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醫龍氏骨傷科治療跖骨骨折的經驗

侗醫龍氏骨傷科治療跖骨骨折的經驗

跖骨骨折是足部常見的骨折之一,該骨骼為五支並列的小管狀骨,也是前足部主要著力處。五根跖骨構成足部橫弓和第一、五跖骨頭構成足縱弓,均為足骨前方支重點,故治療跖骨骨折必須儘力恢復上述2個弓的形成,以免影響足部功能。近3年來,我院龍氏侗醫骨傷科收治了16例跖骨骨折病人,均收到較滿意的效果。

1.臨床資料

1.1一般材料:本組病例,男,9例,女7例;年齡最小的2歲半,年齡最大的61歲;傷後來院就診時間最短的1小時,最長的為16天;左側為10例,右側為6例。

1.2診斷:根據外傷史及主要臨床表現:患足局部腫脹、壓痛,傷骨沿縱軸衝擊時疼痛加劇,足功能減弱或消失,有明顯受傷史,因直接暴力而致傷者,腫痛等癥狀較顯著,常有明顯畸形,壓痛較劇,且有骨擦音,拍攝x線正位和斜位片可助診斷。但由於一些較輕的無移位的骨折在初期拍攝x線片檢查不易發現骨折,2—3周骨折處隆起,此時拍x片,可見到骨折線和球狀骨痂,所以檢查要過細,防止漏診。

2.治療

無明顯移位骨拆,包括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第二踱骨頸疲勞骨折在內,可外敷龍氏骨傷科駁骨膏(其配方主要成份是毛秀才、過江龍、大血藤、小血藤、九牛藤、金銀花、踏地香、三角風等),用足底托板加足背夾板固定4周(在2~3周照片可見骨折線及骨痂形成)。4周時再次攝x線片,若癥狀消失,即可逐漸著地行走,有移位骨折可作手法整復。

1.1手法整復:可用局部麻醉,用繃帶套系住骨折遠端足趾,由助手握此繃帶遠端,先作原位拔伸,牽拉開重疊的骨折端,另一助手握頂住向跖側移位的骨折遠端,另一手握住足背部,使骨折端向背側成角,用折頂手法使之複位。如骨折端有內外方向的側方移位時,可在拔伸下加作擠捏分骨法。此種骨折因跖骨並列,一經複位即能穩定,多不易再次脫位,如合併跖跗關節脫位,可根據脫位的方向,在拔伸下用拇指推按脫位的跖骨基底部使之複位。

1.2固定方法:整復後,先用足部托板包紮足底部,托板上加塑形墊,將足底之橫弓與縱弓塑墊出,也可用石膏繃帶製作成石膏托。再在足背部敷上龍氏骨傷科侗葯駁骨膏,然後根據傷足的形狀蓋上足背夾板。若跖骨有內外方向的側方移位或成角移位者,可在跖骨間隙處縱向加用棉製的棉簽蕊條狀分骨墊,再蓋上足背小夾板,並用膠布條呈「8」字形粘貼,外用繃帶包紮,固定4周。固定期間,足趾和踝關節儘早進行功能鍛煉,並可早期扶雙拐行走,患足跟部可以著地。拆除固定後,如有關節僵凝,疼痛等不適證侯,可用舒筋活血侗葯過江龍30g,爬牆風20g,涼粉藤30g,大血藤30g,見風消10g,煎水內服、外洗患足,配合龍氏骨傷科藥酒,過江龍藥包,熱敷患足,再加以搓滾舒筋或按摩理療,促使足功能恢復。

3.結果

16例跖骨骨折的病人,經過上述處理後,跖骨骨折骨痂生長較快,均能在4周內下地,而且足部橫弓和足縱弓的形成恢復正常,功能恢復好。

4.體會

4.1侗族醫藥採用以足底托板加足背夾板固定跖骨骨折的方法有利於骨折的動靜結合,保住了足橫弓和足縱弓的形態,保證了足部功能。

4.2龍氏骨傷科接骨世家有著它一些獨特的骨折複位手法,有著一套外敷內服外擦、薰洗的藥物,在治療骨折中取得奇特的滿意療效。

推薦閱讀:

最近快考試了,想買個護腰,請問什麼類型的好呢?我看到有醫用那種感覺有些誇張吧?
骨折和骨裂有什麼區別?
腓骨下端骨折,怎樣加快恢復,何時可以練習走路,要練多久?
肱骨大結節骨折、解剖頸骨折與外科頸骨折
康復時間:髕骨骨折術後康復常規

TAG:經驗 | 骨折 | 治療 | 骨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