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師:佛由心生 度己度人
文章來源華地藝術資訊網
原文標題《春拍預覽:佛由心生,度己度人》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李叔同
弘一大師對佛學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他對律宗的研究與弘揚上。弘一大師為振興律學,不畏艱難,深入研修,潛心戒律,著書說法,實踐躬行。他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師,也是國內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
紙本 條屏 68*18*4cm
此幅作品是弘一法師的清涼歌之一《世夢》。「清涼歌」是 《清涼》、《山色》、《花香》、《世夢》、《觀心》五首歌曲的總稱,這五首所謂的"清涼歌"是由李叔同作詞,俞紱棠、潘伯英、徐希一、唐學詠、劉質平分別作曲的。
大約在1929年的一天,老友夏丏尊和學生劉質平一起去訪問弘一大師。他們在飯後的清談之中,偶爾論及當世樂教。劉質平嘆息當時作歌者難得,一任靡靡之音的俗曲盛行。李叔同聽後亦以為憮然,便表示再作歌刊行。1931年9月,李叔同果然在浙江慈溪白湖金仙寺寫成了這"清涼歌"五首。
四箴屏條四個佛理迢迢,內涵極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佛學箴言,得道高僧所悟之言自是非同之凡響。全幅字形乾淨利落,粒塵不染,無時無刻無處不透出著佛心佛性。每一個字都像一個參禪悟道的僧人,不問世外繁花,只求心澄性靜。猶如一洗鉛華,篤志苦行。佛在於心,心筆之下,寫盡世俗,眾生皆苦,普度之人,早已度己。
硃砂十六言對聯 紙本 對聯173*29*2*cm
正文:願盡未來,普代法界一切眾生備受大苦;誓捨身命,宏護南山四分律教久住神州。
這是弘一法師發願弘護四分律教所寫。觀其書法者,猶如一洗鉛華,篤志苦行,不愧為世人景仰的一代佛教宗師。其中字形沖淡樸野,溫婉清拔,充滿了超凡的寧靜和雲鶴般的淡遠。這是絢爛至極的平淡、雄健過後的文靜、老成之後的稚朴,恰如他自我表白的那樣:「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靜、沖逸之致也。」 他的書法猶如渾金璞玉,清涼超塵,精嚴凈妙,閑雅沖逸、富有樂感,樸拙中見風骨,以無態備萬態,將儒家的謙恭、道家的自然、釋家的靜穆蘊涵書藝之中,聞字猶聞佛法,愛而寶之者頓生歡喜心,得者珍如拱璧,堪稱中國歷代書法中的逸品。弘一和他的書法亦謂國之至寶,華夏之光。
作為高僧書法,弘一與歷史上的一些僧人藝術家存有差異,如智永和懷素,儘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們的一生並未以堅定的佛教信仰和懇切實際的佛教修行為目的,他們不過是寄身於禪院的藝術家,「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知」,這完全是藝術家的氣質與浪漫。八大山人筆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諷刺的意味是顯而易見的,是入世的,並未超然。比之他們,弘一的禪來得徹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塵外,要為律宗的即修為佛而獻身,是一名純粹的佛教大家。(華地藝術資訊網)
推薦閱讀:
※(298)李學秋大師斷命方法再研究
※《印光大師文鈔》第五卷 復翁智奇居士書二 復鄭棐諶居士書 復楊慧昌居士書三
※級別越高的人,越懂得守破離
※太虛大師:怎樣赴龍華三會
TAG: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