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莫成應試教育「幫凶」

2015-06-12 校長傳媒 校長傳媒 校長傳媒

xzcm888

校長傳媒以「學校卓越發展及全球管理智慧」為宗旨,以「學校師生成長解決方案」為特色,以各級教育行政官員、大中小學校長、職業院校校長、幼兒園園長、家長為主要服務對象,幫助關心教育者在教育教學理念等方面得到啟發,是一個高端的教育管理服務交流平台。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做人

文|馬得清(甘肅蘭州市第十中學教師)

最近讀了兩篇討論「家庭教育核心價值觀」的文章。作者提出,誠信教育和責任教育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價值觀。人無信不立,一個不懂得責任價值的人很可能成為一個缺乏自律的人。

但我認為,家庭教育的核心價值觀是做人,即教育孩子學會做人。用這樣一句話概括家庭教育的核心價值觀應該是恰當的。

當班主任那幾年,我給學生兩條建議:一是學會做人,一是學會學習。這兩個「學會」缺一不可,是人生的兩隻翅膀。因為不管學什麼,做人始終是立身的基礎。如果一個人連人都不會做,這個大寫的「人」怎能立得起來?即便學習再刻苦努力,學了許多知識和技能,如果不懂得最起碼的做人道理,將來怎能立足於社會?

之所以把學會做人放在第一位,這是因為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來說,學會做人比學會學習更重要。

譬如,一個聰明的孩子掌握了鎖的知識,也學會了修鎖技能,以至於什麼鎖壞了他都能修好,什麼鎖打不開他都能打開,開鎖比賽他也能得第一名。就有關鎖的知識、修鎖和開鎖的技能說,他的表現已經證明他學到了東西。如果這個孩子朝好的方向發展,一定有美好的前途,但倘若他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最終步入歧途,墮落成一個撬鎖入門、偷盜他人錢財的罪犯,被關進了監獄。是什麼毀掉了他的美好前程?是他沒有學會做人。

2013年3月,媒體報道了一則新聞:國外一個兩歲男孩「溜門撬鎖」的「盜竊行徑」被公之於眾。視頻顯示,小傢伙輕手輕腳地來到姐姐門前,只用一個指甲鉗就輕鬆打開了門鎖。當他走出姐姐的房門時,手上多了一個玩具。儘管他練開鎖是為了半夜溜進姐姐的房間偷玩具。但很多人明白,家長一定要教育孩子,否則他的開鎖技術再熟練,也毫無意義。

如今,我國不少家庭的教育觀出現價值偏差。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學習是第一位的,孩子將來考上大學是最重要的。於是,只要孩子學習好,一切聽孩子的,把孩子當作「小皇帝」供著,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把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忘到腦後。於是,我們的社會裡,任性的孩子多了起來,唯我獨尊的孩子多了起來,自私自利的孩子多了起來,缺乏責任心的孩子多了起來。

那麼,家長該如何教會孩子做人呢?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家長教育孩子最好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言行一致、以身作則,做給孩子看,陪伴孩子成長。我們常說身教重於言教,看孩子將來素質如何,要看家長的素質;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必須培養孩子從小有社會意識和獨立意識。這些話語說的就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

(本文選自《中國教育報》2015年6月2日第2版)

延伸閱讀:

家庭教育莫成應試教育「幫凶」

文|凌宗偉(江蘇中學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全國優秀校長)

有報道說,西安某校多名學生因背書差遭教師暴打;也有報道說某地高二學生疑因壓力大而跳樓自殺,曾因玩手機與家人爭吵;更有報道說,兩個月來,瀋陽發生了幾起中小學生因各種原因走上自殺道路的極端事件。

這些報道出來以後,不少人將這類問題歸因於時下的學校教育,但筆者更為擔心的倒是一些家長的跟帖。這些跟帖的背後,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在作祟。不少家庭的教育理念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成功的標準就是有高收入,有好享受。六一前夕,廣東清遠就有不少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去參觀一套價值400多萬元的豪華別墅,以激發孩子的成功慾望。正是這樣的理念和認識,才有了「要是我孩子,我就支持老師」「我也是孩子的爸爸,如果老師只體罰到這程度,我還是要點贊的」之類的神跟帖。也是六一前,西安民辦初中進行「小升初」綜合素質階段性評價,4萬餘小學生趕考,3000餘名家長將考點擠得水泄不通。

由此可見,中國的基礎教育遭人詬病,需要反思的恐怕遠不僅僅是學校教育,還有家長,乃至整個社會。

受人追捧的「虎媽」「狼爸」現象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看看他們的家庭教育,除了獨裁與專制,還有什麼?不少家長,就是這樣一邊痛批著應試教育,一邊不擇手段地強迫自己的孩子成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理由往往只有一個: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為了孩子的學業,為了不讓他們掉隊,為了他們能考上一個好的大學,家長的普遍態度就是除了學習,孩子的玩樂與休閑都是要控制的,更有甚者,除了學校布置的學習任務以外,家長們還會給孩子另外布置任務。

許多家庭的孩子甫一出生,父母們就為他們謀劃著未來的每一步。為了這些規劃的實現,我們的家庭教育忽視了孩子應有的權益和心理需求。對孩子的體罰、變相體罰比起孩子未來的美好生活,就算不了什麼了。所謂「嚴是愛,松是害」,想要有美好的未來,就要孩子學會克己、自控、勇敢、堅毅,絕對服從父母、服從老師,永不反抗。至於體罰,只要沒傷筋動骨,沒有危及生命,那就是小菜一碟了。

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的苦心表面上看來都是為孩子,說到底還是為他們自己。他們需要孩子光宗耀祖,需要他們為門楣增光,更需要他們為家長圓上自己當初沒有圓的種種美夢。孩子實際上只不過是他們的一個工具而已。正是這些錯誤的價值觀讓家長們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忽略了生命成長的規律。不少家長們也清楚,成大業者往往不是在學校里成績最好的那些人,考試成績原本就不能說明什麼。但輸不起啊,我們的家庭教育就這樣成了應試教育的「幫凶」。

為人父母,需要明白這樣的基本道理:要想孩子有健康的發展,就要有健康的家庭教育。健康的家庭教育首先要理解孩子的實際需要,為他們實現需要提供支持與幫助,而不是強迫他們實現我們的期待;更要正確地看待孩子的學業,要明白孩子當下的學業未必能夠決定他未來的生活,真正能決定孩子未來的是他的生活態度與價值取向;最要明白的是,對一個具體的生命而言,成長才是第一位的,良好的生命成長需要的不是壓抑與束縛,而是自由與放鬆。

親愛的家長,如果真的為了孩子的未來,不妨「把你的大皮鞋從孩子的脖子上拿開,研究他們的需要(而不是你的需要),不要被專家蠱惑,暫時停下輸贏的競賽遊戲,重新建立起孩子與第一手經驗的關係」,我們的孩子「才會獲得有規律的輕鬆感和正面體驗,如安全、可靠、信任、自我價值、信仰和希望」,才「能清晰地感受到自我以及與外界的相聯,這其中包括對他人、對生活、對自然的同情、尊重和寬容」。唯其如此,他們的未來才有希望。

如果真想走出基礎教育的困境,不妨試著從我們的家庭教育開始——改變觀念,轉換方式。

(本文系凌宗偉的原創文章,轉載註明出處)

作者簡介:

凌宗偉,中學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全國優秀校長、《中國教育報》「2012年度十大讀書推動人物」之一。

做過4年高中教務處副主任(主持教務處工作)、11年高中教學副校長、6年校長,2013年8月從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二甲中學校長位置卸任,現在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心任職。

民國教育家劉百川研究者,學校行為文化建設的倡導者,踐行者。語文教學主張「遇物則誨,相機而教」,形成了「大氣磅礴,細處攝神」的教學風格。

近年來在各類報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兩百多篇。


推薦閱讀:

為什麼寶寶和別的小朋友熱情打招呼,別人都不理睬?
男生為了所謂前途(領導家女兒)和孝心(不孝子的壓力),抉擇著相處兩年的女友,女生該如何選擇?
有尊嚴是談家庭教育的最根本基礎
從幼兒園到大學 如何進行家庭教育金儲備計劃
看了100本育兒書後, 我強烈推薦這5本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家庭 | 應試教育 | 應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