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醫院藥學部主任胡欣談老年人如何安全用藥
點擊上方「保健醫苑」可訂閱哦!
胡欣,北京醫院藥學部主任,主任藥師,藥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北京市社區衛生協會常務理事,北京市社區衛生協會臨床用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用藥安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院協會葯事管理專業委員會調劑學組副組長,北京執業藥師協會理事,國家新葯審評專家,中國藥物評價和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專家組成員,《中華實用醫藥雜誌》《中華臨床醫藥雜誌》《中國現代醫藥雜誌》編委。主要從事醫院藥學研究和醫院葯事管理工作。研究方向主要為中、西藥葯動學新方法及其關鍵技術研究,藥物相互作用動力學研究,藥物療效的群體分析,藥物臨床路徑研究,醫院藥物安全警戒研究。擔任國家衛生計生委老年醫學研究所、山東大學藥學院、瀋陽藥科大學碩士生導師,已培養碩士研究生10餘名。先後發表論文20餘篇,主編藥學書籍3部,參加編寫書籍3 部。完成新葯臨床前研究8項,已獲新葯證書4個,獲局級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完成新葯臨床研究20餘項。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人體各器官功能逐漸衰退,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老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而且往往一人多病,用藥種類也較多。據資料統計,目前60% 的老年人存在著用藥不合理現象,這提示我們應重視老年人用藥的安全性。近日,本刊專訪了北京醫院藥學部主任胡欣教授,請他為讀者朋友們解讀老年人如何安全用藥,如何避免用藥誤區,以及如何掌握正確的用藥原則。
老年人不合理用藥的現狀
胡欣教授指出,老年人不合理用藥的表現主要如下:
藥物選用不當。如選用的藥物不對症,對特殊患者沒有考慮用藥禁忌,或者合併用藥配伍失當等。
合併用藥不當,重複用藥。未根據治療需要和藥物特性設計合理的給藥方案,無必要或不恰當地合併使用多種藥物,增加了藥物的不良反應。在抗感染治療中,相同作用機制的藥物並用,或療效相互拮抗的藥物合用,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極易引發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
用藥途徑選擇不當,過度使用注射劑。尤其是農村地區,消毒條件或消毒意識較差,更易導致血液感染。如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需要長期注射胰島素,不注意清潔注射行為,比如注射器重複使用、注射器質量不合格等,都會給患者帶來很多安全隱患。
用藥劑量不合理。用藥量不足包括劑量、療程不足兩個方面,往往表現為患者依從性差,因畏懼藥物不良反應或以為病症已經治癒而自行減量或停葯。也有患者為追求療效,自行加大藥物用量或延長用藥時間,造成不良反應增加。
無適應證用藥。患者不存在使用抗生素指征時,預防性地用藥,這種情況多發生在老年人感染時。此外,臨床上存在對無明確指征的患者濫用複合維生素、營養葯、強壯葯、激素、止痛劑、退熱劑等現象。
中藥不合理用藥現象嚴重。主要表現在:
1 . 葯證不符。如腦血康膠囊的藥物組成為水蛭,於治療腦脈癖阻所致的中風病,而有的老年患者卻用於腦出血。
2. 超劑量服藥。服用中藥必須嚴格控制劑量,用量過大易發生不良反應,如肉桂口服過量引起血尿,人蔘大量服用引起中毒,威靈仙煎服過量可致低血容量性休克,黃芪內服過量致劇烈肢痛等。
3. 超療程或長期服藥。葯皆有偏性,長期服用可能會造成傷害。如黃花夾竹桃長時間使用會發生洋地黃蓄積中毒,黃葯子長期服用會引起中毒性肝炎,牛黃解毒片長期服用可致白細胞減少等。在老年人群的使用表現尤為明顯。
4 . 中西藥不合理聯合使用。中西藥聯用相互作用複雜,易產生藥物不良反應。
老年人用藥的最基本原則
準確合理用藥。首先是要對症下藥,而不可亂投藥。當診斷明確後,確實需要用藥物時,醫生應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藥物,作為患者應該按醫囑服藥,絕不可自作主張。
使用最小的有效劑量。由於老年人肝腎功能減退,導致機體對藥物代謝的能力下降,同時腎臟的排泄也較慢,所以,老年人用藥劑量比青壯年應有所減少。一般規定,60~80歲的老年人使用成人劑量的4/5,80歲以上的老年人使用成人劑量的1/2。
盡量減少藥物的種類。用藥種類多是引起藥物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在同一時間內用藥種類越多,發生不良反應的機會就越大。據統計,使用一種葯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8%,而同時使用6種葯時,不良反應發生率則可增至27%,所以老年人特別是患有多種慢性疾病的老人,用藥種類應盡量減少。
注意藥物不良反應。老年人是藥物不良反應的高發人群,在用藥過程中,如出現某些異常癥狀,應及時停葯。對從未用過的藥物要特別注意。已引起過不良反應,特別是已發生過過敏反應的藥物,絕不能再使用。此外,還應避免長期用藥,以免藥物在體內蓄積而導致中毒反應。
選擇合適劑型。有些老年人同時患有多種慢性疾病,一次服用的藥物也較多。而老年人的吞咽功能不好,一次服用這麼多藥物,既不方便又很困難,因此,不宜使用片劑、膠囊,而可選用液體劑型。另外,老年人胃腸道功能不穩定,不宜服用緩慢釋放的藥物製劑,否則會因胃腸蠕動的突然加速而使藥物釋放不充分。
用藥時間的選擇。多數藥物的常規用法是每日給予3~4次,以維持藥物在體內必要的有效濃度,保證藥物療效。但是對於某些藥物,其服用時間上有特殊的要求,如空腹、飯後等。這主要由發揮這些藥物特定藥理作用和所治疾病的性質來決定。
注意給藥方式。老年人若能口服給葯,就不必通過靜脈或肌肉注射方式給葯。盡量選用口服的方法,一是方便簡單,二是比較安全,適應性好。老年人的血管壁較脆容易破裂,而且肌肉對藥物的吸收能力較差,當以注射方式給葯後,疼痛較為顯著或易形成硬結。因此,應盡量減少注射給葯。
切忌濫用藥。很多患者治病心切,喜歡求醫尋葯,且自以為「久病成良醫」,自作主張,給人給己濫用藥物,後患無窮。如抗生素、激素、安眠藥、解熱鎮痛葯、瀉藥等更不可濫用。
服用補藥要恰當。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飲食正常的健康人群不需服用補藥。體弱多病或康復期的患者可適當進補。但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而不能濫用補藥。服補藥應遵循「因人制宜、因病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則。
服用中藥也要注意不良反應。中藥多為植物性藥物,比較安全,但不等於沒有不良反應。實際上使用不當,也會招致不良後果。如木通、益母草過量會造成腎功能損害,附子、草烏過量會造成心律失常,抗風濕中草藥對胃腸有刺激等。
要遵照醫囑服藥。要按照醫生的囑咐用藥,包括藥物品種、服藥次數、服用劑量、服藥時間及其他特殊的用法。由於社會發展、節奏加快或年老多病常發生漏服、重服和誤服藥物現象,影響治療效果或產生不良反應。老年人可將藥物列出清單,或將藥物分餐次包好,家人再給予提醒,以保證醫囑的執行。
及時停葯或減量。當病情好轉或治療達到一定療程時,應遵醫囑及時減量或停葯。用藥時有兩種極端情況:一是用藥容易停葯難,患者總擔心停葯後病情加重或複發,造成用藥時間長、藥量過大;另一種是擔心藥物不良反應,當病情稍有好轉就立即停葯。這兩種情況都容易造成醫源性疾病。
重視非藥物治療。到目前還沒有任何中西藥能代替正常飲食和體育鍛煉,而使人健康長壽。注意心理平衡,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才是健康長壽的根本手段。
老年人用藥注意事項
胡欣教授指出,老年人用藥除要掌握劑量,不宜多種藥品合用外,應注意下面「四不要」。
1 . 不要濫用抗生素藥物。有的老年患者不管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一發熱就盲目服用抗生素藥物。老年人體質弱,盲目濫用抗生素會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而使治療失敗,或導致菌群失調,甚至雙重感染,加重病情。
2 . 不要亂用解熱止痛藥。解熱止痛藥只能緩解癥狀,不能消除病因。老年人發熱或某處疼痛的原因很多,未查明病因,用解熱止痛藥雖然能緩解一些癥狀,但可能掩蓋病情,給確診帶來困難或延誤治療時機。有些解熱止痛藥如去痛片、阿司匹林還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或胃穿孔。
3. 不要濫用補藥。老年人總想用點補藥彌補身體虛損,增進健康,延年益壽。濫用補藥或補藥使用不當,反而有害。有的人用了鹿茸引起鼻、牙齦出血;有的人服用人蔘導致胸悶、腹脹、不想吃飯;有的人吃了含激素的補藥出現內分泌功能失調。正如中醫說的:「大黃治病無功,人蔘殺人無過。」如果要用補藥,也要在醫生指導下,缺什麼補什麼,不能亂補。
4 . 不要常服瀉藥。老年人由於消化器官的功能衰退,活動量減少,腸蠕動減慢,容易發生便秘,如果常用瀉藥排便,容易導致結腸痙攣,同時還會影響食物中維生素和鈣的吸收,易發生維生素缺乏症和骨質疏鬆症等。因此,老年人應多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粗糧、蔬菜、水果等以增加腸蠕動,預防便秘。
查看
歷史消息
了解更多知識
歡迎轉發到您的朋友圈
更多精彩文章,請在當地郵局訂閱《保健醫苑》!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老年人都急著要孫子或孫女?
※適合老年人卧室的字畫
※老年人睡眠障礙 2007年第30卷第5期 | 39康復網 | 醫源世界
※為老年所做的一點準備~
※[老年感悟](419)會咆哮,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