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紀行 (貴州 黔東南苗侗區(凱里) 2日自駕游)

  帶著歡樂帶著期盼,我參加了戶外運動俱樂部組織的黔東南之行。2月2日(正月初二)我們一行25人坐四輛車開始出發。我們從重慶,經遵義、貴陽、凱里、雷山、容江、從江、到黎平,原路返回。來回行程接近2000公里,時間6天。黔東南是少數民族聚居地,我們此行原以為就是參觀人文景觀,領略少數民族風情,沒想到也欣賞到了旖旎的自然景色。沿途經過了險峻的72道拐,著名的婁山關,進貴州,高速路到凱里,翻越雷公山自然風景區,欣賞到了雷公山上的白皚皚美麗霧凇,看緩緩的都柳江沿容江從江與公路平行而流。最令人陶醉的是沿途那許許多多的黃色油菜花,有黃色的油菜花的海,有黃色的油菜花的山。下面江水泊泊而過,上面綠色蔥蘢的山,中間黃色的油菜花在一層層梯田裡迎著春風暖陽擺動,大家忘乎所以地跳下車,張開雙臂投入那美麗的大自然懷抱,陶醉夠了又上車繼續往前。沿途欣賞的民族風情還有初三那天在永樂寨的鬥牛比賽,在永樂前面的村寨(我忘了村名)看的鬥雞。還有在雷山我們大家和當地的人一起舞龍,我舞的是第三的一截龍身,跑了2圈下來就累得舞不起來了,笑啊,跳啊,放鞭炮啊······  榕江車江侗寨  車江侗寨在榕江大橋對面,寨門口有「天下第一侗寨」的字,迎面是一個新建的鼓樓,雕龍畫棟很漂亮也很壯觀,但卻沒有原始古樸的陳舊鼓樓有味道。鼓樓是侗寨的標誌,只有侗寨才有鼓樓,有了鼓樓才算侗寨。侗家人聚居的每一個村寨一般要有江水、鼓樓和榕樹。鼓樓幹什麼用的呢?鼓樓象塔一樣,有很多層樓,下大上小,最上面是平的鼓面,如果發生什麼事情,村長召集大家就爬升上頂擊鼓,所有的侗家村民就會迅速而至。平時是作集會用。都柳江緩緩地從車江侗寨村前流過,沿江邊有很多古榕樹,江上有侗家人在小木橋邊洗衣服,江邊還有小木船可以劃。江邊卵石墁街,石梯連接。村裡有幾家人家都在織布機上織布,大家紛紛拿起相機拍照,因為我們已經不容易看到黃道婆自己織土布的織布機了,問村民,她們身上穿的都是自己織的布,自己繡的花。   黎平肇興侗寨更多遊記攻略,請訪問 愛自由旅遊網:http://www.izy.cn/   黎平和廣西交界。侗族擅長建築,他們的鼓樓、橋樑、戲樓和涼亭是侗族建造藝術的結晶,很有民族特色。現在黎平縣境內就保存有300多座鼓樓,有廳堂式、樓閣式、密檐式和門闋式等,肇興侗寨一寨就有5座鼓樓,是鼓樓最多的村寨,其他的侗寨一般只有一個。侗鄉的橋樑以木橋居多,最為出色的是長廊式的花橋,形狀象廊橋,橋上有蓋,封閉居多。橋身兩外側有美人靠,橋兩內側是侗鄉人畫的民族圖畫。戲樓是表演侗戲的地方,遺憾的是我們這次沒有看到侗戲。在肇興有一背街上,鼓樓旁邊是戲樓,戲樓旁邊是花橋,三位一體,可以近在咫尺地同時欣賞到3種侗族古建築奇葩。肇興被譽為「侗鄉第一寨」,是典型的木結構古建築群,整個村寨飛檐翹角,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房屋的門窗裝飾圖案古樸,精美細膩。許多的窗都是木作古花窗很有特色。  我們在肇興街上逛的時候,剛從一花橋上下來,還迎面碰到了侗族送親的隊伍,估計是女的娘家人送的禮物,前面是放鞭炮,後面數十人高高地挑著竹籃罐罐,即扁擔連著竹籃罐罐,不象漢族挑擔,是扁擔連著繩索連著籮筐。  侗鄉人的廁所,很多建在魚塘上,據說魚吃了糞便會長得快。所以我們一行去的很多人都不吃魚,我開初還不知道,在我們吃住的肇興侗鄉客棧里,侗族客棧老闆為我們做的菜有腌魚,腌魚味道酸辣醇芳可口,很鮮美卻沒人吃,一問原由才方知。記得在雷山,飯桌上有凱里酸湯魚,大家都不怎麼動奢。後來回到貴陽吃烏江魚,大家才放心地爭先恐後大塊朵頤。  最讓大家讚歎不絕的是2月4日晚上在肇興身臨其景欣賞到的侗族大歌。侗族是唱歌的民族,侗鄉是音樂的天堂。侗寨人有「飯養命,歌寬心」之說,他們把唱歌看作跟吃飯一樣重要。當你知道他們小孩從小學歌、父母在家教歌、歌師走寨傳歌以後,就不會驚嘆那美妙動人的歌聲的來歷了。更多遊記攻略,請訪問 [url=http://www.izy.cn/]愛自由旅遊網[/url]:[url=http://www.izy.cn/]旅遊[/url]   在侗鄉的那天晚上是歌舞狂歡,他們的舞蹈與苗族沒有大的區別,  但唱歌就不一樣了。當侗族大歌開始,把我們全給震住了,不得不令人折服。那侗族大歌是無伴奏多聲部合唱,雖然語言不通,聽不懂歌詞,但美妙動人的優美旋律真如天籟之聲。在那些侗族姑娘唱的時候,我們一行的同伴有的給親人撥通手機,讓遠方的親人通過電話也與自己一起分享;有的打開手機錄音功能,紛紛把自己的手機對準她們,留下了這美妙之音。不能想像,這些普通的村寨侗族姑娘會有如此美妙的歌喉如此高的音樂水準,她們沒有接受過音樂學院的專業訓練,她們的音樂才能全來自於民間,來自於她們的民族。   從江苗寨岜沙  從江附近的苗寨岜沙,具有原始古樸和獨特的苗族風情。  山寨大門處,掛有一塊橫額,上書「中國部落文化第一村」。他們的歡迎儀式,也是獨特的部落式的。我們到達時,被一群手持長槍的岜沙村民把我們攔在山寨外,原來他們還在為我們進寨作準備,只見幾位岜沙人正在往土炮里裝火藥,裝完後,別具一格的苗寨岜沙歡迎儀式開始。蘆笙音樂響起,土炮震耳欲聾巨響,長槍對天齊鳴,我們都用雙手捂住耳朵,感覺山都在顫抖,畢竟這麼近距離地接近炮火,還是第一次。這樣原始的歡迎的確刺激,大家喝了岜沙女青年用牛角盛的自製米酒後,我們跟著村長進寨了。  寨里古樹參天,遮天蔽日,風景如畫。每一棵大樹都編了號,樹上有草繩做的鞦韆,樹很高很大,人在鞦韆上盪,樹動也不動。岜沙苗家的男女青年都是在鞦韆上戀愛,每年的農曆6月初7,是鞦韆節,男女青年就在大樹上盪鞦韆,要盪3天3夜。有女青年一人盪鞦韆,如某男青年看上她,就跳上女的鞦韆上共同盪,並踩女的腳示愛,女的如果也中意男的,就踩男的腳,再共同盪鞦韆。女的如果沒看上那男青年,她就不睬那男的腳,男青年就會下去,再覓另外的鞦韆,再找另外的女子。我們一行的人聽完介紹,就有一女青年小王跳上了一鞦韆上,我們一起的一男青年把她推得老高,嚇得她哇哇大叫,慌忙不迭地跳下。另一女小黃上了另一鞦韆,導遊男小王跳上了女小黃的鞦韆,他們一人站一隻腳懸一隻腳,越盪越高,大家正在高聲為他們歡呼叫他們相互睬腳示愛,突然,鞦韆左邊的繩索斷了,導遊被摔在地上,他迅速地爬起來,大家哄堂大笑。女小黃的手緊緊地抓住繩索沒有被摔下來,所幸有驚無險。  岜沙人以前是以賣樹為生,現在引進了碰柑,他們可以種碰柑賣。岜沙人的糧食是以自己種的糯谷為主,村裡還有晾曬糯谷的架子。岜沙人穿的衣服是自己織的布自己染色,用雞蛋清糊上一層再加顏料再糊上蛋清再晒乾,穿上是黑色的亮亮的,雨點淋上不吸水會象皮衣一樣滾下。除了村長會普通話,其他的岜沙人都不能和我們交流,語言不通。現在是冬天,村子裡有些小孩大人都是赤腳沒穿鞋,村長也是赤腳。村寨里的房子全是木屋,有一部分房子的屋面是用樹皮蓋上去的,感覺很原始,很貧窮。岜沙的木屋是我們此行看到的村寨中最破舊的。村寨里最漂亮的磚瓦建築是學校,聽說是希望工程捐助的。岜沙還有一個特點,是以男子奇特的髮型著稱,日本古代武士的髮型就象岜沙男子的髮型。村寨里的人,許多目不轉睛地圍著我們看,就如卞之琳的我們在村裡看風景,風景里的人在看我們。  岜沙人的民族歌舞表演也很搞笑,那麼原始古樸的部落民族,卻每一個節目,無論男女都是走的現代時裝模特的貓步,估計是當地的有關部門教的,讓所有看錶演的人忍俊不禁,樂不可支!(轉)
推薦閱讀:

TAG:貴州 | 自駕游 | 黔東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