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曹操孫權司馬昭都曾被皇帝賜過這玩意,結果都造反了
「九錫」的前世今生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天野蒼茫
「相信對歷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一定對「九錫」不太陌生,不過「九錫」到底是啥,很多人卻可能並不甚了解。希望通過本文,對和「九錫」相關的內容做個科普。
何謂「九錫」
「九錫」(通「賜」),是歷史上皇帝賞賜給對國家社稷有大功的諸侯王、大臣等的九種禮器。(詩經中:「孝子不匱,永錫爾類」,「錫」便是「賜」的意思)
說白了,就是賜給有功之臣的九項大禮包,九錫在禮儀規制上已經非常接近皇帝所享有的排場。因此如果不是皇帝所賜,哪個大臣私自使用,那麼無疑是等同於僭越謀反一樣的潑天大罪了,被抄家滅族是肯定的。
歷史上各個時期關於九錫的具體內容略有不同,最廣泛的是以下這個版本。具體為:
1、車馬:指金車大輅(音同路,車轅上用來挽車的橫木)和兵車戎輅;兩輛車,八匹馬,一車配駟馬,僅次於天子的六馬。?這是表揚當事人在守法崇禮方面是天下楷模和典範。
2、衣服:指袞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音同系,鞋子)一雙。袞冕是天子的大禮帽和大禮服,一般在登基大典和祭祀、宗廟天地等重大場合穿。冕是頭頂一塊玉板、前後珠串的帽子,袞服則為寬袍大袖,上面布滿日月星辰等意義深刻的圖案。赤舄便是紅鞋子,天子在正式場合穿的鞋子一般三種顏色:紅色、黑色、白色,其中尤以紅色鞋子規格最高。
3、舞樂:軒懸之樂,六佾(音同意)之舞,軒懸和六佾指樂隊、舞隊的規模。根據周禮中的規定,天子用「宮懸」(四面樂隊)、諸侯用「軒懸」(三面樂隊)、大夫用「判懸」(兩面樂隊)、士則用「特懸」(一面樂隊);古代的舞蹈演員一排站八人,每一排為一佾,天子用八佾,每差一個級別,遞減兩佾,以此類推,諸侯、大夫、士的舞隊規模分別為六佾、四佾、二佾。
(圖)明代岐陽王李文忠著袞冕時的畫像
4、朱戶,這是指在裝修方面享有的特權,允許你家將大門漆成紅色,讓你的府邸顯得耀眼奪目、鮮艷無比,這是表揚當事人在撫定邊疆、團結蠻夷方面的功績。
5、納陛:古代稱呼皇帝為「陛下」,陛就是台階的意思,一般的朝臣在上朝時,只能遠遠的站在台階下面,遙望天子,向高高在上的皇帝彙報工作。納陛的意思,則是升階、登階,讓當事人登上台階,以此顯示他異於他人、與眾不同的顯赫地位。
6、虎賁之士:勇猛武士三百人,以此獎勵當事人的功勛,將這些勇士賜給你,也是為了增強你的防衛力量,讓你為國家做出更大的建樹。
7、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指特製的紅、黑色的專用弓箭。表彰當事人治軍有方、戰功卓著。
8、斧鉞:鍘刀和板斧,這是象徵刑和法的禮器,表彰當事人在司法刑名方面的政績。
9、秬(音同據)鬯(音同暢):指供祭禮用的香酒,以稀見的黑黍和鬱金草釀成,表彰當事人在孝道方面的德行感天動地。
(圖)朱戶
那些受「九錫」的彪悍權臣
「九錫」之禮象徵意義遠遠大於實用意義,是一個臣子所能享受到的最高禮遇。尤其在我們這個禮法大於天的古老國度,誰能受此重禮,則無疑宣告此人在朝廷中的煊赫地位和滔天的權勢。
歷史上有哪些人受過「九錫」呢?
這是一串長長的名單,如王莽、曹操、孫權、司馬昭、石勒、桓玄、侯景、楊堅、李淵等。
相信聰明的讀者朋友已經從上面這個名單裡面看出一些端倪了,以上這些受「九錫」的人群中,基本上不是自己改朝換代、便是自己的兒子做了開國皇帝。
那些如雷貫耳、聞名後世的大人物就不再介紹了,重點介紹幾個名聲不是十分顯赫的人物。
(圖)曹操
司馬昭,三國頂級陰謀家司馬懿的次子,「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是司馬昭留給後世最深刻的印象。經過父親司馬懿、兄長司馬師十數年的韜光養晦和苦心經營。到了司馬昭上位時期,曹魏的大權已經基本上掌控在他手中了。在他主導下,鍾會、鄧艾等人的平蜀戰役進行的非常順利,為他在朝中撈足了政治資本。因此在一幫大臣的鼓動下,魏國天子曹奐只得無奈為司馬昭加「九賜」之禮,封相國和晉公,為其兒子司馬炎篡位建晉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石勒,他創造了一個記錄——世界歷史上唯一一個奴隸出身的皇帝,是少數民族統治者中非常了不起的一個人物。石勒處在五胡十六國那段動蕩的歷史時期,因此名聲不顯。他出身於羯族,青年時期由於戰亂被裹入軍中充當奴隸,匈奴大單于劉淵起事後,石勒前往投奔,依靠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和一眾親信的相助,逐漸的在前趙政權中站穩腳跟。
此後他又得到漢人謀士張賓的輔佐,在平定并州、攻打晉軍、經略河北的一系列軍事戰爭中,均取得了勝利。劉淵去世後,此時的石勒雖然表面上做著前趙的官,但是實際上已經將自己的轄區經營成了獨立王國。眼見他勢大難制,前趙皇帝劉曜只得為其加「九賜」之禮,封其為趙公,希望能讓石勒繼續為其所用。可惜,區區「九賜」並不能讓石勒滿足,不甘於人下的他於次年便建立了延續二十年的後趙政權,在一段亂世歲月中成就了光輝照人的帝王霸業。
(圖)《三國演義》影視劇照——司馬昭
桓玄,出身於世家大族譙國桓氏,權臣桓溫之子,由於自己幼時,父親便已過世,更鑒於東晉朝廷對於桓溫及其後人頗為忌憚,因此桓玄長大後,只被安排擔任了義興(今江蘇宜興)太守一職,素有大志的桓玄不由感慨「父為九州伯,兒為五湖長」!遂憤而辭官。在此後平定楊佺期和殷仲堪等人的叛亂中,桓玄多有戰功、乘勢而起,最終崛起成為實力強勁的地方軍閥,擔任都督江州及揚州豫州共八郡諸軍事,領江州刺史等要職。
此後在和主政的宗室司馬元顯的火拚中,他又取得了勝利,攫取了東晉朝廷的大權,被授以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錄尚書事、揚州牧,領徐州刺史等顯赫職務。沒過多久,他又逼迫朝廷為其加「九賜」之禮,作為篡位前的準備。幾個月後,他便廢黜了晉安帝的皇位,建立了桓楚政權,算是過了一把皇帝癮。不過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內,另一位軍事天才便橫空出世,摧毀了桓玄及其建立的桓楚帝國,此人便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南朝第一帝——劉裕。
侯景,這又是個獨特的歷史人物,他的封號也是古今唯一——宇宙大將軍。聽聽這氣魄,志向是宇宙之下第一人啊!侯景和石勒一樣,也是羯族,不過他鮮卑化程度比較深,他因一腿生有肉瘤而走路不穩,個子不高,但是精於騎射、工於心計。北魏王朝被「六鎮起義」的滾滾大潮吞沒後,北中國成為兩位絕代英雄的角逐場,便是高歡和宇文泰。而侯景由於跟隨高歡時間早、能力出眾一直受到重用。
他一直擔任定州刺史等職,統治東魏所屬的河南地區,擁兵十萬,高歡對其是既用且防,由於高歡出眾的領袖魅力和政治謀略,侯景在其手下一直還算比較本份。等到高歡去世,兒子高澄上台後,手握重兵的侯景便蠢蠢欲動了,他聯絡梁武帝蕭衍,邀其北伐,打算瓜分東魏的土地。英明一世、老來糊塗的蕭衍判斷錯了形勢,出兵響應了侯景的軍事行動。結果高澄靠著父親高歡的遺言,派出了侯景學兵法的師父慕容紹宗率軍出戰,將侯景打的落荒而逃。
感覺過意不去的梁武帝蕭衍將侯景接入江南,由此開啟了給江南百姓帶來深遠災難的「侯景之亂」。侯景憑著區區八百士兵,靠著自己出色的演技和心機,將腐朽不堪的南梁政權給戳了個稀巴爛,最終還控制了都城建康,將梁武帝給活活的餓死。
他廢了簡文帝,立豫章王蕭棟為皇帝,並逼其為自己加「九賜」之禮,封漢王。幾個月後,他又將廢了蕭棟的皇位,自己建立漢朝,不過,他坐在龍椅上的屁股還沒捂熱,陳霸先、王僧辯等人的平亂大軍便打到了面前。一番激烈交鋒後,侯景慘敗,部下四散逃亡,他也被亂軍所殺,最終頭顱被煮了,塗上漆,存於武庫,享受了和另一位受「九錫」之禮後建立新朝的前輩王莽一樣的待遇。
(圖)劉裕
《周易·乾》中云:「上九,亢龍有悔。」意思便是處在高位的人要戒驕戒躁,否則必定會因為失敗而後悔。
這些受「九賜」的權臣的經歷則更能體現這一點,基本上「九賜」之禮的出現,便預示著天子被架空,權力落入權臣之手,至於這些權臣最終能否修成正果(改朝換代、國祚綿長),還是身死人手,則是各有各的際遇和造化了。
「稿酬作者招募」點擊詳情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鮑國安以及他飾演的曹操?
※為什麼曹操不稱帝?他不稱帝對曹魏政局的後續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曹植家室考論
※一代梟雄曹操為何沒能統一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