攘攘的,詩人可能不會將月亮入景。 這種靜的環境,最容易引發人的多思。 這1句也可以這樣理解,看到月亮,想到了家。別人回家溫暖了,自己還在外面漂。 總之,是一種惆悵,李白的心思細膩。 我們讀李白的豪放詩太多了,以至於容易形成定論,認為他的詩都豪放。 豪放人未必都細膩,但豪放文人大多細膩,讀出他的細膩後,再讀豪放,才更有味。 想像著李白無精打采地走著,眼神中透著無奈和羨慕。 這樣的情結,該如何打發?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卻顧:回頭望。 翠微:青翠的山。 人在走路的時候,哪種狀態下容易回頭? 就是特別沒意思的時候,尤其是因某事發愁,而又找不到解決辦法,茫然四顧。 正是由於心情灰,看到的才是「蒼蒼」,如果高興,那就該是一種朦朧美了。 「橫」字用得好,更突出了李白的心情。 山上的花草樹木,一般是圍著山體分布,「所來徑」是縱向,李白看完縱向,又看橫向。心裡發空的時候,就往往看得範圍廣,看得時間長,打發時間而已。 下山本是為了散心,李白的這一回頭,結果還是鬱悶。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童稚:兒童,孩子。 荊扉:柴門,用樹枝編扎的門。 與誰「相攜」? 由題目「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及下面句子,可以判斷是與斛斯山人。路上相遇,斛斯山人邀請李白進家坐坐。 又是「田家」又是「童稚」,說明這位斛斯山人與李白不一樣,是踏踏實實地在這裡過日子,心態好,此時鬱悶難排的李白也許願意和這樣的人溝通。 如果是一位普通山民邀請,李白未必接受。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青蘿:也叫女蘿或松蘿,寄生在樹上,在樹梢懸掛,狀如絲帶。 這2句寫得美如仙境,把它們入詩,說明心裡羨慕,不如意的人往往這樣。 反思自己,到處折騰,不但沒成功,而且一個安穩的日子也過不上。 心裡發酸。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憩(qì):休息。 像李白這種狂傲之人,不會輕易向別人訴苦。何況斛斯山人也不知道你李白現在的心情如何,肯定就是熱情地接待,再加上李白也健談。那就海闊天空,邊聊邊喝。 下山也不是輕閑活兒,也肯定累。被斛斯山人的情緒感染,李白高興起來,暫時忘卻了煩惱,感覺渾身輕鬆。 2人喝到了什麼程度?喝到了「揮」酒杯的程度。 李白這樣的,喝到這種程度不稀奇。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松風:樂府琴曲《風入松》,據說為嵇康所作。河星:天空銀河中的星星。 雖然不知道《風入松》的曲調,根據作者及曲名,想來也是悲壯鏗鏘的那種。此情此景,也許2人心照不宣,都對這曲子情有獨鍾,越唱越興奮。 夜幕降臨的時候開始下山,「曲盡」的時候,已經「河星稀」了,這哥倆能折騰! 折騰到現在,李白的心情如何?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陶然:歡樂的樣子。 忘機:道家術語,指心地淡泊、與世無爭。 李白快樂嗎? 快樂,而且2人都快樂。 但細想可能有所不同,斛斯山人是真快樂,能遇上李白這樣的奇才,幸運。而李白是借「醉」快樂,可能是暫時的,可能是麻痹式的快樂,可能不純有水分。 整首詩,從下山,到相攜,到美酒,再到長歌,最後是忘機。按時間軸順序描寫,表面看起來,零零散散,好像沒寫什麼「正經」事。但最後2個字「忘機」,可以說是詩眼,隱露了李白的心思,那就是羨慕道家。 貌似漫不經心的一筆,折射的是苦。 就像我們遇到麻煩,半夜裡自己走在柏油路上,踢小粒石塊一樣,不了解的人以為是無聊。 解析完畢。 ========================================= 蹉跎歲月,李白有苦不說。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謝謝閱覽。
本文由<貼庫網>整理,全文地址:http://www.tieku001.com/232708/201.html
推薦閱讀:
※八月桂花香(詩詞吟唱)
※庭院深深深幾許,八首罕見三疊字詩詞
※談談詩詞創作原理
※詩句「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描繪了怎樣的意境?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一句運用了怎麼樣的表達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