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南懷瑾:唯識013(上)

唯識與中觀013(上) 來自好醫在線 30:00

附錄:講稿

唯識013(上)

我們現在唯識的研究,還在《八識規矩頌》第四個阿賴耶識的頌的第一首。那麼上次我們根據第一首的講阿賴耶識「去後來先作主公」,生死的這個問題。上次所報告的非常地簡單,因此有許多同學提了很多的問題。我們現在再補充。

所以這個「人」,我們上一次有一個聲明,只講到人道中的生死。實際上,生死這個問題,所謂三界六道,欲界、色界、無色界,就是三界;六道大家都曉得的,天、阿修羅、人——上三道,畜生、餓鬼、地獄——下三道。這是非常簡單的分類。那麼中間這個變化,所謂唯識的、心識的(就是靈魂)生死投胎的這一種,這個降生的,生與死降生的這個因果報應,不是迷信的,是純粹科學的。這個科學(是)我們借現在這個名詞,所謂要有理論、要有事實實驗的。

那麼有同學問,生死的這個實驗在什麼時間看到呢?我們自己能夠證到生死,很不容易了。我們現代人,差不多要到三禪定以上,定力到三禪定以上,而且三禪定到四禪定這個之間,還要有發現了神通的人,那麼對一切眾生的生來死去,自然看得很清楚。尤其對自己的生死果報啊,幾乎是也很明白了。

比如我們舉一個例子,大家現在喜歡講禪宗,我們都看過禪宗六祖的傳記,也看過他的經典《六祖壇經》。六祖有一次曉得有人來殺他、行刺他——名氣太高了,尤其當時所謂學派的這個爭論——那麼他自己就坐在那裡,夜裡就等著,拿個二十塊錢(我們現在比方了),擺在那裡,果然夜裡有人進來殺他。他就笑一下,他說我沒有欠你命債,只欠你錢,過去欠你錢。那麼把這個事情說穿了,所以那個人就受他的感化,皈依了他。譬如像這一類的事,為什麼知道?是定力到了,差不多都是自己清楚了。所以,生死要真正地了啊,分兩方面的路道:第一,所謂定;第二是慧。我們學禪、學密、學凈土、學等等,這是練習修定的功夫。那麼假定,定不到,說能夠了了生死,不可能的。定到了以後,了生死啊,還是小乘的。就是說,自己生死看得清楚、果報看得清楚,可以勉強地停留住,這個是「小了」。比如下一生,我準備怎麼樣投生、準備怎麼樣,這是「小了」。大的了生死必須要慧了,非要大徹大悟以後才能知道。

這些東西大家參考什麼地方呢?我可以向諸位講,很重要的地方啊,就是《楞嚴經》有一卷幾乎我沒有翻譯的,為什麼把它落(là)下來不翻譯?第一很辛苦,翻起來很難,文字覺得很明白了;第二點,翻譯了的時候,一般人不大容易信的。那麼,要把它變成現代的文字、現代觀念,使一般人真正相信了解,這個花的功夫啊,等於新再寫一部《楞嚴經》,比這樣還要多,很困難!

而在這個佛經裡頭,關於這個阿賴耶識,我們生死來去、怎麼樣投胎、哪一界往生,就是說我們的靈魂投胎的時候,它的個體有多大,譬如說比我們現在的身體大嗎?小嗎?或者生在哪一界的時候,體型的大小、形狀,乃至入胎胎兒的第一個禮拜、第二個禮拜、第三個禮拜、第四個禮拜,他那個變化的形狀,都說得很清楚。尤其我們現在有《大藏經》啊,這個隨便買,這個經論裡頭這許多資料把它集中起來,也並不太困難,不過散見於各個經論裡頭,這裡有一段、那裡有一段,多得很;把它總(合)起來麻煩。

那麼《楞嚴經》上呢?大要的這個原則,非常扼要地講了。比如,他講生命的來源,如果諸位,假使自己家裡買得有《楞嚴大義今釋》,我告訴諸位,在卷八,《楞嚴大義今釋》這個新印有原文的這個本子,五百一十二頁這裡開始就談這個問題。因為這一個差不多這一卷我不翻,沒有翻過白話。原因:很明白了,我看起來覺得很明白,都是白話了。不過現在的人看,也許有困難;而道理非常多,我們現在摘要地說一下。

「一切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這一段,主要的,我們先看這一段經文,「一切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就是我們覺得生下來以後,一切業力,第六識、第七識、第八阿賴耶識都在活動,這個習氣累積越來越厚——「生從順習」。「死從變流」,人到死的時候,四大分散,這個意識啊流變。「臨命終時,未舍暖觸」,就是這個死的人身體上,溫暖還存在。「一生善惡,俱時頓現」,在上次報告過的,四大分散,那個要死的人,他那個境界差不多都是比我們現在做惡夢還可怕,非常可怕!而這個身體呢,覺得很痛苦,這個時候。「死逆生順」,死,看起來是倒轉來,在我們的習慣性,活著是應該的,死了是捨不得了,「死逆生順」。「二習相交」,就是我們人的習慣,都想這個生命不願意死掉。所以我們人類的習慣,有一句中國文化裡頭的名言:「樂生厭死」,樂生,是願意的,就是有病有痛,乃至於病得還能夠剩一點點知道一下,都還想活著,不肯死、討厭死。這個究竟呢?生與死之間這個討厭這個問題,我們插一個笑話,我們正在講莊子,莊子我們在《齊物論》上提到過,莊子是拿一個很幽默的話來說。他說,萬一死了以後,比現在好的話,那個時候不曉得多大的後悔!呵。可是那個莊子是以笑話的姿態來講。我們現在並不是講死後的好與壞,可是人的習慣,對於這個生命,最痛苦,一天到黑生病、一天到黑痛苦,他也願意活著;對於死去,總覺得是可怕的。所以,《楞嚴經》上說,「死逆生順,二習」——自己的觀念、習慣,「相交」——在矛盾,自己的觀念習慣在矛盾。這個對於死亡的當時,發生的痛苦更加重。

那麼,然後講到六道的中間,生命關係。「純想即飛」,一個思想多的人,那麼,就是上升的;「純情即墮」,這個情、情感的情,就包括我們人的個性、習氣,心理上的思想的習慣,與生理上、身體上的感受的習慣,尤其是喜、怒、哀、樂,身口意三業,這個統統屬於一個字:「情」,感情的情。所以純想的就「飛」——上升。譬如我們講,念佛,這個大家知道;或者信其他的宗教,祈禱,想升天國,想到上帝那裡去;或者有些人信各種宗教都有,世界上宗教,大宗教現在是五個,小宗教還有兩三百個,那不是宗教也叫宗教,有幾百個呢;都在玩弄這兩方面東西——「想」跟「情」兩個。所以我們在這裡研究宗教的心理,特別注意,太宗教化的情緒,還是「純情」,不一定是對的;真正的宗教的哲學是思想升華。「純想即飛,純情即墮」。

那麼,「七情三想」,七分感情成分,感情的成分重——七分;思想的成分輕,只有三分——「沉下水輪」。「七情三想」——七分情,三分想,生命的墮落——「沉下水輪」。乃至變龍、變魚、變誰呀,沉下去,「沉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身為餓鬼」,等等。

再說下面:「九情一想,下洞火輪。」這一段很多,文章非常美,生死的道理說得非常清楚。但是,保險你們青年同學們讀不下去,其原因是什麼呢?一看,什麼地獄啊講得活龍活現的,老實講,你感情上就反抗了、抗拒了。因為它是舊的觀念。時代不同,描寫那個所謂餓鬼、地獄這各種的現象。那麼我希望,我自己也希望自己,當時有一個願望,有一天,我把這一卷同未翻譯得完的,要詳細給它補出來。不過一方面時機還沒有到,二方面也坐不下來,每天忙得亂七八糟的,也快要墮到地獄境界呀,已經到了邊緣了。這個所以沒有時間坐下來,「純想即飛」,飛不起來了。(一笑)沒有那麼多的清閑。

所以我們曉得「想」跟「情」,這是用中國文字的這兩個字的解釋。所以「沉下水輪」,因此我們曉得,情感非常重、普通講情感重,就包括了這個人對肉慾生命、肉體的感覺,對世事磨練、這個牽扯非常重的人;實際上我們現在活著,即生已經等於下了一半的地獄。很多的痛苦的事,人世間很多很多痛苦的事。譬如一個我們大家沒有事的人,我們人世間,不曉得一個事情多的人的痛苦。事情多那真是痛苦!譬如前天有個朋友來,他就講:我能來,一天很忙的中間,跑到這裡來,幾分鐘時間,他覺得有逃難逃出來了的這個感覺!哎呀,好舒服的樣子!他就是那麼一句話,我就拍掌贊成,哈哈大笑!道理是什麼?深深懂得這個味道。可是一般人不容易懂得,他沒有這個經驗,沒有經驗怎麼理解?經驗不是聰明能夠理解得到的。換句話說,世界上有許多人一天到黑呀,無聊得閑無所事,那麼他應該輕鬆了?——他正在情多中。他那個無聊的事情、沒有事情做啊,使他的情感在那個沉悶的痛苦中。不管忙碌與普通的清閑,都不真叫作「想」。所以《楞嚴經》上所講「純想即飛,純情即墮」,這個對於生死之間的道理要非常注意!

我現在講生死之間,多半牽涉到生命的實際,請大家注意啊!比如在我所認識的朋友,因為我也可以說認識人也不少。至於過去幾十年,以及現在幾十年中間,譬如我所曉得有兩三位朋友,純粹的學者,對於學問是愛好、興趣,而且他的學問是專搞思想的。現在有兩位,兩夫妻,到七八十歲,一根白頭髮都沒有,專門讀書搞思想的,性情也很柔和,兩夫妻如此。那麼實際上,我們因為朋友很熟,談到人生、談到家庭、談到生理的問題,他就告訴我;我說你們兩位白頭偕老,不能叫白頭,我說是黑頭偕老,七八十歲一根白的頭髮也沒有,這個「黑頭偕老,感情很好,很美滿。」他們倆笑笑,沒有答覆我的話。因為我下面一句話,(是)不誠實的話。因為他們兩位一生沒有生過孩子。所以我說很美滿哪,他們只是笑笑。後來慢慢談到生活,我說你們兩位,房子那麼大兩個人怎麼住啊?「反正我們幾十年,他住他的地方,我住我的房間。」那麼可見他們生活啊,在所謂男女的情愛方面,沒有這回事。兩個人都是搞思想的,非常清華。那麼不單七八十歲沒有白頭髮,而自己呢生活都還是過得我叫他「清教徒」一樣,簡單得很。除了學問有興趣以外,一切世間東西對他沒有什麼誘惑、沒得興趣。那麼這一類佛經上有,這一類人死了以後,他生來世還是學問家、還是哲學家。要想成佛啊,三大阿僧祇劫還要加兩倍——因為這個思想的轉變非常難的。所以你要注意《楞嚴經》後面「五十種陰魔」,「十種識」都在思想方面的偏差。就是學佛的人特別注意呦!你一個見地一點點偏差、走開了,已經落入識陰的、見解上的陰魔。這個三大阿僧祇劫轉不回來的。思想的這個有這樣困難!

所以我們平常的念佛、修一切,大家普通以為念佛,我不要打坐,也不要修禪。很多人,學佛的朋友講這些話,只好……笑都不好笑,只好聽到就是:「是啊、是啊。」有時候我嘴裡講:「是啊、是啊。」我嘴裡那麼講,我心裡在懺悔:「妄語!妄語!根本說的假話!」因為我真要講的話:「不對!」那很難看的對付他。可是人嘛,何必當面給人家難看呢!「是啊、是啊。」這個是應酬話,心裡覺得很痛苦的妄語。

我們曉得,修凈土也好,修任何法門,沒有把思想的定住的話,一念不能定住,你什麼學佛也好、修道也好,不要說這一生,你修一百生都是浪費!都是欺騙自己。不對的!而且我們曉得「定」在什麼地方?比方,任何一個宗教徒,尤其是學了佛法的,他自己那個觀點拿得非常牢,你再講什麼,拿佛經教他證明修證,他不會改變的。他也同樣在打妄語應付:「哎呀,南老師啊,你真高明啊,你講的真好!」我一概不聽的。因為我已經看出他的心理,一點都沒有接受的,所以只好不理。他這個就是凡夫的定見。

你以為定、什麼叫定?現在我們注意!每一個人,自己那個思想觀念見解認得很牢,把握得很住,怎麼樣也不會轉變的,這是你凡夫的定,這就是凡夫業力的定見,這叫作「定」。不要以為打坐叫作定哦!打坐是修定之一。

所以我們練習打坐,坐起來,中間見解上、修持上沒有一點中心,那統統是空坐。這個空坐,是練習昏迷,換句話是大無明的境界。你們不要認為自己打坐坐得好,越坐得好無明越重、智慧越沒有。貪戀那個迷迷糊糊身體上舒服,坐在這裡很安詳——哦,又氣脈動了、任督二脈通了、奇經八脈通了、又是什麼三脈四輪通了,一天到黑在身體上、在境界上玩。注意哦!越是功夫好了的朋友特別要注意啊!以為修道幾十年,對不起,犯了四個字,已經墮落了——「純情即墮」。你不要以為修了幾十年功夫哦,最後是一無用處;比普通不修的還墮落得厲害。因為他坐在那裡百無所事;是在定境界,一天迷迷糊糊——理智不清。理智如果真清了,不要說「明鏡也非台」更高了,早就「心如明鏡台」了,對於三千大千世界中是一切照見清楚了。連生來死去都沒有看清楚,這個定境是極大的無明!越是功夫做得好的人,多半在受陰境界裡頭,受陰境界,被感受所困。(完)

編輯聲明

感恩南師講述,感謝學員整理。粉絲編輯分享,僅供學術交流。不針對任何組織及個人,如有不妥實屬無意。


推薦閱讀:

三界唯識,萬法唯心——業惑緣起論的唯心
四有四無無障礙觀
唯識學的緣起(鄭隆平)
成唯識論本文抄第十卷(大正藏2262部)

TAG:南懷瑾 | 唯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