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蘆葦說
06-11
編劇蘆葦說(2008-11-09 06:35:55) 熟悉中國電影的人都知道,蘆葦是目前中國最好的電影編劇,《霸王別姬》《活著》《圖雅的婚事》這些在國際三大電影節獲得大獎的經典電影都出自他之手。可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這樣一位藝術片的高手,恰恰是寫類型片出道的。上世紀80年代,他和周曉文合作了《瘋狂的代價》和《最後的瘋狂》兩部類型片,在當時的中國電影市場轟動一時,獲得了很高的票房。作為一個在類型片和藝術片之間遊刃有餘的金牌編劇,蘆葦對電影類型和藝術的關係研究和剖析得非常透。看完他對類型重要性的闡釋,會讓人覺得茅塞頓開。 類型是什麼東西呢?蘆葦認為,「類型上電影的規定性。電影是一個藝術產品,這個產品跟所有產品一樣,是有功能性的,類型其實是一種功能」。「我多年的經驗是,不管寫什麼電影,第一個你首先面對的就是類型。你到底要寫一個什麼電影,對自己要有一個定位,也就是說你要知道寫的是什麼東西,有什麼功能,說白了就是知道觀眾要看什麼」。「類型實際上是一個交流系統。當你把類型規定好以後,觀眾就有所期待。比如冰箱是家電的一個類型,觀眾一聽說就知道可以放食物進去」。「你根據類型所要求的模式的起承轉合來寫,不會有大問題」。而「模式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千百次實驗的結果,實際上也符合常情常理。比如說電冰箱,就是兩三個門,一個用作凍箱,一個用作一般冷藏,你可以再做一些自由的外觀設計和搭配等,但如果沒有這個,或額外增加什麼,都被證明不實用」。 按照蘆葦的觀點,再回頭審視我們看過的一些電影,你會發現他說得非常有道理。為什麼我們覺得一些電影令人失望,情節不合邏輯,就是因為編劇不遵照相關電影類型故事模式來寫劇本。最近的例子是張一白導演的新片《秘岸》。影片一開始的路數和《好奇害死貓》相似,一看就是一部懸疑片,於是觀眾在看片過程中有強烈的揭開故事謎底的慾望。如果按這一類型模式寫下去,也不失為一部好看的電影。可出人意料的是,導演和編劇在影片後半部分和結尾,卻突然玩起了藝術,最終弄了一個不倫不類的開放式結局,曾志偉到底死沒死?故事真相到底是什麼?這些觀眾憋了半天最想知道的謎底,卻稀里糊塗不了了之。整個觀影過程無疑是令人失望和不解渴的。蘆葦自己也舉了一個反面例子——何平執導的《天地英雄》,他說:「我們知道西部片和武俠片,最關鍵的要點是第七場戲,就是英雄在瀕臨絕境的時候,應憑自己的個人勇氣殺出重圍。這時大家對男主角的期待已經到了最大,全戲最激蕩的那一刻即將來臨。可是何平的處理完全違反了類型的規律,在《天地英雄》中,誰把惡勢力打敗了呢?原來是那個光頭尼姑把舍利子取出來,發出萬丈光芒,緊跟著跟核爆炸一樣出現了蘑菇雲,把壞人打敗了。首先,這個在邏輯上講不通,你既然有這麼一個寶貝,開始就高高舉起來不就完了,壞蛋肯定不敢碰你,何必等到最後?這種處理在魔幻類型中還說得過去,但在一個西部武俠片中,就違背了規律。」 當然,蘆葦重視類型,是把類型當作編劇寫劇本必須遵照的一個模式和規律,是寫好劇本的必須而非充分的條件。他並沒有過於誇大類型的作用,「類型只不過是有效規定,它不能成全你,但是它可以保證你不犯基本錯誤」。「類型只是提供一個不失敗的基礎,但不能保證你出彩,出彩不出彩那是創造問題。什麼是創造?其實模式下處處都是創造……」
推薦閱讀:
蘆葦沒有進一步展開談編劇如何創造的問題,我想那是因為這個問題既不會有標準答案,也不會有《九陰真經》那樣的武功秘笈。編劇的創造性,和個人的天賦智商、知識積累以及生活經驗都有關係。不是人人都能成功,都能成為大師的。這一道理,不僅適用於電影編劇,也適用於任何行業。
推薦閱讀:
※你們懂的。
※【B】《故事》綜述——我的理解
※如何做一名編劇/寫一個劇本
※知情的魔咒
TAG:編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