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十大「國學之道」之六「養心之道」
養心之道——道教
道教,是發源於古代本土中國春秋戰國的方仙道,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道德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朝後期才有教團產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師道奉老子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時道教宗教形式逐漸完善。老子李耳(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唐代尊封老子為大道元闕聖祖太上玄元皇帝。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萬物的本原。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道教是與儒學和佛教一起的一種佔據著主導地位的理論學說和尋求有關實踐練成神仙的方法。
現在學術界所說的道教,是指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承襲了方仙道、黃老道和民間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經》等為修仙境界經典非修真主要經典,追求修鍊成為神仙的一種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鍊氣與導引,內丹修鍊,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鍊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
老子(太上老君)
道教教祖老子把「道」作為宇宙本體、萬物規律,是超越時空的神秘存在,以「道」為基點建立道教的神學理論體系;老莊的神秘主義和養生思想所形成的得道成仙思想為道教的核心信仰。注重修鍊養生,老子、莊子提出的清靜無為、見素抱樸、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被教徒所繼承發揚。
戰國中期的齊國(今山東省淄博市)興盛起了尊崇黃帝和老子的黃老道教,西漢前期的統治者推崇無為而治的黃老之學,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漢武帝後,黃老學說走向民間,與方仙道合流成黃老道,由政治信仰轉變為宗教團體。孔孟的儒家思想被道教所兼容,構成宗教倫理道德的主體;墨家尊天明鬼、兼愛互助和科技方術等思想與內容,被道教涵蓋;《易經》是道士的基本經典,易學理論滲透到神學哲學、符籙丹道和齋醮科儀各方面;先秦道士鄒衍的陰陽五行學說,也為道教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兩漢黃老道教的《太平經》宣揚氣化天地、天人合一、天道承負、樂生好善,以「太平世道」為目標。東漢丹鼎道派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將易學、黃老、火候三者參合,總結髮展了道教的養生煉丹術。
老子的《道德經》,是道教的主要經典之作,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在先秦時《呂氏春秋·注》稱為《上至經》,在漢初則直呼《老子》。自漢景帝起此書被尊為《道德經》,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將《道德經》翻譯為梵文。唐高宗尊稱《道德經》為《上經》,唐玄宗時更尊稱此經為《道德真經》。
古代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現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後44章為《德篇》。《道德經》這部神奇寶典被譽為萬經之王,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黃帝像
《黃帝陰符經》是道教四大經典之一,又稱《陰符經》或《軒轅黃帝陰符經》,亦稱《黃帝天機經》,系道家哲學與修養之術,論涉哲學與軍事,論涉養生要旨、氣功、食療、精神調養、房中等方面。相傳此書出自黃帝,即中華始祖,在位任期最久,長達一百年。根據此說,《陰符經》被稱為「古今修道第一真經」。部分學者認為是後人偽托,有人說商朝,有人說是戰國時的蘇秦,有人說是北魏的寇謙之,也有人說是唐朝的李筌;成書年代也莫衷一是,暫時都無法取得比較統一的意見。
書中多隱喻,論述養生、政道、兵略思想時,以老融合易、陰陽、法、兵等諸家思想,是一部獨步古今的經典之作。因此諸葛亮、李筌、朱熹等人曾先後為《陰符經》作注。朱熹更贊其「非深於道者不能作」。
《軒轅黃帝陰符經》原文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故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五賊在心,施行於天。
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鍊,謂之聖人。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至樂性余,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禽之制在氣。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期其聖,我以不期其聖。故曰:沉水入火,自取滅亡。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
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歷所不能契。
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道教教義
尊道貴德——道教最高信仰
仙道貴生——道教鮮明特色
清靜寡慾——道教行為標準
自然無為——道教生活態度
柔弱不爭——道教自我修養
返樸歸真——道教理想狀態
天人合一——道教文化主體
天道承負——道教善惡報應
性命雙修——道教修鍊要訣
山東道教聖地——青島市嶗山太清宮
山東道教聖地——泰山碧霞祠
推薦閱讀:
※最新泡妞十大經典武器排行榜
※伊犁十大花海,總有一款撩到你
※勾引有婦之夫慘遭痛批的十大女星(圖)
※加繆十大經典作品及故事 | 前十網
※華語圈十大導演和他們的「靚女帥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