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學保健之穴位22水之源頭、臟腑、經氣之根本
十二井穴
井穴是十二經脈中位於手足之端的穴位。《靈樞》將其喻作水之源頭,是經氣所出的部位,故此命名。《靈樞根結篇》中又將井穴稱之為「根」,更有臟腑、經氣之根本的含義。可見,井穴對於周身臟腑、氣血、經脈之氣的調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治療特點:十二井穴主心下滿,常用針刺放血用以開竅醒神清熱。刺激井穴具有很強的醒腦、蘇厥、開竅、安神、止痛、 醒腦、蘇厥、開竅作用 。
《乾坤生意》:「凡初中風跌倒、暴卒昏沉、痰涎壅滯、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不下,急以三棱針刺手十指十二井穴,當去惡血。又治一切暴死惡候,不省人事及絞腸痧,乃起死回生妙訣」。
井穴的刺激方法有補法和瀉法兩類:
1瀉法。放血方法和毫針刺法。
放血法:即用三棱針或較粗毫針在井穴上速刺放血。根據情況可放數滴或數十滴不等。如 果屬於熱證、實證,出血顏色應為紫黑、深紅或鮮紅色,出血量較多,輕擠即出, 也有不用擠壓而血如泉涌者(此不必按壓止血,令血盡出而止),此為放血方法應 用之指征,往往收效甚佳。
毫針刺法:可稍斜向上刺入2~3分深,留針期間可間歇捻針數次以增強刺激。此種方法刺 激量大,反應強,適用於神識昏迷之患者。
2補法。毫針補法 和灸法。
毫針補法:選用較細1寸毫針施以井穴淺刺。手法宜輕刺入1分左右,令針體能立住即可, 留針期間不再捻針。患者肢端可有溫熱或麻木感覺。此法用於治療一些虛證, 如末稍神經炎、雷諾氏征、手指麻木疼痛者效果很好。
灸法:懸灸井穴5~15分鐘。該法適用於手指麻木攣痛、手指冰冷、類風濕等症。
另外,經常用牙籤或指甲按壓刺激十二井穴可以起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保健防病之作用。對於高血壓、失眠症患者於每晚睡前手搓足心湧泉穴處100~300次可調節血壓,鎮靜安眠。
12井穴詳細說明如下:
1、少商--手太陰肺經
定位:在於拇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
主治:①咽喉腫痛,發熱,咳嗽,失音,鼻衄。②昏迷,癲狂。
2、商陽--手陽明大腸經
定位:在手食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
主治:①咽喉腫痛,齒痛,耳聾。②熱病,昏迷。③手指麻木。
3、厲兌--足陽明胃經
定位:在足第二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
主治:①齒痛,口,咽喉腫痛,鼻衄,癲狂,熱病。②足背腫痛。
4、隱白--足太陰脾經
定位:在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
主治:①月經過多,崩漏,尿血,便血。②腹脹。③瘋狂,夢魘,多夢,驚風。
5、少沖--手少陰心經
定位:在手小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
主治:①心悸,心痛。②癲狂,熱病,昏迷。③胸脅痛。
6、少澤--手太陽小腸經
定位:在手小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1寸。
主治:①頭痛,目翳,咽喉腫痛,耳聾,耳鳴。②乳癰,乳汁少。③昏迷,熱病。
7、至陰--足太陽膀胱經
定位:在足小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
主治:①胎位不正,難產,胞衣不下。②頭痛,目痛,鼻塞,鼻衄。
8、湧泉--足少陰腎經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主治:①頂心頭痛,眩暈,昏厥,癲狂,小兒驚風,失眠。②便秘,小便不利。③咽喉腫痛,舌干,失音。④足心熱。
9、中沖--手厥陰心包經
定位:在手中指末節尖端中央。
主治:①中風昏迷,中暑,小兒驚風,熱病。②心煩,心痛。③舌強腫痛。
10、關沖--手少陽三焦經
定位:在手環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1寸。
主治:①熱病,昏厥,中暑。②頭痛,目赤,耳聾,咽喉腫痛。
11、足竅陰--足少陽膽經
定位:在足第四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
主治:①目赤腫痛,耳鳴,耳聾。②頭痛,失眠,多夢。③脅痛,足跗腫痛。④熱病。
12、大敦--足厥陰肝經
定位:在足大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
主治:①疝氣,遺尿,癃閉,經閉,崩漏,月經不調,陰挺。②癲病。
病人中風時,輕者口眼歪斜,失語,半身癱瘓,重者突然倒地昏迷。此時不可搬動患者,特別是不可晃動病人頭部,這樣會加速腦內血管破裂,導致病情家中。應趕緊用三棱針、注射針、縫衣針等尖的東西,在十二井穴(不懂穴位者就在十個手指頭)上刺出血來,如果效果不明顯可依次再刺耳尖、耳垂、鼻尖、鼻腔、十個足指尖、百會等穴,這種刺絡放血法具有清熱瀉淤、活血通絡、開竅啟閉、護腦形神的作用,刺血後可緩解經絡中的壓力,宣通經絡中的經氣,調整氣血平衡,對於促進蘇醒消除中風後遺症極有幫助。
推薦閱讀:
※【每日一穴】按摩五個穴位就能增強五臟功能,99%的人都不知道!
※二十四穴位與節氣對應
※四個延年益壽的艾灸穴位
※艾灸穴位解答圖
※牙齦腫痛最有效的辦法:穴位按摩