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致命殺手心臟疾病
你們看,馬季、高秀敏,侯耀文還有原來國內的幾位知名人物,都是因心臟病而去,難道這種疾病不能預防么?有什麼好的措施么?
對於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來說,消除其致病因素阻斷疾病發生,稱為「一級預防」。而對確診的心血管病患者,從病因入手,消除引起病症的危險因素,阻止疾病進一步惡化發展,稱為「二級預防」。在整個心臟病的防治過程中,一級預防是防患於未然,是最有效、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
醫學的發達以及社會醫療保健的逐步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定期進行高血壓、血糖、血脂等方面的檢查。健康專家常忠告大家:禁止吸煙,適當運動,合理飲食。而實際上,醫生的忠告和建議通常不那麼奏效,因為這些建議通常叫我們改變生活方式,看上去一直沒有什麼毛病。於是我們找各種原因和借口,不去聽從健康建議。
在此,再次忠告大家,接受醫生或營養師的建議,建立健康生活理念,並勇于堅持實踐,因為這些改變對改善我們的生命質量有重要的、積極的意義,我們應該認識到為了健康「我們需要這樣做」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嚴重疾病。它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種類繁多,病因複雜。其中有些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高血壓病和心力衰竭等與營養因素關係密切,合理的膳食已成為防治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為了更好地討論這些問題,首先簡略地介紹有關心血管營養學的一些基本概況。1 歷史和現狀許多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流行,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同人類歷史的發展相聯繫的。遠古時代,人們過著採集和狩獵的群居生活,他們所攝取的都是未經加工的天然食物,營養成分相對平衡。隨著生產的發展、階級的分化、環境(包括飲食)的改變,營養不平衡的現象逐漸發生。少數人可能出現營養過剩,而更多的人則處於營養缺乏的狀態。這兩種極端,加上其他因素,均可導致各種不同的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根據歷史資料,古羅馬的貴族過著奢侈豪華的生活,其膳食成分與現今西方國家十分接近,已記錄這些人中有心絞痛和突然死亡發生。在埃及貴族的乾屍中也發現有明顯的動脈粥樣硬化。我國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距今兩千多年的西漢宮室女屍,經現代病理學證實有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肌梗塞的病理變化。儘管如此,本病在古代究竟仍屬少數。到了近代,尤其是西方國家,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發生了越來越大的變化。根據晚近資料,美國平均每人每日攝入的脂肪在100g以上,而且主要為動物脂肪,食物膽固醇為400~700mg,平均560mg,粗糧的攝入很少,而精糖的消耗量卻很高(100g以上)。此外,酒精和食鹽的消耗量也很大。總熱量攝入過多以及各種營養素之間的平衡失調可能是造成心血管病,尤其是冠心病廣泛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Bajusz在指出西方人飲食變化及其帶來的危害時,曾引用一句俗語「人們正在用自己的牙齒挖掘自己的墳墓。」這種情況已引起心臟病學家、營養學家、公眾及社會有關部門的重視。目前,世界上有十六個關於「飲食脂肪與冠心病」的專家委員會紛紛提出一系列的膳食改革措施。美國國會於1977年提出「飲食脂肪方針」(dietary goal),倡導人們進食更多的穀物,以使複雜的糖攝入量,由原來僅佔總熱量的28%增加到48%,脂肪的攝入由總熱量的40%降至30%,並適當控制動物脂肪與植物漬的比例,增加蔬菜和瓜果,限制膽固醇、蔗糖和鹽的攝入。當前世界飲食改革的內容,實際上在兩千多年前,我國第一部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素問》中已充分得到體現。它指出,人們的合理膳食應該是「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這種觀點為僅正確地闡明人類膳食中必需具備的各種營養素,而且辯證地指出它們之間的主次關係(即養、益、助、充)。它奠定我們民族優良的膳食特點,對保障人民健康、預防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這種正確的觀點,在歷代許多食療專著中不斷地得到補充和發展。如明代龔廷賢在《壽世保元》一書中對控制膳食的重要性有相當精闢的論述:「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養內者以恬臟腑,調順血脈,便一般流行中和,百病不作,養外者恣口腹之慾,極滋味之美,窮飲食之樂,雖肌體充腴,容色悅澤,而酪烈之氣,內蝕臟腑,精神虛矣,安能保令太和,以臻遐齡……人之可畏者,飪席飲食之間,而不知之為戒,過也。「這段論述,對今日防治肥胖,高血脂、高血壓和冠心病,對中、老年人的健康和延年益壽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我國古代醫學對營養與健康和疾病(包括心血管病)的認識和貢獻,來源於人民豐富的實踐,同時也指導著人民的實踐。正因為這樣,它才具有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所不可比擬的、廣泛而深刻的群眾基礎。幾千年來,我國勞動人民早就利用各種食物來養生保健和預防疾病,其中不少由於世代相傳,已成為風俗習慣。然而,另一些國家情況卻大不相同。例如,Dock在《營養與心血管疾病》一書中寫道:「在2千多年前,古希臘名醫Hippocrates時代,儘管醫師勸導人們通過改變飲食習慣來預防和控制疾病,但絕大多數病人寧可吃藥或忍受疼痛,而不願意採取飲食措施。」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早就知道素食可延年。近代科學證明,素食中的許多成分,例如素油含有大量多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香菇、木耳則既能降脂,又能改善血液凝固狀態,它們對預防高脂血症和冠心病均有好處。綜觀歷史和現狀,不難看出營養與心血管疾病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2 營養與心血管重量和病量的關係(1)營養對心血管系統的重要性 在維持心血管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①營養是重要的能量來源:任何機械功都需要能量,心臟擔負著極其繁重而複雜的任務,因此,它必須將食物中的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正常心肌細胞自血液中攝取的營養物質,最主要的是遊離脂肪酸(FFA)(約佔67%),其次是葡萄糖和乳酸(各佔17%左右),此外還有氨基酸、酮體和丙酮酸等。若按體重計,則正常人心臟每天約需18g脂肪酸、11g葡萄糖、10g乳酸和0.6g丙酮酸。可見其攝取的營養物質數量是相當可觀的。心肌細胞對營養物質的攝取和利用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和調節。其中最主要的是營養物質在血中的絕對濃度。濃度越高,則攝取的數量越大。例如,空腹時,血中葡萄糖和胰島素水平低下,脂肪組織釋放大量的FFA,造成其在血中的濃度增高。因此,空腹時心肌細胞對FFA的攝取和利用也顯著增高。相反地,餐後血中葡萄糖和胰島素水平增高,而FFA的含量則降低,故心肌主要攝取和利用葡萄糖。另方面,當劇烈運動時,血中乳酸含量顯著增高,此時它便成為主要的供能物質。可見,正常心肌細胞對各種營養物質的攝取和利用具有很強的適應性。然而,在病理情況下,例如,急性心肌梗塞時,缺血心肌細胞對營養物質的適應能力則顯著減弱。此時,FFA對它是有害的物質,而葡萄糖則成為它良好的底物。因此,在急性心肌梗塞時,滴注葡萄糖和極化液(葡萄糖加胰島素和鉀)是有好處的。和心肌組織一樣,動脈壁也需要不斷地從血液中獲得各種營養物質,包括蛋白質、糖脂肪和膽固醇等。其中膽固醇(包括部分甘油三酯和磷脂)以脂蛋白形式(主要是LDL)進入動脈壁後,便通過細胞表面受體途徑進入細胞內,作為細胞的結構成分加以利用。這可能也是食物膽固醇被清除的途徑之一。②營養素參予心血管系統中若干重要的生理生化過程:心肌的舒縮除了需要一定的能量外,還需要某些金屬離子,如鉀、鈉、鈣等的參予。此外,食物中的一些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還是心肌組織和動脈壁代謝中若干重要酶系統的輔基。(2)營養缺乏或過剩對心血管系統的危害 營養缺乏或過剩均可使心血管系統正常的結構和功能遭受破壞,從而導致心血管疾患。營養不良,例如,由於維生素B1缺乏引起的腳氣性心臟疾病,早為人們所熟知。近年來一些動物實驗表明,膳食中鉀、鎂、氯缺乏,可增加心肌細胞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從而誘發原發性壞死性心肌病。我國局部地區發生的克山病是一種原因未明的心肌病,可能與膳食中某些微量元素,例如硒、鎂、鉬等缺乏有關。鎂缺乏可引起心電圖異常,促進心肌選擇性發生鈣化,誘發致死性心肌痙攣和快速心率失常。維生素B6和C缺乏可影響動脈壁結構的完整性。食物纖維缺少與心血管病、糖尿病和腫瘤發病率的增高密切相關。營養過剩對心血管系統所造成的危害較之營養缺乏更為嚴重和普遍。總熱量、飽和脂肪酸、膽固醇和精鍊蔗糖等攝入過剩易於誘發肥胖、高血脂和動脈粥樣硬化,已如上述。鈉鹽攝入過多與高血壓病的發病有關。除此之外,近年來還發現某些特殊的食物成分,例如,過量的芥酸(22碳-烯酸)可引起動物心肌損害。個別植物油中尚含有某些毒性物質可抑制動脈壁中膽固醇酯水解酶的活力,因而可誘發動脈粥樣硬化。
建議在生活中參照以下數字"達標"0 吸煙量5 總膽固醇降至5mmol/L以下30 每天快步走30分鐘90/140 血壓降至140/90mmHg以下另處每天 運動30~60分鐘 喝水1.5~2升五穀類4~6份蔬果、奶類、乳製品各2~3份適當的油脂、少吃鹽、冰淇淋通過以上措施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吃深海魚,每天半斤主食,1斤蔬菜,3兩去皮肉,多吃豆類,牛奶,雞蛋(膽固醇不高每天食用一個,反之則一周2-3個),堅持每日一葷一素一菇,要控制每日攝入食鹽量。另外一定要把血壓控制好,不易引發冠心病 ; 高血壓病能加速血管硬化,血壓冠狀動脈痙攣,引發心梗。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1. 適量運動2.合理的飲食3.忌煙限酒:低度白酒一杯; 紅葡萄酒可升高高密度度脂蛋白; 啤酒一聽4. 心態平和:控制血壓、血脂、血糧、血粘會逐步消除斑塊,減緩血管硬化速度,所以一定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早晚飯後半小時後可進行快走或者慢跑,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量力而行。
推薦閱讀:
※揪出你身邊的桃花殺手
※撒嬌女人 忽悠男人的殺手鐧
※親密無間才是友情的殺手
※職場男士最討厭的8種辦公室女「殺手」
※秋季養生警惕「沉默殺手」 如何預防「秋季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