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再次回到中國的矽谷人,被直播、支付和社交的發展格局震驚了
題圖:09年北京,在谷歌工作的Jason(左圖)和16年作為GGV成員的他(右圖)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GGV紀源資本」(ID:GGVCapital),作者Jason Costa,GGV資本的常駐企業家(EIR),36氪經授權發布。
從矽谷的角度看,北京的產品有怎樣的演進趨勢?
GGV入駐企業Jason Costa在2009年曾經在北京工作,今年他再次回到北京,觀察到北京炫目的產品創新趨勢。這是他對中國之行的一次回顧。
2008-2009年,我曾在谷歌北京分公司任職。多年後,以GGV成員的身份,我再次來到上海和北京,這裡翻天覆地的變化令我大吃一驚!看到本地區移動行業的現狀和本地人才質量的快速提升,我也格外地激動。此外,現在中國網民的數量也有了大幅增長,使得一些APP的月度活躍用戶數量得以在一年內增長到五千萬甚至一億這樣令人驚嘆的規模。
自我上次離開中國以來,消費類手機應用經歷了一輪整合。09年我離開中國的時候,消費類手機應用市場仍然基本處於蠻荒發展的階段---很多手機應用的生命周期非常短。而現在,中國的大部分手機流量都產生自幾個常見的應用(微信,微博,YY, 陌陌等)。所以,一個新應用想要在現在的中國市場取得突破,毫無疑問比在過去會困難很多,但仍有一線希望。在過去幾年中,有幾個剛問世就取得成功的新應用,例如快手,頭條,Keep, 映客,小紅書等等。
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中國的發展趨勢在其所在的區域獨一無二,並且中國式和西方式的互動模式間有著根本性差異。以下是我此行看到的幾個亮點:
直播
直播在美國仍處於萌芽階段,我認為還沒有成為主流。Facebook正在努力推廣自己的直播功能,Twitter也處於推出直播功能的過程中,而此時,直播功能在中國已經非常火爆了。像映客(滿打滿算也只有一年多的歷史)、鬥魚、陌陌一類的應用,都在攻佔這片火熱的市場。在中國的年輕一代中,直播已經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類的娛樂。很多人都告訴過我,因為二三四線城市的居民業餘時間更為充裕,所以他們中間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將直播作為打發時間的方式。通常,主播只是簡單地直播自己吃飯、看電視或者僅僅是講述自己生活的點滴。
直播狀態的映客UI,普通人直播自己的生活
虛擬禮物在中國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人們會花錢為他人購買「虛擬禮物」。這一變現的手段在實質上和直播密不可分。當年輕的女主播開始直播時(聯想一下真人秀),很多男性會為她送上虛擬禮物,以換取女主播的關注。很多時候,有些男性還會為換取女主播的關注而相互競爭---經常會引發競標大戰(為打敗對手而追加各種禮物:從擁抱到櫻花,到虛擬遊艇和郵輪),正中主播和平台的下懷。此外,Twitch的模式也風靡中國。遊戲玩家在直播時,很多用戶會發送禮物以示對主播分享經驗和竅門的尊重。
展現自我(濾鏡和表情)Instagram的濾鏡功能是它最初的價值定位所在,但是這項功能最終演變成了排在社交屬性之後的第二級功能。在中國,各款應用將濾鏡功能直接做成了產品。美圖公司有一款名叫美拍的應用,幾乎全中國的女性都會用它來美化自己的照片。美圖有多種多樣的編輯功能,遠遠超過我們所知的各種Instagram濾鏡。 用戶可以選擇給自己的照片化上遮瑕妝、提亮膚色、瘦臉等等。母公司美圖甚至專門推出了一款用於自拍的相機,購買者和用戶數量還不少。拍攝後用戶會把照片發回他們常用的蘋果或者安卓手機。表情也在中國大受歡迎---不僅可以在微信內發送表情,還有一款專門的名叫Faceu的應用。
美拍的編輯功能
商業
在西方,我們的廣告生態系統十分成熟,並且是互聯網消費經濟的動力,廣告本身就是變現的過程。 但是在中國,廣告生態系統的發展有所不同,因此中國的手機應用將互聯網商務作為變現的工具。 阿里巴巴/淘寶仍然佔領著霸主地位,但是後來小紅書的出現填補了空白,滿足了一項剛需:營造精心維護之感, 培養品味。 過去的幾十年中,中國幾乎沒有生活方式類的電視節目和雜誌等的存在,所以很可能即將出現一個將品味培養做到極致的大體量電商。 或者會出現一個像京東這樣,提供貨真價實的高質量商品和快速物流的平台,因為中國的新一代消費者對高質量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支付這場博弈很像市場上兩巨頭使出全身解數的一場戰鬥:支付寶(阿里巴巴推出的)和微信。 我走進每一家酒店、咖啡館和餐館都會看到「歡迎使用支付寶」的標識。 阿里巴巴正在開展全方位的市場宣傳和合作夥伴拓展閃電戰,以確保自己擁有此付款機制的絕對主導。 然而,我在中國詢問過的很多人都說他們更喜歡用微信支付,因為自己的朋友們都在用微信。而且,他們還經常向自己的同事和朋友推薦P2P的支付方式。 這一社交因素是否強大到能從支付寶手裡搶來市場份額,我們拭目以待。
在實體店中使用支付寶
微信:統治一切的移動應用微信是中國移動應用界公認的王者。 Facebook繼續將功能拆分到不同的應用中(通用功能:Facebook, 照片:Instagram, 通訊:Messenger, WhatsApp)的同時,微信繼續將大量的功能融入同一個應用中。我們GGV此前對粉碎化與集中化進行過對比。 簡而言之,此款應用在中國的普及度驚人。 幾乎在我參加過的所有會議中,每個人都會拿出自己的手機掃別人的微信二維碼。 雖然這個行為在美國一直沒能普及開來,但是在中國幾乎成為了人們的本能。 在交友之外,二維碼在中國的應用同樣廣泛,它的普及度延展到其它多個領域(商家使用二維碼引導人們關注其社交賬號,為線上商店引流等)。
使用中的微信二維碼功能
QQ:老應用的新面貌
中國的年輕一代將目光轉向了一位老朋友:QQ. 08年到09年時,QQ非常流行。 這個應用像野草一樣瘋長,每個人都在使用。 然而,隨著微信的流行,QQ慢慢地退到了幕後(和其它很多已經衰落了的社交平台一起,比如51同城和人人等)。 雖然說QQ並沒有徹底退出市場過,但是目睹這種狀況時的驚訝就像看到MySpace突然被美國的Z世代(95後)復活了一樣! 需要說明的是QQ和微信均為騰訊旗下的應用, 這二者在中國社交應用中佔有霸主地位。
Facebook呢?我腦中一直縈繞著一個問題:如果Facebook獲准在中國以合資企業身份運營,他們真有能力在中國和騰訊抗衡嗎?有,也沒有。在三四五線城市,肯定毫無勝算。 這些城市的用戶幾乎沒有任何申請Facebook賬號的動因。 但是對於一二線城市來說(比如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Facebook肯定能在市場中佔領主要地位。
這些一二線城市中很多中國公民都有在海外工作或留學的經歷,有親戚朋友居住在在中國之外的地區,通常和在中國之外的人有或多或少的聯絡。 在這些地區,Facebook相對於騰訊有著明顯的優勢(騰訊在中國之外的覆蓋質量較低),並且很容易建立起常用用戶群。 作為一個以谷歌僱員身份見證谷歌在進入中國短短几年後就離開中國的人,我十分好奇Facebook在中國會有什麼舉動。 我感覺,Facebook會採取和谷歌很不同的手段。
寫在最後最重要的是,人們對於在中國更美好的未來激動不已,充滿希望。 我清楚地記得,我2009年離開中國的時候是這樣,這次回來發現情況仍然如此。 同樣讓人讚歎的是這裡人們的工作積極性。 我不會忘記我參加周五晚9點或者周六下午2點的會議時,發現辦公室一半以上的人都還在賣力工作著。 當我問起他們的時候,得到的回答的中心思想是「我的父輩沒有這樣的機會,所以我有責任充分利用這樣的機會。」 這裡的人求知若渴,希望創下偉業。 這些事實十分鼓舞人心,我認為這種精神在未來會繼續推動中國不斷發展的科技生態系統。 我期待在2017年再次回到這裡。 最後,如果你是初創公司的創始人,想藉此趨勢發展,就來GGV和我們聊聊吧!
原創文章,作者:GGVcapital,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36kr.com/p/5060025.html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14歲少年打賞遊戲主播,兩月敗光父母3萬積蓄
※第二十三章:直播沒話聊、聊不下去的時候該聊什麼?
※熱鬧的「直播答題」能火多久?
※第十四章:做主播,千萬不要玻璃心
※一場橫跨20天的直播還可以這麼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