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琉璃光院:一年僅開放兩次,只因那無敵美景
寺院,本是一個隱世修行之所,最好遠離喧囂和人群,但是,京都的琉璃光院,只因美到窒息的景,每年不得不外對開放兩次,一次是為了春「綠」,一次是為了秋「紅」。
從京都市內河原町或JR京都站出發,乘坐京阪本線,到終點站出町柳站,換乘叡山本線往八瀨比叡山口方向的電鐵,到八瀨比叡山口站下車,全程大約40分鐘。
出了車站,就是一條小河,兩岸綠樹成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抹黃色的楓葉,河對面誘人的深紅色,使得我們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步伐。
走過一座橋,就可到達瑠璃光院的臨時售票處,2000 円大約120元人民幣的門票,在日本有也算是非常貴的門票了,但依然無法阻擋慕名前來的遊客,為了限制流量,一般至少要排隊等候一個小時以上。
低調簡樸的木製大門,似乎與琉璃光院的名聲不太相稱,卻讓人有種夢回唐朝深山人家的感覺,門前不停有遊客駐足拍照,只能在出來的時候,抓拍了一張,後面的女孩子還露出了半個臉。
賞紅葉,賞花,是件很雅的事,如果在滾滾紅塵之中,摩肩接踵,便失去了雅緻的味道。日本的京都望族田中願太郎,選擇這個優雅的地方興建了自己的私宅,又變成茶庵,後來成為寺院。
參道拾階而上,兩旁植滿百種紅葉樹木。瑠璃光院坐落在京都北部的比叡山地區,地屬山區,氣溫比京都市內低,紅葉來得更早一些,但我們去得有點晚,11月中旬或許更燦爛。
琉璃光院僅在春、秋兩季的特定日子對外開放,每年的時間都不一樣,開放前一周才公布,顯得頗為神秘。
脫鞋才能進入琉璃光源的屋內,室內的樟子窗全都敞著,只為讓人欣賞窗外的景色,琉璃光院最美的地方就是一窗一景,窗外的紅楓有些黃了,有些紅了,倒映在鋥亮的黑漆木地板上,光影繽紛, 無法辨明虛實,頗有些禪意。
沒去之前,我以為琉璃光院是因為寺院的瓦是琉璃色的,後來才發現這些閃著銀光的灰色瓦,跟琉璃瓦沒有絲毫的關係。
琉璃光院最美的時候還有春天。那個時候,山坡一片碧綠,琉璃色的苔蘚覆蓋其他地方,有人說這就是琉璃光院的得名。其實,我更相信另一個傳說,在東方佛國「凈琉璃」,有一位藥師叫琉璃光如來,專治眾生「貪」、「瞋」、「痴」。
藥師成佛之後,身如琉璃,內外明澈,凈無瑕穢。 身上放射出琉璃光,也許,「琉璃光院」應該因此得名。
為了讓參觀者更好地參觀,琉璃光院規劃好遊覽的路線方向,並且是分時段限制人數,所以寺院雖小依舊可以井然有序,清靜。
一步一景,院內引入山泉流動,還有幾條錦鯉在其中,添了不少靈氣和動感。聽聞這是從中國唐朝建築學的「引泉入園」。
一層是敝開屋廊直面瑠璃庭。瑠璃色的青苔鋪滿庭院,漸變的楓葉層層疊疊,相映成趣,絲毫沒有秋冬的蕭肅感。在屋廊下,擇一蒲墊坐下,吸著清洌的空氣,也是件美事。
循著狹小的木質階梯,徑直上到二樓內廳,撲面而來的是屋外的秋色,室內密密麻麻都是拿著相機的人,但耳旁只聽見咔嚓咔嚓的快門聲,沒有一點嘈雜,也許是楓葉之美,讓人無法呼吸。
內廳的布置簡單卻很考究,偌大的房間里,只在榻榻米上擺了一張矮桌,靠近園林的兩側完成敞開,沒有樟子門的遮擋,屋外的紅葉完全呈現。矮桌光滑表面,檐廊下鋪的木質地板同樣也是光滑無比,反射性極強。屋外的色彩倒映在上面,景色延伸到屋內的,連同庭院的紅葉成了風景。
雖然參觀者絡繹不絕,但大家自覺地安靜,屏氣凝神。從二層下來,在轉角處有抄經處,參觀者可花些時間在此處抄寫經文。
在琉璃光院屋內,還隱藏著一個密室, 「八瀨蒸鍋式浴室」, 很多遊客因為艷麗的紅葉而忘卻這個地方,這裡曾經是天武天皇中箭養傷的地方。
瑠璃光院的數座建築在大正時代和昭和時代擴建而成,多數出於京都名人中村外二之手,而庭院的借景自然則是佐野藤右衛門弟子的作品。
八瀨自從平安時代,就已經是貴族和武士在京都的療養勝地, 如今,這裡是無量壽山光明寺琉璃光院,此地日本風情的庭院建築依然讓人流連忘返。
從書院出來,原路走出山門,沿著高野河往前走,佇立鐵索橋上,可以遠眺比叡山 ,紅色、紫色和黃色的樹林倒映在彎彎的河道里,宛如一幅濃郁的油畫。有人說,「京都琉璃光院,並非美到窒息,但它的美流進了我內心深處。」
行走江湖不忘初心
長按識別作者微信
推薦閱讀:
※金融業擴大開放正當時 多領域醞釀進一步開放舉措
※60平多功能1室 開放式廚房與吧台造就美麗小家
※東北大妞兒太開放了~
※習仲勛在廣東:嚴峻時刻履職 力倡放權促改革開放
※其他明陵到底開不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