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必成正覺第七)

              凈空法師講述  必成正覺第七  這一品是介紹彌陀大願功德之圓滿。在整個佛法里,它不僅是世尊一代時教,示現娑婆世間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實乃包括盡法界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所說無量法門。度眾生,成佛道,都是等於彌陀弘願功德,這是我們必須認識清楚的。科題『必成正覺』,語氣非常肯定,我們見到題目,絲毫懷疑都沒有。  念佛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如何能理解名號功德,必須明了本願功德不可思議,然後才曉得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佛告阿難。爾時法藏比丘說此願已。以偈頌曰。  『說此願已』,結前述之四十八願。向下共有十一首偈,這一段的偈頌是五言頌,每一句有五個字,四句是一首。  我建超世志。必至無上道。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  第一句『超世志』,是怎麽個超法?「超」是指所發的四十八願,願願互融,每一願都包含其他的四十七願,願願都是如此,這就不可思議,此乃真正的「超世」。故「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願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就是一願,任何一願都是如此。『必至無上道』,此句著重於「無上」二字。「無上」是圓教的佛果,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以一般通途的講法,這是最高的果位。可是就本經而言,「無上道」還有另外一個意思,前文已述及,法藏發願,不但要成佛,還要超逾十方一切諸佛,那是真正的無上道。此「無上道」不是在菩薩之上,而是在諸佛之上,所以本師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阿彌陀佛,稱之「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無上」是指這個意思。  『斯願不滿足』,總指四十八願,任何一願都圓滿;換句話說,願願都兌現,沒有一願是虛願,沒有一字是妄語,句句真實,故說「滿足」。『誓不成等覺』,因圓滿,願全皆兌現。  這一首總結前面的本願功德。前文與同修們提到,一切諸佛度眾生成佛道,就是依此法門。念佛法門是正說,其他法門乃是諸佛如來的方便說。願圓滿,我們來看佛是如何幫助一切眾生圓成佛道,就是向下所說的。  復為大施主。普濟諸窮苦。令彼諸群生。長夜無憂惱。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  這六句是一小段。前面念過「惠以眾生真實之利」,「惠」是給眾生真實的利益。「真實」是什麽?於此,我們真正看到佛給我們的真實利益。世間人講布施,所謂施主、齋主,但比起阿彌陀佛,就差遠了。彌陀給我們的是財、法、無畏三種真實的布施。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是彌陀無量劫中積功累德所成就的。阿彌陀佛有福,不是他一個人享,不是他一家人享,也不是他一國人享;他要與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共享,共有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人人有分,問題在於願不願意接受?願意接受,確實都有分,這是「財布施」。  「法布施」,本經與《彌陀經》都說得很清楚,彌陀世尊不僅示現在西方極樂世界講經說法,同時又應化在十方世界說法,接引眾生。在中國歷史上,因身分暴露,而為眾所周知的有善導大師,善導是阿彌陀佛化身來的;永明延壽大師也是彌陀再來的,還有國清寺的豐乾和尚。身分沒暴露的就更多。民國初年的印光大師,就是大勢至菩薩化身再來的。由此可知,彌陀的法布施確實盡虛空遍法界,不僅是在極樂世界。  「無畏布施」,在本經中更是顯著。經題「清凈、平等、覺」,這的確是大無畏。我們心地清凈、平等,就能離一切苦難,消除無量的業障。不但生到極樂世界無量壽,現在發心,現前就證無量壽。為什麽說現前就證得?在講席當中,我屢次向同修們說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才去,所以無量壽是從今天算起,不是到西方極樂世界那一天算起。由此可知,三種布施都具足,此『大施主』是法界第一大施主。  『普濟』,「濟」是幫助大家,「普」是普遍。以清凈心、平等心,離一切分別、執著。如果心裡有分別,有執著,有好惡,那就不普。彌陀心地清凈光明,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上自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尤其最殊勝、最難得的就是第一句「我建超世志」。彌陀以平等法普度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以平等法成平等佛,誠不可思議也!可說是一切經典中所沒有的,也是一切諸佛世界裡沒聽說過的。這個法門確實是難信之法,聽了這個法門不相信,是很正常的現象,聽了就歡喜相信,反而是很奇怪的現象,所以這是希有的法門。『諸窮苦』,「諸」是多,「窮苦」的含義非常深廣。李老師講這部經時,說了四種窮困苦難。  第一、在六道里沒有依靠,這是苦,人命無常。上個月我在加拿大溫哥華講經,有一位從台南去的居士,每天都來聽經,聽得很歡喜;曾經有兩次我們一起吃飯。他在台南開了一家印刷廠,聽說是很大的公司,還很有名氣。他到溫哥華觀光,遇到大陸來的氣功師,就跟他們學氣功。我告訴他:「氣功不是佛法,學佛的人不學氣功的。氣功學得好,對身體健康是有一點幫助,但是它不能了生死,不能斷煩惱,也不能出三界,與阿彌陀佛不相應。沒聽說過學氣功就可以往生見佛。《無量壽經》上沒有這樣的經文。」同時他也在那裡學密,我說:「密是不錯,很好,但是很不容易成就。」他已經七十多歲,我勸他念佛。到講經的最後一個星期,沒看到他來,有人告訴我,他死了。他身體很健康,問了我很多問題,我一再勸他念佛。他怎麽死的?同修們告訴我,他的朋友請他吃飯,不知道吃了些什麽,吃了之後覺得不舒服,就練氣功,就這麽走了。大概練氣功,岔氣了。他不練氣功也許還沒事,不料一練,練出了問題。人命無常!  佛告訴我們,人命在呼吸之間,我們要知道這是窮苦之一。我們沒有依靠,誰都靠不住,我們靠佛能靠得住嗎?佛說靠不住。佛教導我們三皈依,皈依自性三寶,這才是你真正皈依處,真正依靠的地方。自性三寶就是經題上的「清凈、平等、覺」。清凈是僧寶,平等是法寶,覺是佛寶,這才靠得住。本經名《清凈平等覺經》。你要找一個真正依靠的地方,本經就是我們真實皈依處,就是自性三寶。我們的自性中本來具足,各個人都有,且圓滿具足。釋迦牟尼佛又為我們說出,雖然自性具足,但是被妄想執著障礙,不能現前。所以本經講的,是我們自性本來具足的,不是別人的。這一點一定要明白,真正從中體會到了,方曉得此乃修性。禪家講明心見性,「性」怎麽「明」法?經上講得清楚明白,不必去參究,參究未必參得明白,「老實念佛」就是明心。你信得過,依教奉行,就見性。所以古德說,此六字洪名即是無上甚深禪定。  第二、沒智慧。我們沒有智慧,聰明或許有,但智慧沒有。怎麽曉得沒有智慧?念佛不老實,就是沒智慧;一天到晚打妄想,是沒有智慧。智慧跟聰明不一樣,智慧是清凈心的作用;聰明是妄想分別的作用,兩者完全不相同。易言之,世智辯聰是從妄想生的,真實智慧是從清凈、平等、覺生的。怎麽會一樣?  我這一次在加拿大講經,與會同學有兩三百人,法緣相當殊勝,是過去所沒有的,在外國是很難得。講經的處所在世界佛教會,馮公夏會長八十多歲,身體非常健康。他要求我,每一天經講完之後,留下十分鐘時間讓大家問問題,我說好。我講完經,就向大家宣布,馮會長很慈悲,要我留下十分鐘給大家發問。我又說,其實大家的問題我都知道,總而言之,不外乎妄想、分別、執著。你們問我,我只要一句話就都回答了。那一句話?「南無阿彌陀佛」。我問,你們還有沒有問題?一個問題都沒有了。不是沒有問題,是不好意思問。這是什麽?沒有智慧。所以,開智慧難!  我們一定要能揀別佛經所說的「般若智慧」與「世智辯聰」。死心塌地修學這個法門,這是真正智慧。對這個法門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個人有智慧。我們能做得到嗎?這個世間可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有!不過,大智慧人,即使我們見到,也瞧不起他。那種人真正有成就,所謂「大智若愚」。古人講這話非常正確,真正大智慧的人,看起來像愚人,其實他有真實的智慧,一點都不愚。是誰愚?是自己愚痴,自己有是非人我,有分別執著,而且妄念紛飛。我們比不上他。人家心裡什麽念頭都沒有,只有一句阿彌陀佛,所以往生的時候,他能站著走,能坐著走,能預知時至。他能,我為什麽不能?因為他沒有妄想,他不懷疑,我有妄想,我仍懷疑,還要找法師問東問西。凡是來問的人都不是老實人;老實人沒有問題,怎麽會來問我。一天到晚胡思亂想的人,佛經曰「可憐愍者」。我說的句句都真實。沒智慧是第二種窮苦。  第三、沒有方法。就世間來說,我們這一生不快樂,有什麽方法能教我們快樂?我們家庭不美滿,用什麽方法能使家庭美滿?我們的社會動亂不和諧,用什麽方法能讓社會和睦?用什麽方法教國家富強?用什麽方法讓世界和平?從出世間言之,我們這一生,用什麽方法能真正斷煩惱、出三界、成佛?這些都是我們非常關心的,希望能馬上獲得的。不知道方法,這是窮苦。其實方法全在此經之中。諸位細細的去讀,去體會,把它應用在生活上,你就可以真正得到個人的幸福快樂、生活美滿,社會和諧、國家富強、天下太平,往生成佛。我們還要到別的地方找嗎?不必了,不要找麻煩了,這一部經上圓滿具足。這是第三種窮苦。  第四、即一般佛法所說的,我們的妄想煩惱太多,如何能斷煩惱、開智慧?智慧不能開,煩惱不能斷,是窮苦。  歸納出這幾大類的窮困苦處,我們全都具足。彌陀是大施主,他要普遍平等來救濟這些窮苦。這是真的,還是假的?他真能做得到嗎?真能做得到!他所依據的理論、方法、效果都在本經之中。他不是談玄說妙,他是幫助我們解決眼前現實的問題。  『令彼諸群生,長夜無憂惱』。「諸群生」包括盡虛空遍法界,上自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長夜無憂惱」。「長夜」指無明,無明就彷佛長夜。等覺菩薩尚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換句話說,還沒有真正離開長夜。那一品生相無明沒破,就是他的憂慮煩惱。當然從菩薩法界愈往下,憂惱就愈多愈重。雖然我們無明沒破,彌陀世尊確實能幫助我們,可以帶業往生,永離憂惱。煩惱沒斷,可以帶業往生,於是我們心就安了。我們不需要像慧可找達摩替他安心,那很苦!遇到念佛法門,心就安了,這是真的。  『出生眾善根』,著重於出生無量無邊的善根。善根是什麽?就是一句六字洪名,又稱為萬德洪名。「萬德」即眾善根。眾是眾多,無量無邊的善根,就在這一句名號當中,名號功德真實不可思議。我們認真的執持,堅固的執持,能將彌陀無量劫中所修的功德,轉變成自己的功德。也許同修聽了這話會懷疑,怎麽可能把彌陀的功德轉變成自己的功德?如果我剛才所說的,你都能體會,對於這句話就不會存疑。本經是自性三寶,彌陀功德是不是自性功德?自性那有內外之分?自性那有自他之分?有內外、自他,想把別人的轉變成為自己的,這是做不到的。自性沒有內外,自性也沒有自他,所以可以將彌陀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方法就在「老實念佛」,也就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所以,信、願、持名就能「出生眾善根」。其理很深,其事則很簡單、很容易,人人都會做,都做得到。  『成就菩提果』,一切布施,以此最上、最殊勝。菩提即是成佛。阿彌陀佛幫助我們,是要幫助我們圓成佛道,與他無二無別。如果我們的成就不如他,他的布施就不圓滿。眾生所成就的,與他完全相同,這是布施的功德圓滿。所以,這四句豈不就是「惠以眾生真實之利」的解釋。下面說出具體的方法。  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此正是彌陀大願功德的核心,是《無量壽經》的眼目,四十八願是這四句的具體說明,意義深廣無邊。彌陀成佛,名號「阿彌陀」。「阿彌陀」翻譯成中文,意思是無量,「阿」譯成「無」,「彌陀」譯成「量」,「佛」譯成「覺」。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一切事物、一切道理、一切演變過程,沒有一樣不覺,這才稱「無量覺」。又「無量壽」是無量之中的一種,為什麽單取壽命?這個取得很有道理,因為一切的無量,一定是以無量壽為根本。假如沒有壽命,一切的無量,無不落空!譬如,你有無量的財寶,有無量的房地產,有無量的威德與富貴,若沒有壽命,那些不都全部落空。故知,壽命是第一德。因此,世尊解釋彌陀的意義為無量壽、無量光,這兩個意義在一切無量里最為重要。無量壽是本體,梵語即「阿彌陀佛」。  『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此名號不可思議,阿彌陀佛度一切眾生,用什麽方法?就用這一句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只要你能念這一句名號,當然此念一定要具足深信、切願。你對名號功德不懷疑,你發願求生凈土,如是念這句名號就能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圓滿昔所願」,你心裡的一切願望全部就圓滿。「圓滿昔所願」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所說的,我們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的心愿也全部圓滿。「聞此號」,著重於「聞」字,一定要有信、願、持名,方稱之為「聞」。同時菩薩的三慧:聞慧、思慧、修慧,全在其中。若只有聽到這個名號,沒有信心,沒有願心,雖持名也不能往生。所以,我們念這一句佛號,要緊的是圓滿具足三學、三慧、三資糧。  我曾經跟諸位同修報告過,一句佛號圓滿具足,這佛號就念得相應,念得有感應,就會起作用。通常念佛,若所念的功夫不得力,沒有感應,因為你有口無心。什麽是心?「信心、願心、戒心、定心、慧心」。沒有三學、三慧、三資糧,所以念這句佛號不相應。  「俱來我剎中」,這是大開方便之門,沒有條件,歡迎大家都來,來就不退,就成佛。不像其他經論所說,修行要具備許多的條件。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條件,只要你真正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就行,就這麽簡單,這麽容易。  今天下午有一位同學來問我,他想往生,怎樣才能預知時至?本省這四十年來,預知時至往生的,概略估計,至少有五百人。他們能,我們為什麽不能?說老實話,他們沒來問我,所以他們能;你們常常來問我,因此你們不能。我講的是真話,因為他們沒有問題,沒有疑問,能老實念,一句念到底。你還有這個問題、那個問題,就差遠了。我講的是真實話,絕不欺騙諸位。所以,真正沒有懷疑,要不要聽經?不要聽經,也不要念經。可是你常常來問,要不要聽經?我會說,要聽!因為你還懷疑,你的心還沒有定下來,你沒有死心塌地。  聽經、讀經為的是什麽?為的就是斷疑生信。講經的目的在此。如果真信,不懷疑,你還來干什麽?不要來了。打佛七也不需要參加,去干什麽?無非雜心閑話而已。真正用功夫,在家裡就行,行、住、坐、卧全是功夫,何必去湊熱鬧。凡是去湊熱鬧的,都是不老實!所以諸位要曉得,聽講經的不老實,做法會的更不老實,打佛七的也不是老實人。真正老實人,你們反而瞧不起他,你看他法會不參加,經也不聽,其實人家是真正老實,往往預知時至。我們希望同修這一生有真實的成就,不希望你常常在道場里湊熱鬧。  底下六句是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的成就,以及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  這兩句看起來很平常,實際上很不平常。佛身即本經所說「金剛那羅延身」,「清虛之身,無極之體」,所謂金剛不壞之身。「金」是七寶之一,比喻珍貴,比喻永恆不變,絲毫瑕疵都找不到。以之說明其身相之圓滿,絲毫缺陷都沒有。『金色身』是指身的體質。『妙相』是論其丰采、光彩,容貌圓滿沒有欠缺。這兩句說出身報,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身相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這是不可思議的,是一切諸佛世界所沒有的。菩薩相若與阿彌陀佛相比較,決定比不上佛。唯獨西方極樂世界特別,帶業往生的人,即使是下下品往生,其身相跟佛完全相同,這是彌陀四十八願里講過的。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完全平等。相好是智慧、是福德。我們沒有智慧,也沒有福德,身相怎麽會跟佛一樣?世間一般人,身體相貌是過去生中所修,是這一生中所造的成績表現。眼睛亮的人,一看你的身體相貌,就知道你過去幹些什麽,這一生現在幹些什麽。何以見得?因為這是成績表現,那能瞞人。我們德行、智慧、福報都沒有,為什麽一往生就能與阿彌陀佛一樣?  諸位要記住我說過的話,真正念佛的人,把阿彌陀佛無量劫中所修的功德、智慧變成自己的,故得以跟佛一樣,就是這麽個道理。古人云「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就是因為名號功德太不可思議。如果不修這個法門,你就得經歷無量劫的修福、修慧,才能修到佛的金色身,相好圓滿。念佛法門只要幾年的時間就成功。我們看看《凈土聖賢錄》、《往生傳》,一般修行的時間,大概是三年到五年就成功。這才曉得名號功德之大,無法想像。所以,這兩句的意義多深、多廣。此句身相同佛,不能輕易看過。  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  這是心同佛。彌陀是什麽樣的心?彌陀的心是大慈大悲、清凈、平等、覺。覺心就是一片慈悲。慈悲是建立在清凈、平等的基礎上。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每個人的心都與彌陀一樣,與彌陀同心、同願、同德、同行。阿彌陀佛發願普度一切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跟阿彌陀佛同一個心愿。  『利益諸群品』。「品」是品類。到底有那些類?我們曉得,彌陀上度等覺菩薩,下度地獄眾生,真正是「諸群品」。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可能都是下輩往生,居凡聖同居土。又因為我們跟彌陀同一心愿,那麽我們到底度那一些人?給諸位同修說,也跟彌陀一樣,上度等覺菩薩,下度地獄眾生。乍聽之下,不免害怕。我們比等覺菩薩差遠了,我怎麽度得了他!其實許多等覺菩薩還不知道念佛法門,還沒念過《無量壽經》,你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他,就度了等覺菩薩,令其成佛。  中國自古以來,唯獨凈宗的祖師被尊稱為「大師」,因為他們跟諸佛度眾生的方法相同,就是教人「念佛」,道理在此。文殊、普賢是怎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信、願、持名」。今天我煩惱一品沒斷,同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憑什麽?也是「信、願、持名」。我們的方法相同,這是平等法,許多菩薩都還沒發現平等法,還沒有找到這平等法。平等法是第一殊勝的法門,我們將此法門講給菩薩聽,介紹給他們,他們很聰明,一聽就歡喜接受,念佛往生。你度了他,此乃真實的利益,與佛度眾生無二無別,這是利他。  向下兩句是說自利。他往生了,沒錯,是利他,但是自己去不了。我們用這個法門勸別人,善根深厚的人一聽,就老實念,他成功了;而自己卻還在生煩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依然沒有把握。彌陀看到,也很難過!所以底下兩句勸我們要認真努力的修學,不但在此界,就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要認真用功,以期早日圓成佛道。  離欲深正念。凈慧修梵行。  這是戒、定、慧三學具足。『離欲』是戒學,「欲」是慾望,要捨棄世間名聞利養,要舍掉五欲六塵。佛法法門無量無邊,同樣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執著就是沒有離開。要全部放下,不但世間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如《金剛經》所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法就是佛所說的一切法。一切法都要放下,因為你如果不放下,就是執著,縱然我執已斷,法執猶存,不但不能見性,更形成為所知障,所以法也要舍。六祖大師說得很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清凈心中本無一物,你還存個佛法,佛法就把你的清凈心染污。佛法好比清潔劑,是幫助你清除污穢的;穢垢清除掉之後,這清潔劑還在,它又變成染污。髒東西洗掉之後,清潔劑也不要,才真正乾凈,否則又被染污。這一點我們要知道,要記住!所以要徹底離欲,世出世間的一切慾望都沒有,心地自然清凈。  『深正念』即是生正定,即《楞嚴經》之「首楞嚴大定」。首楞嚴大定是自性本定,它不是修來的。修來的定有得、有失,會失掉。性定不會失掉,是自性本來具足的。本經不說定,說正念,用意很深。甚深的禪定是怎麽修法?念佛就對了。當知此一句佛號,即是甚深「深妙禪」。至此,我們才真正覺悟到,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正語,是八正道的正語,是密宗的真言。除這一句之外,都是廢話,講經也是廢話,唯獨念佛是正語,這是真實的。唯有思惟彌陀功德,憶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方是正念、正思惟。思念別的,全是打妄想。換句話說,你要想,就想這部經,想本經所講的道理,所講的境界和教訓,這是正念、正思惟。不但想世間一切事是妄想,想其他經上所講的也是妄想。因為一切經比起這部經,其他經不是圓滿真實。雖然跟世間法比,它是真實,不過跟本經一比,它就不是真實,就比下去了。所以,這一部經是第一真經。  『凈慧修梵行』。清凈心中自然生智慧。智慧能斷疑生信,成就真信切願,老實念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曰「凈念相繼」,那是凈慧。如果沒有慧,就不會念,也就無以相繼。你有懷疑,即不凈,你有夾雜,也不清凈。不懷疑、不夾雜,即是「凈念」;「相繼」是一句接一句不間斷。「凈念相繼」就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也就是「老實念佛」。「梵」是清凈之意。能老實念佛,身、語、意一切造作,自然就清凈。所以,不但自己以此清凈儀態表現在生活中,作一切眾生的好榜樣,此即真實之「利益諸群品」。佛這樣做,這樣教眾生,我們也這樣做,也這樣教眾生,如佛度一切。  願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剎。消除三垢冥。明濟眾厄難。  這是教學的儀式,也就是教化眾生的方法、作用。開頭兩句很重要,明白的告訴我們,佛法要依據智慧,不是感情,決定不能感情用事。感情是迷,是執著,決定錯誤;感情用事,所造的是六道輪迴。一定要把感情轉變成智慧,也就是世俗所謂的理智。待人、接物、處世都要理智,不要感情用事。這兩句就是這個意思。  『十方剎』皆平等,十方無量無邊剎土,我們以理性、平等與一切眾生接觸。若把範圍縮小到地球上,地球上有許多各種不同的人種、許多不同的國家民族、許多不同的背景,乃至於宗教、思想都不相同。我們要以理性與一切眾生接觸。什麽是理性?即清凈心、平等心、覺而不迷、凈而不染,用這種心來跟大家接觸,就對了。所以,我們學了就要用,學了會用,使這一生的生命有了目標、方向、意義、價值,這才有幸福,有快樂。這是阿彌陀佛給我們的,沒有此經的開導,我們自性雖然本具,但是迷而不覺。  『消除三垢冥』。「垢」就是污染。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見解的污染,乃至於生理的污染,這樣嚴重的污染,人那有不生病的?這部經典可以幫助我們消除一切污染。一切污染中,最嚴重的是貪、瞋、痴,這是三毒。無論是對世間法,對佛法,都要永斷貪、瞋、痴。要明白貪、瞋、痴的害處,無始劫來,我們生生世世修行都得不到一個結果,病根就在貪、瞋、痴,都是被它害的。我們要曉得這是真正的病根,必須拔除。「冥」是無知,是無明。換句話說,對於事實的真相搞不清楚,不知道宇宙人生到底什麽是真、什麽是假、什麽是邪、什麽是正、什麽是善惡、什麽是是非。這是無知,迷惑顛倒。佛門常講「業障」,三垢是業,無明是障。「冥」是障,「消除三垢冥」就是消除業障。  種種業障都消除了,然後才能『明濟眾厄難』。「明」是明顯;「濟」是濟度、超越、超過去。好像過河,我們有了船,可以濟度到彼岸,一切的苦厄、一切的災難都能免除。怎麽免除的?厄難是果報,果報怎麽產生?因緣而生的。我們在過去生中,或在這一世中,造種種惡業,這是緣。過去生中的習氣、無明是因。倘若這一生還是迷惑顛倒,還是三毒、無知,當然要受種種苦果,受苦報。如果今天我們真的覺悟、明白,果然能把貪、瞋、痴斷掉,依照此經教導的方法,一句彌陀念到底,過去雖然有惡因,這一生是不會有惡報的。不但今生沒有惡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遠都不受惡報。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惡緣,雖有惡因,沒有緣,因此它不受果報。  又一關鍵的字就是「明」。從事上講是明顯、明白;從理上講是一個人有智慧、有覺悟、有慈悲。智、覺、慈是光明。一個人的心真正充滿了大智、大覺、大慈,他身放光!這是心光透露於外,一切妖魔、鬼怪、邪神不敢接近。有念佛人跟我講,他被鬼欺負,那他是怎麽念佛的?我不曉得。念佛人口裡有佛,心裡沒有佛,就沒有智慧,沒有覺,沒有慈,所以鬼神瞧不起你,欺負你。心地光明正大、清凈、慈悲,鬼神必然恭敬。消除業障,什麽方法最有效?無他,就是念佛。任何經典、法門消不了的業障,念佛法門能消。沒有念佛法門消不了的業障。要是還消不了,那是你念得不如法,念得不相應。如果真正根據經典所說的理論、方法來念,無論什麽樣的業障,沒有不能消除的。所以,《無量壽經》要認真的研究,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套句外道的話說,我們就真的得救了。  悉舍三途苦。滅諸煩惱暗。開彼智慧眼。獲得光明身。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  彌陀給予一切眾生的真實利益,世尊愈說愈清楚,愈講愈具體。這不但使我們對西方凈土生起仰慕之心,實則也是我們應該修學之處。我們不僅心愿像阿彌陀佛,德行也要效法彌陀。第一句『悉舍三途苦』,這是「明濟眾厄難」的具體說明。有那些厄難?三途六道,尤其是三途:地獄、餓鬼、畜生。三途果報之來由,就是貪、瞋、痴三毒煩惱所造成的。自己將來會不會墮三惡道?你冷靜的想一想,自己的貪、瞋、痴、慢煩惱還起不起現行。若日常生活中,處世、待人、接物,心裡還會常常起貪、瞋、痴、慢,你將來必定墮三途。貪心重的墮餓鬼道,愚痴是畜生道,瞋恚重的墮地獄道,這是十法界組成的條件。佛在經里講得很多,我們一定要清楚,一定要記住,常常拿佛的教訓來檢點自己的心行。如果心裡有這些東西,自己就曉得,將來是要墮惡道的,這一定要警覺。  前面講過,在《凈土聖賢錄》、《往生傳》里,我們看到宋朝瑩珂法師,一個心裡充滿三毒,破戒的出家人,所以能自救自度,就是他能夠反省,知道自己的缺點,深信將來一定墮地獄,曉得將來果報的恐怖,能堅定信心,求生凈土,果真三天成功。《阿彌陀經》曰「若一日到若七日」,沒有騙人。今天我們念佛念了多少年,連個消息都沒有。說老實話,皆是口是心非,口裡念「阿彌陀佛」,求往生,心裡對這世間貪戀,捨不得離開。人家念三天,把阿彌陀佛念來;你念了三年,阿彌陀佛也沒消息,原因全在心不虔誠。怎麽知道不虔誠?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搞人我是非,張家長、李家短。這樣的心,如何能與佛感應?正是古德所說「喊破喉嚨也枉然」。瑩珂法師真正下了決心,這世界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與我不相干,全捨棄掉,以清凈心,一向專念。經文中「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他做到了。  我們今天修學,雖然大家聽經,每天也念《無量壽經》多少遍,相不相應?不相應。你煩惱、憂慮、分別、執著、妄想沒能捨棄,你的苦就離不開,你的將來會比現在還要苦,這是應當警惕的。本經確實是教我們消災免難的不二法門,只要將其理論參透,依教奉行。瑩珂法師是好例子、好榜樣,三天即永脫苦海,永離厄難。  『滅諸煩惱暗』,這是常講的消業障,消滅業障。前文「消除三垢冥」是消三毒業。此地更進一步,不但三毒消除,還要徹底把一切業障滅掉。憑什麽?憑佛的大願加持,憑阿彌陀佛不思議的願力功德加持。「暗」是無明,是二障:煩惱障、所知障,「暗」也是妄想。  『開彼智慧眼,獲得光明身』,此即禪家所說明心見性。智慧眼是五眼之一,《金剛經》曰:「如來有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智慧眼就是慧眼、法眼、佛眼。五眼說一個,其他的省略,但是五眼都得到。為什麽不說法眼、不說佛眼,而說慧眼?因為法眼消業,佛眼滅業。消業、滅業靠什麽?靠智慧。這就是戒、定、慧。智慧現前,不但消業,而且能滅業。  「獲得光明身」,光明身是法身,身業清凈,就見性。《楞嚴經》曰「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與這裡是同樣的境界,就是明心見性。宗門(即禪宗)想達到這個目標,相當不容易,自己必是真正上根利智,一如六祖大師《壇經》所說之上上根人。而且上上根人還得遇到真正的善知識來調教,自己更要勇猛精進,才能達到這個境界。  從《壇經》上看到,六祖大師一生教化眾生三十七年,跟他學的人不知幾千、幾萬人,真正學成的,見性的只有四十三人。此乃中國禪宗史上空前絕後,以前沒有過,六祖以後也再沒見過。最殊勝的三十七年的教學,也只四十三個人見性,由此可見,非常非常難。凈宗就是一句名號,這個容易,不必上根利智,所謂下下根人、愚夫愚婦都能達到不退成佛的境界。  倓虛老法師告訴我們,諦閑法師早年有個徒弟,不識字,是個愚人,什麽都不會,然而一句彌陀名號念了三年,預知時至,居然站著往生,走了以後還站三天,等他的師父來替他辦後事。要問這個人是什麽境界?他決定是上上品往生。他憑的就是一句名號,一句名號能到上上品,當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可惜的是,相信的人太少了。真正能相信,那是大智慧、大福德。能信是智慧,肯念佛是大福德。你不相信,不肯念佛,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那是造業,沒救了。  『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此乃得樂也,離苦就得樂。明心見性,見性有什麽好處?這兩句就是把好處說出來,好處是佛教所標榜的「離苦得樂」,永遠離開惡道。此地之「惡道」,並不是指三途,若作三途解,則非佛意。不但人天是惡道,阿羅漢、辟支佛也是惡道。為什麽是惡道?他們沒有見性。所以,此「惡道」意義非常之廣,權教菩薩、二乘、六道全包括在其中。因為這些人比起菩薩,都算惡道。菩薩是真正善道,明心見性,永遠不會做錯事。沒有見性就還會做錯事,阿羅漢會做錯事,他雖然沒有罪,但有過失。起心動念造作的是罪業;沒有心,無意造的罪業是過。過輕,罪重。罪是有意造的,過是無意所造的,故有輕重差別。見性的人為什麽永遠沒有過失?因為他處世、待人、接物用的是真心,真心沒有過失。真心就是經題上的清凈心、平等心、覺心。覺而不迷,不犯過失,這才真正「閉塞諸惡道」。  『通達善趣門』。善趣指成佛之道,不是三善道。三善道還是惡道。「道」是成佛之道,此方為真正的善趣,亦即儒家之「止於至善」。儒家說「止於至善」,究竟「至善」是什麽境界?沒說出來。佛法把善的標準為我們說出,「至善」就是「無上正等正覺」。「至善」就是究竟圓滿,所以分證位不能算是至善,一定是圓教的佛果,才是真正的至善。何以極樂世界的環境至善?因為那裡沒有退墮之緣,所以往生就圓證三不退,一生決定成佛。其環境之善,沒有比之更善的。這兩句的境界,我們要認識清楚,它指出自己得的利益。自己得利益後,一定要幫助別人,所謂輾轉教化,這才能真正報佛恩。  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當孝於佛,常念師恩」。「孝於佛」,如何對佛盡孝道?怎樣才能報答老師的恩德?只有一個方法:弘法利生。諸佛的心意就是要把這個法門普遍的介紹給一切眾生,使一切眾生在這一生中究竟得度。這是佛祖的本懷。我們把這樁事盡心儘力做圓滿,就是孝於佛,念師恩。背師叛道,《戒經》告訴我們,果報在阿鼻地獄。背師是背叛老師,不肯接受佛的教訓,依著自己慾念去做,是叛道,果報都在阿鼻地獄。  因此,為了報佛恩,為了報師恩,一定要『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這是真正了不起,所布施給眾生的不是普通的東西,是無上的法寶。世出世間所有珍寶與之相比,都比不上。因為這個法寶非常殊勝,能讓一切眾生永脫輪迴,圓成佛道,決定不假。「開」是啟發;「示」是指示。將此大事因緣告訴眾生,指陳給眾生。「法」是法性;「藏」是含藏。法性含藏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故稱為「法藏」。盡虛空遍法界是法性變現出來的。法性是什麽?法性就是我們的自性,這是佛在一般大乘經上說的。但在此地不是這個意義,意義還要精彩。我們講法性含藏一切萬法,法性是我們自性,這樣講法太抽象。自性在那裡,怎麽說也說不清楚。  本經之精彩就是落實,所謂「法藏」就是這本《無量壽經》。你能為一切眾生介紹、推薦,將《無量壽經》講解得清楚,講解得明白,就是「為眾開法藏」。所以,本經比其他的經好,其他經典講得抽象,本經講得踏實。『廣施功德寶』。現在我們曉得什麽是「功德寶」,功德寶就是這一句名號,名號就是功德寶。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只要老實執持名號,像大勢至菩薩所教導的「凈念相繼」,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諦閑老法師的徒弟三年念成功,他獲得功德寶,就是他做到了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老和尚教他,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這麽簡單,就這樣念三年,他成功了。  今天下午有些同修來,說要成立念佛會。我說,沒用處!念佛會不能往生。為什麽?一定有間斷,有夾雜。諦閑法師那個徒弟是一個人,自己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修行,跟一切人都不往來,所以他三年能成功。你們很多人在一起念佛,如果方向目標不是真正相同,不是真心了生死,一定雜心閑話。雜心閑話就夾雜,夾雜當然就間斷,這是一定的道理。既夾雜又間斷,功夫不純,絕難有感應。所以,縱然有道場,道場人數愈少愈好,不要搞熱鬧,那是三途六道,果報不堪設想。學佛首要是修清凈心,心凈則土凈,要牢牢記住。  以前一個人怕懈怠,可以大眾在一塊兒,依眾靠眾。但是現在眾生煩惱習氣太重,靠不住。從前可以依眾靠眾,現在的眾,不能靠!一靠就靠壞了。自己業障又重,該怎麽辦?有一方法,就是念佛的錄音帶。台灣製造的念佛機是真正的善友,真正的善知識,有它幫助我們,太好了。為什麽?它不會打閑岔,不會講是非,它只教我們念佛。耳機掛在身上也不妨礙別人,自己煩惱妄念多了,聲音開大一點,聲音一大,把煩惱都壓住,煩惱就沒有了。心地清凈,就開小一點,一句一句跟著念,也是依眾靠眾,這真正靠得住。現在人煩惱習氣很重,確實都是障礙,不是善知識,反而是惡知識,是靠不住的。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  所以,還是一個人老實念,無論在什麽地方都可念佛。除了用腦的工作要思考,我們把念佛放下,專心辦事,事情辦完,馬上念佛。工作若是用體力,不用思考的工作,可以一面念佛,一面工作,不相妨礙。行、住、坐、卧,隨時隨地都可以念佛,真正把煩惱念掉,把無明念掉,這就是寶。我們自己得到法藏,得到功德寶,要隨時隨機轉施給別人。最近我看大家發心印經布施,做錄音帶布施,這很好!但是要曉得,經典與講經、讀誦的錄音帶,其效果只幫助眾生起信、發願,真正修行是一句佛號二六時中不能間斷。你就知道布施念佛機的功德,比前者還要大。  這兩句經文確實很踏實,讓我們知道該怎麽去做。「廣施」是用平等心布施,用清凈心布施,沒有一切分別執著。  如佛無礙智。  第九首、第十首是說我們的心愿、德行要向佛看齊,要學得跟佛完全一樣。願自己跟佛的智慧相同。「如」是一樣,希望我的智慧跟佛沒有兩樣,佛有無礙智,我也有無礙智。我們今天為什麽樣樣都有障礙?要知道障礙是來自妄想、執著。有妄想、有執著,就有障礙,離開妄想、執著,障礙就沒有了。這是智同佛。  所行慈愍行。  這是慈悲同佛,佛是大慈大悲。對一切眾生,冤親平等,這是大慈悲。世間人的慈悲不是大慈悲,喜歡的人對他慈悲,不喜歡的人就不慈悲、不平等,因此他的心就不清凈。唯有清凈、平等的慈悲才是大慈大悲。我們希望自己的慈悲也跟佛一樣,永離妄想、執著,才是清凈、平等的慈悲。  常作天人師。得為三界雄。  這是行同佛。「行」是行業。現在稱行業者,是指在這世間你干那一行的意思。佛是干教師這一行的,佛是老師,教化眾生的。我們也學佛,所以行同佛,實即「教化同佛」。佛示現世間,生在帝王之家。他命中注定要作國王的,但是他捨棄國王,去當老師,當一個純粹義務的教師,只盡教學的義務,不講報酬,這樣的老師,我們應當學習。希望跟佛相同,說起來也實在是很不容易的。  一切眾生遇到佛的機緣很難,真的是可遇不可求。遇到佛有什麽好處?決定得度。佛有無量智慧、無量神通、無量的善巧方便,佛見到我們,佛知道我們無量劫來,生生世世幹些什麽的。不是一世、二世、三世,而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在那一道受什麽身,作什麽業,佛都曉得。因此,佛為我們說法就契機,換言之,能對症下藥,藥到病除,那有不得度的。這是見佛得到的大利益,大利益中最殊勝的就是成佛。我們凡夫遇到佛,我們也成佛,跟他一樣,這個利益是第一殊勝,沒有比這個更殊勝。所以,我們稱佛為大師、天人師。這樣的號稱不但凡夫當不起,就是阿羅漢、辟支佛、菩薩都當不起。今天自己是什麽程度,怎麽敢跟佛看齊!諸位同修知不知道這個事實,我們今天雖然不成材料,但是承蒙阿彌陀佛弘願功德加持,把我們的身分提高,也跟佛差不多。  佛教一切眾生一生成佛,教的是什麽法門?是「信、願、持名」。今天我們也把這個法門教給一切眾生,如佛度一切眾生沒有兩樣。佛教的是「信、願、持名」,我教大眾也是「信、願、持名」。我跟佛有什麽兩樣?沒有兩樣!所以自古以來凈宗的祖師,後人都尊稱為大師,就是跟佛沒有兩樣。毘盧遮那如來教文殊、普賢等(等覺)菩薩成佛,用什麽方法?「信、願、持名」。等覺菩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這個方法,也是這三個條件。諦閑法師教他的徒弟,也是這三個條件,跟佛沒有兩樣,完全相同。  這正是『常作天人師,得為三界雄』。「三界雄」是講德行,德同佛。「三界」是六道。欲界、色界、無色界稱為三界。「雄」是英雄。英雄的定義是別人辦不到的事,他能辦到,這種人我們稱他英雄。所以,佛是三界的大英雄,佛講經說法的講堂稱為「大雄寶殿」。「大雄」就是大英雄。這個大英雄在何處布施功德?「殿」是布施功德寶的場所,這是「大雄寶殿」的意思。下次你們看到這個匾額,要曉得這四個字是什麽意義。這是德同佛。  說法師子吼。  這是說法同佛。『師子吼』是比喻,獅子是獸中之王,獅子一吼,小動物腿都發軟,跑都跑不動了,用以形容他的威德、威力之強大。佛一說法,一切邪魔外道都被佛法降伏,故比喻獅子吼。《楞嚴經》曰,「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師說法多,不怕,怕的是沒有正法。若有正法,大家聽了之後,比較比較,自然就有所選擇。有很多學外道的人後來一聽佛法,皆能回頭轉過來。  這一次在溫哥華,有一位老居士,差不多是五十年的虔誠基督徒,接觸佛法之後,他覺得佛法比基督教好,馬上就轉過來,這就是一個例子。基督教在宗教里是正教,不是邪教。所以,只要有比較,當然想取最殊勝的法門。  在佛法當中,所有一切經論法門做一個總比較,《無量壽經》第一。這不是現代人的結論,在隋唐,古大德就做過比較,比較的結果,認為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論,《華嚴經》是第一。這是大家公認的,理論圓滿,方法詳細,境界清楚,的確為一切經典所不能為比。《華嚴》再跟《無量壽經》做個比較,《無量壽經》第一。這把《華嚴》比下去了。為什麽《無量壽經》第一?因為《華嚴》最後的結果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極樂在那裡?《無量壽經》就是極樂世界。《無量壽經》既然是《華嚴》的歸宿,它就是總歸宿、總結論。本經在整個佛法上的分量,我們才明白,這才比出來了。  我們在講席當中,又再做一個比較,本經有四十八品,那一品第一?第六品第一。怎麽知道四十八願是第一?因為全經所說都是四十八願的說明,句句話都是依四十八願而說的,沒有一句離開四十八願,故四十八願第一。四十八願里有四十八條,那一條第一?古人比出第十八願第一。十八願是「十念必生」,這就是『廣施功德寶』。第十八願顯示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臨命終時,一念、十念皆得往生,這還得了!往生就不退成佛。所以,這樣一層一層較量,到最後方知「阿彌陀佛」名號不可思議。  我們了解千經萬論闡揚的是什麽?「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給我們講的就是「阿彌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為無量無邊眾生開示法藏,也是這一句「阿彌陀佛」。我們往往把這一句「阿彌陀佛」看輕了,殊不知功德不可思議。倘若真正了解這句「阿彌陀佛」就是獅子吼,那麽你每天「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在獅子吼,自己卻不知道。念佛人明白這個事實真相,心境相應,功德就不可思議。現前你能得到十方諸佛護念,一切龍天善神保佑。你不求他,他自然就來。為什麽要保佑你?因為你再過幾天,很快就作佛,怎麽能不保佑,怎麽能不珍惜!你好比競選中的候選人,而且必定當選。假如不知道名號功德,不知道彌陀本願功德,那麽你雖念,念得不相應。你還是起煩惱,還是有妄念,換句話說,你不老實,一天到晚打妄想,一天到晚說是非長短。  很多人來找我,有問題來問我,這些人都不老實,都在打妄想。他如果老實,怎麽可能會來找我,問我?他應該是在家裡念佛,一句接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間斷。他怎麽可能跑來找我,那會有問題來問我。因為他還有懷疑,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沒法子。我告訴他,希望下一次不要再來找我,因為若再來找我,表示你還是不老實,成就就沒指望。  從前印光大師接待他的學生,態度是正確的。經祖師一番開示之後,回家去即老實依教奉行。假如學生過幾天又去看看師父,老和尚見你來了,他就狠狠的把你罵一頓,「你來干什麽?浪費時間,浪費精神,浪費錢財。」若說來看師父,老和尚會喝斥道,「師父已經看過了,有什麽好看的,不在家老實念佛。」這些話是對的。佛祖希望什麽?希望你在家老老實實念佛,不要到處亂跑,雜心閑話。亂跑就是夾雜、間斷。功夫不純,儘管你念了多少年,依然連一點消息都沒有,毛病就出在這裡。總而言之,就是不老實。所以,教人念佛,為人講解這部《無量壽經》是第一等的師子吼。  廣度諸有情。  我們自己念佛,聲聲佛號都是為了普度眾生。自己成佛道,成了佛干什麽?成了佛道,為度眾生。我讀這部經典,研究這部經典,講解這部經典,只有一個目的:「希望一切眾生對名號功德、持名念佛的法門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就這麽一個很單純的目標,而這個目標就是無上的功德寶,它確實能『廣度諸有情』。諸有情,上自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都包括在其中。  圓滿昔所願。一切皆成佛。  這兩句了不得,不可思議。對本師而言,是前面所發四十八願,願願皆圓滿。對我們本人來說,我們效法彌陀,自己的一切願望也得到大圓滿、究竟圓滿。依照念佛法門修,確實沒有一個願望達不到的。若是不依這個法門來修,你的願望都是妄想,是做不到的。做不到還罷了,還要造作許多罪業,這是真的。  最不可思議的是下一句:『一切皆成佛』。彌陀本願功德在這一句顯示無遺,也就是阿彌陀佛存的是什麽心?他的心愿是希望一切眾生平等成佛。心是願,願是此經,經就是一句彌陀名號,這不能不知道。所以,念佛法門是一切皆成佛的法門。要問名號功德之究竟,簡言之,「名號功德」就是「一切皆成佛」的功德,真正不可思議!四十八願的本體就是這一句。  斯願若克果。大千應感動。  彌陀世尊於發願之時求感應,為之作證明。若我所發的願,願願都圓滿,願願都有結果,大千世界所有的諸佛菩薩都「應感動」。怎麽個感動法?具體言之,就是沒有一尊佛菩薩不極力宣揚彌陀本願功德。諸位要記住,這就是宣講《無量壽經》。宣講《無量壽經》就是讚揚彌陀本願功德,這是第一個感動。第二個感動,沒有一尊佛菩薩不勸一切眾生念佛求生凈土。這是讚揚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是感動的表現。不要說諸佛菩薩一定感動,就是以我們為例,我們真正理解,明白了,將事實搞清楚了,那有不宣揚,不讚歎的道理。  有人說,「這個我不會講」。你為什麽不會講?你沒搞清楚!你真清楚了,那有不會講的?個個都會。為什麽沒搞清楚?你的煩惱沒斷,妄想沒斷,疑惑沒斷,所以搞不清楚。只要你能把懷疑、妄想、執著斷掉一分,這個事實你就能明了一分;能斷兩分,這個事實就明了兩分。妄想、執著不斷,縱然你天天來聽,聽上一百遍,你還是搞不清楚,因為你有障礙,被障住了。  虛空諸天神。當雨珍妙華。  前文是諸佛菩薩感動,贊言彌陀本願功德、名號功德。本句是求諸天梵眾的感應。諸天梵眾見到這個事實,生起無量的歡喜心來護持、供養,也就是護持正法。前面是諸佛菩薩弘揚、弘法,此地又見諸天護法。表面上看,一切諸佛菩薩弘揚彌陀本願,弘揚《無量壽經》,一切諸佛都念阿彌陀佛。實際上,是護持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眾生的根本法門,所以一切諸佛如來極力提倡。  為什麽彌陀法門就是一切眾生的根本法門?諸位要曉得,阿彌陀佛沒有我執,沒有法執,彌陀與一切眾生自他不二,彌陀就是法界全體。一切諸佛怎能不護念?一切龍天善神怎能不擁護?你有我執、有法執,你是凡夫,故得不到護持。一旦你破了二執,你的心境與虛空合成一體,自然得諸佛菩薩的護念,龍天善神的護持。其中道理與事實的真相如是。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自然音樂空中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  偈才說完,立刻就有感應,就現瑞相來證明法藏菩薩大願決定成就。感應這麽快,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的心境並不是很清凈,一百分不過是凈了一分、二分。這一、二分里,現前的感應就不可思議。感應從那裡說?  我講經到今年,整整三十三年,講過不少經論,法緣之勝,唯《無量壽經》。宣講《無量壽經》,不管到什麽地方,聽眾都是擠得滿滿的,而且事先都沒有宣傳。顯著的例子,如在新加坡不能宣傳,怕地方坐不下。不宣傳,都來了一千多人,一宣傳還得了,連站的地方都沒有。其他地區亦復如是。這一次在溫哥華講經,聽眾兩三百人,從來沒見過的現象,這是感應。我講別的經,沒有這麽多人聽;講這部經,人特別多。而且講這部經,聽的人特別歡喜。過去講《華嚴》、《楞嚴》、《般若》,聽眾的表情沒有這麽歡喜的。講這部經,看大家的面孔,真是無限的喜悅,真正不可思議!這就是感應,就是瑞相。  這部經典還讓人聽不厭,今年講了一遍,明年一樣再講這部經,大家聽了,還是歡喜。這部經聽過一遍,聽的老是這一樣東西,有什麽好聽的?並不是的,大家愈聽愈歡喜。我自己也有感應,愈講就愈明白。你要不相信,聽聽我過去所講的錄音帶,遍遍不一樣。後講的一定比前面殊勝。溫哥華那一個月講的,比我以前講的殊勝;今天講的比溫哥華講的又殊勝。遍遍不一樣,感應不可思議!這是我們從實際中、從事實上能體會得出來的。  『佛告阿難』,本師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前面這十一首偈頌是阿彌陀佛親口宣說,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轉述。轉述就等於彌陀親說沒有兩樣,所以在這一部經里,阿彌陀佛親口宣揚的經文不少,這是凈宗第一依據,最根本的依據。佛門所謂依法不依人,這是根本法。修凈土就是依四十八願與這部經典。本經是世尊與彌陀親口宣揚的,所以就是世尊為我們介紹西方凈土,其中沒有一句與彌陀本願相違背,我們才能信得過。  『應時普地六種震動』,此乃表形音,大地震動。六種震動里,三種屬於形狀,三種屬於音聲。地震動之時有聲音,此為比喻。並不是真的佛一說法,就地震了,那還得了,豈不帶來災害,我們誰也不願意聽經。這是比喻人心的震動、心地的震動。聽了經之後,真正明了我們有永脫輪迴的希望,找到超越六道輪迴的門徑,知道一生不退成佛的修學方法,生大歡喜心,這就是震動。  『天雨妙華』,天上落下來的天花,是諸天善神的供養,『以散其上』。花代表「因」,不但有花,而且還有音樂。  『自然音樂』,乃天樂也,是諸天善神為法藏證明西方凈土極樂世界。以音樂為喻,證實西方世界是個極樂世界,說法教化一切眾生,就像人間最美妙的交響樂一樣。音樂不但是任何一個國家、民族都一樣喜歡,乃至於動植物也愛好音樂,所以用音樂、天花來表法,顯示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音樂中還特別讚歎法藏比丘,大願決定圓滿。  故說『決定必成無上正覺』。這句非常肯定,使我們沒有絲毫的懷疑。特別要注意的是「決定必成」四字。像這樣斬釘截鐵的詞句,其他經論里很少見到,而本經時時都能見到。所以,本經不僅僅是凈宗第一經,它確實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論之第一經,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中的第一經。不容易遇到!誠如彭際清居士所說,「無量劫中,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今日有幸遇到這部經,真的是希有難逢。遇到了,只要能深信,能依教奉行,你就決定成佛,與彌陀沒有兩樣。正如經文之「決定必成無上正覺」。  問題在於我們是不是真正相信。決定沒有懷疑,從今天起,依教奉行,求生凈土。念佛法門絕對不是小乘,絕對不消極。若認為它是小乘,是消極,那麽你的懷疑沒有斷,你的妄想還存在,你修學必定有夾雜,有間斷。你的功力不純,這一生只不過結個善緣,種點善根,不可能「決定必成無上正覺」。由此可知,能不能成就,關鍵不在經典,不在別人,完全在於你自己。
推薦閱讀:

略談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說 04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義 01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29
大乘無量壽經大意  (第八集)  1992/12  美國達拉斯  檔名:02-022-0008
念佛人不要以小乘心修大乘法

TAG:平等 | 大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