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業餘愛好者:關於學好笛子的三個條件:音準、節奏、音色
06-11
給業餘愛好者:關於學好笛子的三個條件:音準、節奏、音色
我二十幾年前大約13、14歲的時候,喜歡上吹笛子。我在一個縣城長大。對於我吹笛子,我母親很開明,帶我去我們縣城的地方戲劇團拜師學習。我師傅專業是嗩吶,是我母親的遠房親戚。我每周去一次見老師,也不算是特別正式的學習,而且不用花錢。逢年過節給師傅拜年問個好就行了。 當時,我通過看書自學,吹笛子已經可以吹得相當「流利」了。見了師傅以後,師傅給我的最重要的意見有三條:音準、節奏、音色。這三條,對於專業音樂人員來說,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業餘學習者,其實都是不容易做好的。 音準當然是第一重要的。我記得,當時我師傅第一堂課就是糾正我的指法和手型。業餘自學的人,許多人指法都不規範,比如筒音作5吹2,應該全部打開1,2,3,4孔,但業餘自學的人許多都是開了4孔以後,1、2、3孔還有多餘的指頭蓋住了,因此音低了半度或者1/3度,吹的人卻仍然自得其樂,渾然不知。如果指法不完全正確,再好的笛子都沒有用的,人家一聽就不對勁。 對於業餘吹奏者,第二重要的我師傅認為是節奏。未經過嚴格訓練的業餘愛好者,節奏感都難以真正過關,「小笛無腔信口吹」,想長就長一點,想短就短一點,每一個長音都變成任意延長。 其實專業上的「任意延長」也不是完全的任意,仍然有節奏的。演奏者如果缺乏節奏感,隨意自由發揮,可是聽眾的耳朵里其實是有一個節奏在跑,不該斷的你斷了,或者該斷的時候你沒有斷,聽眾都非常不舒服的。 我師傅當時訓練我的節奏,印象深刻的有幾點: 一是,一開始用腳打拍子時,一定不能每一拍腳打一下,而是應該每小節只打一次,打第一拍。這一點對於形成節奏感特別重要。節奏感不是每一拍速度均衡就可以,而是內心的節奏,每小節第一拍要重。比如四拍子的音樂,要規律性按照「強弱次強 弱」發展。內心形成了良好的節奏感,以後再根據旋律需要可以漸強、漸弱,漸滿漸快等。 用腳打拍子自是不雅,為專業人士不屑,但對於業餘初學者,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二是,我師傅讓我跟著錄音,吹奏無太多節奏變化、無太多技巧的曲子。我師傅為了訓練我的節奏感,經常拿一根筷子,在一個梆子上給我打拍子。比如陸老的《中花六版》、《歡樂歌》、《姑蘇行》、《小放牛》的片斷,我都練習過。那時候我有一本《陸春齡笛子曲集》,還有陸老一盤音帶,《三六》、《行街》、《梅花三弄》等等,師傅也都讓我吹,他敲梆子打拍子。曲子中技巧的東西都讓我忽略,按基本要求吹奏主旋律部分。吹的時候,努力捕捉節拍點,體會、形成內心的節奏感。 三是,有條件的人最好買一個節拍器。我當年吹笛子,縣城裡還沒有節拍器這個東西。後來我水平高一點,節奏基本穩了以後,暑假期間,師傅讓我在劇團樂隊里,晚上演出時候去給戲曲進行伴奏(現在想來有點對不起台下的觀眾,但當時觀眾是聽不出來的)。樂隊在舞台一角,幕布基本蓋住了。夏天,沒有空調,電風扇吹。比較熱,蚊子也多。專業演員伴奏,我也坐在裡面跟著吹。本來只需要一個笛子的時候,實際上有兩個笛子在演奏。引子部分,別的樂器都停的時候,當然就只有專業笛子演奏,我就不能跟著吹了,否則不和諧就聽出來了。在樂隊的時候,師傅要求我最重要的不是聽另一位專業笛手,而是聽鼓點(板眼)。這個暑假的實踐,對我的節奏感形成幫助特別大。大家未必如我一樣幸運有好老師,有實踐機會。但如果有條件,建議購買節拍器,電子的也可以。沒有樂隊讓你實踐,就可以跟隨錄音帶、光碟、MP3音樂,一起演奏,訓練好節奏感。 吹管樂都涉及音色的訓練。這個罈子里大家似乎都特別關心音色,這是自然的。但是要注意,其實音準、節奏、音色三者中,音色在後面。當然,音色也十分重要。音色要好,當然笛子要好。能力上,音色最重要的就靠長音練習。吹的時候,不是一味求長,而是努力控制風門,耳朵仔細聽發出的音,如何飽滿、圓潤,並且不要越來越弱,而是要越來越強,可適當加一點氣震音。 那時候,我師傅最反對我把精力放在滑音、剁音、飛指、花舌等技巧上面。他認為初學,最重要的是音準、節奏、音色,這三項過關了,你的吹管樂就上了道,會受歡迎。這些基本要求過關以後,技巧性的東西屬於錦上添花,以後慢慢來逐漸就會了。 節奏訓練真是特別特別重要。我在這個論壇里聽一些朋友吹的笛子,有的朋友音色、氣息控制、技巧都不錯,可是節奏不夠穩,尤其長音時,到底兩拍、三拍還是四拍,長音以後下一個音弱起還是強起,交代不清楚。這些朋友,如果加強節奏訓練,還可以很好地提高水平的。 我上大學以後(工科),特別幸運,學校音樂教育條件比較好,我通過考試(考簡譜和節奏譜)參加了一個20人的音樂選修課班,學習了四年音樂課程(鋼琴、樂理)。四年中每個星期天晚上從7點到10點11點都是音樂課(老師是音樂教育家、大提琴演奏家、前湖北省歌舞團團長、洪湖赤衛隊樂團指揮沈建軍教授)。每周上一次鋼琴課(另一位老師教琴),要求每個學生每天在琴房練習一小時(我所在大學有幾十台鋼琴,我們這個音樂班免費學琴、彈琴)。四年音樂課一直堅持下來,師範音樂系的課程全部我們快速過了一遍。我音樂上最大的收穫,是從欣賞民樂轉到懂得欣賞西方音樂。自己音樂技能上的提高,一是節奏感,二是和聲。因為鋼琴要左右兩隻手同時彈,節奏錯了兩隻手就對不上,因此學鋼琴的人節奏自然是得到很好訓練了。那以後,我都基本上沒有再練習笛子了。雖然我的竹笛許多技巧仍不到家,北派的曲子我沒有一個能吹完整。但是音樂感覺好了,我吹奏南派的曲子或者說就是吹歌曲,還是可以獲得我的音樂老師的認同,認為吹得比較好。沈老經常自己拉大提琴,我們音樂班另一個同學鋼琴伴奏,我們三個人演奏《姑蘇行》,演奏一些小民歌如《小河淌水》,音樂班的女生唱歌,那個效果真是美得不得了,無窮的享受,令人終生回味。 當然,我有自知之明,直到今天,我的竹笛仍然屬於業餘水平。說這麼多,只是真心希望告訴與我一樣業餘吹笛的朋友:加強節奏訓練和音準訓練特別重要。沒有這兩條,無論如何下工夫苦練,仍是上不了檔次。音準和節奏沒有過關,最好不要花精力練習太多技巧,不要吹大的獨奏曲。我周末去公園,發現有不少朋友水平還非常有限、節奏感一點都沒有的時候,吹《水鄉船歌》和《春到湘江》,節奏非常糟糕,聽眾就非常難受了。不只是專業耳朵難受,一般老百姓耳朵也難受。 倒不是說獨奏曲是專業或高水平演奏者的專利,自己喜歡當然可以。只是想說,對於玩音樂,音準、節奏真的特別特別特別重要,音色甚至還次要一點。要提高水平,首先要解決音準(尤其是指法錯誤帶來的音準問題)、節奏問題。 20多年過去了,現在學習竹笛,條件比當年自然是好多了。在這個論壇,我們隨時可以找到熱心的專業老師甚至是專家指導,書店可以買到大量教材。笛子的教材通常不厚,半天時間就看完了。也是我的經驗,更是教訓:最好的辦法,應該是按照教材進度,一條一條練習曲跟著光碟學習、一起吹,要循序漸進練習,盡量不要「信口吹」,或吹難度大、技巧高的東西。玩音樂,首先解決音準、節奏問題,這比什麼都重要。[ 本帖最後由 JackofAll 於 2007-9-30 08:38 編輯 ] |
推薦閱讀:
※那些玩票燈謎的日子
※我的「紫砂」敗家之路
※領導人「私密照」大曝光 看其鮮為人知的業餘愛好
※這是我家師傅做的第二根漆筆
※你是否知道,你的快樂和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