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想理解一個人,就別光聽他說了什麼,要聽他「沒說什麼」

我在書房寫東西,隔壁傳來的哭聲。我聽到老婆對女兒吼:「這都第幾遍了!都說了不能多看,對眼睛不好,你這孩子怎麼不懂事的!」三歲的女兒在那邊大哭。

我趕緊跑過去看。原來女兒在睡覺之前按慣例要用 iPad 看兩集動畫故事,以往孩子兩集看完了,就乖乖睡覺了,可今天說什麼也不肯睡,一定要再看一集。

老婆說,好,那再看一集,我們拉鉤,看完一集就睡覺。拉完勾,看完一集,女兒說:「媽媽,我還想看!」我老婆不同意,跟她解釋,不能多看,對眼睛不好。可是女兒就開始大哭起來。來來回回,怎麼勸也勸不住。於是母女倆就犟上了。

我趕緊跑過去安慰。我說:「寶寶,你是不是想讓媽媽聽你的話?」女兒一邊哭一邊點頭。我接著說:「你看,媽媽是大人,大人並不是總能聽你的話。媽媽有時候會聽你的,有時候就不能聽你的。因為你是小孩,你還沒長大,爸爸媽媽要保護你。」

女兒安靜了一些。我老婆回過神來,也開始給她舉例:「你看,你想去爬雷峰塔,媽媽就聽你的話,你要買蛋糕,媽媽也是聽你的話的。可是你要一直看動畫片,媽媽就不能聽你的,因為對眼睛不好。」我們一起回憶前幾天出去玩的經歷,向她證明我們也是聽她的話的。女兒的哭聲漸止,慢慢睡著了。

當時的安慰像是一種本能反應。事後回想,我做對了什麼?我並沒有跟女兒爭論是否應該再看一集動畫,而是跟女兒解釋,為什麼媽媽不能聽你的話。

跟女兒強調不能多看動畫片和跟女兒解釋為什麼媽媽不能聽你的話,這背後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前一種語言關注的是表面上的內容,後一種語言關注的是內容背後的關係。表面看起來,女兒想要再看一集動畫片,但她真正想要的,是一個隨時隨地能夠聽她話的媽媽——這個年齡的孩子,還沒法完全適應自己的需要都不能得到滿足,甚至會因為這種不滿足,而懷疑父母對她的愛。我的安慰之所以有效,是因為我在關係的層面回應了她。

人與人之間所有的互動都可以從兩個層次來理解:他們表面在討論的內容,和這些內容背後,暗流涌動的關係。大部分人都能讀懂語言的內容,可很少有人能讀到語言背後的關係。

前段時間去少年宮玩,聽到一對父母在少年宮門口爭吵,兒子耷拉著腦袋站在媽媽旁邊。

媽媽說:「別的孩子都在報奧數,我們家孩子當然也應該要報!」

爸爸說:「孩子這麼小,現在就學奧數, 讓孩子這麼累幹嘛?現在孩子學這麼多東西,都沒時間玩了。我覺得小孩子要多運動,有時間讓他去踢踢足球就挺好的。」

媽媽說:「踢足球只是浪費時間!他明明有天賦的,認字都比別的孩子早,當然應該報。」

爸爸說:「身體也很重要。再說了,小孩子,學習抓這麼緊幹嘛,別到時候學廢了!」

看到這一段,也許作為讀者的你已經有了支持誰或者反對誰的立場,如果這個立場堅定一點,也許你還會覺得爭論的其中一方不可理喻。表面上,你看到父母在討論該怎麼教育孩子。可是如果從他們討論的內容里脫離出來看,也許你就能看到關係的部分。他們都在跟對方說:

「我比你更懂我的孩子,所以我在這件事上,我比你更有發言權。」

如果是在諮詢室里有這樣一對夫妻在吵架,也許我就會問:

「為什麼你會覺得自己比你的老公(老婆)更懂你的孩子呢?」

通常這樣問的時候,父母們會楞一下。讓他們從具體的討論內容上跳出來思考他們之間的關係並不容易。但在思考以後,他們也許會說出他們的理由:比如,「我老公成天加班,很少參與孩子的生活,他怎麼會知道孩子的需要!」或者「我老婆跟孩子黏得太緊了,有時候我想插話都插不上,我真擔心她把孩子教壞了。」當他們這麼說的時候,爭論背後的關係,就開始浮現了。

我們每個人都處在不同的關係中,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也總是在不停傳遞關於彼此關係的信息。要認出這些信息,需要我們能從關係的角度來思考一些問題。美國的家庭治療協會考察一個家庭治療師是否合格,一個很重要的標準是,看你是否已經熟練掌握了關係的語言,並把它變成了你的本能反應。要熟悉關係的語言,你能從兩個人的直言片語中讀出「誰在支持誰」、「誰在反對誰」、「誰在貶低誰」、「誰在生誰的氣」……內容是表,關係是里。哪怕你沉默,你也能看到沉默背後的關係:「我覺得你說的不重要」,或者「我對你不感興趣」。

既然關係的交流隨時隨地都在發生,那為什麼我們不能直接說關係,而非要討論內容呢?在公司里開會,大家也別說同事的這個方案的優劣可行性如何了,或者在家裡,媳婦也別埋怨婆婆做的菜不夠好吃或者太嬌慣孩子了,直接說「我支持你」或者「我反對你」該多好。可是如果這樣,你就很容易打人或者挨揍。畢竟內容的語言是對事不對人的,而關係的語言是對人不對事的。關係的語言,有時候伴隨著衝突。只有在吵翻了的時候,我們才會直接說:「我就是看不慣你!」

日常生活中,這些關係的信息都被掩藏在了很多彎彎繞繞的語言背後。可是這樣一來,就會帶來很多誤解。比如在家裡,一個丈夫可能會抱怨妻子:「明明我都已經不跟她吵了,甚至還道歉了,她為什麼還要喋喋不休,這麼生氣呢?」他想不到,雖然在語言上已經停止了說話,可是妻子在關係中接受到的信息卻是「我不想跟你說了。」、「你不可理喻,所以我不想理你了。」 也許,她正在對丈夫傳遞的「關係」的信息生氣,而丈夫想的卻是為什麼我在「內容」上道歉了,卻沒有得到回應呢?

還是回到原來。在哄完孩子後,我把內容的語言和關係的語言之間的區別講給我老婆聽。老婆聽了一半,不耐煩地白了我一眼:

「就是說,你比我厲害唄!」

「對對!」我高興地說,「啊,你學會了!」


推薦閱讀:

理解「窮養兒富養女」的「三重門」
我對「陽蓋陰進,陰蓋陽出」及「小倍陽,大膽入」的一點理解
隱忍極致的母愛 《看不見的客人》你能理解嗎?
八字的延伸理解

TAG: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