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子女?八成家長頭疼

如何教育子女?八成家長頭疼很多家庭,往往是父親忙於工作而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資料圖片圖與文無關)

  放寒假了,這本是家長和孩子親密接觸的一個快樂假期,但一些家長卻為如何教育孩子而犯愁,不少家庭教育中的矛盾在此期間反而更加突出了。市婦女兒童心理諮詢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當前家庭教育面臨著一些新問題:家庭結構日趨小型化,重智輕德、重養輕教的現象很普遍,八成多的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有煩惱和困惑,他們渴望得到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導。

  市婦女兒童心理諮詢中心副主任張小梨指出,不少家長缺乏正確的兒童觀、教子觀、成才觀,存在著嚴重的功利化傾向,孩子因此而產生逆反心理的現象也極為普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盡量加強與孩子的溝通與交流,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掌握好教育尺度,避免兒童心理「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

  問題個案

  1.「我很盡心,可孩子的成績很糟糕」

  點評:孩子學習差源於家長過度「陪學」

  文文是一名小學三年級學生,爸爸媽媽都是大學文憑,輔導孩子的時間很充沛。文文從讀一年級開始,就沒有檢查過自己的作業,都是媽媽幫助檢查,出現錯誤由媽媽講解並讓孩子糾正,交給老師的作業工工整整無一錯誤。升入二年級,隨著知識的加深,文文卻變成了「能學習」而沒有「學習能力」的孩子,一旦家長不陪伴在旁,作業質量就會大為降低。這樣,更加惹惱了媽媽。文文寫錯了字、抄錯了題,都立刻被指出來,有時還摻雜著嘮叨和伴隨著拳腳相加:「我剛講的內容,你怎麼又做錯了,認真聽了嗎?」「這個字我昨天就教會你了,為什麼還寫不上來?」……批評聲和劈里啪啦的巴掌聲匯成了家庭「陪學」的「協奏曲」。文文每次寫作業都變得小心翼翼,戒備重重。

  久而久之,文文反暴力的手段就有了:「媽媽,這道題我不會,你給我講一下吧!」「爸爸,我這個字忘了,能寫拼音嗎?」「媽媽,我列的這個式子對嗎?」「爸爸,我做的這道題對嗎?」……到了三年級,文文的成績落在了倒數幾名,行為習慣也出現大的逆轉:撒謊越來越嚴重、做事丟三落四,任性固執不聽勸。媽媽的批評就像颳了一陣風,在孩子的心靈深處激不起任何漣漪,文文的爸爸媽媽欲哭無淚,不知道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差錯,還是孩子確實不爭氣……

  2.「我想買爸爸一個小時」

  點評:父親的教育缺位導致孩子缺少男子氣概

  小奇的爸爸工作很忙,需要長年到外地出差,一直都是媽媽在家裡照顧小奇的生活。每當爸爸有空回家的時候,小奇都要掙扎著往外跑,如果硬抱住,他就會大哭著叫媽媽。

  有一次,小奇媽媽無意中看到了兒子在小學六年級時寫的一篇作文,作文里有這麼幾句話:「我看電視,看到裡面有個小孩子,想用錢買爸爸的一個小時。我也想買爸爸一個小時,和我一起玩積木。可是,我的錢都是爸爸給的,他一定不會答應。我怕,我長大了,爸爸還是那麼忙怎麼辦呢?」

  由於從小缺少父親的教育,小奇媽媽覺得兒子少了點男子氣概,而且兒子既不喜歡出去和同學玩,也不喜歡和外人說話,性格非常內向。如今正在讀初一的小奇學習成績一直呈下滑狀態,小奇媽媽非常焦急,自己已經輔導不了孩子的學習,同時在母子溝通上困難也逐漸顯露出來。不管小奇媽媽如何苦口婆心地勸導小奇:應該少去玩電腦遊戲,適當增加一些學習的時間,一切皆不管用。小奇放學回家後,總是先跑到電腦前痛快地玩一陣子遊戲,每次在媽媽的催促下才不情願地離開電腦前去吃飯。而且小奇寫作業時不是東張西望,便是磨磨蹭蹭,作業總是拖得很晚才結束。面對這種情況,小奇媽媽非常無奈,她不知道應該如何去教育孩子,讓孩子把心思用在學習上。

  調查分析

  逾八成家長對孩子保護過度

  去年七八月,市婦女兒童心理諮詢中心通過舉辦家庭教育、婚姻家庭、心理知識普及等講座和親子活動對全市範圍內的800多名家長和500名兒童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八成以上家長對孩子保護過度。如調查中有86%的家長看見孩子拿小刀削鉛筆或水果時,怕孩子削了手指,而馬上制止;有87%的孩子回答父母沒有教他們方法,只會制止;當問到孩子是自己獨立去上學還是父母接送時,76%的孩子回答是家人或保姆接送;當問到父母是否放心讓孩子自己去學校時,75.3%的家長回答「否」。

  另一項對來深建設者家庭的調查則顯示,七成多的家長與孩子存在溝通問題。76.7%的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內容僅限於學習情況,成績問題,16.2%的家長詢問生活情況;7.1%的家長談及為人處事道理。

  該中心副主任張小梨表示,當今是「只生一個好」的社會,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存在幾大誤區:一是過於嬌慣溺愛,現在孩子的動手能力似乎愈來愈差,主要原因是孩子平時被大人禁止的東西太多,因為它們有「危險」。孩子一生不可能總處於順境,因此要放手讓孩子多方體驗、嘗試,培育孩子的適應能力,這才是父母的主要職責;二是重學業成績,輕品德教育。不少家長在孩子的學習教育投資上面不惜血本,卻忽略了對子女非智力因素的訓練培養,尤其是思想品德的早期培養和良好行為習慣的早期養成;三是疏於對孩子的關懷,親子關係淡漠。隨著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生活節奏加快,父母忙於工作、學習進修,忙得無暇照顧孩子,但親子關係對於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有著直接的影響,親子交流不但能加深親子之間的情感,有利於孩子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是維護孩子健康情感的關鍵因素,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徑之一;四是不顧孩子實際,拔苗助長。不少家長從小就讓孩子學這個學那個,不從孩子的年齡特徵出發,不顧孩子實際的心理發展水平和實際能力,任意加重孩子的學習負擔和心理負擔,甚至急功近利、拔苗助長。

  張小梨說,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一些父母不了解也不注意學習家庭教育的知識,認為家庭教育知識不需要學習,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或者盲目照搬別人的教子經驗,儘管也在家庭教育上花了很多時間,收效卻並不理想。

  專家建議

  家庭教育應嚴有度教有方

  深圳愛義教育校長、教育學博士徐春國教授表示,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家長應該從小孩自身的興趣愛好出發,在此基礎上慢慢地引導小孩的主動學習能力,樹立一個理想目標,而不是從家長自己的主觀意識出發來給孩子規劃未來。其次,不少家長普遍喜歡運用一些命令式的語氣教育小孩,令小孩產生恐懼,甚至反叛的心理,家長應該認識到自己在教育的過程中,和孩子是互相平等的地位。儘可能用商量式、討論式的方式和孩子進行溝通。

  徐春國教授提醒,深圳的很多家庭,往往是父親忙於工作、忙於應酬而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家長們應該特別注意父親角色的重要性,因為父親角色身上的毅力、執著等方面特點都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關鍵作用,而且孩子對外面社會的認識大部分都是從父親的經歷中得知的。因此,即使再忙,也要盡量抽出時間與孩子交流、溝通。

  深圳中學學生輔導中心主任、國家一級心理諮詢師王秋英也指出,教育孩子應該嚴有度、愛有方。在家庭教育中,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應該認識到這是小孩嘗試的一個過程,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從錯誤中學到東西,而不是用懲罰造成孩子對錯誤的恐懼感。她說,教育孩子是一種藝術,沒有任何一種教育方法是萬能的,家長要根據小孩的特點來教育孩子。不過作為家長,不要對教育孩子感到恐懼,在教育過程中首先要建立一種自信,有條件的家長也可適當學一些兒童心理學,在教育的過程中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推薦閱讀:

李世民的子女
女人臉上這五處地方長痣不好, 爛桃花多, 不聚財, 對子女不利!
人家說女兒是父親的貼心小棉襖,那麼女漢子呢 ?
子女論(二)
【一點資訊】如何根據八字看子女的情況!準的可怕!

TAG:教育 | 育子 | 子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