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教育,就是陪養習慣》(引用)轉載自 老龐 轉載於2010年07月18日 01:48 閱讀(1) 評論(0) 分類: 個人日記

舉報

●養成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習慣的教育。 養成教育事管一輩子的教育,是教給少年兒童終身受益的東西。 ●從個體層面看,習慣是個體後天習得的自動化了的動作、反應傾向和行為方式,它是條件反射在個體身上的積澱。從社會群體層面看,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生活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行為方式和反應傾向。 ●行為習慣是道德習慣,學習習慣是智力習慣。 ●真正的教育,絕不僅僅是講道理,傳授知識,更不是開發孩子的智力,而是維護好孩子的心力。就是用自己精神的力量去溫暖、滋潤孩子的心靈,然後,自然就會自覺地區引爆大腦的潛能,愛學習,會學習,學得好。 ●言傳身教是教育的邏輯起點,父母可以經常檢查一下自身的習慣,或者讓孩子來分析父母的習慣。 ●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做到一定程度就是文化,或者說,教育就是一種文化。文化是一種狀態,一種情懷,一種意識,一種耕耘,一種生命對生命的對話與交流,一種忘我的情懷,一種綜合,最後融會貫通之後,就是一種力量,對心靈產生影響與感召的力量。教育之所以是大智慧,就是因為它是一種文化。無形,但勝有形;無用,但大器天成。因此,實施養成教育的關鍵是,要有熱情,要有情感參與,要有靈魂,也就是說,要從文化層面上來把握其真諦,否則很容易成為教條。 ●所謂培養,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長期地教育和訓練」。 ●習慣決定人的命運。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指出:「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也有一個精彩的比喻:「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還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並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好習慣是加速器,是助人騰飛的雙翼;壞習慣是枷鎖,是難以掙脫的羈絆。習慣支配人生,成也習慣,敗也習慣。 ●養成教育應當是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家長都應掌握的教育藝術。 ●養成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人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創造。這也是素質教育的三大核心任務。 ●天下大事比成於細,天下難事必成於易。把最簡單的事堅持做好了,就是不簡單。 ●習慣的特徵:簡單,自然,後天性,可變,情境性。 ●養成良好的習慣就是行為的最高層次。 ●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通常就需要經過從被動到自發、再到自覺、最後到自動的過程。 ●六歲前的孩子應該養成的好習慣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文明禮貌習慣、愛勞動的習慣、愛惜物品的習慣。六至十六歲的孩子要注意培養獨立生活的習慣、生活勤儉樸素的習慣、做事有計劃的習慣、自信的習慣、獨立性與堅持性的習慣、勇敢的習慣、自製的習慣、適應的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等。 ●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性格,而性格是由天賦的傾向性及從生活中獲得的信念與習慣形成。——烏申斯基 ●良好的習慣,是健康人格的基礎和外在標誌;健康的人格,是良好習慣的升華和結晶。而父母養育孩子,不僅僅是為了孩子成才,更是為了孩子成人。 ●不能簡單地認為一個人習慣好,其人格就一定健康。反過來也是如此,很多人格高尚的人身上也存在這樣那樣不好的習慣。習慣比人格更為具體,他是人格的基礎之一,比人格低一個層次。一個人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不一定就具備了良好的人格。教育專家孫曉雲說:「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應當是人格化的,而非技能性的。」 ●在一定意義上來說,習慣就是素質,素質形成的過程往往是良好習慣形成的過程,而素質總會頑強地通過習慣表現出來。 ●養成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主要通過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條途徑來實現。我們也不能忽視孩子的自我教育。孩子一旦學會了自我教育,既能不斷深化自我認識、自我體驗,還能訓練和發展出良好的意志力,這對孩子的習慣養成是很重要的。 ●養成教育的方法:突破法;榜樣法;體驗法;情緒疏導法;反覆訓練法;層次目標法;行為契約法;刺激控制法;父母言傳身教法;家庭環境熏陶法;代幣法;以好帶壞法;家校合作法;家庭會議法;持之以恆法。 用孩子的長處作為「突破口」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突破口」如同針灸中的穴位,找准它,好習慣的養成指日可待。孩子的興趣點就是他的長處所在。 選擇適合孩子的高度目標,應當成為運用榜樣的一個重要法則。如果可以尋找那些最優秀的同齡人,由於目標太高大,反而不利於孩子的進步。家庭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非常重要。 體驗在孩子的成長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在養成教育中融入體驗元素,有助於孩子更好更深刻地體會習慣養成的重要性,豐富內心世界,改變行為習慣。「不讓他人代勞」是一項重要原則。 真正的教育不再說教,而在於訓練。只有反覆的訓練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貫的、穩定的動力定型,這是人的生理機制決定的。習慣培養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行為訓練要抓反覆,反覆抓。 前蘇聯的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說過:「父母是天然的教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欲教子先正其身。」父母的習慣不好,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是很難的。身教大於言傳。因為習慣大多是在瑣碎小事和日常生活中培養的。父母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就是在對孩子進行無聲的習慣培養。 不知不覺的、悄悄的、一點一滴滲透的教育是最厲害的教育。良好的家庭環境應該具有這樣一些特點,有高尚的精神情趣;有濃厚的學習氛圍;有團結、和諧、平等的家庭關係;有良好的家長教養態度;有嚴格的生活制度;有勤儉樸素的生活作風和乾淨、整潔的家庭環境等等。過分注重物質環境,缺乏良好的精神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有弊無益。家庭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圍是構成家風的重要方面。家風作為一種綜合的教育力量,是思想作用、生活習慣、情感、態度、精神、情趣以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種成分的綜合體。正如法國教育家盧梭所說,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教育。 真正有意義的事情絕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成功就一定要堅持,尤其是在最困難的時候。 養成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貫徹?1、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2、以身作則,身教比言傳更重要;3、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4、明確要求,貴在堅持;5、重視苗頭,把握第一次;6、家庭內部保持一致性;7、講究方法,具體情況具體對待;8、重視聯繫,不吝鼓勵;9、必要時可實施懲罰,避免孩子隨心所欲;10、有始有終,避免虎頭蛇尾。 ●前蘇聯的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你們(父母)自身的行為在教育中具有決定意義。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同孩子談話,或教導孩子、或命令孩子的時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們生活的每一瞬間,甚至當你們不在家的時候,都在教育著孩子。」身教是無聲的,無聲的教育更能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所以,在家庭中,父母做了什麼,往往比說了什麼更重要。 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不一定需要華麗的裝飾,卻一定需要溫暖的、質樸的、快樂的氛圍,這樣孩子的內心才能始終處於一種美好的狀態。 合理的要求是第一位的,不合理的要求沒有意義。 養成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如何貫徹?1、充分發揮主導作用;2、樹立起教師的威信;3、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4、充分調動班主任的力量;5、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天性;6、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7、架起家校溝通的橋樑;8、與社會力量形成聯動;9、反思教育習慣。 ●在學校,從管理者到教師乃至校工,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甚至校園裡的一花一木,都能影響到孩子。樹立起教師的威信,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求教師把自己變成孩子的榜樣。有愛,一切都有可能。教師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愛的是別人的孩子。校園文化既可以「創造」,又需要「經營」,其核心是「學校共同的價值觀念、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校園文化終會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教育者的教育習慣直接影響著孩子行為習慣的形成。 養成教育的是思想內容:1、誠信;2、遵守規則;3、責任;4、計劃周密、有條理;5、合作;6、愛心;7、追求效率;8、學用結合;9、善於思考;10、掌握終身學習的能力;11、創新;12、樂觀自信;13、毅力頑強;14、成功。 ●守時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一個良好習慣,也是衡量人品質的因素之一。 ●形成一個壞習慣很容易,而改變它卻很難。 ●一切按規則辦事,整個社會制度就會井然有序,投機取巧也就無可遁形。不按規則辦事,也許偶爾能僥倖逃脫,但終究還是會受到懲罰。遵守規則是一種教養、一種風度,是每一個現代人應具有的品格。 ●人的成長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犯錯的過程,一次次犯錯帶來的教訓累積成了人生經驗。 ●真正愛孩子的教育者,會讓孩子獲得獨立精神和自理能力。 ●一個負責任的人,會理性地選擇自己的行為,做出儘可能正確的判斷。 ●規律的生活會給我們帶來穩定感和安全感。 ●學會有計劃地安排事情是孩子走向獨立的必由之路。能否統籌安排好每一件事情,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是人與人之間辦事的最大區別。 ●一個善於合作的人,肯定是一個樂於助人的人,一個虛心請教的人,一個團結友善的人,一個平等待人的人,一個尊重不同意見的人,一個信任他人的人,一個懂得稱讚與鼓勵他人的人。 ●追求效益的習慣包括:勤儉節約、節約時間、做事不拖沓、講究方法、專註、抓住時機、勤奮。一個追求效益的人,肯定是一個節儉的人。 ●教育不只是學人家告訴過你去學的東西。 ●對於被動做事的人,才會有無事可做的時候。 ●改變某些觀念和做法,你的人生也許就會發生改變。 ●世界是多元的,我們不應該簡單地追求唯一的標準答案。對同一個問題,你與別人的看法不同,這並不證明你是錯的。 ●創造是一個思考和動手的過程,是一種接近生活的特殊方法。 ●有時失敗是由於沒有看清方向。 ●教育的核心是教會孩子做人。教育者應該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反覆成功可提高人的成就動機;反覆失敗形成了失敗者的心態。 決定孩子命運的12個習慣:1、把一件事情做到底;2、孝敬父母; 3、做事有計劃;4、堅持每天鍛煉身體;5、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6、乾乾淨淨迎接每一天;7、耐心聽他人說話;8、自己的事情自己做;9、微笑待人;10、說了就一定努力去做;11、認真寫字;12、在錯誤中反思自己。 ●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 ●靜心,等待,有時候也是智慧。 ●大愛無聲。父母之愛雖不求回報,但不等於我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 ●是否建立秩序感,是區分文明人的標誌。 ●依賴別人的次數多了,就會形成一種慣性,遇事只當旁觀者,卻意識不到那本來是自己的事情。但世界上很多事情是別人想幫不能幫或者無法幫的,只能靠自己,不能依賴別人。 ●有了微笑,人類的感情就溝通了。 ●人不可能不犯錯誤,但聰明的人不犯兩次相同的錯誤。 ●學習是不斷改進的過程,要把每一個教訓都變成真正的經驗。 ●培養習慣重在一個月,關鍵在頭三天。培養好習慣需要用加法,持續21天就會開始養成;矯正壞習慣則需用減法,逐步減少不良行為的次數。 ●培養一個好習慣或改正一個不良習慣是艱難的,也是必須的。 終身學習的五大習慣:一是主動學習的習慣;二是不斷探索的習慣;三是自我更新的習慣;四是學以致用的習慣;五是科學管理知識和處理信息的習慣。 在校學習的三大核心習慣:1、將課本讀活的習慣;2、悟透每堂課內容的習慣;3、動腦筋做題的習慣。 克服不良學習習慣:1、糾正厭學的習慣;2、糾正馬虎的習慣;3、糾正沒有目標的習慣;4、糾正沒有計劃的習慣;5、糾正磨蹭的習慣;6、糾正不專心的習慣。 十種類型的學習個性:1、反省型;2、嘗試型;3、以本為本型;4、訓練型;5、提問型;6、舉一反三型;7、舉三反一型;8、暗下功夫型;9、競技型;10、合作型。 ●反思自己的行為得失,自己思想水平和層次境界,對於個人的自我更新意義重大。 擴大自己的視野是自我更新的重要源泉。 ●學不致用,當然無用;學以致用,當然有用。 ●「學以致用」的精髓,一方面在於間接的經驗和知識還原為活的、有實用價值的知識。另一方面在於動手。 ●一雙敏銳的眼睛,讓你去觀察現實世界裡的現象是什麼樣子的。而始終思考的心靈,則讓你不斷去發現現象背後隱藏的規律。 ●對於技術性的工作,最優秀的人往往不是學歷高的人,而是具有操作傾向、操作能力和操作經驗的人。 ●多做,就會發現自己能做的事情很多;少做,就會發現自己能做的事情很少。 ●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學習習慣有兩個,即上課認真聽講和獨立完成作業;中學階段應養成兩個新的習慣,即認真預習和複習。 ●一堆磚頭,如果亂放著,只不過是一堆垃圾;而如果他們排列整齊,就能建成大廈。 ●所有做錯的作業,除了粗心,都是因為對知識的理解不透所致。 ●目標的根本意義是確定奮鬥方向。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目標的意義具體化為自我評價和評價。有效的目標不是最有價值的那個,而是最有可能實現的那個。 ●一個人有了目標,就有了動力、責任和勇氣。如果沒有追求的目標,就會變得無聊、孤獨甚至不知所措。 ●一個人沒有遠期目標,就會變得沒有氣勢;一個人沒有中期目標,就會變得沒有精神;一個人沒有短期目標,就會變得不勤。 ●處於黑暗中的人,更需要目標的指引。如果你放棄奮鬥,將一事無成;如果半途而廢,也將一事無成;如果自始至終都努力了,即使沒有達到預定目標,也能心安理得。一般情況下,努力總會得到回報,只要不放棄,成功就不會離你太遠。 ●設定目標,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就可以將一個人的心態調整到最佳位置。 ●思維能力,就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掃清障礙而發展的。 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把握能力越強,學習的障礙就越少,學習就越自如;學習越自如,解決問題就越有把握,從而能大大提高認識和把握客觀世界的速度和質量。 ●因為掌握好了全局,所做的每件事情都將服務於最終的目標,都是有意義的。 ●之所以很多事請還沒有做到,是因為你還沒有掌握它的規律,沒有最充分地發揮出你的潛能。

推薦閱讀:

陪在身邊才是擁有,愛到習慣才會長久
排毒養顏的八大飲食習慣
改掉壞習慣,幸福就不遠
家長注意!這10個壞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趕緊幫助孩子更正過來
談談我練字二十年的經歷②(摸索篇)

TAG:教育 | 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