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母連載:「東海問題」

中國航母連載:「東海問題」轉發(41) 評論(117) 09月04日 22:46

中國航母連載:「東海問題」及西太平洋安全與中國航母 土立方~earththree

請尊重版權,本博客謝絕各網站及媒體編輯們未經同意的隨意轉載。

版權聲明:· 本文僅發表於本人搜狐博客,本博客所有文章之版權均為本人所有;· 媒體轉載、商業轉載請與本人聯繫,經得許可並請支付稿酬;· 個人轉載請註明「轉載」,保持全文原狀並請附帶原文鏈接,告知本人;· 對於侵權轉載,本博保留相關法律追責權利。· 電子郵箱:earththree@sohu.com

筆者註:隨著中國第一艘「航母平台」的頻繁海試和中國周邊海洋糾紛的日趨激烈,「中國航母」的話題也成為媒體和大眾的關心重點。這裡筆者將之前撰寫的關於解放軍海軍戰略研究的拙作書藉中之部分內容節選出,分「南海問題」、「東海及西太平洋」、「海權」和「中國航母計劃的真實意義」等四個主題摘出改編,以饗讀者。

  很多觀點認為,由於中國大陸自北向南面臨著從朝鮮半島的朝核問題,到東海釣魚台主權問題、台灣問題,直到南海的資源爭端,幾乎沿著整個大陸海岸線都存在地區安全隱患,加之周邊海洋糾紛的日益嚴峻,大眾輿論將這些視為解放軍發展航母的驅動力。對此,即使有包括解放軍、美國和日本在內的專業學者都表示過懷疑和駁斥,但是民眾仍然樂於接受這種臆測式的觀點。  與南海問題相似的是,在東海釣魚島問題上,如今國人的民粹情緒亦是「一觸即發」,一爆發就大談航母,在這點上尤其是大陸老百姓表現的更為激烈。無論是老百姓的情緒,還是大眾媒體「媚眾」式的迎合民眾口胃,都在無形中助長和發酵這種本質上是古代皇權文化的偏執民粹。實際上除官方媒體外,大眾媒體的報道並非是當局行為。最後這種「民族製造」所呈現出的便是「謾罵本國同胞」、「打砸同胞財產」,甚至是「扒同胞衣服」(漢服事件)這種全世界少有的醜陋和愚昧行徑。這本質上是一個愚昧群族骨子裡的「群眾暴力」基因在作崇,只是以所謂「愛國」的旗號來發泄戾氣。這一戾氣的來源,既非「愛國」也非所謂「社會不公」,其實是農民意識「均貧富」的扭曲心態,在平時積累出的對同族同胞的嫉妒與不滿,找藉口爆發而已。——也就是所謂「中國人只配窮而富不得」的怪象之表現。  事實上中國所有的周邊海洋爭端和糾紛,在處置和對應上都輪不上航空母艦,因為解放軍航空母艦計劃根本完全不是為了這些周邊海域的事端而進行的。

第一節、海洋鬥爭方式的轉型

  在中國周邊海域的海洋主權爭端和海洋利益糾紛問題上,其實是日本人在數十年前最先「教育」了中國人處理應對技巧與手段,中國處置海洋問題的「大轉型」也就此開始。  早自上世紀1968年,國際社會證實東中國海釣魚台附近海域可能蘊藏豐富的石油資源,從此釣魚台遺留主權問題開始升溫。釣魚台主權,既是二戰遺留問題,也可以簡單的說成是美國人(故意)埋下的「禍根」,但最根本的還是出自中華內鬥——國共內戰——「家不和外人欺」造成的創傷。  在釣魚台主權問題不斷突顯後,台灣、香港、大陸的民間人士,組織了數次「保釣運動」[注10]。而日本,作為全亞洲第一個走向維新革命的先進國家,日本在處理海洋問題上的經驗也是非常「老辣」。日本人「接待」台港陸「保釣勇士」的,是於1948年就成立的「日本海上保安廳」。「注10:1969年11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與日本佐藤首相達成關於1972年將琉球群島交還日本管制的協議。次年1970年8月美駐日大使首次聲稱,『福爾摩薩(台灣)附近的尖閣群島(釣魚台諸島)被認為是琉球群島的一部分,將來要歸還日本』。對美國此舉,當時除了大陸當局的官方抗議外,台灣青年率先發起了華人世界的『保釣運動』,馬英九等都是此時期的熱血青年之一。」

圖:1970年11月17日,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的台灣留學生最先組織起「保衛釣魚台行動委員會」,「保釣運動」就此開始。幾個月後的1971年1月29日,當時在美國的二千多名大陸及台灣的留美學生集合於紐約聯合國總部外舉行保釣示威。當年7月7日,由「香港保衛釣魚台行動委員會」發起的「維園七七大示威」遭遇警方武力鎮壓,演變為學生與港英警察的暴力衝突(左圖)。1996年9月26日,香港保釣領袖陳毓祥碩士在保釣活動中犧牲,激起「保釣運動」再次進入高潮(右圖)。在陳毓祥葬禮當天的1996年10月6日晚,自基隆深澳港和台北萬里港出發共30餘艘民間保釣船,台港澳保釣人士及隨行記者總計423人,再次保釣。次日(7日)晨,時任台北縣議員的金介壽和香港保釣成員陳裕南終於突破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堵截,登島並插旗成功。

  以「海上保安廳」這樣一個國家行政單位來應對海洋糾紛,無論於國際法理、遊戲規則,還是具體鬥爭中的進退空間,都非常有利。因為國家行政單位的行動,本身就代表著對主權的「實際控制」。動用軍隊處理則一方面會有「侵略」之嫌,性質完全兩樣,另一方面還不能隨便開火升級事態,處境極為被動。  當時中國大陸還停留在「海軍護漁」的陳舊理念中,認為靠海軍保駕護航就可以足夠威懾「侵略者」了。所以在遭遇日本人這種「先進」的應對手段時,北京決策層和解放軍曾一度惱羞成怒。這種苦於找不到下之處,有能力還手卻無法還手,只能任由別國調戲羞辱的憤怒,從大陸社會輿論界時常流露出的帶有極端情緒的言論中便可見一斑。  因為使用軍隊直接採取行動,反而是日本右翼所「求之不得」的,因為日本不但可以「武裝侵略」來指控,更會藉此為由以「自衛」名義直接行事武裝佔領。如此形勢便會使中國身陷被動,那麼釣魚台非得進行「中日大決戰」不可。但假若決戰失敗,釣魚台便就此「永別祖國」。所以在當代社會,單純依靠軍事攻佔來解決領土問題,這是「勇氣可嘉、智慧不足」的魯莽之舉。  在經歷了多次爭端與實踐「教育」後,大陸當局在1999年1月13日正式成立「中國海監總隊」[注11]。同時台灣當局也在1999年正式提出成立類似機構的提案,於次年(2000年1月28日)成立「海岸巡防總局」,之後改組為「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注11:『中國海監總隊』的行政單位於1998年大陸國務院機構改革時確定,但到1999年1月13日才正式掛牌開始運作,故部分資料中亦會將『海監總隊』的成立日期記為1998年。」  其實大陸當局早於1980年代就基本明確了對海洋施以「行政執法」的戰略轉型,標誌性的是大陸五屆人大二十四次會議於1982年8月23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國海監」當初的全名為「中國海洋環境監視監測船隊」,受制於上級單位「國家海洋局」的歷史背景,海監總隊最初偏弱於「執法」功能,而偏重於海洋地質調查任務,因為成立於1964年的「國家海洋局」,早期以海道測量等海洋調查任務為主。所以大陸處理海洋糾紛,不僅經歷了從「海軍護漁」到「行政執法」的概念轉型,海監本身也經歷了從「海調」到「執法」的功能轉型。  2000年5月17日,大陸又成立「中國漁政指揮中心」,由原大陸農業部漁業局統一承擔「漁政執法」。此外除了「中國海監」和「中國漁政」兩大單位外,大陸還陸續完善了隸屬公安、交通部、海關總署在內的共五個系統的海洋行政執法船隊[注12]。這一方面反映出中國海洋爭端的矛盾複雜,從漁業糾紛、油氣資源糾紛到治安、緝私、交運救難等各方面的問題都很突出,這是中國海洋利益的一大特點。另一方面看,在如今面對周邊國家對中國海洋利益的挑戰時,大陸五家海洋「執法」單位或聯合或輪番的上陣,這種陣勢也將是周邊爭端國家所難以應付的。「注12:當前中國大陸的海洋『執法』單位多達五家,分別為:隸屬大陸海洋局的『中國海監總隊』、隸屬大陸農業部漁政局的『中國漁政』、隸屬大陸公安部的『中國公安邊防海警』、隸屬大陸交通部的『中國海事』,還有隸屬大陸海關總署的『中國海關』。五個機構看似職權重迭、分工不明,相互之間也沒有隸屬關係,似乎是官僚體系產物。但數次現實行動中卻表現出配合默契,彷彿有著『統一指揮』,這顯示其中暗藏玄機。」

圖:大陸「中國漁政」船隊現裝備有全世界最大噸位(滿載排水量23,000噸)的「中國漁政88」號執法船,該船原為解放軍海軍888「撫仙湖」號補給艦。與「中國海監」一律使用非武裝巡邏船不同的是,部分「中國漁政」執法船配備有高射速機關炮或重機槍等武器。由此也可看出「中國漁政」和「中國海監」等單位的職能似乎重迭交叉,但各自的定位明顯有所側重。

  從此大陸當局「卧薪嘗膽」,開始了一輪規模浩大的「執法船隊」建造工程,尤其是「海監」和「漁政」兩大單位。其中較為典型的如,漁政接收了解放軍海軍排水量達23,000噸的903型補給艦(西方稱「福池」級)888「撫仙湖」號,更名「中國漁政88」號[注13];海監則裝備了排水量3,980噸且科技先進的「中國海監50」號。這種組建海監、漁政、海巡船隊工程,其實是對原先陳舊落後的處理海洋利益糾紛之理念和手段,奮起直追的彌補。只有這種符合現代國際關係準則的遊戲方式,才可能真正運用於解決海洋糾紛問題中。光靠「海軍護漁」、「海軍威懾」這樣的早期行事方式,在當代國際社會中只能處於被動境地。「注13:原解放軍海軍888「撫仙湖」號補給艦是於2007年首次露面的全新艦,剛服役不久就轉入『中國漁政』船隊。該艦當初在建造時就與前兩艘903型油彈補給艦(886「千島湖」號和887「微山湖」號)有明顯不同,如:艦艏和艦艉各只安裝一門37mm自動火炮,而903型艦之艦艏和艦艉各安裝有兩門37mm自動火炮;該艦沒有設置直升機機庫,只保留直升機起降甲板;艦舯取消橫向補給椼,取而代之為LCVP登陸艇掛架,這也意味著「撫仙湖」號只能遂行縱向補給和(直升機)垂直補給,不具備橫向補給能力;煙囪也由兩具分散式結構改為單一集中式結構等等。太多的變化,使得很多西方數據中並不將「撫仙湖」號列入『福池』級油彈補給艦序列,而定義其為『南海島礁定點補給艦』。其實大陸在南海的實控島礁非常分散,各據點的補給要求也並不相同,並不適合大型遠洋補給艦逐一巡視補給,解放軍在南海的補給主要由904型(西方稱『大運』級,專為南海設計)補給艦來承擔。之後這艘「撫仙湖」號很快就劃編為『中國漁政88』號,這說明該艦的設計意圖似乎本來就是『另有他用』。解放軍海軍為何有這樣一艘『奇怪』的補給艦,又為何很快編為『漁政執法船』,此問題本文在之後『南海問題』的章節給予交待。」  在1996年9月26日陳毓祥保釣犧牲幾乎整十四年後[注14],2010年9月7日大陸漁船「閩晉漁5179」號在釣魚台海域與日本海上保安廳巡視船發生衝撞,日方在扣押「閩晉漁5179」號船長詹其雄十七天後宣布放人[注15]。大部分媒體對此事件的關注都集中在大陸方面的強硬態度,或是大陸在「稀土」資源出口等經貿領域對日本的制約「籌碼」,甚至是大陸安全部門在石家莊拘捕擅闖軍事禁區的四名日本人。「注14:2008年6月10日凌晨還發生過台灣『聯合』號海釣船在釣魚台海域遭日本海上保安廳巡視船撞沉的事件。」「注15:日方於2010年9月13日先釋放『閩晉漁5179』船員,9月15日放船,船長詹其雄則於9月24日釋放。」  事實上迫使日方不得不放人的,既不是「稀土」也不是大陸安全部門審查「日本間諜」。進出口貿易是互利互惠的,雙方也都可以找借口「抓人」。關鍵在於中國大陸此時已經掌握了應對手段和能力——此事件發生後次日,大陸即高調派出漁政船趕赴釣魚台海域,藉此機會先對釣魚台實施漁政執法船常態化巡邏,之後再實施海監執法船常態化巡邏——而日本若直接對抗大陸漁政船、海監船,升級事態的責任就在日方,同時也給大陸創造了採取進一步行動的口實。這才是北京當局嚴厲警告日本大使的「不要誤判形勢」,也是日方最終「無條件放人放船」的原因所在。  正因為處理海洋爭端的理念轉型,所以如今大陸當局不得不嚴格限制民間「保釣」人士赴釣魚台活動,防止出現意料之外的局面失控從而正中日本右翼勢力「下懷」。在另一方面,大陸當局則按部就班的對東海及釣魚台開展「常態化巡邏」。  事實上日本方面對如今大陸當局的應對,明顯是「如坐針氈」。日本右翼勢力不斷宣布所謂應對「西南諸島有事」的政策,還有針對釣魚台的各種揚言發話,顯示出日本政府在此問題上愈來愈不自信的處境和異常急躁不安的心態。

圖:2010年9月25日凌晨04時,釣魚台撞船事件中的大陸船長詹其雄由大陸當局包機接回(左圖)。在東海常態化巡邏的「中國海監50」號船(右圖)。大陸自1999年初成立「中國海監總隊」,逐步完成了以「行政執法」手段來應對海洋糾紛的海洋鬥爭方式轉型。從2010年「閩晉漁5179」號釣魚台撞船事件到2012年「黃岩島對峙」事件中不難發現,「中國海監」和「中國漁政」已經頻繁現身海洋糾紛的第一線,並逐步實現對東海和南海的常態化巡邏。

  東海問題如此,南海爭端亦是如此。從2012年的「中(大陸)菲黃岩島爭端」中更可以看出,大陸當局在海洋鬥爭方式轉型上,無論「硬體」還是「軟體」都已經初顯佳績。而且這種轉型已經確實地刺中「對手」之痛處,不斷刺激「對手」在急躁中犯錯。  只有讓「對手」犯錯,使其「授我以柄」,方可掌握鬥爭的主動權。所謂國與國的實力博奕,本質上就是操縱多方資源去促使對手「出錯牌」。  在這點上,中日雙方的政治當局都心知肚明。只是可悲的是,大陸民眾卻對此完全無視,如同「文革」一樣,只要把「愛國」(立場)大旗一揮就繼續那種「群眾暴力」的愚蠢行徑。這成為如今「釣魚島問題」上,日本人竊喜和求之不得的事,也是讓大陸當局最為「頭疼」的自己陣營「自我拆台」之悲哀。

第二節、地緣概念的認知「缺失」

  大陸不少年青人在海軍和海洋問題上,非常醉心於談論航母與「太平洋戰略」,也包括不少台灣和香港的年青人在內。他們常常以為台灣以東就是茫茫的太平洋,認為走出了「第一島鏈」就等於擁有了太平洋。那麼杜勒斯的「第二島鏈」在哪裡?慘烈的硫磺島大戰發生在哪裡?當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前進基地」在何處?  其實「第一島鏈」以東的西太平洋上更是星羅棋布著島嶼。從釣魚台向東,而且幾乎是正東方向約1800公里(台北市以東約1990公里),就是屬於小笠原群島的「硫磺島」(Iwo Jima),該島現由日本海上自衛隊軍事管轄。整個小笠原群島只有「父島」和「母島」有平民居住,其它島嶼除無人島礁外,均由日本海上自衛隊、航空自衛隊、海上保安廳、氣象廳等軍職和公職人員駐紮。硫磺島建有軍用機場和軍事設施,該島也是現在日本自衛隊唯一的陸海空三軍聯合軍演場,也是美國海軍進行常態性軍事訓練和作戰演習的訓練場。  再由遠及近:釣魚台以東約785公里和約777公里分別是琉球群島之「北大東島」(Kita Daito Jima)和「南大東島」(Minami Daito Jima);釣魚台以東約420公里是「沖繩本島」(Okinawa Jima);釣魚台以東(略偏南)約200公里是「宮古島」(Miyako Jima);釣魚台東南約160公里是(琉球八重山列島)之「石垣島」(Ishigaki Jima);釣魚台東南約150公里是(琉球八重山列島)之「與那國島」(Yonaguni Jima)……。

圖:韓戰時杜勒斯構想的「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左圖),對比1950年初美國「西太平洋防禦圈」和如今美國指控大陸當局設計的「(一二島鏈)中國海上防禦圈」(如本文第一章節列舉的美國國防部《2010年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報告23頁附圖),三者之間都有一定的區別[補註2]。很多軍事愛好者和激進青年人非常熱衷於談論海軍和太平洋戰略,但卻常常忽視了最基本的西太平洋地緣概念。實際上西太平洋海域如同「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圍起的一個「迷你」太平洋,其中密布著大大小小的島嶼。這些西太洋島嶼的存在,使得解放軍航母若想在西太平洋針對釣魚台、沖繩等的作戰,甚至根本沒有「立足點」(右圖)。以關島、硫磺島、沖繩等為基地的美、日戰機,就可以輕易的控制整個西太平洋,美國航母戰鬥群更可以依託「第二島鏈」自由進退。

  ——上述這些釣魚台以東150公里到800公里再到2000公里的島嶼,全部建有高質量機場[注16]。有所有這些機場,無論現為軍用或民用,機場設施之條件都遠超過(大陸管轄)西沙機場或是(台灣管轄)東沙機場。「注16:上述島嶼的機場,除硫磺島和沖繩本島外,現在基本都為民用。另外已於2005年劃入『宮古島市』行政區的還有緊鄰宮古島的『下地島』(Shimoji Jima),島上建有日本唯一的民航機師專用訓練機場,即宮古島市就有兩座機場。此外沖繩本島以西的『伊江島』(Ie Shima)和『久米島』(Kume Jima)等也都建有機場。」  除上述日本島嶼之外:屬於美國的北馬里亞納群島與日本小笠原群島首尾相接,再向西南繞回「第一島鏈」,一路包含「塞班島」(Saipan Island)、「關島」(Guam Island),還有(分屬若干國家和地區的)「加羅林群島(屬密克羅尼西亞群島)」(Caroline Islands),一直到達「帛琉」(Palau,台灣譯為「帛琉」)。這便是當年杜勒斯構想的「第二島鏈」。也就是說,釣魚台向東的西太平洋里,北方和東方是日本諸島,南方則是美國(或與美交好)諸島。  當代航空母艦戰鬥群的基本作戰原則是,航母要部署在距離打擊目標500公里到1000公里的區間內。既不能低於500公里,否則航母戰鬥群自身的安全難以保障;也不能超過1000公里,否則艦載機作戰半徑太大。但越過「第一島鏈」的西太平洋里,向北向東都有日本及其諸島,向南是美國勢力範圍下的諸島,中間還有日本所屬諸島。解放軍航母要想在西太平洋作戰,無論是出「第一島鏈」自西太平洋反攻釣魚台和沖繩,還是進攻「第二島鏈」,可立足的活動海域基本全無。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之所以敢於發動太平洋戰爭,其基礎在於日本當時就已經控制有西太平洋幾乎全部的島嶼(包括小苙原群島、北馬里亞納群島和加羅林群島等)。如今中國大陸的激進青年人若還以二戰式思維來構想太平洋,那唯一的途徑應該是仿效元大帝忽必烈,先自朝鮮半島占攻日本,先掌握日本及其諸島,而後才可能有條件進軍太平洋。同樣,仍以冷戰思維來假想解放軍航母是「攻佔」(西)太平洋的激進「反華」群體,也必須搞清楚這個基礎的地緣概念。  如果世界已經不再是忽必烈的年代,不再是二戰和冷戰年代,那就不可以再妄用「二戰思維」去臆想所謂太平洋戰略。即使是單純做軍事層面的分析,也必須要尊重地緣概念和當代軍事技術的特點,選擇明智的武器和戰術。不同的年代,國際關係的遊戲規則不同,軍事科技水平也不同,歷史不可能「倒退」。

第三節、軍事科技的認知「誤區」

  完全忽視中國周邊海洋客觀地緣概念,僅憑主觀認知的思維習慣,不僅體現在釣魚台問題上,對台灣問題和南海問題同樣如此。  在台灣問題上,這種思維習慣的表現是無視台灣海峽和台灣島的地理特徵,還有對現代海空軍技術的「誤區」。  民間軍事愛好者和軍事迷群體,對「尖端武器」的認識往往就是各項性能諸元,比如飛機的機動性能、帶多少飛彈、電子設備「先進」與否等等。但是真正的作戰不是武器展覽會,即便是單純以「台海戰事」來思考,也要結合作戰區域的地形地貌,雙方軍力部署和優勢劣勢,再來決定運用(或發展)何種「武器」,如何使用每種「武器」。  其實早在1958年「台海空戰」發生後,台海天空就已經悄悄地步入一個新的時期。這個「新時期」並不是兩岸民間空軍迷們爭論不休的1958年空戰究竟「幾比幾」,也不是國軍裝備「響尾蛇」空空飛彈和新型噴射機,而是美國開始在台灣部署地對空飛彈系統。

圖:1958年11月27日,蔣介石視察駐桃園林口的美軍MIM-14型「勝利女神-力士」(大陸譯為「奈基-大力神」)長程高空防空飛彈(左圖)。1979年7月1日至8月12日國軍實施地空飛彈實彈射擊的公告(右圖)。公告標註「射擊區域」長80海浬寬60海浬其實是一種留有安全「富裕量」的考慮,實際試射的是有效射程為三分之一「射擊區域」的MIM-23型「霍克」(台灣習慣譯為「鷹式」,不過此譯法不準確)中程中低空防空飛彈。MIM-23型飛彈代號「Homing All-the-Way Killer」,意為「全程導向殺手」,縮寫「HAWK」,但並非是「鷹」的「hawk」,故音譯「霍克」更準確。「霍克」防空飛彈用於為「勝利女神-力士」高空飛彈提供中低空補盲,與「勝利女神-力士」飛彈構成全空域飛彈防空圈。1979年時國軍尚未裝備「霍克」飛彈,此試射應為檢驗美國提供之「樣品」。國軍於1980年1月正式獲得「霍克」防空系統,並逐步成為全球部署和使用「霍克」飛彈系統效率最高的軍隊。

  由於台灣海峽平均寬度僅103海浬(約190公里),最窄處僅78.3海浬(約145公里),還有澎湖列島等島嶼的存在,隨著防空飛彈的性能提升,整個台海「制空權」從此逐步被兩岸防空飛彈所代替。到1990年代大陸引進俄制「S-300」先進防空飛彈系統,以及大陸國產先進防空飛彈陸續列裝後,加上台灣部署的「霍克」、引進的「愛國者」,還有自研「天弓II」等先進防空飛彈,一個完全由防空飛彈代替戰鬥機掌控台海天空的「新時期」徹底形成。  如今整個台灣海峽已經完全陷入兩岸各型防空飛彈的打擊覆蓋,兩岸部署的先進防空飛彈,甚至可以飛越「海峽中線」直接攻擊尚在對方空域的戰機。而且台海部署防空飛彈的密度,也是全世界公認的最高強度區域。可以毫不誇張的形容,假如台海發生戰事,任何一方企圖飛越台海或是自外海飛向台灣的戰機,都會被對方的防空飛彈打回「零件狀態」。  在這個由「(防空)飛彈」掌控台海的時代,使用航空兵和航母來「解放台灣」或是「保衛台灣」都早已過時。  也正因為如此,解放軍在多次中美軍事交流中都明確表示,「大陸對台獨分裂勢力的威脅,一直奉行以遠程精確火力戰為主導的海空聯合作戰」。即以精確地對地彈道飛彈先行「火力準備」,在基本完全癱瘓台灣主要防空力量和戰略目標後,才可能遂行航空兵作戰和兩棲登陸作戰。

圖:常被媒體「誣衊」的F-104型戰機(左上圖),攝於2011年10月9日成功嶺的退役F-104J。1997年入役的幻象-2000型戰機(左下圖),攝於2011年10月15日岡山基地。F-104和幻象-2000這樣的高速攔截機,才是國軍空軍真正的「可用之材」。近年來台灣社會為採購F-16C/D型戰機(右上圖,美軍裝備的F-16C型)爭執不休,一些媒體評論稱採購F-16C/D可以當作「戰轟機」反擊大陸,其實這種任務靠「雄風」等巡弋飛彈才更有效,F-16C/D型戰機在台海幾乎毫無用武之地。而解放軍迄今在台海地區依然部署殲-7、殲-8和強-5等「老爺戰機」(右下圖),攝於2011年10月24日的漳州機場衛星照。既然解放軍裝備已經飛速進步,為何還要如此「寒磣」?這其中的原因才是痴迷F-16C/D和討論所謂兩岸「空優」的人士需要思考的。依筆者個人觀點,F-16C/D採購案若不是合夥「坑」納稅人錢,那隻能是政治作秀,以此證明「美國不會放棄台灣」而已。採購F-16C/D型戰機不如採購自研防空飛彈,還有當年「經國」戰機研製團隊的流失更是台灣當局的嚴重「失策」。建立防衛能力一定要靠「自力更生」,在這點上中共當局相當值得肯定。

  同樣,國軍空軍的作戰模式也早不再是「大空戰」年代。國軍的戰術要點是充分利用台灣中央山脈的天然地理優勢,在大陸防空飛彈和空情監視圈外隱蔽待機,必要時只能以「快進快出」方式前出衝刺攔截,射擊後馬上撤回。  包括解放軍在內,如今在台海若非要進行傳統空戰,兩岸戰機每次出擊都最多只有一次開火機會,而後必須迅速脫離。所以兩岸航空兵如今在台海真正有用的都是高速攔截機,而不是所謂「高機動性」和裝備「先進航電系統」的戰機。由遠程防空飛彈掌控「制空權」的台海空域,並不是「高機動性」戰機表演空中格鬥的場所,真正實戰中也根本來不及靠戰機自身的火控雷達去搜索目標。依託中央山脈的屏護,由預警機和部署在中央山脈的高山雷達站提供目標指引的「快進快出」戰術,才是國軍空軍的正確戰法。對於解放軍航空兵來說,戰術戰法同樣類似。

圖:繼承下馬的殲-9型高空高速戰機設計(左圖),結合以色列「獅」戰機技術的解放軍殲-10型戰機(右圖),設計上仍然保留了很多高速攔截作戰的考慮(如進氣道)。這些都被輿論界批評為大陸設計理念和技術上的「落後」。實際上殲-10戰機保留高速攔截機功能,也是基於台海特殊空戰形勢的需要。

  不過民間對於台海航空兵作戰形勢的變化基本是疏於了解,彷彿還停留在1958年「台海大空戰」時期,尤其是台灣社會和媒體還常見所謂兩岸戰機的「空優」對比。其實,台海哪裡還有什麼「空優」概念?兩岸現在誰家還有「空優」?  關於台灣問題與台海作戰,本文將在之後章節再詳細說明,此處不再過多討論。

第四節、周邊海洋糾紛不靠「紙老虎」(代本章結語)

  1946年8月6日,毛澤東在延安接受美國女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Anna Louise Strong)採訪時,發表了著名的《論紙老虎》。  如今人們對毛澤東的這個《論紙老虎》,多數只記得一句「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也多將毛的「紙老虎論」僅僅視為一種政治宣言。其實毛澤東當時的「紙老虎論」,還是針對於一種「新式武器」的評論。在那次採訪中,當問到「如何看待美國使用原子彈」問題時,毛澤東回答:「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隻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並不可怕。」。  毛澤東的論斷雖然多是基於意識形態的用辭,但事實上自二戰結束以後,國際關係的遊戲規則就已經(逐步)產生了性質上的轉變。縱然全世界戰爭不斷,即使許多問題仍然最終不得不以戰爭方式解決,各大強國也都數次捲入戰爭,但越是強國,越是對參與戰爭愈來愈謹慎。因為科技進步促使戰爭形式的改變,包括戰爭對本國和國際社會的影響,還有國際社會對戰爭的制約手段等,都與二戰時期有了本質的區別。  譬如太平洋戰爭那樣,雙方航空母艦艦隊在太平洋上相互搜尋,然後進行海空決鬥的場面,未來幾乎再也不可能出現。靠軍隊去爭奪領土領海,這種二戰式思維模式早被當今世界徹底淘汰。當今國際社會中,或許只有如金氏北韓這類的「流氓國家」還在念念不忘傳統的二戰模式,但下場一定如薩達姆伊拉克一般。  所以,認為解放軍發展航母是為了處理東海問題(包括西太平洋和台灣問題)和南海主權爭端,這類觀點的出發點本身就嚴重陳腐落後。毫不客氣的說,這完全是基於二戰和冷戰年代的遊戲規則與科技水平的思維。  當年美國在韓戰時期搞「核訛詐」,雖然毛澤東不理不睬,但也傷及不到美國利益。因為朝鮮半島本來就不屬於美國,美國人最多只是一時丟臉而已,哪怕把整個朝鮮半島全丟了都無妨。換句話說,美國人永遠「輸的起」。但中國海洋主權爭端不是朝鮮半島,在主權問題上,中國人永遠「輸不起」。  如果海洋爭端的周邊國家,無論是日本還是南海各國,把解放軍航母當作「紙老虎」來對待,無視所謂的「航母威懾」,就如同毛澤東在韓戰時不拿美國核武訛詐當回事,那下一步該怎麼辦?——這種所謂的「航母威懾」嚇唬不走「對手」,不僅解放軍將顏面盡失,中國還將在主權爭端中處於更加被動的境地。  一個戰略規劃制訂,尤其是發展航母這樣龐大的工程,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這是中共提倡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觀。半個多世紀前,毛澤東就抨擊原子彈是「紙老虎」,若21世紀的解放軍還以「航母威懾」來針對周邊國家,這無疑就是要自當「帝國主義紙老虎」了——中共其實沒有這麼愚蠢——以海洋主權爭端作為解放軍航母計劃的基礎,其實也完全違背海軍技術和海軍戰術運用的原則,甚至完全忽視了太平洋和南中國海的客觀地緣概念。  中國為遠洋戰略而發展的航母計劃,並不是僅憑區區幾十架艦載機在周邊海域作「表演」,也不會闖入台海防空飛彈危險區當「空靶」,當然也不會在南海和己方岸基遠程航空兵競爭「訓練空域」,更不是花下數百億隻為百姓民心一振的「圖騰」。

  這個遠洋戰略和航母計劃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未完待續)「補註2:所謂『島鏈戰略』最早是由杜勒斯於1951年初提出的軍事外交構想,但之後隨著韓戰的結束和美國『遏制戰略』轉為『大規模報復戰略』,杜勒斯的島鏈封鎖構想並未被採納。『島鏈』(Island chains)其實也並非是美國官方用詞,美國官方(幾乎)從未承認過有所謂『島鏈戰略』的存在。無論美國政府還是軍方對所謂『島鏈』的闡述,一向是以『地理』概念,或是『中國人設想的』等措辭來表述。在海洋戰略問題上,如今美國官方認為所謂『島鏈戰略』是中國大陸希望建立的,中國針對美國的『海上防禦圈』,而不是美國針對中國的『海上包圍圈』。」

圖:美國國防部《2010年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報告之23頁配圖及說明文字的完整轉載(《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0》,P23),此圖被包括部分美國研究學者在內的海內外人士廣泛引用,用以說明(美國的)「島鏈戰略」。但是原版圖片的說明文字其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理論家設想的兩個島嶼「鏈」,形成中國海上防衛圈的地理基礎。」——原文為:「PRC military theorists conceive of two island 「chains」 as forming a geographic basis for China』s maritime defensive perimeter.」。這種指控「島鏈」概念為「中國製造」,而且目的是為了「中國海上防禦圈」的措辭和觀點,才是美國官方的態度。但「不幸」的是,懷著各種立場的海內外民間人士,或因為曲解或是欠缺了解,都一概主觀認定「島鏈」是「美國製造」的,用於「美國包圍」,這就謬以千里了。
推薦閱讀:

誦彌陀經 必須明白的問題
指出問題的關鍵,才是看好一個八字的開端!
辯論心得中級篇(三、攻辯術——如何設計攻辯問題)
加拿大旅遊簽證問題匯總
隔代教育不能迴避的問題

TAG:中國 | 中國航母 | 航母 | 東海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