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冰河W:偉大而孤獨的行呤者 屈原
公元前278年,一位敞胸露懷、披頭散髮、瘋瘋癲癲的人在汨羅江邊矗立良久,最後縱身一躍,水波漣漪,又漸漸歸於沉寂。投水的人就是屈原,被後世譽為「詩祖」的楚國逐臣。這位憤世嫉俗、高潔磊落、才氣橫溢的行呤詩人,生時不見容於楚王,屢屢被佞臣構陷,死後卻盡享哀榮,幾乎成了完美人格的象徵,並且鳳凰涅槃成為中國人集體記憶深處一座被仰視的文化豐碑。屈原無疑是中華浩蕩五千年漫長歷史里被永遠紀念著的一個人。一人投江自盡,留下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因一人死而形成綿延不絕的千古民俗,回望被煙遮霧埋的5000年歷史烽燧,能享此殊榮的唯獨屈原一人而已。每年農曆5月初5,相傳就是屈原赴水而亡的忌日;他是投河自盡的,龍舟競渡的由來據說是為了紀念救他的民眾,而吃粽子是為了祭祀他。屈原,名平,「原」是他的號。屈氏是楚國王室後裔、世襲貴族,楚懷王在位時,屈原任「左徒」和三閭大夫等官職,據學者考證,「左徒」的官職相當於今天的秘書長。屈原稟性忠直,而且很有學問,他熟讀歷史,博學多才,又深諳政治,加上口才出眾,相貌儒雅,似乎是一位天才外交家。他輔佐懷王可謂兢兢業業,從無二心,一方面參贊國事,處理繁雜政務;一方面參與外交事務,接見列國使臣,以博聞強識、能言善辯而著稱。處理政務井井有條、搞外交遊刃有餘,成了懷王得力的左膀右臂。屈原是個大忠臣,自古就如此讚譽他,他同時又是一位性格纏綿悱惻的浪漫主義詩人,也就是說他是一位有「文藝范兒」兼具藝術家氣質的骨鯁之臣;他很看重節操, 是一位品德高尚、光明磊落的人。 他的作品裡流露出一股清新洒脫、神思飛揚之氣,似乎經常漫遊在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之間 ,和神仙鬼魅、名人高士交往。他好比一位超然獨立於混沌污濁的塵世之外、不食人間煙火、清白不污的高潔之士。正是這樣高於常人超然的境界,他寫出了「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路漫漫其修遠矣,吾將上下而求索」等傳唱千古的不朽詩句。如此高貴的品格,異於世人的穎悟,絕倫的才調,睿智的眼光,不同流俗的為人,在那遙遠而昏蒙的年代裡,他的身世註定以悲劇收場。有屈原這樣忠直性格、才智超群的人,自古以來都會成為小人暗中覬覦、瞄準的標靶,這是中華傳統文化繞不過去的悲劇與宿命。也正因為這樣,千古以來人們敬佩他、同情他、紀念他,他也因此而得以永生。楚國是崛起於南方的新興強國,北方強悍好戰的秦國對楚威脅很大。楚國內部有親秦派和親齊派兩大陣營,屈原主張聯齊抗秦,被視作親齊派的精神領袖。由於楚懷王支持,親齊派一時佔了上風。秦國眼見親齊派在楚國政壇日益坐大,對己不利,暗中派遣歷史上著名的策士、「縱橫家」張儀到楚國買通了楚國世襲貴族上官大夫靳尚,讓他在懷王面前「扇陰風、點鬼火」,天天說屈原的壞話。昏庸暗弱的楚懷王果然中了張儀的離間之計,將屈原流放到漢北去了。一肚子「合縱連橫」詭計的張儀見除去一個心腹大患,又生一計:利用靳尚等親秦派勸懷王和齊國斷交,許諾齊楚兩國解除盟約後秦國割地600里給楚國。耳根子軟、沒有主見的懷王再次中招,果然和齊國絕了交。不料達到目的後張儀出爾反爾,說當初秦國只答應割地6里與楚國。楚懷王大怒,怨秦國言而無信,親自率軍隊伐秦,卻被早有準備的秦軍虎賁之師打得丟盔撂甲、狼狽逃回。喘息稍定的昏聵懷王這時突然想起了屈原,有點悔不當初的意思,忙派人將他召回,命他出使齊國重修舊好。親齊派隨著屈原的復出暫時又有了一席之地,但不久,以靳尚為首的親秦派捲土重來,這一切全怪懷王沒有辨別是非的聰察英睿,好了傷疤忘了疼,毫不吸取前車之鑒和血的教訓,喜歡聽信讒言。不久,楚懷王被秦國設計騙到了咸陽,一直被軟禁拘押,從此再未回過楚國,最後客死秦國。這事讓楚國人扼腕長嘆、痛心欲絕,屈原內心的糾結、憤懣、無奈更不必說。懷王之子頃襄王繼位,和他那位混吃等死、庸碌無為的老爹一樣,他也缺乏明辨是非、忠奸的基因。他繼續寵幸靳尚等佞臣,喜聽獻媚甘詞、偏信讒言,坐上王位不久,第二次將屈原放逐到江南去。屈原在山高水長、寥廓蒼茫、地廣人稀的江南(今日湖南沅江、湘江流域)流浪了9年。如狼似虎的暴秦的侵略一日緊似一日,楚國的疆土被其一點點蠶食,亡國是早晚的事了。 當楚國國都郢都被秦將白起率軍攻克的噩耗傳來,屈原不忍心親見亡國慘狀,同時又天真的想以自己的死來喚醒麻木不仁、縱情享樂的頃襄王,便橫下一條心自沉在汨羅江中。屈原,歷史上最偉大的孤獨者,偉大的浪漫主義辭人,蒙冤千古的直臣。悲催的是,有道德潔癖的節士註定鬥不過小人,而淪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古往今來稱達人的智者命運大多如此。眼見政治抱負難以實現,失意失勢、無心纏鬥的屈原於是退而專心學問,在中國詩歌史上地位崇高的《離騷》得以問世。「離騷」是憂愁、鬱悶的意思,大概寫成於他第二次被放逐期間。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他矛盾而糾結的心態,一方面感念楚懷王曾經的信任,一方面又恨他大事糊塗、小事計較,輕易被小人蒙蔽、操弄著。感嘆頃襄王和他那糊塗父親一樣「爛泥扶不上牆」,面對貪如虎狼、日日進逼的暴秦不能醒悟,不奮發圖強,導致國勢日危、風雨如磬。自己空懷一腔報國心,卻「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屢被流放,山窮水盡,走投無路。所有的委屈和怨怒、困厄,只能傾瀉在一枝禿筆和一冊竹簡上,千古傳誦的巨制《離騷》得以橫空出世。苦難和孤獨是一把雙刃劍,沒有經過它磨礪的人是寫不出《離騷》這樣的天才之作的。《離騷》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憂憤之情,語言古樸華麗、想像奇特、比喻新奇、用詞精練,抒情得當、內涵深刻,內容形式都有獨到之處,以至於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學體裁與敘事方法——「騷體」。和《詩經》並稱為「風騷」體,從此,詩歌由集體詠唱變為個人獨唱時代,屈原可謂開一代先河的文學巨匠。楚國有著完全不同於中原文化的神秘巫蠱原始文化氛圍,《九章》、《九歌》、《離騷》、《天問》等代表作,是屈原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改良而成的新體詩。屈原是被譽為「遺響偉辭,卓絕一世」——楚辭的偉大奠基者,楚辭是詩歌之源,他的詩作在中國文學詩歌史上有著崇高的地位。上世紀50年代,他曾被選為世界文化名人,而每年的農曆5月初5,除了賽龍舟、包粽子、掛菖蒲艾葉驅邪、喝雄黃酒祛病,這一切習俗都為祭祀他。同時這一天也被稱作詩人節,也是為了紀念他的緣故。《屈原列傳》是《史記》中寫的最為精彩的篇章,情節詭奇,一波三折;故事曲折蜿蜒,跌宕起伏;遣詞造句,針腳細密、絲絲入扣;筆墨酣暢淋漓,扣人心弦,讀之有抓心撓肺、為古人擔憂之感。於精微處見雄奇,哽咽處見精誠,司馬遷的情感已完全融化到屈原的喜怒哀樂之中去了。尤其是屈原投河自盡一段,一位瘋瘋癲癲、披頭跣足但神色哀戚、面目非俗的落魄「騷客」默立江岸,追今撫夕,憂世傷生,顧影自憐,愴然涕下 。他感懷天地悠悠,嘆逝者如斯。天地之大,竟難有自己立足之地,於是他「獨立蒼茫自詠詩」:「哀吾生之無樂兮,幽獨處乎山中。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呢喃絮叨片刻,最後縱身一躍,高山嗚咽,流水無聲的情景躍然紙上,尤為傳神。血性正直之人必遭小人嫉恨、誣陷,好比孤芳自賞、暗香撲鼻的鮮花容易招蜂引蝶一樣。屈原才氣縱橫,超拔流俗,是個忠心耿耿的直臣。然而他的性格中也有纏綿曖昧的一面,野史記載他和懷王、宋玉等人有斷袖之情,當然,這不是本文所要討論的。在中國這片政治早熟、複雜特殊的土地上,屈原這樣不屑於與鄙俗齷蹉之輩為伍的高潔之士,本身也註定了悲劇性的結局。人情險惡,世路艱難,英雄落難,小人得意充斥了洋洋洒洒、浩如煙海的史籍。高尚之人與小人為伍,不同流合污而與之針鋒相對,最終必不是小人的對手,禍端叢生,遭暗算只是早晚的事。「浩氣干霄漢,沉湘忠佞分。材堪佐明主,無計事昏君。」這首明人留下的詩不僅對愛國者屈原,也是對歷朝歷代所有忠臣的一種由衷的憐惜之情;不僅對楚王,也對其他所有昏聵之君的無情鞭撻與深刻批判。不論屈原是否被後人尊為「詩祖」,也不論屈原是否被抬上了道德的神壇,幾乎成了沒有道德瑕疵的完人,作為孤獨的先行者,屈原的人格、操守、學問和他留下的詩歌一起,無疑會恩澤後世。他的行呤笑傲,憤世嫉俗的身影,幾乎成了完美人格的象徵,隨著年復一年的端陽佳節祭祀他而永遠留在炎黃子孫的腦海里,永生不滅。他生為人傑,死而為神,誠為偉丈夫也!他和他的不朽詩篇與天地同在,和日月爭輝,令人高山仰止,萬古不墮。 屈原註定是活給後人的,長夜漫漫,天黑漆漆,眾人昏睡沉沉,而他卻醒的太早。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傷懷吊屈原。堪笑渺渺楚江水,不能洗得直臣冤。 ( 唐 · 文秀 ·作)
圖畫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十二星座中最害怕孤獨的三大星座
※筆記 ▏聽說單身是種不負責任?寫給22歲單身的自己。
※張愛玲|沒有期待 就不懼怕孤獨
※「試著不去做」或「不要做」:談(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規則的建立
※孤獨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